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庄浪县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各项建设制度,在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强化科技,培育产业,保护生态等环节上,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注重工程质量,突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小流域;李咀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做法经验
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庄浪县西北部,距县城10km,项目区总面积10.96km2。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工程基本情况
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水洛河流域上游,总面积为10.96 km?,全为水土流失面积,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黄土层深厚。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重力侵蚀,侵蚀强度以中、强度为主,侵蚀模数为5200t/km?,径流模数67900m?/km?,年径流总量21.4万m?,年侵蚀总量1.61万t 。流域内项目区涉及良邑乡的李咀村的8个社,484户,1937人,759个劳动力,人口密度177人/km?。区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副业为主,基础薄弱,结构单一,总量偏小。
该项目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km2,新修梯田5hm2,新修梯田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并配套建成梯田道路5.1km,共移动土方3.1万m3。营造水保林128hm2,其中以油松为主的常绿乔木林19hm2,以刺槐为主的水保防护林109hm2,共栽植大油松苗4.75万株,刺槐苗54.5万株,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完成封育治理面积197hm2。
二、工程建设效益
该项目建成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9.67万m3,保土拦泥1.25万t,有效地增加林草覆盖度,使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44.7%,提高了29.7%,区域性小气候条件将得到改善,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每年可增产粮食6000kg,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了发展基础。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程建设责任。项目列项后,我们成立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和实施,按照“任务到乡、责任到村”的管理办法,以合同责任书的形式,将建设具体任务分解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职责,形成了一个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水保部门主持、有关部门配合的项目组织机构。二是将水保工程实施工作纳入项目涉及乡镇的农业工作考核内容,县政府同项目建设涉及乡镇签订中央预算内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然后由乡镇根据项目实施区域,再对相关村社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形成了县局齐抓共管、流域所属乡村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联动机制。
(二)注重建管程序,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为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职责,从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入手,认真贯彻执行新出台的基本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按照 “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加强工程监理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加强工程进度管理”的“一严格七加强”管理总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工程监理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和资金报账制等各项制度,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三)精心组织施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建设期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选派1-2名业务强、技术精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队一同蹲点指导施工。注重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在项目区栽植行道树、荒坡、荒沟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集流整地、覆膜保墒、截干造林等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提高。全程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做到了按方案施工、按合同管理、按进度支付、按标准验收。
(四)培育支柱产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合理配置各项措施,实施规模化治理、综合性开发,合理调整土地种植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即在种植结构上,引导鼓励农民压夏扩秋,在新建梯田中,减少小麦种植量,重点规模化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好的地膜洋芋。在川沟台地,支持农民重点发展苹果基地,提高农民收入,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突出生态修复,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了确保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流域治理中,按照“大封育,小治理”的思路,把禁牧保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采取封禁围栏等措施,禁止羊只和大家畜放牧破坏植被现象。在项目区明确25度以上坡地和沟道为封育保护区,因地制宜地采取补植补造、抚育等措施,促进封育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明确划定封禁保护范围,竖立封禁治理标志牌,大力宣传我县制定出台的《庄浪县关于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的公告》和《庄浪县关于加强植被保护的公告》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增强农民巩固治理成果、保护生态的意识,为项目区大面积快速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六)强化舆论宣传,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公示牌的形式,及时在项目区竖立固定性项目宣传标志牌,将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情况、效益情况,当地群众所需投劳全面向社会公布,向当地群众公示,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加大群众的参与度,征求当地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规划,兼顾周边群众方便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在坡耕地治理中,选派村民代表与技术人员一道,参与施工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权,增进了群众对技术人员的信任,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参与性,通过参与式管理促进了水保工程的順利实施,提高了项目建设成效。
关键词:小流域;李咀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做法经验
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庄浪县西北部,距县城10km,项目区总面积10.96km2。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工程基本情况
李咀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位于水洛河流域上游,总面积为10.96 km?,全为水土流失面积,属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黄土层深厚。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重力侵蚀,侵蚀强度以中、强度为主,侵蚀模数为5200t/km?,径流模数67900m?/km?,年径流总量21.4万m?,年侵蚀总量1.61万t 。流域内项目区涉及良邑乡的李咀村的8个社,484户,1937人,759个劳动力,人口密度177人/km?。区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副业为主,基础薄弱,结构单一,总量偏小。
该项目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km2,新修梯田5hm2,新修梯田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并配套建成梯田道路5.1km,共移动土方3.1万m3。营造水保林128hm2,其中以油松为主的常绿乔木林19hm2,以刺槐为主的水保防护林109hm2,共栽植大油松苗4.75万株,刺槐苗54.5万株,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完成封育治理面积197hm2。
二、工程建设效益
该项目建成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9.67万m3,保土拦泥1.25万t,有效地增加林草覆盖度,使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44.7%,提高了29.7%,区域性小气候条件将得到改善,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每年可增产粮食6000kg,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合理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了发展基础。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程建设责任。项目列项后,我们成立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站,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和实施,按照“任务到乡、责任到村”的管理办法,以合同责任书的形式,将建设具体任务分解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职责,形成了一个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水保部门主持、有关部门配合的项目组织机构。二是将水保工程实施工作纳入项目涉及乡镇的农业工作考核内容,县政府同项目建设涉及乡镇签订中央预算内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然后由乡镇根据项目实施区域,再对相关村社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形成了县局齐抓共管、流域所属乡村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联动机制。
(二)注重建管程序,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为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职责,从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入手,认真贯彻执行新出台的基本项目建设管理规定,按照 “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加强工程监理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加强工程进度管理”的“一严格七加强”管理总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工程监理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和资金报账制等各项制度,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三)精心组织施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建设期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选派1-2名业务强、技术精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队一同蹲点指导施工。注重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在项目区栽植行道树、荒坡、荒沟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集流整地、覆膜保墒、截干造林等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提高。全程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做到了按方案施工、按合同管理、按进度支付、按标准验收。
(四)培育支柱产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合理配置各项措施,实施规模化治理、综合性开发,合理调整土地种植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即在种植结构上,引导鼓励农民压夏扩秋,在新建梯田中,减少小麦种植量,重点规模化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好的地膜洋芋。在川沟台地,支持农民重点发展苹果基地,提高农民收入,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突出生态修复,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了确保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流域治理中,按照“大封育,小治理”的思路,把禁牧保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采取封禁围栏等措施,禁止羊只和大家畜放牧破坏植被现象。在项目区明确25度以上坡地和沟道为封育保护区,因地制宜地采取补植补造、抚育等措施,促进封育保护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明确划定封禁保护范围,竖立封禁治理标志牌,大力宣传我县制定出台的《庄浪县关于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的公告》和《庄浪县关于加强植被保护的公告》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增强农民巩固治理成果、保护生态的意识,为项目区大面积快速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六)强化舆论宣传,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公示牌的形式,及时在项目区竖立固定性项目宣传标志牌,将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情况、效益情况,当地群众所需投劳全面向社会公布,向当地群众公示,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加大群众的参与度,征求当地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规划,兼顾周边群众方便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在坡耕地治理中,选派村民代表与技术人员一道,参与施工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权,增进了群众对技术人员的信任,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参与性,通过参与式管理促进了水保工程的順利实施,提高了项目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