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高质量地积累素材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同学们又总觉得自己积累的素材用不上,可当老师作出示范,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用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同学们第一反应就是“积累不够”,这话没错,但有些同学的本子上记了不少,从小到大记的东西也不少,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够呢?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记素材时,只是机械地记下来,近似于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素材与自己真实的写作环境格格不入,而不是说把它放在一个使用语境下去积累,以致素材和使用语境总是两张皮,结合不到一起,更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如臂使指。
  那么,怎么做才是高效地积累素材呢?
  第一步,当你看到一个你觉得不错的素材时,首先要思考这个素材为什么吸引我?它有什么特点?比如,对比强烈,庄谐结合,典雅华丽,富有悬念,幽默风趣,辛辣犀利,等等。“这些特点会不会让别人也感兴趣?”……如果你认为其他人看到这个素材会有兴趣,这个素材就有积累的价值。
  第二步,你要仔细思考一下,看看这个素材能提炼出什么样的主旨,适用于哪些话题的作文,要找一找还有哪些素材与之同类或相反,然后将新记忆的素材与原来的素材放在一起,同类的相互印证,相反的构成对比。这样就相当于贴上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标签,形成了素材家族,使用时只要想起一个,就可以联想起整个家族的其它素材来。
  第三步,选择某个话题,以新积累的素材为主,以其它的相关素材为辅,进行精加工,采取仿写、改写、扩写、对比、对偶、设问、反问、联想、想象等手法,再加上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常式句与变式句结合,写成一段两三百字精彩语段。原来的素材只能说是个原料,这个环节完成后,原料就被加工成为一件精良的半成品,假如某次考试恰好遇上相关的话题,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半成品直接拿来使用,绝对会成为文章的亮点。
  这种积累素材的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每次积累新素材的时候,也就是同时锻炼审题立意与复习旧有素材的过程,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可以将新素材与旧素材有机结合起来,会形成一个话题素材圈,如果记忆强度够的话,无论从哪个素材开始联想,都可以很快将所有素材想起来。
  第三,在积累思考的过程中,肯定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素材加工过程,这样就为写作时更好地运用素材做好了准备,如果再进一步养成随时对已有素材进行精加工的好习惯的话,那对写作的促进将更大。
  下面就作个示范,看看如何用一个例子来应对高考作文!
  5月29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的这么一条段子:
  为什么要读书?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湖边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真好看,真特么太好看了”!明白了吧!
  捧腹之余,思想立刻进入第一步——好段子!引用,设问,庄谐结合,雅俗对比,幽默风趣,感情强烈。肯定很多人也喜欢,记下来没商量!
  接下来进入第二步——经过分析,此段子可以用于读书、修养、素质、品位等话题的聊天或写作之中,表达起来会非常幽默风趣的。
  接下来进入第三步——对它进行精加工。经过分析段子的特点,判断它适合仿写。如果我接着再仿写两三句,就能与原段子形成句群排比,那样表达起来就更有气魄了。原段子是“看”,我再仿写分别是“听”和“吃”,然后就找相关的诗句进行替换。因为要重点表达读书与不读书的雅俗区别,所以“俗”的那部分不换,换的是段子中表达“看”的诗,我找的诗句不但形式上得是两句七言诗,还得能表达“听”和“吃”。
  加工结果如下: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真好看,真特么太好看了”!
  当你听到渔舟唱晚,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而不是“卧槽,真好听,真特么太好听了”!
  当你尝到美味佳肴,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清樽清酒斗十钱,玉盘珍馐值万钱”,而不是“卧槽,真好吃,真特么太好吃了”!
  对比之下,一典雅,一粗俗,不是立刻显现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巨大差距了吗?
  同时,还可以联想起其它的一些有关读书的素材,比如——
  行逾千里方知书山有路,读破万卷始信学海无涯。
  清代曾国藩在家书中的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俗语: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于谦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曾国藩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唐代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代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除了这些诗文名句,还有许多名人读书的事例,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至此,我成功地拥有了二百多字的精彩语段,以及由此而勾连起来的一大批关于读书提升素养的素材。他们就成功地存在我的素材库中,一旦需要,立刻就可以派上用场。
  好了,假设我今年就去参加高考,且作文题目是全国卷二: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其他文献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29岁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应佚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她也是该奖项的首位国内得主。  一时间,应佚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大众也很容易想象出了一个女学霸的形象。然而,应佚伦坦言,成为科学家,是她的热爱与选择。应佚伦研究的是快速且低成本的DNA测序技术。目前,哈佛大学实验室正联合科研医药公司,投入上亿美元攻克成本难题。应佚伦的团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是来自尼日利亚的小说家。最近她在美国著名女校韦尔斯利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与即将踏入社会的女生们分享了她对女权主义的独到见解和一些人生建议。   早在1997年,希拉里·克林顿于北京发表了一场关于女性权益的著名演说;2014年,艾玛·沃特森也在联合国发表了“He for She”的女性主义主题演讲。这些演讲掷
In the Dutch colonial town later known as Albany, New York, there lived a baker, Van Amsterdam, who was as honest as he could be. Each morning, he checked and balanced his scales, and he took great ca
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甫一开打,阿尔法狗瞬间成为“网络红狗”,李世石亦转眼变成“网络红人”。李世石在比赛过程中痛苦焦虑失望无助乃至抓耳挠腮探头探脑的各种表情动作,还被网友们制作成了“表情包”与大家分享。  看到李世石在阿尔法狗的重重碾压步步紧逼下不作掩饰的丰富表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李世石是位性情中人。这样的人,作为朋友交往起来一定比那些平素不显山不露水喜怒不形于色的高冷者让你少操许多心。可
Once upon a time a man had heard that in a place far away, there was a holy flame burning. So he left his home to find the holy flame and bring some back home. He thought, “When I have this light, the
In an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a conservatory of music, a teacher asked one of the boys,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quality of a musician?”   “To be deaf,” replied the boy.   “Nonsense
一则高品质的写作素材,总会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抓取作文题目的“心”,将自己演绎成一段华章,辉映在每一个考生的作文中。这样高品质的素材,在《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中俯拾即是,笔者从中挑选部分素材,将它们在2016年高考作文中的运用作以阐释,看它们是如何征服高考作文题目,为考生撑起六月高考作文的蔚蓝晴空的。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
这段时间,“爱国”成了一个热词。  爱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容许国家受欺负、希望国家发展得更好的朴素情感。这种情感常常暗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而一旦遇到损害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时,爱国的热情便会如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并通过各种行为表达对国家的力挺,以及对危害国家者的唾弃。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近日就因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国人的爱国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两位候选人几次面对面、唇枪舌战的总统辩论。每一场辩论都称得上是一次“恶战”,实际上,辩论在美国几乎是一项全民“活动”。可以说,“嘴笨”的人在美国很难找到认同感,甚至可能和那些著名院校都失之交臂。   辩论在美国几乎是一项全民活动。从小学开始每所学校内部,都有自己的辩论俱乐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辩论赛。因为在美国人看来,辩论不仅考验嘴上功夫,更考验人们快
17岁的米娅看上去要比同龄女孩儿稍稍成熟一些,不是外表,而是一种独立自信的气质。谈及去美国留学,米娅说这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其实我成绩还不错,如果参加高考的话一本肯定还不错。”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父母便有计划地带她去欧美国家旅行,在英语学习方面更是不放松,“对于出国留学我早就有预感,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  中考刚结束,她还来不及和同学们感伤离别,就被告知九月要獨自出行,去美国读高中,这对当时只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