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种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玉研究。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 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取完整的篇章信息和准确的信息分布,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要围绕教学中心,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问题顺序,使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
2.引起兴趣,激发思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l)因势利导,形成激励。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必要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暗示帮助他们回答,以逐步培养他们大胆向上的自信心。
(2)引导争辩,激活气氛。教师要善于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争辩,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从争辩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拓宽思维,激发想象力。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青蛙后来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天呢?”学生进行争辩,想象出多种结果,学生的求异思维、争辩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充分地锻炼。
3.围绕中心,适时而问。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的时候提问,达到为学生释疑的目的。
(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时候提 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
(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毫无头绪的时候提问,使学生豁然开朗,找到解题方法。
(4)当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发问
(5)结课时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生成新的问题、能力。
4.讲究方法,难易适度。问题提得巧妙、合理,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發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l)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转化,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2)提问要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横向拓展,要加强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水平的伺题。
(3) 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尝试探究之路,让学生获取知识、唤起创新的欲望。
三、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
1.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简单明了,学生立刻就明白教师的意图,方向性强。如在教学《龙的传人》一文时,直接提问:“为什么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让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间接提问则是旁敲侧击,迂回战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深刻的印象,故意采取绕弯子的方法,声东击西,最后才显露真实意图。如教《凡卡》一文的结尾这一段,通常是这样提问的:爷爷有没有收到信?为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太直接,没有深意,应该设计一个既能回答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又能使学生体会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的问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来结尾?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种提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集中提问与发散提问。集中提问就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从而形成确定的答案。例如,教学《草原》一文时,让学生带着“草原的景色为什么能让游人流连忘返?”这个问 题去阅读全文,从而找到相关的段落,自己得出结论。发散提问就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个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而是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如
《草原》一”教 师就可以抓住“欲流”与“流入”提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际。‘欲流’与‘流入’岂不是矛盾的?”激发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前一句是特写镜头,写的是碧草绿的浓;后一句是全景镜头,写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际。让学生从“欲流”与“流入”两个矛盾词中的展开各种想象,感受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与景的草原美。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改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现在提倡的“尊师爱生”,既继承了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被再次提出,即“互尊互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把学生看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对新课改的实施有深入而正面的影响,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课堂提问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教诲。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3.提问的语言规范,要科学、生动、易懂。科学,即强调提问必须符合学科的规范性和汉语的规范;生动,即语言表达形象;具体,颇具趣味性或吸引力;通俗,即语言平实,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总之,课堂提问设计得当,就会如金线穿珠,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以及知识的掌握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玉研究。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 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玉研究。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 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
一、课堂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相关的教学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取完整的篇章信息和准确的信息分布,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1.提问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要围绕教学中心,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问题顺序,使提问为教学内容服务。
2.引起兴趣,激发思考。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
(l)因势利导,形成激励。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必要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引导或暗示帮助他们回答,以逐步培养他们大胆向上的自信心。
(2)引导争辩,激活气氛。教师要善于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争辩,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从争辩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拓宽思维,激发想象力。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青蛙后来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天呢?”学生进行争辩,想象出多种结果,学生的求异思维、争辩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充分地锻炼。
3.围绕中心,适时而问。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因势利导,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的时候提问,达到为学生释疑的目的。
(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时候提 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
(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毫无头绪的时候提问,使学生豁然开朗,找到解题方法。
(4)当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发问
(5)结课时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生成新的问题、能力。
4.讲究方法,难易适度。问题提得巧妙、合理,不仅能使学生按教师意图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發展学生的智力,使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l)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转化,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2)提问要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横向拓展,要加强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水平的伺题。
(3) 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尝试探究之路,让学生获取知识、唤起创新的欲望。
三、讲究课堂提问的方法
1.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简单明了,学生立刻就明白教师的意图,方向性强。如在教学《龙的传人》一文时,直接提问:“为什么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让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出答案。间接提问则是旁敲侧击,迂回战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深刻的印象,故意采取绕弯子的方法,声东击西,最后才显露真实意图。如教《凡卡》一文的结尾这一段,通常是这样提问的:爷爷有没有收到信?为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太直接,没有深意,应该设计一个既能回答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又能使学生体会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的问题。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来结尾?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种提问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集中提问与发散提问。集中提问就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从而形成确定的答案。例如,教学《草原》一文时,让学生带着“草原的景色为什么能让游人流连忘返?”这个问 题去阅读全文,从而找到相关的段落,自己得出结论。发散提问就是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个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而是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如
《草原》一”教 师就可以抓住“欲流”与“流入”提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际。‘欲流’与‘流入’岂不是矛盾的?”激发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前一句是特写镜头,写的是碧草绿的浓;后一句是全景镜头,写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际。让学生从“欲流”与“流入”两个矛盾词中的展开各种想象,感受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与景的草原美。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改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现在提倡的“尊师爱生”,既继承了传统的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被再次提出,即“互尊互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把学生看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对新课改的实施有深入而正面的影响,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课堂提问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教诲。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3.提问的语言规范,要科学、生动、易懂。科学,即强调提问必须符合学科的规范性和汉语的规范;生动,即语言表达形象;具体,颇具趣味性或吸引力;通俗,即语言平实,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总之,课堂提问设计得当,就会如金线穿珠,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以及知识的掌握都会得到不断的提高。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学习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谈不玉研究。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尤其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 生各种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持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