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改,我们别无选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便已发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吁,随之就有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教育名师在实践中作出的颇有意义的探索。新世纪的到来,更是给课改实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流程也随机兴起。此后还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枝江一中的“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前辈们和上述各所学校作出的有益探索让我们深受启发。在应试教育“大棒”的威慑下,我们很多老师仍然奉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语文教学不是肢解课文,就是做试卷,对答案。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学生的灵性和智慧几乎被扼杀殆尽,老师也消尽了个性和才华,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时代的车轮总不会因某一部分人的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出台,我们学校也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构建健康课堂流程,研究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任务。
二、关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每一次改革,都需要信念和勇气,还要直面失败的考验。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因为每一位老师头上还高悬着高考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不能通过高考的检验,铺天盖地的批评或许就会接踵而至,所以很多课改老师的内心都诚惶诚恐,甚至忐忑不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诗人汪国真的话或许能让我们不惧失败的风雨,但课改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班情学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可供参照的教学模式越多,我们似乎越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这恰恰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要走出这个困境,似乎也非想象中的难如登天,以本人愚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理性思考,或许问题能迎刃而解。
一是抓住种种课改模式之精髓,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全开放模式,还是重庆凤鸣山中学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和提升领学”四段教学法,枝江一中“新知教学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学习全程分三段”的“423”学导型模式,其精髓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借用省教育厅黄俭厅长的话说,就是“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了这个核心,正如在黑暗中前行,前方始终有一盏明灯指引,我们也就不会迷失方向。可见,精髓是绝对不能变的。
二是思考种种课改模式之弊,以图灵活应变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点,也自有其缺陷,更何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某一种模式,而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模式如此,情况有变则变。”以我个人浅见,一些教学模式,的确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现简单列举如下。1.不分学科特点,不分教学内容,一律套用一种模式。比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比较适合理科学科,并不很适合文科学科。2.学习时间限定过死,学生学得吃力,疲于应对,这样做虽然看起来高效了,实则低效。学生学习如同吃了“夹生饭”,还能很好消化吗?3.课堂评价程式化。比如规定一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学生学的时间等等。语文教育专家史绍典也说过:语文课是灵动的,多元的,不大适合大一统的模式。
做好了以上两点,我们也就知道了课改该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该如何变。
三、“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之简述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教得好不是决定性因素,学生学得好才是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是课堂流程的第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自主学习环节可分两步走:一是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给学生确定具体学习目标;二是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任务。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流程的重点,有几个方面要处理好,第一,学习目标定位为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教师要创设好情境,让学生乐学;第三,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第四,要做好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2.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告诉了我们一个规律:学生在产生问题之时,是求知欲望达到高潮之时。这时,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小组互助学习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既解决了问题,又提升了探究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籍此获得了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体验与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对象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而言,这个环节也可分两步:生生互动,相互解疑;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经过第一环节之后,学生还可能有不懂之处,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可以解决问题;重难点问题则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最好是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可定位为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二。合作学习环节,课堂的信息交流是多维多向的,也是立体整体的,可以在交流中惠及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也给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生们也变得大胆,开朗。如此下来,既能让学生知识技能互补,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3.展示学习:碰撞智慧的火花
展示学习,也是课堂流程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课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便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课堂展示,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使课堂呈现立体交流的开放模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语文教育专家史绍典在一次评课中说:“一堂课能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好,就是很大的收获。”湖北省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李情豪也认为,“一堂课上学生必要的展示很好,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展示学习的两个步骤是自我展示和碰撞交流。自我展示的内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小组展示的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未必能完全被其他同学接受,于是就有了展示学生与其他同学不同意见的交流交锋与碰撞,这时思维的火花,灵感的闪现也就在展示的平台上尽情释放,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也达到了顶峰。
4.总结学习:破茧成蝶,完成质的飞跃
有人说:学会总结是一种智慧。一个人的智慧,三分靠天赐,七分靠自己。这里的七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生路上的总结。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在《劝学》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见总结的重要性,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总结学习,是完成了思想认知上,思维能力上,知识系统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的作用有如蚕历经千辛之后的破茧成蝶,传说中的修行者历尽万劫之后的羽化登仙。
总结,是该环节的第一步,学生要梳理思维,让知识条分缕析,让能力定格成形。仅有这一步还不行,学生的学习还需巩固和升华,这就有了第二步,那就是练习巩固,这也是总结学习的适当延伸,自然拓展。这里要求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是课堂精要的集中展现。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习题:
参照下面例句,仿写两个句式,表现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结果,学生在黑板上的答案演示让我十分满意,他们仿写的句子除了符合仿写的句式要求外,还精当地表现出了诗人的精神内核,想出了“自由之歌”,“心灵之歌”,“和谐之歌”等绝妙的词语,这让我颇有感悟,为什么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呢?相信孩子吧,他们远比你我想象的更聪明!通过这一环节学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三)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抛砖,是为了引出更多的美玉。以上所谈,仅是我个人关于健康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点浅见,还停留在“初探上”,只是粗线条。在设计上,它贯穿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也表达了我个人对健康课堂的一个理念认知,即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来建构课堂,倘若能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文题中说的——学得好的课才是健康的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便已发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吁,随之就有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教育名师在实践中作出的颇有意义的探索。新世纪的到来,更是给课改实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流程也随机兴起。此后还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枝江一中的“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前辈们和上述各所学校作出的有益探索让我们深受启发。在应试教育“大棒”的威慑下,我们很多老师仍然奉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语文教学不是肢解课文,就是做试卷,对答案。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学生的灵性和智慧几乎被扼杀殆尽,老师也消尽了个性和才华,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时代的车轮总不会因某一部分人的墨守成规而停滞不前。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与实验”出台,我们学校也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构建健康课堂流程,研究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任务。
二、关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每一次改革,都需要信念和勇气,还要直面失败的考验。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因为每一位老师头上还高悬着高考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不能通过高考的检验,铺天盖地的批评或许就会接踵而至,所以很多课改老师的内心都诚惶诚恐,甚至忐忑不安。“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诗人汪国真的话或许能让我们不惧失败的风雨,但课改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班情学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可供参照的教学模式越多,我们似乎越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这恰恰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要走出这个困境,似乎也非想象中的难如登天,以本人愚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理性思考,或许问题能迎刃而解。
一是抓住种种课改模式之精髓,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全开放模式,还是重庆凤鸣山中学的“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和提升领学”四段教学法,枝江一中“新知教学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学习全程分三段”的“423”学导型模式,其精髓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借用省教育厅黄俭厅长的话说,就是“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了这个核心,正如在黑暗中前行,前方始终有一盏明灯指引,我们也就不会迷失方向。可见,精髓是绝对不能变的。
二是思考种种课改模式之弊,以图灵活应变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点,也自有其缺陷,更何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某一种模式,而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模式如此,情况有变则变。”以我个人浅见,一些教学模式,的确也有值得商榷之处,现简单列举如下。1.不分学科特点,不分教学内容,一律套用一种模式。比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比较适合理科学科,并不很适合文科学科。2.学习时间限定过死,学生学得吃力,疲于应对,这样做虽然看起来高效了,实则低效。学生学习如同吃了“夹生饭”,还能很好消化吗?3.课堂评价程式化。比如规定一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学生学的时间等等。语文教育专家史绍典也说过:语文课是灵动的,多元的,不大适合大一统的模式。
做好了以上两点,我们也就知道了课改该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该如何变。
三、“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之简述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教得好不是决定性因素,学生学得好才是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是课堂流程的第一环,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自主学习环节可分两步走:一是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给学生确定具体学习目标;二是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任务。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流程的重点,有几个方面要处理好,第一,学习目标定位为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教师要创设好情境,让学生乐学;第三,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第四,要做好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2.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告诉了我们一个规律:学生在产生问题之时,是求知欲望达到高潮之时。这时,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小组互助学习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既解决了问题,又提升了探究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籍此获得了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体验与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对象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而言,这个环节也可分两步:生生互动,相互解疑;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经过第一环节之后,学生还可能有不懂之处,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可以解决问题;重难点问题则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最好是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能触动学生心灵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可定位为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二。合作学习环节,课堂的信息交流是多维多向的,也是立体整体的,可以在交流中惠及所有学生,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也给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生们也变得大胆,开朗。如此下来,既能让学生知识技能互补,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
3.展示学习:碰撞智慧的火花
展示学习,也是课堂流程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课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便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课堂展示,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使课堂呈现立体交流的开放模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语文教育专家史绍典在一次评课中说:“一堂课能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话,把自己的话说好,就是很大的收获。”湖北省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李情豪也认为,“一堂课上学生必要的展示很好,便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展示学习的两个步骤是自我展示和碰撞交流。自我展示的内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小组展示的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未必能完全被其他同学接受,于是就有了展示学生与其他同学不同意见的交流交锋与碰撞,这时思维的火花,灵感的闪现也就在展示的平台上尽情释放,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也达到了顶峰。
4.总结学习:破茧成蝶,完成质的飞跃
有人说:学会总结是一种智慧。一个人的智慧,三分靠天赐,七分靠自己。这里的七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生路上的总结。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在《劝学》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见总结的重要性,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总结学习,是完成了思想认知上,思维能力上,知识系统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的作用有如蚕历经千辛之后的破茧成蝶,传说中的修行者历尽万劫之后的羽化登仙。
总结,是该环节的第一步,学生要梳理思维,让知识条分缕析,让能力定格成形。仅有这一步还不行,学生的学习还需巩固和升华,这就有了第二步,那就是练习巩固,这也是总结学习的适当延伸,自然拓展。这里要求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是课堂精要的集中展现。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习题:
参照下面例句,仿写两个句式,表现陶渊明的思想。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是一首蔑视尘俗实现自我的生命之歌;;一首古老淳朴幽静祥和的田园之歌;?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结果,学生在黑板上的答案演示让我十分满意,他们仿写的句子除了符合仿写的句式要求外,还精当地表现出了诗人的精神内核,想出了“自由之歌”,“心灵之歌”,“和谐之歌”等绝妙的词语,这让我颇有感悟,为什么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呢?相信孩子吧,他们远比你我想象的更聪明!通过这一环节学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三)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抛砖,是为了引出更多的美玉。以上所谈,仅是我个人关于健康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点浅见,还停留在“初探上”,只是粗线条。在设计上,它贯穿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也表达了我个人对健康课堂的一个理念认知,即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来建构课堂,倘若能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文题中说的——学得好的课才是健康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