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中巧用电教媒体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语文教学和突破重难点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巧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极具优势。一是它不受时空、宏观、微观限制,具有开放性,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二、能激发起学生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并能综合利用多种感观,从而使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录音、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结合少年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录音手段,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教学《长城》《桂林山水》课文时,同学们对“祖国”一词的概念比较模糊,通过听录音,看书上的彩图。“祖国”一词就变成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再配合老师生动地讲解,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就会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为祖国的悠久历史所吸引,为祖国壮丽河山而骄傲,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辽阔地理、富饶物产而自豪。同时使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无数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斗,甚至牺牲生命而在所不辞,才创建了新中国。今天我们是革命的接班人,热爱祖国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这样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
  
  投影教学形象、直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起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作用。
  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在组织教材第二部分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行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奋战和克服千难万险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可在这一关键时刻利用电教手段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1、图板观察法。一般儿童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真正理解书本上没见过或没听过的有关事物知识,只有扩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有助于把抽象模糊的事物、概念同他头脑里的鲜明表象结合起来,在理解事实和现象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教师把“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做成图板,用红电线标出红军长征路线,革命根据地瑞金、红军长征经过的遵义、安顺场泸定、毛尔盖、延安等地安上小灯炮,红军每到一地,那个地方的小灯泡就亮起来。红军到了遵义教师就讲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到了泸定,就讲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到了毛尔盖就讲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原来抽象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的内容就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学生理解得深、记得牢。
  2、投影观察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投影提供的感性表象为前提的,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红军长征已成为历史,不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现代投影教学可将客观事实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动人心魄,催人奋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崇敬英雄,憎恨敌人,在灵魂深处受到震动和教育。
  红军长征到了泸定,教师就运用幻灯投影进行模拟性的演示,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配有教师激动人心的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体会,加深理解泸定桥的险恶、敌人凶狠,红军的英勇。红军长征到了毛尔盖,教师借助幻灯投影讲解,让学生亲眼目睹,真切地体会,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经历的千难万险,战胜和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图板、投影相结合,形象、直观逼真,学生入景入情,感情交融,英勇无畏的红军形象矗立在学生的心中。他们真心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军队。没有这支军队,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需教师费很多口舌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录像、声画并茂、突破难点
  
  录像片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课文要求: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十月一日开国大典的盛况。要想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不借助电教手段,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通过录像片把开国大典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听着充满感情、激动人心的解说,一边观看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雄壮的国歌响彻天空,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威武的阅兵式,沸腾的人群,激动的笑脸。这种融洽的声音画面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所引起的效果,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它大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如亲临其境,亲体其情,注意力高度集中,马上激发了求知的欲望。这样,开国大典的盛况牢牢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印在心里。
  总之,在语文课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手段,不但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不但使学生思维敏捷,反馈畅通,而且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姜桂芳,语文教师,现居辽宁朝阳。
其他文献
荐稿理由:语文教学有着它理应承担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生命智慧开发的“天职”,让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生命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生命教育诗意地栖居于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态语文课堂的重要举措。语文课堂就是要划动承载“理性内核”的船桨,以真情呼唤真情,以行动引领行动,以心灵感召心灵,激起层层“正效应”的涟漪,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曲诗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的篇章,以景写情、情景相生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下面仅就送别诗作点简单的论述。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出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的。白居易《琵琶行》一荆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见无力百花
琴又称瑶琴、玉琴、古琴、七弦琴。相传伏羲氏伐桐创瑶琴,起初为五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加上了代表“天、地”的两根弦,形成了现在的七弦琴。琴由于“平和雅正、至纯至清”而成为文人们钟情的对象,“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中国文人非常重视全面的艺术修养,“琴棋书剑”或者“琴棋书画”,“琴”始终列为首位。人们平常说的“琴”,不仅是针对艺术修养,还往往被提升到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层次。琴
湖北省沙洋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湖北省立第二中学”,建于1938年。近几年来,学校励志笃行,以人为本,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校风纯朴,学风纯正,蜚声荆楚。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子,而且高考成绩连续十二年荣获“荆门市教学先进单位”,成为家长和学子热切向往的理想学校。不久前,本文作者就学校管理方面对罗家忠校长进行了专访。  金:罗校长,您好!一直以来,沙洋中学就以校风纯朴,
偶然读到周国平的一篇文章《上帝眼中无残疾——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周国平散文书系《安静》),上面有一段话说得好: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许多预料不到的灾祸,这些灾祸落在谁的头上完全是偶然的,是个人不能选择也不能抗拒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是候选人,谁也不能排除明天灾祸落到自己头上的可能性。  这段话很见理,很透。虽然表面上很宿命,可细想却道出了生活和生命的真相。灾难是不是可预料的?这话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碰撞、交融、分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充满着活力和智慧。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教师会经常遇上意想不到的学生的质疑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因势利导,真正做到以疑促读。以疑促思,以疑促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片断(一):    在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班教学《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
溪水乃自然之物,本无贤愚之辨。可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却谓潇水之上的一条小溪为“愚溪”,不免出人意表。可就是这个有悖于常理的“愚”字却饱含作者的无限辛酸。  诗序开篇就围绕溪被命名为“愚”的原因展开。先介绍了溪之“名莫能定”而作者“以愚触罪”并“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所以“更之为愚溪”。那么作者为何愚就触罪呢?溪“名莫能定”就应该以“愚”命名吗?这后面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只有往下读文了。  接
《诗经》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它们都得名于音乐,分为十五国风(160篇)、二雅(105篇)、三颂(40篇)三大部分。“风”的意义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是正的意思,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用于祖宗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动物所包含的意蕴已经远远超过这些动物本身,对研究《诗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因为有一些在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效意会”和“有效言传”能力。这里所说的“高效意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性”。所谓“意会”,就是要“据言得意”。“悟”,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而这种阅读中的心理现象,常诉诸于对言语的感悟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意会”和“言传”的和谐统一。    一、整体感知是“悟性”培养的“源头”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所谓“整体把握”,即着眼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语,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呢?  下面我就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