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常州市经济适用房“新政”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常州市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以“补人头”替代“补砖头”为特点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新模式,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提供了新的路径。
  经济适用房是指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由政府出资修建的主要安置生活困难居民的保障性住房,包括解困房、廉租房等。常州经济适用房“新政”的出台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2007年,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了《常州市市区住房保障规划(2007年-2011年)》,提出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小康常州,居者有其屋”。为此,市政府拨出专款建造了蓝天花园等安置小区。这一政策起初受到低收入居民的热烈欢迎,但到2008年常州经济适用房出现了大面积的弃购现象,弃购家庭数占发放经济适用房购房卡的38.6%,占实际签约数的62.9%;已进入预售的经济适用房房源也出现了存量积压。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经济适用房大多地处偏远,由此给群众带来的交通费用开支大幅增加,商业、娱乐、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因此其销售市场并不看好。二是经济适用房户型偏大,加大购房者经济负担造成大量弃购。进入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加大,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四季度,中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鼓励居民住房消费。常州市经济适用房建设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要响应中央号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增加住房供应量,另一方面,大量的商品房市场库存和经济适用房存量亟待消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有关部门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货币化住房补贴政策应运而生。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放弃在全市继续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计划,将经济适用房保障方式由“补砖头”改为“补人头”,即:符合经济适用房补贴的保障对象,每户发放补贴8万元,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作为经济适用房,用货币补贴方式解决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这一政策实施之后,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欢迎,空置的经济适用房少了,公共资源得到节约利用,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还促进了地方楼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省内、省外很多城市来常州学习考察,多家媒体对常州的做法予以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常州经济适用房“新政”的作用和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提升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增加了有效需求。常州根据本市住房市场的实际情况,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时期的差价以及兄弟城市的补贴标准,规定符合条件的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可以获得8万元的购房补贴,约占每户购房款的20%以上。基本满足了购房户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要求,激发了低收入居民的购房热情。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不仅补贴金额与实物分配时相当,保障对象还首次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可以自由挑选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更加体面的住房,住房保障的总福利较实物分配时期大大增加。
  满足低收入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克服了这一群体集中居住可能带来的弊端。人们的住房需求是多样化的,在住房的面积、楼层、地段、生活设施配套、居住习惯、文化娱乐条件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差异性。由于经济适用房面积偏小,有的家庭宁愿添点钱买更大面积的房子,货币化补贴有效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赋予了他们选房自主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买房我做主”。此外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还有利于克服实物补贴容易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可能产生的“贫民窟”现象等。
  解决了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问题。经测算,常州要实现经济适用房保障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资金总需求达30亿元左右,面对金融危机下的财政收支紧张的现实,常州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利契机,积极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建了注册资本达10亿元的常州市公共住房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房投公司”)作为住房保障投融资平台,以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向各金融机构争取住房保障资金支持,为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证,有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优化了保障性住房管理。常州市用货币补贴方式解决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后,又开工了4个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项目。常州市领导表示,常州不建设经济适用房并不等于保障房建设可以完全停止,他们将原来拟建设经济适用房的项目和新立项保障房项目改为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这一做法将廉租房的管理盘活了,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群三大类对象都被纳入了廉租房惠及体系。2010年,常州市将提前完成该市2007-2011年住房保障规划中提出的经济适用房保障任务。
  推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常州的货币化补贴起到了“住房保障+地方存量+地方经济”的三合一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提高了人民的住房需求与现实的满足程度,又消化了大量存量房产,同时还启动了新的潜在需求,实现了住房市场供需的结构性平衡,对处于金融危机下的低迷经济形势无疑添了一把火。根据对常州市4400户已签约购房的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的调查,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户均购房面积达95.2平方米,户均购房总价达38.9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市住房消费。
  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之后,政府对住房保障的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使得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开、透明;由于资金保障有力、商品房市场存量充足,保障对象通过货币补贴可以很快实现应保尽保,使得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务实、高效;由于资格审核非常严格,群众在公示阶段可以广泛参与监督,使得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平、公正,有效避免了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发生,使政府的公信力得以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链接——用保障维护公平 用市场促进效率
  成 彦
  
  用“补人头”代替“补砖头”,以货币补贴形式代替实物补贴形式解决经济适用房建设问题,这是常州住房“新政”的核心。作为一个尚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常州“新政”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唱红者有之,唱衰者亦有之。其实,要公正评价常州“新政”还需从源头说起,即为什么要有这个“新政”?经济适用房的争议由来已久,盖好了却遭弃购的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常州,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99、2001、2003、2006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面积占住房总销售面积的比重依次为21%、20%、1 3%、6%,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数字背后反映的事实是:经济适用房规划的盲目性,基础设施跟不上,周边环境不配套,投入的大量资金打了“水漂”。
  经济适用房究竟“经济”不“经济”?老百姓自会算一本帐,依据决不仅仅是荒郊野外矗立的一栋空房子,说到底,这仍是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毫无疑问,市场才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离开了市场,房产项目不可能确保适销对路。经济适用房虽然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带有某种程度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其买卖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遵守市场规律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在现实中,经济适用房建设往往成为政府“大包干”的项目,政府替老百姓全权做主,“既然是为照顾低收入群体推出的项目,就不应有过多的要求”这大概是很多地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固有的思维方式,殊不知作为“买主”的低收入群体仍可以不失尊严地对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说“不”。常州“新政”的意义恰恰在于提供了一种让保障与市场对接的机制,以货币补贴形式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让被保障群体进入市场自主选择购房,用保障维护公平,用市场促进效率,变“政府保障、政府包办”为“政府保障、市场提供”,打破了固有的“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思维模式——这才是常州“新政”给我们提供的可贵启示。
其他文献
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9个县(市、区)。十年前还是穷山区,现在森林覆盖率80%,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丽水人依凭生态致富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欲改面貌先改制  丽水山区是瓯江等河流的发源地,为保护水源,长期未开发。山民贫困,为生存不顾生态,乱砍滥挖,一度形成“砍树经济”。省里给予生态补偿,分到农户的很少,难以脱贫。市委市政府认定:欲改面貌先改制。新
文章提出这样一个看法:作家摄取社会生活进行创作的过程,就是作家将社会生活进行排列和组合的过程,并认为这种排列组合就是作品产生艺术魅力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其他形式的教育如函授、远程教育等也在吸引着更多的学生.这样一来,职业学校的生源就受到相对影响.我校之所以能在竞争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出了新论述、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承担选干部配班子重要职责的组织部门,准确领会讲话精神并深入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具有十分重
今年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徐州市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一起走,以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为有效载体,强力清除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以群众办事"零障碍"做
复句是丰硕信息的载体,是人们进行交际的话语单位。语境是人们运用话语进行交际的依据,也是检验话语交际效果的凭证。语境对语法价值的实现,起着极为重要的辨察作用。研究疑难复
期刊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隐含在语言内部的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制约作用。本文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应增强文化意识,自觉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通过文化导促进外语教
中西文化大相径庭,汉英两种语言亦属不同语种。本文试以中英诗歌作比,从色彩基调、意象表达、节奏音响、构思技巧等方面略陈己见。
近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立足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生态连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以“活力党建”统领全区干部人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建活力提升率先发展活力,凝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