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刷新的成绩单已经明确无误地表明欧盟经济在2006年从长期疲软走进了上升周期的转折点,也使长期环绕在其周身的各种唱衰言论失语遁形。然而,由于许多正常和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欧盟经济试图保持今日的亢奋状态似乎还应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告别“欧洲病夫”
对于过去5年的经济生态,相信任何一个欧洲人都不想去回忆: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大国赤字严重超标等等。日益壮大中的欧盟板块显得是那么地无力与苍白。不过,负重的欧盟经济肌体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在历经了艰辛的挣扎之后,终于迎来了大病初愈的时节。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整个欧盟地区的经济增长达到了2.8%,高于2005年的1.7%,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达到2.6%,高于上年的1.4%。这不仅是欧盟和欧元区6年以来的最高年度增长,也是它7年来追近美国、日本年增长率的首次记录。今非昔比,如此乐观的结果当然让被美日等国嘲笑为“欧洲病夫”的欧洲国家好不解气。
其实让欧洲人高兴的并不只是GDP。资料表明,整个2006年,欧盟地区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核心通胀指数一直在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目标之下;经济敏感指数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
欧盟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被欧洲老百姓和国际舆论广泛诟病的话题。幸运的是,借助经济上行的力量,失业人口快增的趋势如今已经得到了明显的钳制或者开始好转。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欧元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7%,整个欧盟地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8%,如果分别与各自18个月前的10%和9%相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至2008年间,欧盟将产生600万个就业岗位,增长步伐几乎相当于之前3年间的两倍。
作为欧元区两大经济“巨人”的德国和法国在区域经济地图上显得格外的亮丽,并再一次展示了其经济扩张的强大能量。资料显示,2006年,德国经济的增速从上年的0.9%提高到2.4%。受此鼓舞,上台不到一年的“铁娘子”默克尔兴奋地宣称:“这意味着德国不再是欧洲病人(sick man of Europe),德国已经渡过难关。”而法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创造出了2.0%的增长业绩,成为自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年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德、法等欧盟老成员国的经济得到显著恢复外,许多新成员也开始发力。特别是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经济活力比较大,尽管新成员参差不齐,但总体表现依然相当突出,这对推动欧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实际经济增长数据的飙升让欧盟委员会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欧委会发布的报告认为,2007年和2008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1%和2.2%,欧盟地区的经济增幅要比欧元区稍高一些,为2.4%。
内力成为新引擎
与以往完全不同,欧盟经济出现向好的趋势基本上是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个可以观测的数据是,2006年中,欧盟原25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甚至出现了近百亿欧元的贸易逆差,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欧盟仍能实现经济的翻身。
欧盟内部投资和消费的力量成为推动其经济扬升的主导因素。由于经过了数年的投资停顿,大量企业需要重新更新生产设备。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欧盟许多成员国的企业设备支出上升了2%以上,欧盟企业总体投资因此增长了0.3%左右;而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欧元区去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4.4%,远超过2005年的2.9%。
与投资增长相呼应,伴随着就业水平的提高、股市和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欧盟国家的个人消费格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欧委会提供的资料表明,2006年欧元区的个人消费增长率达到了2.2%,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政府的公共财政改革形成了对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有力支持。受到“稳定和增长”规定的限制,欧元区各国在尽量缩减政府开支方面下足了功夫。虽然目前欧元区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依然维持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水平之上,但德、法两国“减赤”的斐然成绩让人们感受到了欧盟财政状况好转的信心。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德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至2.5%,远低于上年的3.7%;而法国的财政赤字也降到了2.7%。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投资与采购能力。在欧洲议会批准的欧盟2007年财政预算方案中,欧盟财政预算总额被确定为1155亿欧元,较去年增加了7.6%。
需要指出的是,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里斯本战略”以及与此相应的“增长与就业计划”也是支持欧盟经济成长的另一重要政策力量。特别是欧委会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众多小企业实际上在推动欧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欧委会的估算,在欧洲每年成立的200万个新公司中,其中1/3都是由失业人员创建的。由于新兴小公司部分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最近5年中,欧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各成员国对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资金规模也从最初的35亿欧元逐渐增加,仅此一举就帮助每家公司多创造了1.2个就业机会。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欧盟经济能够得以复苏的深层动力主要来源于欧盟内部如火如荼的市场一体化建设所打下的良好制度基础。一方面,自欧元启动并将各国汇率锁定后,成员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消除,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和快捷,成本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围绕着构建金融大市场的脚步在进入2006年之后明显提速,欧洲地区所表现出的资本市场整合力量格外地强劲。摩根大通(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06年全球并购交易中,欧洲内部的跨境交易占到了1/3。随着资本等要素市场的日渐一体化,欧盟内部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得到进一步加强,贸易结构逐步趋向内部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业结构,互补性、完备性正日益突出。
前行中的羁绊
通过观察发现,欧盟经济在去年出现快速增长并非偶然。因为,在先前12个多月的时间中,整个欧元区经济实际上已开始呈现出回升迹象。而受欧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其经济成长指标一直处于反复调整中。因此,按照经济发展周期,欧元区已经走出低迷期。
然而,暂时的繁荣并不能代表欧盟经济的明天会更好。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施米丁认为,“任何一种外部冲击,比如油价的新一轮上涨,或者美国消费增长放缓,都可能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欧元区的许多经济指标多少透露了其未来所面临的不安。如2006年12月新增工业订单月降2.5%年升5.2%,与预期中的月降0.6%年升7.9%大有差距;同期的商业信心指数也从18.1降至13.0,远低于预期的15.0,尤其是德国投资者的商业信心指数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降到了5年来的最低水平。
的确,欧盟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力相比于以前得到了显著加强,但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短期内不可能减弱。目前,美国约占欧盟出口的四分之一,而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美国经济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已经出现减速,并将继续走弱的大势。
石油和能源问题的发条并未彻底放松,成为欧盟经济天空中始终难以驱散的乌云。虽然近期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一路下跌,但并不排除有重新反弹的可能。由于欧盟经济还处于相当脆弱的阶段,油价和能源问题的任何异动都必然影响欧洲促进就业、刺激家庭消费增长的各种努力。
由于受过去一年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通胀造成的压力,为了保持物价稳定,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升息6次,将基准利率由2%提高到了3.5%。摩根斯丹利估计,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为此付出0.9至1.3个百分点的代价。
鉴于利率在不断上扬,德国、意大利等几个重要经济体都制定了加税计划。默克尔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德国的增值税将从16%提高到19%,成为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加税。在市场繁荣之际,加税对需求的抑制性将影响到消费并最终使经济减速。
当然,对于整个欧盟而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恐怕是其今后很长时期内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卢森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欧盟排行最末的拉脱维亚的5倍。在老欧盟成员国中,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欧盟平均水平的120%,德国和法国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的110%,而排名靠后的希腊和葡萄牙分别比平均水平低20%和30%。10个中东欧成员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处于欧盟平均线以下。显然,欧盟要实现经济的振翅高飞一定不易。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告别“欧洲病夫”
对于过去5年的经济生态,相信任何一个欧洲人都不想去回忆: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大国赤字严重超标等等。日益壮大中的欧盟板块显得是那么地无力与苍白。不过,负重的欧盟经济肌体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在历经了艰辛的挣扎之后,终于迎来了大病初愈的时节。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整个欧盟地区的经济增长达到了2.8%,高于2005年的1.7%,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也达到2.6%,高于上年的1.4%。这不仅是欧盟和欧元区6年以来的最高年度增长,也是它7年来追近美国、日本年增长率的首次记录。今非昔比,如此乐观的结果当然让被美日等国嘲笑为“欧洲病夫”的欧洲国家好不解气。
其实让欧洲人高兴的并不只是GDP。资料表明,整个2006年,欧盟地区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核心通胀指数一直在欧洲央行规定的2%的目标之下;经济敏感指数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
欧盟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被欧洲老百姓和国际舆论广泛诟病的话题。幸运的是,借助经济上行的力量,失业人口快增的趋势如今已经得到了明显的钳制或者开始好转。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年底,欧元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7%,整个欧盟地区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8%,如果分别与各自18个月前的10%和9%相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至2008年间,欧盟将产生600万个就业岗位,增长步伐几乎相当于之前3年间的两倍。
作为欧元区两大经济“巨人”的德国和法国在区域经济地图上显得格外的亮丽,并再一次展示了其经济扩张的强大能量。资料显示,2006年,德国经济的增速从上年的0.9%提高到2.4%。受此鼓舞,上台不到一年的“铁娘子”默克尔兴奋地宣称:“这意味着德国不再是欧洲病人(sick man of Europe),德国已经渡过难关。”而法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创造出了2.0%的增长业绩,成为自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年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德、法等欧盟老成员国的经济得到显著恢复外,许多新成员也开始发力。特别是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经济活力比较大,尽管新成员参差不齐,但总体表现依然相当突出,这对推动欧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实际经济增长数据的飙升让欧盟委员会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欧委会发布的报告认为,2007年和2008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1%和2.2%,欧盟地区的经济增幅要比欧元区稍高一些,为2.4%。
内力成为新引擎
与以往完全不同,欧盟经济出现向好的趋势基本上是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个可以观测的数据是,2006年中,欧盟原25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甚至出现了近百亿欧元的贸易逆差,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欧盟仍能实现经济的翻身。
欧盟内部投资和消费的力量成为推动其经济扬升的主导因素。由于经过了数年的投资停顿,大量企业需要重新更新生产设备。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欧盟许多成员国的企业设备支出上升了2%以上,欧盟企业总体投资因此增长了0.3%左右;而据欧盟委员会统计,欧元区去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4.4%,远超过2005年的2.9%。
与投资增长相呼应,伴随着就业水平的提高、股市和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欧盟国家的个人消费格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欧委会提供的资料表明,2006年欧元区的个人消费增长率达到了2.2%,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政府的公共财政改革形成了对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有力支持。受到“稳定和增长”规定的限制,欧元区各国在尽量缩减政府开支方面下足了功夫。虽然目前欧元区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依然维持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水平之上,但德、法两国“减赤”的斐然成绩让人们感受到了欧盟财政状况好转的信心。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德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至2.5%,远低于上年的3.7%;而法国的财政赤字也降到了2.7%。财政赤字的减少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投资与采购能力。在欧洲议会批准的欧盟2007年财政预算方案中,欧盟财政预算总额被确定为1155亿欧元,较去年增加了7.6%。
需要指出的是,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里斯本战略”以及与此相应的“增长与就业计划”也是支持欧盟经济成长的另一重要政策力量。特别是欧委会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众多小企业实际上在推动欧盟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欧委会的估算,在欧洲每年成立的200万个新公司中,其中1/3都是由失业人员创建的。由于新兴小公司部分缓解了就业压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最近5年中,欧委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各成员国对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资金规模也从最初的35亿欧元逐渐增加,仅此一举就帮助每家公司多创造了1.2个就业机会。
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欧盟经济能够得以复苏的深层动力主要来源于欧盟内部如火如荼的市场一体化建设所打下的良好制度基础。一方面,自欧元启动并将各国汇率锁定后,成员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消除,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和快捷,成本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围绕着构建金融大市场的脚步在进入2006年之后明显提速,欧洲地区所表现出的资本市场整合力量格外地强劲。摩根大通(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的统计资料表明,在2006年全球并购交易中,欧洲内部的跨境交易占到了1/3。随着资本等要素市场的日渐一体化,欧盟内部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得到进一步加强,贸易结构逐步趋向内部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业结构,互补性、完备性正日益突出。
前行中的羁绊
通过观察发现,欧盟经济在去年出现快速增长并非偶然。因为,在先前12个多月的时间中,整个欧元区经济实际上已开始呈现出回升迹象。而受欧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其经济成长指标一直处于反复调整中。因此,按照经济发展周期,欧元区已经走出低迷期。
然而,暂时的繁荣并不能代表欧盟经济的明天会更好。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施米丁认为,“任何一种外部冲击,比如油价的新一轮上涨,或者美国消费增长放缓,都可能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欧元区的许多经济指标多少透露了其未来所面临的不安。如2006年12月新增工业订单月降2.5%年升5.2%,与预期中的月降0.6%年升7.9%大有差距;同期的商业信心指数也从18.1降至13.0,远低于预期的15.0,尤其是德国投资者的商业信心指数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降到了5年来的最低水平。
的确,欧盟实现经济增长的内力相比于以前得到了显著加强,但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短期内不可能减弱。目前,美国约占欧盟出口的四分之一,而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美国经济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已经出现减速,并将继续走弱的大势。
石油和能源问题的发条并未彻底放松,成为欧盟经济天空中始终难以驱散的乌云。虽然近期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一路下跌,但并不排除有重新反弹的可能。由于欧盟经济还处于相当脆弱的阶段,油价和能源问题的任何异动都必然影响欧洲促进就业、刺激家庭消费增长的各种努力。
由于受过去一年中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通胀造成的压力,为了保持物价稳定,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升息6次,将基准利率由2%提高到了3.5%。摩根斯丹利估计,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为此付出0.9至1.3个百分点的代价。
鉴于利率在不断上扬,德国、意大利等几个重要经济体都制定了加税计划。默克尔宣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德国的增值税将从16%提高到19%,成为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加税。在市场繁荣之际,加税对需求的抑制性将影响到消费并最终使经济减速。
当然,对于整个欧盟而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恐怕是其今后很长时期内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卢森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欧盟排行最末的拉脱维亚的5倍。在老欧盟成员国中,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欧盟平均水平的120%,德国和法国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的110%,而排名靠后的希腊和葡萄牙分别比平均水平低20%和30%。10个中东欧成员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处于欧盟平均线以下。显然,欧盟要实现经济的振翅高飞一定不易。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