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枯燥感,就必须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得快,学得好。本文立足生活、游戏教学、互动几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20-01
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首先有了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突破口应该是学生喜欢和关注的事物以及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一旦学生在游戏和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与魅力,则会大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场景或者生活经验贴近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在游戏和生活场景中创设学习情境,寓教于乐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味枯燥的灌输知识,而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丰富有趣并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过程。我们不仅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养成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习惯。并且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乐趣与自信。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使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去,这种习惯与体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和價值的。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为了防止学生们感到枯燥而一味的把画面做成精美的图片,而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图片再精致也只是静态的,无法展现出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看的多了也难免会有厌倦,无法持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模拟出许多生动的、灵活的“动态”情境,比如可以穿插进去很多同学们都熟悉的生活片段和场景:比如: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情节的数学游戏,每位学生扮演一个小动物, 教师森林之王,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森林大王生日Party的邀请函,上面是一道数学题,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进入,并且在宴会的环节都贯穿有数学活动在里面。这个情境的设计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家的探索意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学概念,并且使同学们感觉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越发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与重要性。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对于游戏的喜爱体现了他的年龄特征,同事又符合他的发展规律。游戏不仅仅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们成长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青春期之前有将近一半的社会知识和阅历,都是通过游戏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获得的。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一定能做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为了使学生们熟悉测量的基本知识,可以开展测量身边物体的尺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衣服的长短、鞋子的长短等等。鼓励同学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可以用木棒、用绳子、用尺子等。这样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就能依据其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更容易贴近生活,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相当有帮助的。橡皮泥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在他们的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重量不变,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重量的守恒感念。学生容易掌握教师容易控制,何乐而不为之。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对于加减运算的学习,可以开展有趣的蹦格游戏,在第一排格里写上加减法算是,第二排格里写上答案。首先可以让学生找他们自己会做的跳,跳的那个格必须是她所在格的得数,经过不断的复习,由教师来挑格让学生来操作。其他如排序游戏、五子棋游戏等,对于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加减运算以及学习数的组成分解等知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孩子的“伙伴关系”
班级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是孩子所喜欢和接受的?这才是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其次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参与到他们的游戏,最真实的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帮他们共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小困惑;最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基础,真正的做适合孩子的教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坚信若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总而言之,要不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生活中的数学;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浓厚的的情景,真正使同学们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身边处处有数学,并且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都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小学
作者简介:张贺(1962— ),男,汉族,河南省原阳县人,靳堂乡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2005.
[2]叶子.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22.
[3]张梅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人格培养[J].江西教育.2002,5.
[4]张华伟.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220-01
皮亚杰曾经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首先有了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突破口应该是学生喜欢和关注的事物以及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一旦学生在游戏和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与魅力,则会大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场景或者生活经验贴近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一、在游戏和生活场景中创设学习情境,寓教于乐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味枯燥的灌输知识,而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丰富有趣并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过程。我们不仅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养成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习惯。并且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乐趣与自信。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使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去,这种习惯与体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和價值的。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来说,为了防止学生们感到枯燥而一味的把画面做成精美的图片,而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图片再精致也只是静态的,无法展现出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看的多了也难免会有厌倦,无法持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模拟出许多生动的、灵活的“动态”情境,比如可以穿插进去很多同学们都熟悉的生活片段和场景:比如: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情节的数学游戏,每位学生扮演一个小动物, 教师森林之王,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森林大王生日Party的邀请函,上面是一道数学题,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进入,并且在宴会的环节都贯穿有数学活动在里面。这个情境的设计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家的探索意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学概念,并且使同学们感觉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越发感觉到数学的魅力与重要性。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对于游戏的喜爱体现了他的年龄特征,同事又符合他的发展规律。游戏不仅仅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们成长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青春期之前有将近一半的社会知识和阅历,都是通过游戏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获得的。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一定能做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为了使学生们熟悉测量的基本知识,可以开展测量身边物体的尺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衣服的长短、鞋子的长短等等。鼓励同学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可以用木棒、用绳子、用尺子等。这样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就能依据其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更容易贴近生活,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相当有帮助的。橡皮泥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在他们的手里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重量不变,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重量的守恒感念。学生容易掌握教师容易控制,何乐而不为之。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对于加减运算的学习,可以开展有趣的蹦格游戏,在第一排格里写上加减法算是,第二排格里写上答案。首先可以让学生找他们自己会做的跳,跳的那个格必须是她所在格的得数,经过不断的复习,由教师来挑格让学生来操作。其他如排序游戏、五子棋游戏等,对于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加减运算以及学习数的组成分解等知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孩子的“伙伴关系”
班级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是孩子所喜欢和接受的?这才是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其次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参与到他们的游戏,最真实的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帮他们共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小困惑;最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基础,真正的做适合孩子的教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坚信若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总而言之,要不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生活中的数学;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浓厚的的情景,真正使同学们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身边处处有数学,并且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都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小学
作者简介:张贺(1962— ),男,汉族,河南省原阳县人,靳堂乡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2005.
[2]叶子.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22.
[3]张梅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人格培养[J].江西教育.2002,5.
[4]张华伟.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探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