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在认清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形势严峻的同时,要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一根本出发,来考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D422.7
留守儿童一般被定义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由于外出打工,由长辈、亲戚或朋友等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儿童,这些儿童的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从公共政策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1留守儿童的监护
留守儿童一般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受监护人都不同,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等均有不同影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母亲时,孩子在饮食方面和身体发育上较其他监护人的情况下要好一些,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长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因为长辈自身的体质,兼顾家庭事务或劳务,导致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出现不足,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比如一些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上学期间经常不吃早饭【1】。
另一方面,不同监护人条件下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安全方面也有不同结果。留留守儿童发生比如触电、斗殴、溺水等意外伤害的概率更大。甚至由于监护人的疏忽导致留守儿童被拐卖、遭受人体侵犯等。
不同监护人下的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很大差别。儿童时期处在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言行的引导。假如在监护权不利的情况下很容易让留守儿童接触不良事物。
1.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很强的可塑性,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和干扰。留守儿童一般不能直接接触父母的教育,缺乏父母的情感上的关爱和照顾,心理上不能得到安慰,即使想寻求帮助自己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比如有烦恼也不能对父母倾诉。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往往很少,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产生问题。在难以得到沟通交流和关怀的时候,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孤单、自卑,心里更加敏感且承受能力较差【2】。
1.3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根据相关统计不难发现,学习情况方面,留守儿童相比较非留守儿童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儿童时期的学习往往需要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并且父母最好可以给予儿童学习上一定的帮助。但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直接交流或者受制于长辈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能够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起到很好的教育指导、答疑和监督作用。这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通常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的距离。更有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作业、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差,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现象【3】。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三方面原因
2.1家庭教育
可以肯定的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受到监护人的影响,往往出现关心不周、照顾不到、没太注意等监护上的失职,这导致儿童在接受家庭教育方面严重不合格:父母亲情和关爱严重缺失,长辈监护人下的溺爱,文化程度低监护人状态下的教育监督程度不高,以及其他诸如家庭暴力等不良留守儿童教育方式。
也不能忽视在某些特殊监护人的条件下,比如朋友,没有把监护责任放在第一位,出现了对留守儿童过于宽松的管理,甚至放任自由【4】。
2.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统一且普通化的,并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没有相关有效的机制。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也不一定十分了解。这些都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性,在学习心理和学习生活方面的特殊性相矛盾。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需要更多的交流、关心和照顾,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积极的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当地农村接受教育,相对而言,农村师资的质量和数量相对较差,这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中德育方面的教育相对缺失,农村师资薄弱以及农村师资在心理教育的空白更不能恰到好处的处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5】。
2.3社会教育问题
社会教育方面是政府的扶持力度和关注度,在当地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重视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教育财力和物力上得到政府相关的投入更大。政府的关注和投入直接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农村教育方面具体的比如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的水平和层次。
社会风气与社会舆论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大举推进,只知道大量租用土地,大量集结农民工,但是缺乏对农民工的子女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思考,这也是社会教育方面的不足【6】。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公共政策建议
3.1政府部门推动减少城乡差距
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与工业化城镇工业化、城乡统一、“三农”问题等多个方面统一和协调,确实落后相关户籍制度,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落户工作,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接受倒公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异地入学平等收取相关费用,保证教育权利平等,满足农民工子女异地寄宿学校的需求;同时在农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特色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引返乡就业或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3.2建設专门管理机构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三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教育的补充作用。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于政府的一些措施进行具体落实和监督,对学校教育的主体进行指导,完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教育体制,同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有完善监护人保障。
3.3规范民间监护机构
需要政府的力量对民间的儿童托管和监护机构进行规范和整顿,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氛围;规范民间机构的资质验证;积极联合民间监护机构开展有益的活动。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监护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做好规范。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家庭原因又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积极的公共政策更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只有三个方面协调统一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雷. 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 杜明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 刘金红. 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 2006.
[4] 康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 郝志瑞.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卷缺失(1): 12-15.
[6] 赵富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D422.7
留守儿童一般被定义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由于外出打工,由长辈、亲戚或朋友等其他监护人抚养的儿童,这些儿童的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从公共政策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1留守儿童的监护
留守儿童一般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受监护人都不同,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等均有不同影响,当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母亲时,孩子在饮食方面和身体发育上较其他监护人的情况下要好一些,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其长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因为长辈自身的体质,兼顾家庭事务或劳务,导致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出现不足,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比如一些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上学期间经常不吃早饭【1】。
另一方面,不同监护人条件下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安全方面也有不同结果。留留守儿童发生比如触电、斗殴、溺水等意外伤害的概率更大。甚至由于监护人的疏忽导致留守儿童被拐卖、遭受人体侵犯等。
不同监护人下的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很大差别。儿童时期处在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言行的引导。假如在监护权不利的情况下很容易让留守儿童接触不良事物。
1.2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很强的可塑性,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和干扰。留守儿童一般不能直接接触父母的教育,缺乏父母的情感上的关爱和照顾,心理上不能得到安慰,即使想寻求帮助自己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比如有烦恼也不能对父母倾诉。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往往很少,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产生问题。在难以得到沟通交流和关怀的时候,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孤单、自卑,心里更加敏感且承受能力较差【2】。
1.3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根据相关统计不难发现,学习情况方面,留守儿童相比较非留守儿童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儿童时期的学习往往需要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并且父母最好可以给予儿童学习上一定的帮助。但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直接交流或者受制于长辈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能够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起到很好的教育指导、答疑和监督作用。这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通常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的距离。更有留守儿童不能完成作业、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差,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现象【3】。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三方面原因
2.1家庭教育
可以肯定的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受到监护人的影响,往往出现关心不周、照顾不到、没太注意等监护上的失职,这导致儿童在接受家庭教育方面严重不合格:父母亲情和关爱严重缺失,长辈监护人下的溺爱,文化程度低监护人状态下的教育监督程度不高,以及其他诸如家庭暴力等不良留守儿童教育方式。
也不能忽视在某些特殊监护人的条件下,比如朋友,没有把监护责任放在第一位,出现了对留守儿童过于宽松的管理,甚至放任自由【4】。
2.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统一且普通化的,并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没有相关有效的机制。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也不一定十分了解。这些都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性,在学习心理和学习生活方面的特殊性相矛盾。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需要更多的交流、关心和照顾,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积极的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在当地农村接受教育,相对而言,农村师资的质量和数量相对较差,这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中德育方面的教育相对缺失,农村师资薄弱以及农村师资在心理教育的空白更不能恰到好处的处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5】。
2.3社会教育问题
社会教育方面是政府的扶持力度和关注度,在当地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重视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教育财力和物力上得到政府相关的投入更大。政府的关注和投入直接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农村教育方面具体的比如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的水平和层次。
社会风气与社会舆论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大举推进,只知道大量租用土地,大量集结农民工,但是缺乏对农民工的子女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思考,这也是社会教育方面的不足【6】。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公共政策建议
3.1政府部门推动减少城乡差距
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与工业化城镇工业化、城乡统一、“三农”问题等多个方面统一和协调,确实落后相关户籍制度,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落户工作,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接受倒公平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异地入学平等收取相关费用,保证教育权利平等,满足农民工子女异地寄宿学校的需求;同时在农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特色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引返乡就业或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3.2建設专门管理机构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三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教育的补充作用。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于政府的一些措施进行具体落实和监督,对学校教育的主体进行指导,完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教育体制,同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有完善监护人保障。
3.3规范民间监护机构
需要政府的力量对民间的儿童托管和监护机构进行规范和整顿,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氛围;规范民间机构的资质验证;积极联合民间监护机构开展有益的活动。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监护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做好规范。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既有家庭原因又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积极的公共政策更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只有三个方面协调统一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曾雷. 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 杜明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 刘金红. 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 2006.
[4] 康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5] 郝志瑞.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卷缺失(1): 12-15.
[6] 赵富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