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名著看监察官变迁史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操,司隶校尉;司马懿,御史中丞;西门庆,山东提刑所千户;林如海,巡盐御史……四大名著中这些熟悉的角色,居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监察官。
  两千多年的封建监察史,官名众多,制度浩繁,很难一笔写全。恰好国人爱看的四大名著主要讲述的,就是汉唐宋清故事,正是监察制度发展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时期,不妨以此观史。

张翼德鞭督邮:汉朝监察初长成


  《三国演义》 里有一起官员武斗的事件,督邮遭到张飞 (历史上为刘备) 一顿暴打。这督邮也真够倒霉的,一部64万字的 《三国演义》,罗贯中居然连个名字都懒得给他起。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暴打,小说给出的原因是督邮索贿。但其实在 《三国志》 上却写得明明白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结合两本书,我们不妨来捋一捋。刘备到安喜县才4个月不到,朝廷就降诏,要派人查虚报军功的人,刘玄德刚好就在这个名单上。如果刘备剿黄巾军出了力,为何要疑惑担心?
  我们可以在鱼豢 《典略》 中找到更详尽的答案,安喜县是“黄患”未除尽的地方之一,刘备打了上级监察官,心里还是害怕,只能开溜。
  督邮这个官职的设置,按秦朝郡县制,中央直接管郡,对郡守廉洁行为的考察,是由监郡御史来负责的,归御史大夫统管。当时全国有36郡,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还不算太吃力,但到了西汉,已经接近百数郡国。
  汉武帝时,就想了个办法,除首都附近,全国分为13个部,每部刺史一人,专门对所辖郡国主官的来回督察。此后唐朝十五道采访使、明代的十三道巡按,莫不继承此制。
  不过,郡下的县,却让刺史鞭长莫及。数量太多了,比如诸葛亮原籍所在的琅琊郡,就有50个县。朝廷想了新招,每郡分若干部,各设一督邮,代表郡太守督察县乡。东晋的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就受到过督邮的诘难。
  到了南北朝乱世,各个政权为了安置官员,州县数量大肆扩张,从西晋初年的181个变成了北周时期的600多个。同时,每个郡也变小了,只管十多个县,太守腾出精力管县了,换句话说,就是插手了督邮的业务,督邮的监察功能就逐渐淡化,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崔府君改阳寿:荣耀大唐遇困境


  《西游记》 里有一起官场舞弊的案件,说的是泾河龙王一纸诉状,把唐太宗告到了阴曹地府。阴司判官崔钰,为了讨好皇帝,悄悄虚增了太宗的二十年阳寿。
  四大名著除了 《红楼梦》 外,另三本书均是来自前人传奇、话本。《西游记》 就有个老版本,说事成之后,崔钰也跟着还阳,换来了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的职务。
  州刺史在唐代有多重要呢?早在太宗朝,这个精力旺盛的皇帝把刺史的名字和政绩写在屏风上,随时考察任用。甚至刺史离京时,他还要进行集体谈话。
  当然,唐代的刺史和汉朝有很大区别,唐朝的一级行政区为道,州在道管辖之下,州刺史的地位大概与汉朝的郡太守相当,实际上行使的也是地方行政权力。
  为了避免对更低层级的官员监督乏力,唐代按照汉朝督邮的职能,设立了录事参军一职,俗称“纠曹”,七品到九品不等,用于监察州内设机构负责人和各县县令。杜甫就写过一首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赞道“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理论上,录事参军对州刺史也負有同体监督责任,但现实中很难做到。为了对州刺史进行管理,朝廷有不常设的高一级地方监察官—— 采访处置使。崔钰所任的河北廿四州采访使,直接对24州刺史进行监察,还可以对涉嫌贪赃枉法的县令,进行提级监察。
  在中央,谏官制度发展了起来,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御史台得到提升,获得了审判权,并可同刑部、大理寺一起“三司推事”。武则天时,来俊臣被提拔为台长 (左台御史中丞),成为大唐百官的噩梦。一次摊上狄仁杰的信访,他兴致勃勃要立案,幸好狄仁杰被武则天保了下来。因为冤案办得太多,御史台一度风评并不好。
  但总体来说,御史台的运转还是很正常的,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地方的监察官们名义上归察院管理。所有揭发投诉的词状,都呈投到御史台衙门,由御史集中加以审阅。初核之后,以“闻风访知”的名义,正式提出弹劾或纠举。

鲁智深说大话:宋朝触碰天花板


  《水浒传》 里有多起军官殴打百姓事件。其中之一的当事人就是鲁智深,算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且看他一脚踏住郑屠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的拳头说:“洒家始投的老种经略相公 (种师道),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廉访使里面有个廉字,是不是监察官呢?还真是,这是设在大军区里面的监察官,前身是过去的走马使。虽然对关西五路廉访使到底是鲁智深自称还是种师道,历来有两种争论,但毫无疑问的都是在唬人。
  作为皇帝亲信和耳目的廉访使,显然不是区区一个提辖能胜任的。而种师道为边关大将,刚好就是被监察的对象。
  历朝历代,宋朝被公认为集监察制度大成,存在一个特别庞大的体系。里面最核心的就是监司,可以对本路内州县官员进行全面监察,给出结论,影响到官员升迁。
  简单说,宋代的路 (类似今天的省) 不设最高行政长官,而是诸司并立,其中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司均有监察职能,也被合称为监司。转运司是杯酒释兵权时,为了分割节度使权力而常设,主要监督地方财政和官员个人,《水浒传》里的梁中书在历史上的原型梁子美,就是河北都转运使。
  由于转运司权力太大,司马光甚至认为具备了汉朝刺史的职能,皇帝也开始担心了。加之天下太平,刑讼增多,就分设了提点刑狱司。这个司的职能听名字就很容易理解,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大家熟悉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曾四任提点刑狱司。值得讽刺的是,《金瓶梅》 中西门庆贿赂蔡京捐来的官,就是个副提刑,凡刑狱官司,清河县令对其惟命是从。   至于提举司,创置于王安石改革的热潮之中,时兴时废。王安石“欲力成新法”奏请设置,主管民常赋与州县酒税之课之外的财利,相当于再次分了转运司一杯羹。
  宋代监察制度之所以得到后世褒扬,除了完善的机构,更难得的是,还有相互监督的制度设计,即监司互察法。宋神宗时的广南西路提举常平等事刘谊超标建官衙,当地的转运使、判官等7人因为此事失察,被罚铜二十斤。到宋徽宗时,还颁布了让监司之间交叉考核下属,防止人为拔高属官的政绩。
  为了防止监司长期在地方形成自己关系网,朝廷还设置了鲁达口中提到的廉访司、察访司等派出机构,在现有框架上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惩防体系,文官们想伸手,自有几道预防腐败的保护机制起作用。

林如海坐火箭:清代监察自失控


  《红楼梦》 里有一起违反官员任用原则的事件。四大家族官场势力盘根错节,但表面上看很多人官职并不高。贾赦,世袭一等将军,实际上不管事;贾政的官也不大,五品工部员外郎而已。
  真正的高官应该是死前不久才当上内阁大学士的王子腾,但提拔得最快的一定是英年早逝的林如海。第二回里说的很明白:“这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已升至兰台寺大夫,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
  兰台,就是御史台,清代叫做都察院,兰台寺大夫可是一品实职,纵使副职也是三品。巡盐御史则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官,后改称盐政,康熙年间须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兼任,至少是二品。从探花郎到这个级别,需要在官场历练多年才能有的成绩,可林如海只用了一年,有点像火箭提拔。
  自明太祖开始,沿袭千年的御史台被废除,改为都察院,清朝继承下来后,改得更狠。以六科给事中“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十五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司之官邪”,合称“科道”。
  左都御史为都察院一把手,主持全面工作。刘罗锅他爹刘统勋就干过这个职务,因把大学士张廷玉参到革职而名满天下。右都御史则是各省总督的兼衔,方便监督下级官员。同样,级别低一点的巡抚加的是右副都御史头衔。
  巡抚,其实就是自宋代三司开始,地方权力不断集中演变出来的官职。巡是代表天子出巡,抚是下去安抚地方。在明朝,地方监察主要靠的实际上不是巡抚,而是巡按。考核干部,惩治官场、科场弊端,以及平反冤狱等,都是巡按的任务。
  不过到了清朝,一年一巡的巡按御史制度几乎被废,像周星驰电影 《九品芝麻官》 里的八府巡按一到,各地方官员都要唯唯诺诺的情形,其实是不会存在的。顺治九年,满清王公力主废除巡按,理由是中央每年派出巡按,要花不少钱,而且很难对巡按进行约束,就让总督巡抚们自行监察辖区官员得了。
  汉籍官员极力反对,认为如此会让地方监察荡然无存。你来我往,拉锯了很长时间。最后,皇帝拍板,先废了看效果。
  顺治十二年,巡盐御史已恢复,都察院左督御史龚鼎孽力请恢复巡按,但“满人不以为然”。康熙帝登基后,索尼等四大臣辅政,巡按御史制度正式废除。
  督抚无人监督,且上下勾结,地方下情无法上达,使得王朝的政治格局遭到破坏,也为后来乾嘉时期,屢屡出现震惊朝野的大案,埋下了种子。到宣统年间,新内阁成立,把都察院也给撤销了,这个时候,清朝的监察制度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选自《廉政瞭望》2018年第1期)
其他文献
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电影 《定军山》 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拍摄时间与西方国家发明电影(1895年)相差仅10年,其在世界和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亚平曾评价说:  《定军山》 的拍摄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一个没有中国电影、一个没有中国人自己拍摄电影的时代的结束。它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开始。  这一部由著名京剧大师谭
1919年,是梁思成进入清华学校读书的第4个年头。这所以留美预备学校的形式设立的学校,自诞生起,就呈现出不同于普通新学的气象:它的经费以美国返还的庚款为保证,它的教学,“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学制长达8年,依学科程度分为中等科、高等科,中等科相当于美国的高中,高等科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学院(即美国两年制短期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水准与美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相当;学科设置以英语和科学为主,注重音乐、美术、
明朝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发达,人口流动也越发加速,各种“出行指南”也应运而生,《天下水陆路程》就是万历年间非常有名的一本。但就是这本见证了明代商旅繁荣的图书,除记载了“假冒伪劣”风气,更记载了当时明朝另一个叫人一头冷汗的景象:越发泛滥的盗贼。  以 《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如果从徐州到北京,一路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响马贼”随时都会出没。从北京到江西,以及从广东到浙江,都是必须要走白天的路,绝
标题是友人读了朱永嘉先生微博后对我说的一句话,显然是危言耸听,完全是吓唬我的话。所说的文章题目叫 《路线、政权和世界观》 (下称《路线》),这是我组织和编发的,这是事实,可又怎能同林彪和林彪爆炸扯在一起呢?硬要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扯在一起,就成了今古奇冤了。  2015年 《世纪》 杂志第3期曾刊发程继尧先生回忆 《我是如何被戴上“林彪黑秀才”帽子的》一文,本文刚好可以和此相互佐证,以我的亲身经历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是昆曲 《林冲夜奔》中的台词,好像是出于明朝李开先的 《宝剑记》。近来不止一次见到报刊上有人引用,由此想起,有男无女,岂不偏向?是不是古代女子都像老前辈贾宝玉先生说的那样是水做的,容易流泪,和男的不能相比?可是也不盡然,那位以流泪出名的林黛玉女士魂归离恨天时只说了半句话:“宝玉!你好……”并没有大哭一场。大概是伤心哭过以后泪就干涸了吧?于是我想补一句:“女儿有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收藏着许多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程,折射出一种精神。  深藏于衣冠冢里的 《共产党宣言》  在纪念馆展厅中央的展柜中,摆放着两本薄薄的小册子,这就是 《共产党宣言》 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这两版宣言被后人称为 《共产党宣言》 “姊妹本”。而在9月版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9月版 《共产
曾经我在给年逾九旬高龄的沈老先生撰写年表时,断断续续听他谈及张爱玲,前后有八年之久,像打捞历史的碎片,渐渐拼接出一段他与张爱玲不算太短的文缘轶事。2015年适逢张爱玲 (1920—1995) 仙逝二十周年,谨此为上海文坛前辈呈上心香一炷。康乐酒家,首次见面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由 《杂志》 社主办,在康乐酒家举办了一次评论张爱玲及其 《传奇》 的座谈会,《杂志》 当年九月号以 《〈传
科举笑谈常杂与鲍帖  唐朝礼部官员兖在批阅杂文试卷后说,士子们想在文章上超越他人,绝对要锐意向前。由是,他阅卷能通过的,常常不超过100份。做过祭酒(圈子监长官) 的鲍防后来也任礼部官,在帖经上要求非常严格。当时的人称他们俩为“常杂”“鲍帖”。意思是说,常兖对于杂文的要求,鲍防对于帖的要求,均极为严格。请痛快换个题目  乔彝参加京兆府的考试,有两个考官。中午时分,方才叩门请见,试官让人领他进来。他
吕碧城一生未婚,但她看得淡,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这意思很清楚,她追求的是文学上的地位,无意妥协,不愿将就,因此难遇合适伴侣,好在手边还“略有积蓄,不愁衣食”。  百年前,一个出自徽州山乡的女子有这等见识,可谓超越了时代—— 时至今日,还有多少女人,像小美人鱼那样,以为被一个男人
乾隆四十七年,这一年,四库全书修撰完毕;这一年,十五阿哥颙琰的第二个儿子在撷芳殿出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皱巴巴的小婴儿,将成为大清最抠门的皇帝—— 道光。  这一年,乾隆71岁。这位71岁的老人,仍然在除夕夜兴致勃勃地举办了御宴。所用的食材单如下:  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  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3只,关东鹅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