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儿童I 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现状,为儿童I 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列举一列患儿的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与总结。结果:儿童I 型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儿童I 型糖尿病的护理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7-01
I 型糖尿病为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激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使产生的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衰竭而发病。儿童时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I 型糖尿病。
1 一般资料
患儿,吴鑫权,男,4月,因“生后消瘦4月,监测血糖偏高9天,咳嗽一天”于2013年2月9日11时27分入院。患儿生后因“出生体重低于胎龄儿、新生儿贫血”于来宾市妇幼新生儿科住院半个月,具体不详,出院时体重1.8kg,出院后纳奶好,喂养顺利,无吐奶,生后一直消瘦于同龄儿,精神反应好,纳奶好,小便较多,10余次/日,量不等,无思饮。为明确消瘦原因31/1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发育正常,体型消瘦,营养欠佳,神清,精神反应欠佳,MBS:19.8mmol/L。诊断:1. I 型糖尿病 2.支气管肺炎 3.低钠血症。
2临床表现
患儿起病较急,多数病人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的诱发而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易饿多食和体重减轻,称为三多一少。多食并非糖尿病患儿必有的症状,部分患儿食欲正常或减低,体重减轻很快消瘦,乏力及精神萎靡。易合并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女婴可出现外阴瘙痒等。患儿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腿疼症状,应考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应尽早诊断。
3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给予新历支持以及血糖监测。
4护理
4.1胰岛素的应用护理 胰岛素是治疗I 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胰岛素的种类、剂量、注射方法都影响疗效。尿病早期患儿先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儿童是按体重计算用量,小于3岁用量小于0.25TU/kg,3~10岁为0.25~0.5IU/kg。10岁以上0.6~1.0IU/kg。于早、中、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睡前再注射一次,并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用量。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首选脐周腹庭和上臂外侧,每次注射部位至少隔2cm,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防止引起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而形成皮下硬结。
4.2低血糖反应的护理:低血糖是在胰岛素治疗中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当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注射后未能及时进餐,或进餐前运动量过大均可发生低血糖。表现为苍白、软弱、倦怠、头晕、饥饿或出汗、心悸、甚至抽搐、昏迷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反应,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应及时协助患儿进食,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救治。
4.3 饮食护理 糖尿病的饮食也是为了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应有一定限度的饮食计划,饮食中的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要合理搭配,禁忌暴饮暴食。
4.4 运动治疗 运动队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婴幼儿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做适量伸展四肢等运动。患儿运动时必须做好饮食和胰岛素的调节,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加餐,并备好食品以备低血糖时食用。患儿如能做到每天定时定量的运动,便于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素的调节。
4.5 血糖的监测 用血糖仪每天监测2~4次血糖,测餐前喝餐后2小时及睡前的血糖,三餐可轮换测,血糖是调节胰岛素的依据。
4.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患儿可因急性感染、过食、延误诊断或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诱发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多饮多尿而又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周身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呼出有醋酮味等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甚至昏迷、死亡。血糖明显升高,多在16.7~50.0 mmol/L。一旦出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根据医嘱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生休克或低血压者补充胶体液;患儿绝对安静卧床,吸氧,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特别注意呼吸气味、深度和频率的改变;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7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心理障碍、情绪的变化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及时解除心理障碍。胰岛素注射量和饮食安排要严格遵守,以防止或延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的患儿不能坚持推荐的食谱,护士不仅要着眼于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糖尿病知识,而且应该促进患儿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护士需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不断的教育和指导,并根据患儿的生活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谱,鼓励家属的配合,防止发生肥胖,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任兰英,葛延真;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3年08期
[2] 叶小英,李燕,秦秀群,纪曼芬;儿童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S1期
作者简介:
梁燕桂,女,1987年6月,大学专科,护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产医院)
马俊,女,1987年5月,大学专科,护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产医院)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7-01
I 型糖尿病为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激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使产生的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衰竭而发病。儿童时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I 型糖尿病。
1 一般资料
患儿,吴鑫权,男,4月,因“生后消瘦4月,监测血糖偏高9天,咳嗽一天”于2013年2月9日11时27分入院。患儿生后因“出生体重低于胎龄儿、新生儿贫血”于来宾市妇幼新生儿科住院半个月,具体不详,出院时体重1.8kg,出院后纳奶好,喂养顺利,无吐奶,生后一直消瘦于同龄儿,精神反应好,纳奶好,小便较多,10余次/日,量不等,无思饮。为明确消瘦原因31/1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发育正常,体型消瘦,营养欠佳,神清,精神反应欠佳,MBS:19.8mmol/L。诊断:1. I 型糖尿病 2.支气管肺炎 3.低钠血症。
2临床表现
患儿起病较急,多数病人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的诱发而起病。表现为多饮,多尿,易饿多食和体重减轻,称为三多一少。多食并非糖尿病患儿必有的症状,部分患儿食欲正常或减低,体重减轻很快消瘦,乏力及精神萎靡。易合并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女婴可出现外阴瘙痒等。患儿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腿疼症状,应考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应尽早诊断。
3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并给予新历支持以及血糖监测。
4护理
4.1胰岛素的应用护理 胰岛素是治疗I 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胰岛素的种类、剂量、注射方法都影响疗效。尿病早期患儿先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儿童是按体重计算用量,小于3岁用量小于0.25TU/kg,3~10岁为0.25~0.5IU/kg。10岁以上0.6~1.0IU/kg。于早、中、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睡前再注射一次,并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用量。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首选脐周腹庭和上臂外侧,每次注射部位至少隔2cm,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防止引起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而形成皮下硬结。
4.2低血糖反应的护理:低血糖是在胰岛素治疗中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当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注射后未能及时进餐,或进餐前运动量过大均可发生低血糖。表现为苍白、软弱、倦怠、头晕、饥饿或出汗、心悸、甚至抽搐、昏迷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反应,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应及时协助患儿进食,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救治。
4.3 饮食护理 糖尿病的饮食也是为了控制血糖在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应有一定限度的饮食计划,饮食中的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要合理搭配,禁忌暴饮暴食。
4.4 运动治疗 运动队糖尿病患儿有重要意义,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婴幼儿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做适量伸展四肢等运动。患儿运动时必须做好饮食和胰岛素的调节,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加餐,并备好食品以备低血糖时食用。患儿如能做到每天定时定量的运动,便于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素的调节。
4.5 血糖的监测 用血糖仪每天监测2~4次血糖,测餐前喝餐后2小时及睡前的血糖,三餐可轮换测,血糖是调节胰岛素的依据。
4.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患儿可因急性感染、过食、延误诊断或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诱发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多饮多尿而又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周身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呼出有醋酮味等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甚至昏迷、死亡。血糖明显升高,多在16.7~50.0 mmol/L。一旦出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根据医嘱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生休克或低血压者补充胶体液;患儿绝对安静卧床,吸氧,加强营养支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特别注意呼吸气味、深度和频率的改变;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7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心理障碍、情绪的变化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及时解除心理障碍。胰岛素注射量和饮食安排要严格遵守,以防止或延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的患儿不能坚持推荐的食谱,护士不仅要着眼于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糖尿病知识,而且应该促进患儿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护士需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不断的教育和指导,并根据患儿的生活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谱,鼓励家属的配合,防止发生肥胖,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任兰英,葛延真;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3年08期
[2] 叶小英,李燕,秦秀群,纪曼芬;儿童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S1期
作者简介:
梁燕桂,女,1987年6月,大学专科,护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产医院)
马俊,女,1987年5月,大学专科,护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