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独立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等的问题出现是无法阻止和避免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改的深入,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这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文章针对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利用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教育 具体利用
【分类号】G633.3
由于每个初中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同学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的做好因材施教,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难度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过高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长期以往会对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而难度过低会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挑战和新鲜感,因而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因材施教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使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每一堂的语文教学中学有所得,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加具有学习动力,卯足力气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和业绩,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程度进行全面判断和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优生而忽视学困生,从而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边缘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的卷面分数再高,教师的教学也是失败的,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促进学优生发展的同时阻碍了学困生的发展。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便能实现对学优生以及学困生的整体全面的教学。
(三)因材施教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阶段,由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成绩不仅不尽人意,而且还得不到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中。长期以往,学生从心理上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反感和排斥感。同时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常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而且还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出轻松愉悦、学习气氛比较浓厚的课堂环境,这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利用
(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存在着差异性。而教师的教学就像画家创作一样,需要全面兼顾到点、面、线,才能绘画成一幅完整的佳作。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例如通过学生的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从而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对症下药”。在现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摸索研究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条件下顺利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式。
(二)充分发挥出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改的到来,各个初中学校的领导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关注到因材施教的实施情况,并积极鼓励和提高教师大胆创新、勇敢创新,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校首先就需要重新调整考试制度,在每次的考试中重视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班,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在教师的选择方面上,需要将年轻的教师作为主干力量,与中、老年教师进行协调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年轻的教师比较容易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而中老年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碰撞出新的教学火花。在班级管理上,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级数量和人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班级的力量,学会利用班级力量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兼顾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发展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到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同时,由于语文具有灵活多变性,每一刻都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这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除了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实施因材施教。例如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在讲解《金色花》这一课时,通过阅读,有的学生能够领略这首诗的中心内容,有的学生通过作者的描写手法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在列举出相同的诗句;而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因让其先行预习,并加整首诗背诵下来,然后再引导其把握诗的中心内容。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是很有意义和必要性的。因材施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当前初中生存在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红英.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6):178-178.
[2]胡艳婷.透视学习个案实施因材施教--初中语文个案教学例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77-77,78.
[3]王琼.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J].学周刊B版,2014,(12):96-96.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教育 具体利用
【分类号】G633.3
由于每个初中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同学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的做好因材施教,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难度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难度过高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长期以往会对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而难度过低会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挑战和新鲜感,因而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因材施教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使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每一堂的语文教学中学有所得,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加具有学习动力,卯足力气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和业绩,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程度进行全面判断和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优生而忽视学困生,从而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边缘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的卷面分数再高,教师的教学也是失败的,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促进学优生发展的同时阻碍了学困生的发展。只有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才是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便能实现对学优生以及学困生的整体全面的教学。
(三)因材施教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阶段,由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成绩不仅不尽人意,而且还得不到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容易陷入自卑的情绪中。长期以往,学生从心理上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反感和排斥感。同时再加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常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不仅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而且还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出轻松愉悦、学习气氛比较浓厚的课堂环境,这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利用
(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存在着差异性。而教师的教学就像画家创作一样,需要全面兼顾到点、面、线,才能绘画成一幅完整的佳作。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例如通过学生的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从而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对症下药”。在现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摸索研究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条件下顺利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式。
(二)充分发挥出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新课改的到来,各个初中学校的领导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关注到因材施教的实施情况,并积极鼓励和提高教师大胆创新、勇敢创新,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校首先就需要重新调整考试制度,在每次的考试中重视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班,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在教师的选择方面上,需要将年轻的教师作为主干力量,与中、老年教师进行协调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年轻的教师比较容易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而中老年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碰撞出新的教学火花。在班级管理上,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级数量和人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班级的力量,学会利用班级力量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兼顾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发展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到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同时,由于语文具有灵活多变性,每一刻都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这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除了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实施因材施教。例如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在讲解《金色花》这一课时,通过阅读,有的学生能够领略这首诗的中心内容,有的学生通过作者的描写手法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在列举出相同的诗句;而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因让其先行预习,并加整首诗背诵下来,然后再引导其把握诗的中心内容。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是很有意义和必要性的。因材施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当前初中生存在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红英.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6):178-178.
[2]胡艳婷.透视学习个案实施因材施教--初中语文个案教学例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77-77,78.
[3]王琼.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J].学周刊B版,2014,(12):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