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央视网发出的一条微博引发关注。微博中称“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激凌、饼干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剂最多。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有25种食品添加剂!”事实上,方便面含添加剂不是什么秘密,但多到何种程度,这仍让不少年轻人担惊受怕。市场销售的种类繁多的方便面,是不是每种都含有这么多添加剂呢?日前,记者进行了探访。
一袋方便面20多种添加剂很常见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哪种口味的方便面,其配料表都有一大堆的添加剂。关于具体的添加剂的多少,记者选取了不同价位的方便面进行比较。
某价格为1.2元一袋的方便面是南京的品牌。在其成分表里,面饼的食品添加剂包括碳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瓜尔胶;调味包里的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添加剂中并没有网帖提到的柠檬酸和谷氨酸钠等。
某价格为2.4元一袋的方便面产品中,光面饼里就标注了14种食品添加剂。而网帖提到的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则添加在酱包、粉包里。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添加剂数量,数量真如网帖所说,高达20多种。
价格为6.5元一桶的方便面是国外某知名品牌。这款方便面的面饼里也标注了7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磷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碳酸钠、β-胡萝卜素、谷氨酸钠和柠檬酸。因此,网帖中提到的谷氨酸钠和柠檬酸是直接添加在面饼里的。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最为头疼的问题是:方便面的添加剂种类并不是“一口气”标注的,而是在包装袋外分为“面饼、料包、酱包”等各自标注。不少品种“面饼”添加剂写得很清楚,但料包、酱包则含糊其词。
有消费者笑称:添加剂多,我也得吃。
对于网帖中提到的谷氨酸钠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消费者是什么态度呢?
在一家超市的方便面柜台,记者注意到,甚少有消费者对此知情,更没有发现消费者购买方便面时,查看方便面里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主要看口味和牌子,一种口味吃腻了就换换。”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市民表示,就算知道方便面里面添加剂多,但是还是会购买。“我加班熬夜,不吃方便面吃什么呢?饿着吧,又该说对胃不好了,容易得胃病。”一位消费者尤其“想得开”。
对于央视微博中曝光的其他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情况,记者也进行了验证。比如一款火腿肠,共添加了磷酸酯双淀粉、山梨酸钾等共16种添加剂。而薯片、奶茶、饼干等食品中,央视微博提及的添加剂都赫然在目。
料包放一半,最好每月就吃一次
方便面、薯片等零食是不少年轻人,尤其是白领的最爱。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有害食品”呢?为什么方便面里添加剂最多?
“方便面属于方便食品,为了运输、保存以及口味上的综合考虑,肯定会放添加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陈杰说。
有意思的是,他还风趣地说,央视这张单子中让方便面排名第一其实有些“委屈”。因为只要是方便食品,出于防腐、抗氧化、防酸化等目的,都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放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丁基羟基茴香醚)TBHT(二丁基羟基甲苯)PG(没食子酸丙酯)等,一般用于烘焙食品、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等食品中,用于防止油脂氧化。
陈杰说,看到方便面的配料中加入“抗氧化剂”等添加剂,不少人立刻“闻之色变”,但BHA等添加剂的作用在于防止油脂氧化,没有外界传闻中的那样“可怕”。
“也有网友会认为,自己买价格高一些的泡面,一分钱一分货,这样添加剂会少一些。这其实是个误区。”陈杰说,方便面的价格不同,一般会体现在食品加工的工序及配料等问题上,但和添加剂种类的多少无关。
怎样吃泡面才能减少伤害?调味包倒半包就行,汤要少喝;每月最好只吃一次方便面。那么,含有多种添加剂的泡面是不是完全都不能吃呢?很多年轻人表示“最多能做到少吃,比如旅途中,或者夜里加班时,不吃方便面就没的吃!这可怎么办呢?”
陈杰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恐慌,但长时间吃泡面的确对身体有害。吃泡面还是应当有所节制,同时还要学会科学地吃。“其实泡面里更大的问题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含盐量过高的问题,”陈杰建议,“吃泡面时,汤料包可酌情放入。一般现在桶装面里面,有三种调味包——油包、蔬菜包、调料包,除了油包外,其他两种都是含有钠的。所以这三包料最好不要全都倒入,每种倒半包就可以了。”在吃完泡面后,可以补充一点副食,比如蔬菜、水果等。如果在家里,可以直接把蔬菜放到面里煮着一起吃;如果是在单位,可在吃泡面后吃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而吃方便面的“频率”也被营养师严格“控制”。专家建议,“加班一族”们还是尽量减少吃方便面的次数,最好能够控制在一个月只吃一次方便面。
真正“零添加”的零食就没有吗?
现在爱吃零食的人越来越多,而不少食品的广告语中都打上了“零添加”的标签,但真正“零添加”的食品是否存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膳食营养科蔡晓真医师介绍,不仅仅是零食,现代食品都没有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举例来说,酱油如果不用防腐剂,两天之内就会有霉菌产生。
蔡晓真解释,真正要区分的并不是添加剂的多少,而是“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两个概念。“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多都是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如苏丹红一号、瘦肉精等。”
食品添加剂有毒吗?
蔡晓真医师说,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浓度或剂量,就会显现毒害作用。而媒体曝光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往往是因为超量食用引起的。
一袋方便面20多种添加剂很常见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哪种口味的方便面,其配料表都有一大堆的添加剂。关于具体的添加剂的多少,记者选取了不同价位的方便面进行比较。
某价格为1.2元一袋的方便面是南京的品牌。在其成分表里,面饼的食品添加剂包括碳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瓜尔胶;调味包里的食品添加剂5’-呈味核苷酸二钠。添加剂中并没有网帖提到的柠檬酸和谷氨酸钠等。
某价格为2.4元一袋的方便面产品中,光面饼里就标注了14种食品添加剂。而网帖提到的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则添加在酱包、粉包里。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添加剂数量,数量真如网帖所说,高达20多种。
价格为6.5元一桶的方便面是国外某知名品牌。这款方便面的面饼里也标注了7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磷脂、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碳酸钠、β-胡萝卜素、谷氨酸钠和柠檬酸。因此,网帖中提到的谷氨酸钠和柠檬酸是直接添加在面饼里的。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最为头疼的问题是:方便面的添加剂种类并不是“一口气”标注的,而是在包装袋外分为“面饼、料包、酱包”等各自标注。不少品种“面饼”添加剂写得很清楚,但料包、酱包则含糊其词。
有消费者笑称:添加剂多,我也得吃。
对于网帖中提到的谷氨酸钠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消费者是什么态度呢?
在一家超市的方便面柜台,记者注意到,甚少有消费者对此知情,更没有发现消费者购买方便面时,查看方便面里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主要看口味和牌子,一种口味吃腻了就换换。”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市民表示,就算知道方便面里面添加剂多,但是还是会购买。“我加班熬夜,不吃方便面吃什么呢?饿着吧,又该说对胃不好了,容易得胃病。”一位消费者尤其“想得开”。
对于央视微博中曝光的其他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情况,记者也进行了验证。比如一款火腿肠,共添加了磷酸酯双淀粉、山梨酸钾等共16种添加剂。而薯片、奶茶、饼干等食品中,央视微博提及的添加剂都赫然在目。
料包放一半,最好每月就吃一次
方便面、薯片等零食是不少年轻人,尤其是白领的最爱。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有害食品”呢?为什么方便面里添加剂最多?
“方便面属于方便食品,为了运输、保存以及口味上的综合考虑,肯定会放添加剂。”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陈杰说。
有意思的是,他还风趣地说,央视这张单子中让方便面排名第一其实有些“委屈”。因为只要是方便食品,出于防腐、抗氧化、防酸化等目的,都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放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丁基羟基茴香醚)TBHT(二丁基羟基甲苯)PG(没食子酸丙酯)等,一般用于烘焙食品、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等食品中,用于防止油脂氧化。
陈杰说,看到方便面的配料中加入“抗氧化剂”等添加剂,不少人立刻“闻之色变”,但BHA等添加剂的作用在于防止油脂氧化,没有外界传闻中的那样“可怕”。
“也有网友会认为,自己买价格高一些的泡面,一分钱一分货,这样添加剂会少一些。这其实是个误区。”陈杰说,方便面的价格不同,一般会体现在食品加工的工序及配料等问题上,但和添加剂种类的多少无关。
怎样吃泡面才能减少伤害?调味包倒半包就行,汤要少喝;每月最好只吃一次方便面。那么,含有多种添加剂的泡面是不是完全都不能吃呢?很多年轻人表示“最多能做到少吃,比如旅途中,或者夜里加班时,不吃方便面就没的吃!这可怎么办呢?”
陈杰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恐慌,但长时间吃泡面的确对身体有害。吃泡面还是应当有所节制,同时还要学会科学地吃。“其实泡面里更大的问题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含盐量过高的问题,”陈杰建议,“吃泡面时,汤料包可酌情放入。一般现在桶装面里面,有三种调味包——油包、蔬菜包、调料包,除了油包外,其他两种都是含有钠的。所以这三包料最好不要全都倒入,每种倒半包就可以了。”在吃完泡面后,可以补充一点副食,比如蔬菜、水果等。如果在家里,可以直接把蔬菜放到面里煮着一起吃;如果是在单位,可在吃泡面后吃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而吃方便面的“频率”也被营养师严格“控制”。专家建议,“加班一族”们还是尽量减少吃方便面的次数,最好能够控制在一个月只吃一次方便面。
真正“零添加”的零食就没有吗?
现在爱吃零食的人越来越多,而不少食品的广告语中都打上了“零添加”的标签,但真正“零添加”的食品是否存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膳食营养科蔡晓真医师介绍,不仅仅是零食,现代食品都没有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举例来说,酱油如果不用防腐剂,两天之内就会有霉菌产生。
蔡晓真解释,真正要区分的并不是添加剂的多少,而是“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两个概念。“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多都是国家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非法添加物,如苏丹红一号、瘦肉精等。”
食品添加剂有毒吗?
蔡晓真医师说,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浓度或剂量,就会显现毒害作用。而媒体曝光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往往是因为超量食用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