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不断开设和发展,有必要研究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分析了可供借鉴的“洛桑模式”,探讨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提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校内 生产性实训基地 思考
一、前言
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对实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研究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提升该专业的实践水平,从而优化综合教学效果。本文从介绍实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必要补充。一方面,教学性实训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但存在真实性差、实训环境缺失、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容易造成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片面性,影响实训效果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尽管酒店管理专业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环节,也和校外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上海宝燕集团、三亚凤凰水城凯莱酒店、天域度假酒店、珠江花园酒店、福朋喜来登等多家酒店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喜达屋亚太酒店与度假村国际管理集团、上海宝燕集团等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实习效果和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会存在某些偏差。如学生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实习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
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两个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围绕着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场所,包括校内酒店、奶茶吧等。一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克服校内实践环节以模拟性为主的局限性,将传统的“模拟式教学”提升为“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稳定、真实的实训场景,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度体验酒店管理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相对校外企业来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识职场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学生不仅可以深度学习和体验酒店服务和管理的程序及技巧,并且能够从中培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为日后校外实训及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可供借鉴的“洛桑模式”
1.贴近真实的酒店环境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是按照星级酒店的模式精心规划设计的,酒店的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教学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酒店,处处体现着真实的职业环境。
2.贴近真实的实训
学校所有的服务设施都既是教师讲授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室、课堂,同时又是提供真实服务经营的场所。餐厅和咖啡厅都由学生自己经营,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所有的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服务的对象就是其他的同学和到访的客人。每一位学生都要轮流充当顾客、服务员和管理者的角色。
3.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完一个门类的课程,就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校内实践,通过实践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在实践中接触服务实务,培养管理意识。学生的校内实践分成多次完成,根据体现了洛桑“理论结合实际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的办学理念。
4.真实环境中的实训考核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有个传统——每学期末要进行实践考试时,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社会人士在学院的餐厅用餐。参加考试的学生们根据各个餐桌客人数量的多少、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提供不同的餐饮服务。监考教师在一旁观察并记录着考生服务过程的一举一动,由此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评分。评分的标准有待客态度、服务和清洁程度、营销态度、组织能力、技术能力和桌面特殊服务等六大项18款,是对学生的一次全面实践考核。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
1.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合一。本着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课程的理念,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行动领域归纳,参照酒店服务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工作过程,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包容的关系,并分别涵盖相关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某一项工作任务,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2.实现学生与经营者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我校“午后阳光”奶茶吧实训基地,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学生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3.实现课程考核与工作表现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课程学习其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成果考核和过程评价。以“餐饮服务”课程为例,工作成果评价主要考核“餐厅服务流程及标准制定、餐饮促销活动方案编制、餐饮成本核算”等的质量。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工作安全和保护意识以及工作岗位的卫生习惯等方而,可选择采用观察、专业答辩与交流等方式。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
1.完善配套制度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合同或章程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2.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合作
企业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寻找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契合点。在实习计划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应同时征求三方意见,并将这三方利益进行整合。在三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实习计划制定者,应该起到调节和调和作用,在利益冲突双方或三方之间尽量说和,使三方能够互相妥协、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三方合作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利益,因为,学生实习后所得所获是检验三方合作是否有效的标志。如果一味地牺牲学生利益,学生就会对实习采取不认真的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不遵守实习纪律,甚至对实习产生反感,加剧三方合作困难,从而无法获得好的实习效果,最终损害各方利益。
3.实习酒店档次要高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至少要在四星级以上,才能做到与外部实践活动相衔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有可能,在校企合作相对成熟后,可将实训基地某一楼层作为校企合作专用教学楼,由合作企业(一个或多个)出资,根据酒店特点与要求进行装修,使设施设备与酒店一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酒店文化、酒店服务标准和要求。
六、结束语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实训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有关人员不断提升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从教人员应该从酒店管理专业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展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萍.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探讨[J].科教文汇.2012(13):80-81.
[2] 邓清南.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55-58.
[3] 罗清德.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论坛.2010(5):625-628.
[4] 饶雪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业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师.2010(7):128-134.
[5] 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35-38.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校内 生产性实训基地 思考
一、前言
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对实践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研究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提升该专业的实践水平,从而优化综合教学效果。本文从介绍实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必要补充。一方面,教学性实训通常以模拟实训室为主,虽然能够完成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但存在真实性差、实训环境缺失、练习因子呈样本状、情境非立体化和过程断链等弊端,容易造成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片面性,影响实训效果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尽管酒店管理专业都非常重视校外实训环节,也和校外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上海宝燕集团、三亚凤凰水城凯莱酒店、天域度假酒店、珠江花园酒店、福朋喜来登等多家酒店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喜达屋亚太酒店与度假村国际管理集团、上海宝燕集团等建立了长期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通常情况下,实际的实习效果和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还是会存在某些偏差。如学生实习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实习生角色转变慢,不能很快适应酒店的工作节奏。
而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克服上述两个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围绕着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场所,包括校内酒店、奶茶吧等。一方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克服校内实践环节以模拟性为主的局限性,将传统的“模拟式教学”提升为“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稳定、真实的实训场景,使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度体验酒店管理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相对校外企业来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初识职场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学生不仅可以深度学习和体验酒店服务和管理的程序及技巧,并且能够从中培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为日后校外实训及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可供借鉴的“洛桑模式”
1.贴近真实的酒店环境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是按照星级酒店的模式精心规划设计的,酒店的各种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教学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酒店,处处体现着真实的职业环境。
2.贴近真实的实训
学校所有的服务设施都既是教师讲授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室、课堂,同时又是提供真实服务经营的场所。餐厅和咖啡厅都由学生自己经营,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所有的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服务的对象就是其他的同学和到访的客人。每一位学生都要轮流充当顾客、服务员和管理者的角色。
3.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完一个门类的课程,就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校内实践,通过实践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在实践中接触服务实务,培养管理意识。学生的校内实践分成多次完成,根据体现了洛桑“理论结合实际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的办学理念。
4.真实环境中的实训考核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有个传统——每学期末要进行实践考试时,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社会人士在学院的餐厅用餐。参加考试的学生们根据各个餐桌客人数量的多少、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提供不同的餐饮服务。监考教师在一旁观察并记录着考生服务过程的一举一动,由此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评分。评分的标准有待客态度、服务和清洁程度、营销态度、组织能力、技术能力和桌面特殊服务等六大项18款,是对学生的一次全面实践考核。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
1.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合一。本着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结合课程的理念,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行动领域归纳,参照酒店服务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工作过程,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包容的关系,并分别涵盖相关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某一项工作任务,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2.实现学生与经营者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我校“午后阳光”奶茶吧实训基地,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学生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活动实践的切身体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3.实现课程考核与工作表现合一。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课程学习其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成果考核和过程评价。以“餐饮服务”课程为例,工作成果评价主要考核“餐厅服务流程及标准制定、餐饮促销活动方案编制、餐饮成本核算”等的质量。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工作安全和保护意识以及工作岗位的卫生习惯等方而,可选择采用观察、专业答辩与交流等方式。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
1.完善配套制度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合同或章程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2.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合作
企业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寻找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契合点。在实习计划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应同时征求三方意见,并将这三方利益进行整合。在三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实习计划制定者,应该起到调节和调和作用,在利益冲突双方或三方之间尽量说和,使三方能够互相妥协、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三方合作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利益,因为,学生实习后所得所获是检验三方合作是否有效的标志。如果一味地牺牲学生利益,学生就会对实习采取不认真的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不遵守实习纪律,甚至对实习产生反感,加剧三方合作困难,从而无法获得好的实习效果,最终损害各方利益。
3.实习酒店档次要高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至少要在四星级以上,才能做到与外部实践活动相衔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有可能,在校企合作相对成熟后,可将实训基地某一楼层作为校企合作专用教学楼,由合作企业(一个或多个)出资,根据酒店特点与要求进行装修,使设施设备与酒店一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酒店文化、酒店服务标准和要求。
六、结束语
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实训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有关人员不断提升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从教人员应该从酒店管理专业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开展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萍.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探讨[J].科教文汇.2012(13):80-81.
[2] 邓清南.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55-58.
[3] 罗清德.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论坛.2010(5):625-628.
[4] 饶雪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业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师.2010(7):128-134.
[5] 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