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喜欢美国文化,你或许知道《在路上》;如果你喜欢美国文学,你一定看过《在路上》。因为在美国这部小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宣言书。像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一样,《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圣经”。小说作者杰克·凯鲁亚克1922年生于一个法裔美国家庭,求学时由于橄榄球成绩突出而获得奖学金,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在哥大,他结识了尼尔·卡萨迪、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他们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上的主力成员。大二时凯鲁亚克与球队教练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离开学校,上商船当了水手,开始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和墨西哥漂泊。《在路上》是他根据这段长达7年的流浪生活写成的。书的主人公萨尔就是凯鲁亚克本人,而迪安·莫里亚蒂的原型是他的朋友尼尔·卡萨迪。《在路上》以即兴式的自然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和几个青年男女找各种借口上路,数度横越美国大陆,寻找刺激。一路上他们寻欢作乐,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便夜宿村落。他们从纽约出发,游荡到旧金山,最后四散分离。这部小说于1957年出版,凯鲁亚克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于20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2007年恰逢小说问世50周年。50年间这部书畅销不衰,如今仍以每年10万册的销量风行美国。据说美国文学、出版、电影及教育等各界都将开展各种纪念庆祝活动。
其实说这部书的真正原因是,当得知我的先生赴纽约工作的确切决定时,我正在读这部小说。也许是个巧合,50年前萨尔和他的年轻朋友们从纽约出发去追寻他们的梦想,而50年后我们动身前往纽约去探访那里的真实。闻名于世的纽约有支撑其世界金融之都称号的华尔街;有高居世界之首、以帝国大厦(如今变作一个巨坑的世贸双子曾使它黯然了27年)为代表的摩天楼群;有汇集了顶级时尚精品名店和世界级优秀建筑的第五大道;有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流光溢彩的时代广场和包括百老汇大街在内、拥有40多家剧院的戏院区;有以馆藏来自世界各地、跨越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艺术品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首的众多博物馆;有屹立着正式名称为“自由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像、美国人民视之为移民文化遗产之标志的艾利斯岛;有居住着20多万华人的堪称海外最大的中国城。还有各种风味的美食、各国情调的酒吧、五颜六色的族群、五花八门的语言,实在让人心动、令人向往。而这一切马上就要呈现在我的面前了。
然而,如此令人向往的纽约唯独没有更让我不舍的对父母儿女的那份亲情。“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听不到了,可每次远行时总是回荡在我心里。这次赴纽约的时间最初定在2006年春节之后。我远在成都的84岁老父执意要来北京为我们送行。我理解父亲的心思,此一去四年,又是万里迢迢的美国,见面总是难得,他是怕……我急急赶回家去才将他劝住。后来没有马上走,我忙里偷闲地几次回家看看,也算是弥补吧。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外交官已经很照顾了,不仅18岁以下的子女可以一同出国,父母也可以出国探亲。只是万里飞行已不是我年迈的父母力所能及的了。临行前一天,父亲在电话里让我放心,他们会好好地等着我们回来。至于儿子,他已经长大了。在一次次分离中我们都习惯了把不舍藏在心里,用笑脸为亲人送行。
在距2007年春节还有22天的时候,带着无限的向往,带着不舍的亲情,也带着正在阅读的《在路上》,我们上路了。
其实说这部书的真正原因是,当得知我的先生赴纽约工作的确切决定时,我正在读这部小说。也许是个巧合,50年前萨尔和他的年轻朋友们从纽约出发去追寻他们的梦想,而50年后我们动身前往纽约去探访那里的真实。闻名于世的纽约有支撑其世界金融之都称号的华尔街;有高居世界之首、以帝国大厦(如今变作一个巨坑的世贸双子曾使它黯然了27年)为代表的摩天楼群;有汇集了顶级时尚精品名店和世界级优秀建筑的第五大道;有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流光溢彩的时代广场和包括百老汇大街在内、拥有40多家剧院的戏院区;有以馆藏来自世界各地、跨越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艺术品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首的众多博物馆;有屹立着正式名称为“自由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像、美国人民视之为移民文化遗产之标志的艾利斯岛;有居住着20多万华人的堪称海外最大的中国城。还有各种风味的美食、各国情调的酒吧、五颜六色的族群、五花八门的语言,实在让人心动、令人向往。而这一切马上就要呈现在我的面前了。
然而,如此令人向往的纽约唯独没有更让我不舍的对父母儿女的那份亲情。“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听不到了,可每次远行时总是回荡在我心里。这次赴纽约的时间最初定在2006年春节之后。我远在成都的84岁老父执意要来北京为我们送行。我理解父亲的心思,此一去四年,又是万里迢迢的美国,见面总是难得,他是怕……我急急赶回家去才将他劝住。后来没有马上走,我忙里偷闲地几次回家看看,也算是弥补吧。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对外交官已经很照顾了,不仅18岁以下的子女可以一同出国,父母也可以出国探亲。只是万里飞行已不是我年迈的父母力所能及的了。临行前一天,父亲在电话里让我放心,他们会好好地等着我们回来。至于儿子,他已经长大了。在一次次分离中我们都习惯了把不舍藏在心里,用笑脸为亲人送行。
在距2007年春节还有22天的时候,带着无限的向往,带着不舍的亲情,也带着正在阅读的《在路上》,我们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