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设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加强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入手,采取案例分析讨论、组织专题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改革措施,探索工程应用型交通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7-03
交通设计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灵魂,是有效衔接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纽带,交通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可以在进行设施建设之前对交通规划工作进行反馈,以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以在设施建设前充分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并为交通管理设施预留所需的资源。交通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公安部、住建部(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畅通工程,交通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开始被广大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接受并引入,2009年“交通设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全国相关院校陆续开设了本课程。上海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将《交通设计》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开设至今,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教研组不断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其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合适教材。《交通设计》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在《交通设计》课程开设之初,全国没有一本正式的交通设计方面的教材,只有将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2003年编写的畅通工程科技丛书《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作为教学参考用书,2010年杨晓光教授正式出版了《交通设计》教材,全书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包括:绪论、交通设计理论基础、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枢纽交通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等[1]。并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填补了这一空白,但由于我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和方向各不一样,所以这唯一的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全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不符合我校在航运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材使用的需要,如缺少了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交通设计工程案例,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需不断完善与更新。《交通设计》是一门年青的课程,其内涵与外延还处在不断地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虽然交通设计目前唯一的一本教材出版仅二年,但其中许多内容就需更新,最近两年,国家制订或修编了一系列与交通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如新编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已于2011年正式实施,修编的《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中的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前三部分于2009年正式实施,后续的作业区、速度管理、铁路平交口、自行车和行人控制、学校区域五部分的内容还在编制过程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正在修编过程中,《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规范》以及《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规范》的编制也在酝酿当中,这些相关规范的内容需要及时反映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来,这就需要任课老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
3.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储备缺乏。《交通设计》是一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交通设计必须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并在交通土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者对道路功能的要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因此交通设计方案必须与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相互协调,学生既需要掌握以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如AutoCAD绘图能力以及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与操作能力,所以在开设《交通设计》课程之时必须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让学生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4.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在最初的《交通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系统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进行教学,缺乏大量工程实例和有效直观的演示手段,缺乏理论知识与交通设计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偏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很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实践环节成了对某些理论的简单验证,失去了实践本身的意义。
二、教学改革措施
1.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交通设计》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教研组对整个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将《交通设计》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在此之前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了工程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使学生能有扎实的画图能力,为将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了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系统分析、工程测量,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了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等基础专业课,为《交通设计》课程的开设提供知识储备,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交通设计》课程的同时并行开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仿真等课程,使得交通设计方案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能够相互协调,并能通过交通仿真的手段对以上方案进行直观的演示与评价。
2.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针对统一的交通设计教材不能反映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行业背景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将其当作参考教材,不完全依照教材的内容来授课,而是结合教学进度补充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课堂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将实物图片、现场录像、动画演示等加入到课件中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2)案例分析讨论:《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凭理论讲授缺乏针对性,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可适时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来解释和说明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承担的一些横向咨询项目,适时地将洛阳市中州路交通设计、合肥市宿松路交通设计等具体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案例的内涵并参与到具体的案例调查,例如在讲授第三章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时,除了讲述课本上的通用知识外,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以学校周边某条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调查,以专题的报告的形式分析每条道路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可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组织专题报告: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广泛猎取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交通设计的发展动态。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公共汽车交通设计的内容时,我们就补充了快速公交以及地面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的内容,布置了我国主要城市BRT建设模式以及地面有轨电车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二个报告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杭州市BRT及上海张江有轨电车的调研任务并用相应的专题报告,由学生主讲,促进了教学相长。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建设的难点,除了用以上的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报告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外,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的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在电子地形图、交通流量和流向等基础资料给定情况下,要求学生模拟某城市中心区某复杂交叉口群的交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定的设计条件,学生提出设计思想,提交设计成果。学生通过分析相交的基础资料,完成交叉口群的交通组织设计、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并要求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渠化设计方案和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建模、仿真、评价比选,确定最佳设计方案,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参考及应用有关规范,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交通问题分析和方案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2],我校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我们教研组的指导下,该专业学生的交通设计成果分别获得了第五届与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与优秀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1YZ134);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项目(20120078);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上海海事大学重点课程项目(31200520-0)
作者简介:钱红波(1976-),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后),副教授。
关键词: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67-03
交通设计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灵魂,是有效衔接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纽带,交通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可以在进行设施建设之前对交通规划工作进行反馈,以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以在设施建设前充分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并为交通管理设施预留所需的资源。交通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公安部、住建部(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畅通工程,交通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开始被广大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接受并引入,2009年“交通设计”被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全国相关院校陆续开设了本课程。上海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将《交通设计》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一直开设至今,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教研组不断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其他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合适教材。《交通设计》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在《交通设计》课程开设之初,全国没有一本正式的交通设计方面的教材,只有将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2003年编写的畅通工程科技丛书《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作为教学参考用书,2010年杨晓光教授正式出版了《交通设计》教材,全书分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包括:绪论、交通设计理论基础、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枢纽交通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等[1]。并入选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填补了这一空白,但由于我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和方向各不一样,所以这唯一的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全国不同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不符合我校在航运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材使用的需要,如缺少了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交通设计工程案例,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需不断完善与更新。《交通设计》是一门年青的课程,其内涵与外延还处在不断地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虽然交通设计目前唯一的一本教材出版仅二年,但其中许多内容就需更新,最近两年,国家制订或修编了一系列与交通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如新编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已于2011年正式实施,修编的《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中的总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前三部分于2009年正式实施,后续的作业区、速度管理、铁路平交口、自行车和行人控制、学校区域五部分的内容还在编制过程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正在修编过程中,《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规范》以及《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规范》的编制也在酝酿当中,这些相关规范的内容需要及时反映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来,这就需要任课老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
3.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储备缺乏。《交通设计》是一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交通设计必须融入到城市设计之中,并在交通土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者对道路功能的要求,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因此交通设计方案必须与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相互协调,学生既需要掌握以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必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如AutoCAD绘图能力以及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使用与操作能力,所以在开设《交通设计》课程之时必须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让学生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4.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在最初的《交通设计》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系统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进行教学,缺乏大量工程实例和有效直观的演示手段,缺乏理论知识与交通设计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偏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很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实践环节成了对某些理论的简单验证,失去了实践本身的意义。
二、教学改革措施
1.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交通设计》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教研组对整个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将《交通设计》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在此之前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了工程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使学生能有扎实的画图能力,为将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在大二下学期开设了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系统分析、工程测量,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了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等基础专业课,为《交通设计》课程的开设提供知识储备,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交通设计》课程的同时并行开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仿真等课程,使得交通设计方案和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能够相互协调,并能通过交通仿真的手段对以上方案进行直观的演示与评价。
2.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针对统一的交通设计教材不能反映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行业背景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仅将其当作参考教材,不完全依照教材的内容来授课,而是结合教学进度补充港口地区及港口集疏运道路交通设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课堂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将实物图片、现场录像、动画演示等加入到课件中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2)案例分析讨论:《交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凭理论讲授缺乏针对性,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可适时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来解释和说明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承担的一些横向咨询项目,适时地将洛阳市中州路交通设计、合肥市宿松路交通设计等具体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案例的内涵并参与到具体的案例调查,例如在讲授第三章交通问题及其特征分析时,除了讲述课本上的通用知识外,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以学校周边某条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调查,以专题的报告的形式分析每条道路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可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组织专题报告: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广泛猎取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交通设计的发展动态。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公共汽车交通设计的内容时,我们就补充了快速公交以及地面有轨电车交通设计的内容,布置了我国主要城市BRT建设模式以及地面有轨电车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二个报告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杭州市BRT及上海张江有轨电车的调研任务并用相应的专题报告,由学生主讲,促进了教学相长。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建设的难点,除了用以上的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报告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外,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的环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在电子地形图、交通流量和流向等基础资料给定情况下,要求学生模拟某城市中心区某复杂交叉口群的交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定的设计条件,学生提出设计思想,提交设计成果。学生通过分析相交的基础资料,完成交叉口群的交通组织设计、渠化设计和信号控制设计,并要求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渠化设计方案和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建模、仿真、评价比选,确定最佳设计方案,使学生充分了解交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参考及应用有关规范,能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进行交通问题分析和方案优化设计的基本技能[2],我校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我们教研组的指导下,该专业学生的交通设计成果分别获得了第五届与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与优秀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1YZ134);上海海事大学校基金项目(20120078);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上海海事大学重点课程项目(31200520-0)
作者简介:钱红波(1976-),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后),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