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正处在知识量积累以及思想品质养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学生之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必要的教育外,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也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围绕如何从细微处指导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长;习惯;以身作则;严格训练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培养習惯。”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其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受益一生,相反,坏的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对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做到从细微之处着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的研究与总结可以得知,小学阶段,父母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父母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习惯以及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父母的习惯较好,教育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较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相反,如果家长的习惯不好,学生就很难接收到积极的影响,在无形之中就会养成坏习惯。在习惯已经养成之后想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学习以及生活。
二、从细微之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家长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在一切的教育活动中,榜样的力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家长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做到以身作則,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学生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家长首先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尊敬老人,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就主动给老人让座等。学生在家长做出这种行动的过程中就自然会受到影响,在下次自己遇到相同的情况下,就会主动做出同样的行为,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
2.进行严格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只说不练”,家长不能仅仅靠言语上的教导来督促学生,一定要进行较为严格的训练,这样习惯的养成才会具有一定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写字不整齐的现象,家长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一直到写字工整符合标准为止。言语上的教育在有些情况下也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如果在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等,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不仅不会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该知道,行动上的严格训练比言语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
3.坚持“认真”二字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认真”二字是最关键的。马虎是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在这种错误的影响下,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家长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时,要将“认真”二字贯彻到底。在这一方面,家长要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集中注意力,秉持认真的态度,不能虎头蛇尾。一般情况下,不认真的孩子经常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呆或者想其他的事情,在上课的时候写作业,等等,这样看似细微的环节,其实都是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因此,家长要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认真的状态,就要立即进行制止,告知其养成认真的习惯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榜样的作用,用自身认真的行为来对孩子进行感染与指导。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其之后的一生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以身作则,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用行动来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会起到与学校和教师完全不同的效果,对学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少娟.家校合作要在“共”字上做文章[J].教育科学论坛,2017(8).
[2]陈佳林.影响城郊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3).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家长;习惯;以身作则;严格训练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就是培养習惯。”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其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受益一生,相反,坏的习惯会使其终生受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对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做到从细微之处着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的研究与总结可以得知,小学阶段,父母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父母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习惯以及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父母的习惯较好,教育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较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相反,如果家长的习惯不好,学生就很难接收到积极的影响,在无形之中就会养成坏习惯。在习惯已经养成之后想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学习以及生活。
二、从细微之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家长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在一切的教育活动中,榜样的力量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家长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做到以身作則,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生活中,如果想要学生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家长首先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尊敬老人,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就主动给老人让座等。学生在家长做出这种行动的过程中就自然会受到影响,在下次自己遇到相同的情况下,就会主动做出同样的行为,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
2.进行严格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只说不练”,家长不能仅仅靠言语上的教导来督促学生,一定要进行较为严格的训练,这样习惯的养成才会具有一定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写字不整齐的现象,家长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一直到写字工整符合标准为止。言语上的教育在有些情况下也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家长如果在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等,就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不仅不会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以及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应该知道,行动上的严格训练比言语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
3.坚持“认真”二字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认真”二字是最关键的。马虎是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在这种错误的影响下,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家长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时,要将“认真”二字贯彻到底。在这一方面,家长要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的把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集中注意力,秉持认真的态度,不能虎头蛇尾。一般情况下,不认真的孩子经常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呆或者想其他的事情,在上课的时候写作业,等等,这样看似细微的环节,其实都是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因此,家长要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认真的状态,就要立即进行制止,告知其养成认真的习惯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榜样的作用,用自身认真的行为来对孩子进行感染与指导。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其之后的一生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以身作则,从细微之处着手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用行动来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会起到与学校和教师完全不同的效果,对学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少娟.家校合作要在“共”字上做文章[J].教育科学论坛,2017(8).
[2]陈佳林.影响城郊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