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调受的折腾
有一年暑假,我给来自美国的研究生上课,每天都带了一条披肩进教室,因为室外温度高达三十七八度,而室内开着空调,室内室外至少有10多度的温差。上课时,我一会儿把披肩披上,一会儿把披肩取下来,一节课要来来回回折腾好多趟,尤其是刚上课那会儿。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美国同学一走进教室,都会调一下立式空调,而空调的出风口正对着我,有人把温度调高出风口对着天花板了,我就可以把披肩取下来,反之就得披上。而刚走进教室的同学会觉得热,就把温度调低,把出风口对着地面吹,已坐在教室里有一会儿的同学又会觉得冷,过几分钟后站起来把温度调高。每节课都会有美国学生调空调,大家乐此不疲,没有人抱怨,大家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整,都通过空调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一天走进教室,我发现一张桌子从墙边移到了过道,但我并没有过多关注。课间,我注意到一个同学建议挪动桌子的同学把桌子挪回去,但那个同学摇头不同意,其他人只能侧着身走来走去。我路过时也询问了,那个同学说:“空调出风口吹向天花板时,风刚好从天花板打下来到墙上,靠墙边很冷。”于是,那个同学的桌子长驻过道了。
给中国学生上课时,通常不会有人动空调。即使有人觉得太冷或太热,也会坚持,要动空调也会提议,询问大家的感受,待其他人响应后才调整空调。至于把桌子挪到过道上,中国学生不大会这样做,他们更有可能带一件厚衣服。长期驻扎在过道上,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有内疚感,会觉得影响了别人。
教室里的空调立在那里默默无言,美国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来行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力,当别人这样做时,“Don’t take it personal”(不要把它看成是针对自己的)。中国学生却会更多考虑集体的感受,在集体的场合,社会责任分摊,个人的感受不应该被突显和张扬。即使个人不舒服,也尽可能隐忍或忽略。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印证了我的感受。
我有一堂课是做游戏的,大家随机分组后开始玩。我要求所有人不能说话。每个小组都在投入地玩。以前给中国学生玩这个游戏时,教室里不时有嘻嘻哈哈的笑声――不能说话,但没有规定不能笑。美国学生都很安静,突然有一个组有大的动静,我赶紧走过去,原来两个学生发生了争执,他们的手同时抓住一块筹码不放,都想抢回来。看到两个人面红耳赤,是真的动了怒,我只能宣布游戏中断。我先问这两个学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说是按游戏规则在做,对方错了,自己应该是赢家。借着他们的冲突,那堂课总结得非常深入,因为越强烈的情绪反应,越有触及深层次的想法。
课后我仍有些担心,担心游戏中的冲突会带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了几天,我发现他们的互动和平时一样。整个课程结束前我私下问了两个学生的感受,他们的说法非常一致:“Don’t worry,I did not take it personal(别担心,我没把那件事当成针对我的)。”美国学生做事很认真,对待游戏也很认真。一旦出了游戏,又能够区分游戏和现实,对事不对人。
告别晚宴6点开始
又要送走一批前来参加中法交换项目的法国学生。作为上课老师,我受邀参加他们的告别晚宴。因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很讲究,晚宴安排在五星酒店,在请帖上还有服饰的要求:twisted business casual style(扭曲的商务休闲风格)。我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
请帖上写的是晚宴于6点开始。但由于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怕路上耽误,所以特地提前出门,结果提前15分钟到。进入宴会厅,到的都是中方学生和老师。中方学生已挑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围坐下。六点整,一些法方老师出现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扭曲的商务休闲风:一位男老师的领带夹是上了色的木质晾衣夹,一位女老师的头上带着一朵大头花,还有一位女老师优雅的裙装外披了条褴褛的围巾。
6:10,法国学生陆续出现了。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法国学生都精心打扮,尤其是女生,平时上课时T-shirt牛仔的女生们穿上了礼服,化了妆,有些人还做了头发,男生们也都是西服领带,一个个变身职场精英,我一时都没有认出来。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朴素多了,仍是学生的模样。
晚宴6:30才正式开始。重头戏不是吃,而是表演节目。学生是表演的主力军。法国学生表演的节目不是多才多艺,更强调创意性和即兴性。有一个学生表演了脱口秀,我觉得很像中国的单口相声。他选取了学生考勤用的打卡机作为对象,怪腔怪调但活灵活现地学起打卡机中的机器人声音:“重刷一遍!”他借着打卡机,不动声色地“控诉”了项目负责人是多么严格、多么无情,也借机嘲讽了老师的刻板、发音奇怪,台下的人都笑得东倒西歪,我看看法方项目负责人,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最后,台下所有的人都与他一起大吼:“重刷一遍!”
现场一个又一个节目,我不得不说,法国学生确实玩得有创意。除了各种表演,他们评选了最佳老师、最佳团队。而让人感动不已的是他们把一个“助人奖”颁给了一个学生秘书。那时秘书还在台下忙着搬奖品,突然就被叫到了名字,请到了台上,收到了一张大大的海报,那上面有所有同学的照片、签名和祝福,感谢她在项目中对大家的耐心和付出。现场大家排长队和她一一拥抱。秘书感动得流下眼泪。
我离开晚宴时已是晚上9点多,在门口与四五位法国学生相遇。我惊讶地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是不是记错了时间。
“哦,没有,我们知道通知上写的是6点开始。但你知道,法国的晚宴从来都不会准时开始的。”其中一个学生耸耸肩回答我。
“但你们也到的太晚啦!”我说。
“你知道,我们明天就要开始在中国旅行,订好了明天早上的车票,所以要收拾好行李再来。行李太多了。”那个学生解释道。
“那可以先参加晚宴,回去后再收拾啊!刚才各个组在表演节目、合影,找不到你们。”我说。
“没关系的,我们现在去照。晚宴后去酒吧,要好好庆贺一下,打算玩通宵,必须先收拾行李。”
学生们进去了,但我回去的一路上都在想这件事:晚到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安排比集体活动更重要,所以他们会毫不在意自己的迟到,毫不犹豫地直接告诉我真实的原因。中国学生,很少会做这样的安排,通常会先考虑集体活动,再安排个人的事情。即使先做自己的事,恐怕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心里惴惴不安,觉得对不起同学、对不起老师,进场时也会满脸歉意,觉得自己做错了。
责任编辑:尹颖尧
有一年暑假,我给来自美国的研究生上课,每天都带了一条披肩进教室,因为室外温度高达三十七八度,而室内开着空调,室内室外至少有10多度的温差。上课时,我一会儿把披肩披上,一会儿把披肩取下来,一节课要来来回回折腾好多趟,尤其是刚上课那会儿。怎么回事呢?原来,很多美国同学一走进教室,都会调一下立式空调,而空调的出风口正对着我,有人把温度调高出风口对着天花板了,我就可以把披肩取下来,反之就得披上。而刚走进教室的同学会觉得热,就把温度调低,把出风口对着地面吹,已坐在教室里有一会儿的同学又会觉得冷,过几分钟后站起来把温度调高。每节课都会有美国学生调空调,大家乐此不疲,没有人抱怨,大家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整,都通过空调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一天走进教室,我发现一张桌子从墙边移到了过道,但我并没有过多关注。课间,我注意到一个同学建议挪动桌子的同学把桌子挪回去,但那个同学摇头不同意,其他人只能侧着身走来走去。我路过时也询问了,那个同学说:“空调出风口吹向天花板时,风刚好从天花板打下来到墙上,靠墙边很冷。”于是,那个同学的桌子长驻过道了。
给中国学生上课时,通常不会有人动空调。即使有人觉得太冷或太热,也会坚持,要动空调也会提议,询问大家的感受,待其他人响应后才调整空调。至于把桌子挪到过道上,中国学生不大会这样做,他们更有可能带一件厚衣服。长期驻扎在过道上,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会有内疚感,会觉得影响了别人。
教室里的空调立在那里默默无言,美国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来行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力,当别人这样做时,“Don’t take it personal”(不要把它看成是针对自己的)。中国学生却会更多考虑集体的感受,在集体的场合,社会责任分摊,个人的感受不应该被突显和张扬。即使个人不舒服,也尽可能隐忍或忽略。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印证了我的感受。
我有一堂课是做游戏的,大家随机分组后开始玩。我要求所有人不能说话。每个小组都在投入地玩。以前给中国学生玩这个游戏时,教室里不时有嘻嘻哈哈的笑声――不能说话,但没有规定不能笑。美国学生都很安静,突然有一个组有大的动静,我赶紧走过去,原来两个学生发生了争执,他们的手同时抓住一块筹码不放,都想抢回来。看到两个人面红耳赤,是真的动了怒,我只能宣布游戏中断。我先问这两个学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说是按游戏规则在做,对方错了,自己应该是赢家。借着他们的冲突,那堂课总结得非常深入,因为越强烈的情绪反应,越有触及深层次的想法。
课后我仍有些担心,担心游戏中的冲突会带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了几天,我发现他们的互动和平时一样。整个课程结束前我私下问了两个学生的感受,他们的说法非常一致:“Don’t worry,I did not take it personal(别担心,我没把那件事当成针对我的)。”美国学生做事很认真,对待游戏也很认真。一旦出了游戏,又能够区分游戏和现实,对事不对人。
告别晚宴6点开始
又要送走一批前来参加中法交换项目的法国学生。作为上课老师,我受邀参加他们的告别晚宴。因是管理学院的学生,很讲究,晚宴安排在五星酒店,在请帖上还有服饰的要求:twisted business casual style(扭曲的商务休闲风格)。我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
请帖上写的是晚宴于6点开始。但由于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怕路上耽误,所以特地提前出门,结果提前15分钟到。进入宴会厅,到的都是中方学生和老师。中方学生已挑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围坐下。六点整,一些法方老师出现了。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扭曲的商务休闲风:一位男老师的领带夹是上了色的木质晾衣夹,一位女老师的头上带着一朵大头花,还有一位女老师优雅的裙装外披了条褴褛的围巾。
6:10,法国学生陆续出现了。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法国学生都精心打扮,尤其是女生,平时上课时T-shirt牛仔的女生们穿上了礼服,化了妆,有些人还做了头发,男生们也都是西服领带,一个个变身职场精英,我一时都没有认出来。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朴素多了,仍是学生的模样。
晚宴6:30才正式开始。重头戏不是吃,而是表演节目。学生是表演的主力军。法国学生表演的节目不是多才多艺,更强调创意性和即兴性。有一个学生表演了脱口秀,我觉得很像中国的单口相声。他选取了学生考勤用的打卡机作为对象,怪腔怪调但活灵活现地学起打卡机中的机器人声音:“重刷一遍!”他借着打卡机,不动声色地“控诉”了项目负责人是多么严格、多么无情,也借机嘲讽了老师的刻板、发音奇怪,台下的人都笑得东倒西歪,我看看法方项目负责人,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最后,台下所有的人都与他一起大吼:“重刷一遍!”
现场一个又一个节目,我不得不说,法国学生确实玩得有创意。除了各种表演,他们评选了最佳老师、最佳团队。而让人感动不已的是他们把一个“助人奖”颁给了一个学生秘书。那时秘书还在台下忙着搬奖品,突然就被叫到了名字,请到了台上,收到了一张大大的海报,那上面有所有同学的照片、签名和祝福,感谢她在项目中对大家的耐心和付出。现场大家排长队和她一一拥抱。秘书感动得流下眼泪。
我离开晚宴时已是晚上9点多,在门口与四五位法国学生相遇。我惊讶地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是不是记错了时间。
“哦,没有,我们知道通知上写的是6点开始。但你知道,法国的晚宴从来都不会准时开始的。”其中一个学生耸耸肩回答我。
“但你们也到的太晚啦!”我说。
“你知道,我们明天就要开始在中国旅行,订好了明天早上的车票,所以要收拾好行李再来。行李太多了。”那个学生解释道。
“那可以先参加晚宴,回去后再收拾啊!刚才各个组在表演节目、合影,找不到你们。”我说。
“没关系的,我们现在去照。晚宴后去酒吧,要好好庆贺一下,打算玩通宵,必须先收拾行李。”
学生们进去了,但我回去的一路上都在想这件事:晚到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安排比集体活动更重要,所以他们会毫不在意自己的迟到,毫不犹豫地直接告诉我真实的原因。中国学生,很少会做这样的安排,通常会先考虑集体活动,再安排个人的事情。即使先做自己的事,恐怕是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心里惴惴不安,觉得对不起同学、对不起老师,进场时也会满脸歉意,觉得自己做错了。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