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ick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的培养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将学生的创新这一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呢?我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渠道。
  一、凭借“任务驱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能成为求知的向导,而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能作为一种内驱力,继而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当学生学习完实例,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那些照猫画虎的任务了,喜欢自己去寻找任务中的精华,试图应用于其它方面,这时教师应帮助他们学会想象。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能力,来实现了美的创造,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敢想、敢做,但不要胡思乱想,敢于标新立异,使其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
  二、凭借对“实际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选一些存在于实际生活中的任务,去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联想,以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比如:在WORD 图文混排一节,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元旦节时,你们经常要给好朋友送些贺卡,年年都送现成贺卡是不是太单调了,如果自己动手做一张电子贺卡,会更有意义的。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贺卡显示给学生,学生看到如此好看的贺卡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欲望被激发了,便在头脑中构想自己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贺卡。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于要实现送自制贺卡这一愿望,学生们就会格外注意听讲下面的内容。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结合,从而学会了设计与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凭借“放”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放”就是“放手、放开、下放”。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的基础是教师是模范,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幼稚无知惟有听从教师教导,服从教师的一切。这种绝对服从教师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缺乏自信,没有主观意识、批判精神,更无创造精神可言了。“放”的教学策略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改变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及教师所提供的标准材料的局面。学生自主实践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某一任务出发,采用自己独特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
  1.教师可适当下放教学的主导权。
  从学习规律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首先,教师要加工组织好教学内容,使之显示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层次,其次,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比如,对于《收发电子邮件》一课的学习,教师完全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前将所有关于收发电子邮件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一个网页的形式,在课上发布给学生,学生可凭借对这一问题的好奇心去点击相应的链接,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以求对这一问题的甚解。由此可见,教师的工作不全在课堂上,而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主导权也由幕前变为幕后,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以引导点拨为主,确保学生自主能力的充分发挥。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了新知,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可下放对任务过程的设计权利。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当学生具备某一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应给学生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方法和过程教师不要去干预学生。如:在学习完成WORD 文字处理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这样的任务:制作一份小报。要求:8开纸,内容积极向上,版面自拟可形式多样,可围绕文明、文化、生态、环保等内容拟定题目。根据学生的能力,可个人办报,可以分组设计。在各自确定题目后,学生们分头去收集材料,渠道很多,有的剪报,有的下载…… 整个制作过程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电子作品,以此给予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
  中学时期,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富有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观念,改变课堂上只注重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贯彻任务驱动的新教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不再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教师要善于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之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脚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将数学知识进行活化、固化、深化、强化。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大面积获得教学收益,将数学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是必要的,课外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充分认识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我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延伸这一课题,不断调
期刊
我认为高中物理课改,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心理学特别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依据来进行。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此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本与课改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
期刊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一个心理过程。是一种基本的信息技能。这种技能是语文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语文阅读是通过课本上的书面语言获得信息,领会意义,从中获取思想精髓的过程,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升学生对文字意义的读解能力。  从信息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传输过程,阅读的内容属于信息传输系
期刊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是新课程理念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关注课堂的生命性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辛苦而快乐地学习,懂得理性思考,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学会感恩,并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中学生。经过仔细思考,以下谈谈自己的一点点认识和做法。  一、关注学生的状态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上一轮
期刊
摘 要:《雷雨》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对周朴园来说,爱情不是生活的惟一,在情与利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情会让位给利。周朴园对鲁侍萍旧情难忘,是人性的本真表现。侍萍多次遇人不淑,说明她的择偶标准出了问题,应为自己的不幸负主要责任。  关键词:雷雨 爱情 人性  《雷雨》是曹禺的优秀话剧,从它一问世,就震惊了剧坛。这是个爱情故事,更是关于人性的故事,这里我浅谈一下《雷雨》中的爱情和人性。彼
期刊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如何释放学生的激情,如何调动学生求知欲,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如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独立地、自觉地完成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转换角色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自主学习  一、转换教师角色  在《语文课程标准》所蕴涵的许多新理念和要求中,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实现由教师被动地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值得我们实践与探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的评价来对这一课题展开论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
期刊
历史是培养学生情感的良好教学素材,自古以来的爱国志士无一不是通晓古今中外的历史,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挑起民族的重任,唤起民众的觉醒。中国近代史上的陈天华,看到祖国山河破碎,深受外辱,为了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蹈海自杀,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到日本学医,希望从身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但是看到俄国人屠杀中国人,中国人还拍手欢呼,中国人麻木了,弃医学文,从思想上拯救中国人。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的培养十分重要,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初学阶段,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胜过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因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学习,而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过去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内容,可以肯定地说习惯受益终身,习惯和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新的动力,就如劳动与成果,劳动的本身的价值大于所获取的劳动成果的价值,没有那种劳动价值能够大于劳动本身,我在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