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坡屋面结构施工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速度为核心,在绑扎好钢筋的坡屋面上增加钢丝网片、F型马镫及木龙骨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离析、漏筋、钢筋偏位、砼厚度不均等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坡屋面;F型马镫;木龙骨;混凝土浇筑;钢筋偏位;砼厚度不均
Pick to: slope roof structure in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speed as the core, in good binding reinforced slope increased on the roof of the wire mesh type, F the stirrup and wooden ke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egreg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pouring, steel leakage, unequal thickness devi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problems.
Key words: slope roof; F the stirrup; Wooden keel; Concrete pouring; Reinforced deviation; Uneven thickness of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坡屋面以其良好的立面建筑效果和优越的排水能力,不仅在多层建筑中得到应用,高层建筑中也广泛采用了坡屋面形式。但由于坡屋面形式较平屋面复杂,结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防水施工等困难),因此坡屋面一旦出现渗漏,维修工作非常困难,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麻烦,因此要在坡屋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减少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的出现。
2.方法特点
2.1改变了传统坡屋面浇筑混凝土慢的问题。
2.2能有效地保护坡屋面钢筋的绑扎质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受力性能。
3.适用范围
对于坡屋面坡度为30°~60°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宜。
4.工艺原理
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速度为核心,在绑扎好钢筋的坡屋面上增加钢丝网片、F型马镫及木龙骨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离析、漏筋、钢筋偏位、砼厚度不均等问题的发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2操作要点
5.2.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情况下,使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的话,混凝土的坍落度大于等于120mm,以便于泵送。本工程的屋面坡度为37.5°(菏泽文亭湖蓝水湾二期工程),如果用120mm坍落度的混凝土浇筑的话,上部混凝土会由于重力作用下流淌至下部,无法进行浇筑及振捣;如果采用60mm-80mm坍落度的混凝土浇筑,是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流淌趋势,但是此坍落度的混凝土很难用汽车泵来泵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最终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为90mm(±20mm),并配置动力十足的泵车,而且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了少量的减水剂等外加剂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屋面浇筑施工。
5.2.2控制粗骨料的粒径
本工程屋面板的厚度为120mm,在双层钢筋之間仅70mm的间隙,石子的粒径太大,容易卡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捣密实;如果为了浇捣密实,采用的石子粒径太小,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严格控制石子的粒径为5mm-40mm,不得大于40mm;每次浇筑混凝土至上层钢筋面即可;同时在个别几车的粗骨料中掺加不大于20%的瓜子片,这样的话,用于收头刮平,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实体质量和感官质量。
5.2.3拉设钢丝网片和木龙骨控制混凝土下滑
坡屋面混凝土在单面模板上施工,主要是靠混凝土自身的凝结力、模板面的摩擦力和钢筋网的张拉阻力来限制,至混凝土硬化成型后不再沿斜面下滑;在混凝土振捣时如果摩擦力不足以抵销混凝土的下滑力,那么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缓慢位移的持续发生易导致混凝土的不密实、内伤,从而导致渗漏;所以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下滑是确保屋面混凝土质量的重点。
本工程在屋面浇筑混凝土之前,每隔1米左右设置一道平行于屋脊的钢丝网,钢丝网位于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之间,钢丝网的网眼大小不大于20mm,(如图一)。
并在钢丝网位置的上部同样设置一道平行于屋脊的木龙骨(如图二)。
该木龙骨底面即屋面板面标高;这样,在钢丝网与木龙骨的分隔下,整个屋面被分隔成了若干个分区;位于下部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钢丝网的阻挡,混凝土下滑的趋势被有效地控制住了,而从泵管里多送的混凝土也会被木龙骨挡住,使其不会从表面流淌至下部。但是,钢丝网片与木龙骨并非实质意义上将混凝土分隔,所以不会产生施工冷缝,更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2.4控制振捣方式与浇筑流程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Ф30小振动棒,按顺序振捣,防止漏振;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同楼板的浇筑相同,为先浇柱,随后是梁,最后是板及檐口;而板的浇筑顺序为自下而上,先屋檐后屋脊;钢丝网和木龙骨已经将屋面分成了若干个分区,先浇筑最下部分区,经振捣后浇筑上一个分区;以屋脊为中心,两侧同时进行,到屋脊位置合拢。
5.2.5控制板厚及保护层厚度
由于本工程的屋面坡度达37.5°,混凝土振捣时一旦振动棒接触到钢筋,钢筋不仅会有横向的运动趋势,更会有向上或向下的位移。而振捣时,振动棒不碰触到钢筋是不可能的,钢筋一旦受到扰动,下层钢筋的垫块会很容易脱落或偏位,以至于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很难保证,对于上层钢筋的上浮容易造成漏筋。
为有效控制此类情况,本工程特地焊接加工了F型马镫(如图三)。
即在普通的钢筋马镫上焊接一根直钢筋(长度约1米);先将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连接到马镫上,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水泥垫块(预埋好铁丝)垫在F型马镫下,并通过预埋的铁丝绑扎在F型马镫上,以确保垫块不会脱离下层钢筋,同时,在F型马镫位置下部的底模上,每隔1㎡位置上钉上铁钉,用铁丝将下部钢筋与铁钉绑扎在一起。通过这些措施,使得下部钢筋向上或向下都被有效地固定,通过F型马镫上层钢筋与下部钢筋连接成一整体,可以有效地控制上层钢筋的上浮或下沉;木龙骨可以固定在这些直钢筋上,作为中间支撑和高度控制的依据,能有效地控制屋面板的浇筑厚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钢筋面上设置小木梯,工人可以在其上行走,可以保护钢筋的质量。
5.2.6混凝土的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特别是7天内的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严禁养护期间上人和在其上进行其它作业。
6.材料与设备
机具设备
7.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7.2过程控制
7.2.1本工程采用混凝土,由检测中心经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现场应严格把好计量关,依据气候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砼坍落度。
7.2.2砼浇捣必须连续进行,就餐时,操作者、管理人员均轮流交替用餐。
7.2.3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及外掺剂等既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又要满足设计及业主提出的质量标准,各种质量检验报告需报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存档。
7.2.4为保证砼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砼浇捣过程中,由技术、质检人员全面负责。另请监理人员旁站监督振捣质量。
7.2.5作业面设技术人员和专职质检员进行质量跟踪,对振捣密实度、高低差留置、平整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的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8.安全措施
8.1混凝土施工面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8.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工程项目设立安全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
8.3施工中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自制设备、设施应通过安全检验,一切设备应经过工前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规定定期检查保养。
8.4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強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
8.5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坚持经常性的安全交底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6多机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缆、电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8.7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
9.环保措施
9.1为避免施工现场的混乱现象,现场文明施工划区域派专人负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9.2施工现场必须按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不能随意改变。
9.3现场材料进场道路保持畅通无阻,排水畅通,无积水,场地整洁、材料堆放整齐,无施工垃圾。
9.4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屋面上木龙骨并安全运送至地面堆放。
10.效益分析
10.1较传统的浇筑方法能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0.2加快了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10.3较双层模板支护方法经济。
11.应用实例
目前,菏泽文亭湖蓝水湾二期工程已经结构封顶33栋单体,这33栋单体的坡屋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上述经过研究得当的措施,合理解决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浇筑质量。该坡屋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关键词:坡屋面;F型马镫;木龙骨;混凝土浇筑;钢筋偏位;砼厚度不均
Pick to: slope roof structure in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struction speed as the core, in good binding reinforced slope increased on the roof of the wire mesh type, F the stirrup and wooden ke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segreg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crete pouring, steel leakage, unequal thickness devi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problems.
Key words: slope roof; F the stirrup; Wooden keel; Concrete pouring; Reinforced deviation; Uneven thickness of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坡屋面以其良好的立面建筑效果和优越的排水能力,不仅在多层建筑中得到应用,高层建筑中也广泛采用了坡屋面形式。但由于坡屋面形式较平屋面复杂,结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防水施工等困难),因此坡屋面一旦出现渗漏,维修工作非常困难,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麻烦,因此要在坡屋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减少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的出现。
2.方法特点
2.1改变了传统坡屋面浇筑混凝土慢的问题。
2.2能有效地保护坡屋面钢筋的绑扎质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受力性能。
3.适用范围
对于坡屋面坡度为30°~60°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宜。
4.工艺原理
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速度为核心,在绑扎好钢筋的坡屋面上增加钢丝网片、F型马镫及木龙骨能有效地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离析、漏筋、钢筋偏位、砼厚度不均等问题的发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2操作要点
5.2.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
一般情况下,使用汽车泵泵送混凝土的话,混凝土的坍落度大于等于120mm,以便于泵送。本工程的屋面坡度为37.5°(菏泽文亭湖蓝水湾二期工程),如果用120mm坍落度的混凝土浇筑的话,上部混凝土会由于重力作用下流淌至下部,无法进行浇筑及振捣;如果采用60mm-80mm坍落度的混凝土浇筑,是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流淌趋势,但是此坍落度的混凝土很难用汽车泵来泵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最终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为90mm(±20mm),并配置动力十足的泵车,而且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了少量的减水剂等外加剂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屋面浇筑施工。
5.2.2控制粗骨料的粒径
本工程屋面板的厚度为120mm,在双层钢筋之間仅70mm的间隙,石子的粒径太大,容易卡住,不利于混凝土的浇捣密实;如果为了浇捣密实,采用的石子粒径太小,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严格控制石子的粒径为5mm-40mm,不得大于40mm;每次浇筑混凝土至上层钢筋面即可;同时在个别几车的粗骨料中掺加不大于20%的瓜子片,这样的话,用于收头刮平,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实体质量和感官质量。
5.2.3拉设钢丝网片和木龙骨控制混凝土下滑
坡屋面混凝土在单面模板上施工,主要是靠混凝土自身的凝结力、模板面的摩擦力和钢筋网的张拉阻力来限制,至混凝土硬化成型后不再沿斜面下滑;在混凝土振捣时如果摩擦力不足以抵销混凝土的下滑力,那么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缓慢位移的持续发生易导致混凝土的不密实、内伤,从而导致渗漏;所以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下滑是确保屋面混凝土质量的重点。
本工程在屋面浇筑混凝土之前,每隔1米左右设置一道平行于屋脊的钢丝网,钢丝网位于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之间,钢丝网的网眼大小不大于20mm,(如图一)。
并在钢丝网位置的上部同样设置一道平行于屋脊的木龙骨(如图二)。
该木龙骨底面即屋面板面标高;这样,在钢丝网与木龙骨的分隔下,整个屋面被分隔成了若干个分区;位于下部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钢丝网的阻挡,混凝土下滑的趋势被有效地控制住了,而从泵管里多送的混凝土也会被木龙骨挡住,使其不会从表面流淌至下部。但是,钢丝网片与木龙骨并非实质意义上将混凝土分隔,所以不会产生施工冷缝,更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2.4控制振捣方式与浇筑流程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Ф30小振动棒,按顺序振捣,防止漏振;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同楼板的浇筑相同,为先浇柱,随后是梁,最后是板及檐口;而板的浇筑顺序为自下而上,先屋檐后屋脊;钢丝网和木龙骨已经将屋面分成了若干个分区,先浇筑最下部分区,经振捣后浇筑上一个分区;以屋脊为中心,两侧同时进行,到屋脊位置合拢。
5.2.5控制板厚及保护层厚度
由于本工程的屋面坡度达37.5°,混凝土振捣时一旦振动棒接触到钢筋,钢筋不仅会有横向的运动趋势,更会有向上或向下的位移。而振捣时,振动棒不碰触到钢筋是不可能的,钢筋一旦受到扰动,下层钢筋的垫块会很容易脱落或偏位,以至于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很难保证,对于上层钢筋的上浮容易造成漏筋。
为有效控制此类情况,本工程特地焊接加工了F型马镫(如图三)。
即在普通的钢筋马镫上焊接一根直钢筋(长度约1米);先将上层钢筋与下层钢筋连接到马镫上,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水泥垫块(预埋好铁丝)垫在F型马镫下,并通过预埋的铁丝绑扎在F型马镫上,以确保垫块不会脱离下层钢筋,同时,在F型马镫位置下部的底模上,每隔1㎡位置上钉上铁钉,用铁丝将下部钢筋与铁钉绑扎在一起。通过这些措施,使得下部钢筋向上或向下都被有效地固定,通过F型马镫上层钢筋与下部钢筋连接成一整体,可以有效地控制上层钢筋的上浮或下沉;木龙骨可以固定在这些直钢筋上,作为中间支撑和高度控制的依据,能有效地控制屋面板的浇筑厚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钢筋面上设置小木梯,工人可以在其上行走,可以保护钢筋的质量。
5.2.6混凝土的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控制,特别是7天内的早期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严禁养护期间上人和在其上进行其它作业。
6.材料与设备
机具设备
7.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7.2过程控制
7.2.1本工程采用混凝土,由检测中心经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现场应严格把好计量关,依据气候及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砼坍落度。
7.2.2砼浇捣必须连续进行,就餐时,操作者、管理人员均轮流交替用餐。
7.2.3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及外掺剂等既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又要满足设计及业主提出的质量标准,各种质量检验报告需报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审核存档。
7.2.4为保证砼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要求,在砼浇捣过程中,由技术、质检人员全面负责。另请监理人员旁站监督振捣质量。
7.2.5作业面设技术人员和专职质检员进行质量跟踪,对振捣密实度、高低差留置、平整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的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8.安全措施
8.1混凝土施工面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8.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工程项目设立安全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
8.3施工中所有机械、电器设备必须达到国家安全防护标准,自制设备、设施应通过安全检验,一切设备应经过工前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按规定定期检查保养。
8.4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強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
8.5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坚持经常性的安全交底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6多机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缆、电线必须按规定架设,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8.7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
9.环保措施
9.1为避免施工现场的混乱现象,现场文明施工划区域派专人负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9.2施工现场必须按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不能随意改变。
9.3现场材料进场道路保持畅通无阻,排水畅通,无积水,场地整洁、材料堆放整齐,无施工垃圾。
9.4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屋面上木龙骨并安全运送至地面堆放。
10.效益分析
10.1较传统的浇筑方法能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0.2加快了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10.3较双层模板支护方法经济。
11.应用实例
目前,菏泽文亭湖蓝水湾二期工程已经结构封顶33栋单体,这33栋单体的坡屋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采取了上述经过研究得当的措施,合理解决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浇筑质量。该坡屋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