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郭善渡老师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曾参与我刊初创和担任主编。1979年他在北京景山学校负责综合理科教改试验,率先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编入综合理科教材。四十年来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卓有成效。应本刊之约,郭老师将其多年研究心得,以“回顾-反思”的体例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 回顧
40年来,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从事或参与的敢为天下先的事例很多,现择其要者概述如下。
1979年,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编入综合理科(五年级)课程,并编写了基于二进制的“猜数游戏”教案——《神秘的传心术》,发表在《小学时代》1984年第8、9期。
1982年,编写了《微电脑学习手册》(这是我国中小学出现的最早的计算机教材之一),先是中国科协青少部出资油印了几百本,供其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使用,此后,景山学校印刷厂将《微电脑学习手册》铅印成单行本并向其他学校和社会批量发行。
1986年10月,《和微电脑交朋友》一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中国科协青少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第二课堂》用书。
在我编写的《微电脑学习手册》《和微电脑交朋友》等早期教材中,即率先明确提出以“黑箱”方法为理论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依据便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需求,安排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1986年9月,率先成立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我担任协会的指导教师。协会开展了竞赛题解、软件研制、技术交流,乃至教材编写、学校机房的升级与维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效十分显著,协会会员累积有六百多人次在各类计算机竞赛中获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被聘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制订《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担任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的主编。
应聘担任全国教育软件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和第三、四届评审委员会语文组组长,参与制订《教育软件评审标准》,多次主持和参与教育软件的研制和评审工作。
曾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前身)主编。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且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1999年3月,我校率先将计算机和网络引进中小学教室,我担任“以计算机为学具”课题组负责人。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浅议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定位》,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P.61)发表。
2000年5月景山学校以前瞻性的眼光,率先派沙有威老师参加了智能机器人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活动。
2005年9月,新华网发表对我的专访《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进入中小学的进程——郭善渡先生访谈》。我此次谈话,经整理以《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进入我国基础教育的进程——郭善渡先生谈机器人教学》为题,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1期。
2002—2008年,我分别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兼机器人学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和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多次策划和主持全国中小学程序设计与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和相关赛事。
● 反思
以上罗列了40年来我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历,目的有以下两个。
1.多纲多本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应该承认和允许一些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和对师资要求较高的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存在差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景山学校购置一台TP-803单板机用了7000多元人民币。这笔钱是当时一般老教师月收入的100倍!那时有的领导讲,“全国还有许多校舍危房没有改造,许多学校还没有配齐常规的教学实验设备。现在你们搞计算机太奢侈了”。可以想见,顶住这种压力是需要有些勇气的。
当前,各地、各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环境、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有鉴于此,我多次呼吁信息技术课程必须继续实施“多纲多本”策略,通俗地说,可以执行“下保底,上不封顶”的政策。“下保底”的“底”可以是全国统一的“大纲”或“课程标准”,“上不封顶”的“顶”则是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的标准。不要因为一些地区暂时没有条件开设较高标准的信息技术课程而拖住所有学校的后腿。
2.敢为天下先
当前,STEM教学、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发展迅猛,一批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将它们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教学效果。建议汲取三十多年前的经验教训,要以足够的前瞻性看待这些新事物,要对“敢为天下先”者予以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引导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试验健康稳妥地开展。
现在看来,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能预见到计算机和网络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会对教育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敢为天下先,在能给事业的发展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一定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且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劳。然而,请相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时代的弄潮儿,其乐无穷!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教育生涯过得很充实,而且富有成就感!
● 回顧
40年来,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从事或参与的敢为天下先的事例很多,现择其要者概述如下。
1979年,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编入综合理科(五年级)课程,并编写了基于二进制的“猜数游戏”教案——《神秘的传心术》,发表在《小学时代》1984年第8、9期。
1982年,编写了《微电脑学习手册》(这是我国中小学出现的最早的计算机教材之一),先是中国科协青少部出资油印了几百本,供其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使用,此后,景山学校印刷厂将《微电脑学习手册》铅印成单行本并向其他学校和社会批量发行。
1986年10月,《和微电脑交朋友》一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中国科协青少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第二课堂》用书。
在我编写的《微电脑学习手册》《和微电脑交朋友》等早期教材中,即率先明确提出以“黑箱”方法为理论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依据便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需求,安排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1986年9月,率先成立青少年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我担任协会的指导教师。协会开展了竞赛题解、软件研制、技术交流,乃至教材编写、学校机房的升级与维护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效十分显著,协会会员累积有六百多人次在各类计算机竞赛中获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被聘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制订《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担任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的主编。
应聘担任全国教育软件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和第三、四届评审委员会语文组组长,参与制订《教育软件评审标准》,多次主持和参与教育软件的研制和评审工作。
曾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前身)主编。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且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1999年3月,我校率先将计算机和网络引进中小学教室,我担任“以计算机为学具”课题组负责人。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浅议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定位》,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3期(P.61)发表。
2000年5月景山学校以前瞻性的眼光,率先派沙有威老师参加了智能机器人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活动。
2005年9月,新华网发表对我的专访《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进入中小学的进程——郭善渡先生访谈》。我此次谈话,经整理以《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进入我国基础教育的进程——郭善渡先生谈机器人教学》为题,发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1期。
2002—2008年,我分别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兼机器人学组负责人、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和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多次策划和主持全国中小学程序设计与机器人教学研讨会和相关赛事。
● 反思
以上罗列了40年来我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历,目的有以下两个。
1.多纲多本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应该承认和允许一些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和对师资要求较高的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存在差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景山学校购置一台TP-803单板机用了7000多元人民币。这笔钱是当时一般老教师月收入的100倍!那时有的领导讲,“全国还有许多校舍危房没有改造,许多学校还没有配齐常规的教学实验设备。现在你们搞计算机太奢侈了”。可以想见,顶住这种压力是需要有些勇气的。
当前,各地、各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环境、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也是难以避免的。有鉴于此,我多次呼吁信息技术课程必须继续实施“多纲多本”策略,通俗地说,可以执行“下保底,上不封顶”的政策。“下保底”的“底”可以是全国统一的“大纲”或“课程标准”,“上不封顶”的“顶”则是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的标准。不要因为一些地区暂时没有条件开设较高标准的信息技术课程而拖住所有学校的后腿。
2.敢为天下先
当前,STEM教学、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发展迅猛,一批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将它们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教学效果。建议汲取三十多年前的经验教训,要以足够的前瞻性看待这些新事物,要对“敢为天下先”者予以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引导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试验健康稳妥地开展。
现在看来,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大概没有几个人能预见到计算机和网络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会对教育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敢为天下先,在能给事业的发展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一定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且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劳。然而,请相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时代的弄潮儿,其乐无穷!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教育生涯过得很充实,而且富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