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历史演变的回顾及发展展望,反映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小型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景。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发展展望
一、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演变
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理念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在该阶段,计划经济下的银行基本上是财政的出纳,资本和资本管理的观念基本没有。在这一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集中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垄断了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它既是一个国家管理机关,又承办对工商企业和居民的各种金融业务。同时,在银行的内部实行“统收统支”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即基层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上缴总行,贷款则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逐级下达,基层银行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第二阶段,1978年到1999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金融体制也开始松动,我国逐渐建立了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逐渐由被动的贷款规模控制向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概念演进,风险管理开始提上日程。1979~1992年,主要针对“大一统”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病,初步构建起新的金融体系。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在此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专门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了综合性、股份制的交通银行,以后相继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商业银行,此时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一时期尽管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有所提高,银行同业之间、上下级之间、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借贷,但由于统一计划的存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仍然有限,仍然基本不具备资本管理的意识。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帷幕,以现代商业银行作为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方向,是新一轮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建立,他们既是国家政策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的强有力的工具,更为国有独资银行剥离政策性业务、专门从事商业性经营以有效配置资金和资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国有银行改革加速和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资本约束强化,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上市、引进外资战略参股、次级债发行等作为重要的资本补充方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资本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这一阶段监管方面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3月银监会成立。2004年2月,银监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体现了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对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的评级,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
二、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定位展望
(1)顾客定位—中小企业、工薪阶层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相对突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也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生成和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2)产品、服务组合定位。中小商业银行应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围绕现有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不同产品间的交叉补充,重点开发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非信用、非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在简化手续、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定价政策和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3)企业文化定位、品牌定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内部如何生存发展,是以企业家群体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与其他企业的本质区别。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和可模仿性,银行服务差异化的创新,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而银行以高质量服务是建立员工素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是其他银行短时间里无法模仿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核心如何在竞争力占得一席之地,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洋.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2010
[2]王伟亮.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对外贸易.2012(9)
[3]李辛培.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J].经济师.2005(1)
[4]钱小安.中小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和对策[J].金融研究.2004(3)
【关键词】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发展展望
一、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演变
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理念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在该阶段,计划经济下的银行基本上是财政的出纳,资本和资本管理的观念基本没有。在这一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集中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垄断了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它既是一个国家管理机关,又承办对工商企业和居民的各种金融业务。同时,在银行的内部实行“统收统支”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即基层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上缴总行,贷款则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逐级下达,基层银行几乎没有任何自主权。第二阶段,1978年到1999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金融体制也开始松动,我国逐渐建立了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逐渐由被动的贷款规模控制向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概念演进,风险管理开始提上日程。1979~1992年,主要针对“大一统”体制统得过死的弊病,初步构建起新的金融体系。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首次打破了大一统的传统金融体制格局。在此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专门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了综合性、股份制的交通银行,以后相继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商业银行,此时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一时期尽管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有所提高,银行同业之间、上下级之间、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可以进行借贷,但由于统一计划的存在,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仍然有限,仍然基本不具备资本管理的意识。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帷幕,以现代商业银行作为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方向,是新一轮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建立,他们既是国家政策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的强有力的工具,更为国有独资银行剥离政策性业务、专门从事商业性经营以有效配置资金和资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国有银行改革加速和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资本约束强化,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上市、引进外资战略参股、次级债发行等作为重要的资本补充方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资本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这一阶段监管方面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3月银监会成立。2004年2月,银监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体现了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对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的评级,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
二、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定位展望
(1)顾客定位—中小企业、工薪阶层消费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相对突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也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生成和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2)产品、服务组合定位。中小商业银行应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围绕现有产品功能的扩展、延伸和不同产品间的交叉补充,重点开发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非信用、非融资性的中间业务。在简化手续、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定价政策和业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3)企业文化定位、品牌定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内部如何生存发展,是以企业家群体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与其他企业的本质区别。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和可模仿性,银行服务差异化的创新,竞争对手可以模仿,而银行以高质量服务是建立员工素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是其他银行短时间里无法模仿的。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型商业银行核心如何在竞争力占得一席之地,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洋.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回顾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2010
[2]王伟亮.我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对外贸易.2012(9)
[3]李辛培.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J].经济师.2005(1)
[4]钱小安.中小商业银行的现存问题和对策[J].金融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