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育人环境观察能力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当代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点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平台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下称CFS)是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调查发现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病,年龄分布也较广泛,而且随着社会的
学习,在我们老师眼里认为是学生天经地义应该做的,也是他们当前唯一需要做的事情,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是他们唯一应该做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学生经常进行的“口水战”了,那么学生眼中的学习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学习呢?作为一名只有三年教师经验的我,也总结了一些歪理,与各位探讨一下。  第一、学习目的迷茫化。在与很多学生探讨学习目的时,我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都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是为谁学?”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以此来达到提高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目的:该课题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进行证候实质中大脑皮层机制的研究.以期为证候(脾虚证)实质的揭示提供新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在神的角度论证证候实质研究中大脑皮层机制
当今世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育领域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作为小学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走进小学生心灵深处,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个性心理层面,爱每一位学生,为此班主任可能要“额外”付出很多,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有时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我认为当好小学班主任要认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抓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德
【摘要】在中学班集体班风、学风建设中,核心班委是班级的骨干和核心,要把自身建设放在正气之首,要引导核心班委明确他们的工作导向是“为大家服务,同时锻炼自我能力”,在管理工作中“对事不对人”,鼓动核心班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量,为“学习正气”地树立拉分,提升核心班委理论水平,强化核心班委之间的合力效应,形成“正能量”。【关键词】核心班委正气合力去年至今,“正能量”这个词在各类媒体报道中频频出现,之所以受到
这几年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往往更顽皮、好动,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但还没有形成规约。注意力不能持久,但又时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 日常管理中的鼓励效应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里特点,以欣赏、表扬、鼓励、榜样为主,以此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还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意识。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意识呢?
“学困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虽然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秩序干扰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对其教育责无旁贷。出现“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对其实施的教育还有缺陷。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教育工作者“没有教育部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因此以为的埋怨、唠叨学生是无用的,也是不理智的。树立转化学困生的信心,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反省和完善教育方法,才是教育者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