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估算是帮助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掌握计算技巧的重要方法。估算是小学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然而,许多小学生并不清楚估算的意义,没有估算意识,更没有养成估算的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了解估算的数学价值,重视估算,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估算是帮助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掌握计算技巧的重要方法。要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技能,教师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估算的意义,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重视估算的学习。
一、估算的重要性
(一)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会运用估算来解决。比如“从宿舍楼走到教学楼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我们不会在明确宿舍楼到教学楼的距离、自己行走的速度之后再经过精确的计算来得出时间,而是会在进行粗略判断之后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这便是估算,它能避免精确计算的困难,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二)估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的问题“21.5+11.4的结果和30那个数字比较大”。如果对这个问题进行精确计算:21.5+11.4=32.9>30。精确计算的过程需要对小数部分进行计算,但如果学生能够存有估算意识,仅将21.5和11.4的整数部分想加便很容易得出21.5+11.4>30的结论。这不仅是一个简便计算的过程,还是学生开拓计算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如今,小学估算课时已经由选修变为必修,可见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教学经验总结方面,估算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二、估算教学中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没有估算概念和意识,在学习估算前,教师要让他们先对估算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估算方法。因此,良好的估算情境,能让学生知道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估算的重要意义。如:放假了,小刚一家准备出去游玩,所以要去超市采购一些食品。他们一共买了29.6元的面包、31.8元的水果、19.6元的水还有12.8元的口香糖,他们付款时用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够吗?在小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他们可能要列竖式计算以保證结果的正确,但需要很长的计算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大家排队等待结账的情况,这时,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算出大体需要多少钱,提前拿出相应的钱等待结账,提高效率呢?这时学生就知道了估算在生活中重要性,相比于精确计算,估算即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不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更加积极、认真。
(二)精确选题,增强估算意识
在估算学习之后,如果教师只是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说出约等于多少,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因此,在估算的学习和练习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纯算式问题,多给学生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让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一边学习一边应用,更能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如设计题目:六一儿童节,教师带领全校1-6年级的学生去郊游,每班由两位教师带队,其中1-4年级每年级有三个班,班里人数分别为:41、39、40、38、39、39、40、38、39;5-6年级每年级有两个班,班里人数分别为:49、50、47、49。每辆公共汽车的座位为50个,学校一共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如果要精确计算,即费事费力,稍不注意还有可能会出错,这时利用估算效果会更好。通过这种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场景题目,学生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估算意识。
(三)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同样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就相对缺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尽量让学生之间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在让学生估算117×9时,学生之中出现了不少分歧,一时之间难以确认那种方法才是对的。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估算为100×9,即900就可以;有的认为可以估算为120×9,这样更准确,也不难算;还有的同学认为可以估算为117×10……这个问题带给大家许多思考,毕竟各个估值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时,教师除了让大家积极交流,最后也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总结,肯定学生的这些算法,鼓励学生用多种估算方法,通过比较,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就有相应的收获,从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整合资源,巩固学习效果
“算”是估算的核心,估算是为了能够更快的给出结果,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说估算离不开计算。要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必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心算能力,甚至推算能力都有要求。也就是说,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建立在坚实的口算(心算)及运算定律的掌握基础之上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时,一定不放松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在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发现,在实际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常识。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整合资源,让学生在“用”中巩固学习效果。除了课堂及时进行估算练习,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生活,挖掘教育资源,科学整合估算素材,在解答应用题时穿插估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巩固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估算高效完成计算,将估算渗透到计算的全过程,并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估算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估算技巧、掌握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何金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2):12-14.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八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估算是帮助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掌握计算技巧的重要方法。要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技能,教师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估算的意义,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重视估算的学习。
一、估算的重要性
(一)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会运用估算来解决。比如“从宿舍楼走到教学楼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我们不会在明确宿舍楼到教学楼的距离、自己行走的速度之后再经过精确的计算来得出时间,而是会在进行粗略判断之后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这便是估算,它能避免精确计算的困难,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二)估算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的问题“21.5+11.4的结果和30那个数字比较大”。如果对这个问题进行精确计算:21.5+11.4=32.9>30。精确计算的过程需要对小数部分进行计算,但如果学生能够存有估算意识,仅将21.5和11.4的整数部分想加便很容易得出21.5+11.4>30的结论。这不仅是一个简便计算的过程,还是学生开拓计算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如今,小学估算课时已经由选修变为必修,可见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教学经验总结方面,估算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二、估算教学中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多没有估算概念和意识,在学习估算前,教师要让他们先对估算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估算方法。因此,良好的估算情境,能让学生知道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估算的重要意义。如:放假了,小刚一家准备出去游玩,所以要去超市采购一些食品。他们一共买了29.6元的面包、31.8元的水果、19.6元的水还有12.8元的口香糖,他们付款时用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够吗?在小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他们可能要列竖式计算以保證结果的正确,但需要很长的计算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大家排队等待结账的情况,这时,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算出大体需要多少钱,提前拿出相应的钱等待结账,提高效率呢?这时学生就知道了估算在生活中重要性,相比于精确计算,估算即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不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更加积极、认真。
(二)精确选题,增强估算意识
在估算学习之后,如果教师只是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说出约等于多少,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因此,在估算的学习和练习时,教师要尽量避免纯算式问题,多给学生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让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一边学习一边应用,更能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如设计题目:六一儿童节,教师带领全校1-6年级的学生去郊游,每班由两位教师带队,其中1-4年级每年级有三个班,班里人数分别为:41、39、40、38、39、39、40、38、39;5-6年级每年级有两个班,班里人数分别为:49、50、47、49。每辆公共汽车的座位为50个,学校一共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如果要精确计算,即费事费力,稍不注意还有可能会出错,这时利用估算效果会更好。通过这种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生活场景题目,学生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估算意识。
(三)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在估算教学中,教师同样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而有的学生就相对缺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尽量让学生之间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在让学生估算117×9时,学生之中出现了不少分歧,一时之间难以确认那种方法才是对的。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估算为100×9,即900就可以;有的认为可以估算为120×9,这样更准确,也不难算;还有的同学认为可以估算为117×10……这个问题带给大家许多思考,毕竟各个估值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时,教师除了让大家积极交流,最后也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总结,肯定学生的这些算法,鼓励学生用多种估算方法,通过比较,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就有相应的收获,从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整合资源,巩固学习效果
“算”是估算的核心,估算是为了能够更快的给出结果,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说估算离不开计算。要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必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心算能力,甚至推算能力都有要求。也就是说,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建立在坚实的口算(心算)及运算定律的掌握基础之上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时,一定不放松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在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发现,在实际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常识。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整合资源,让学生在“用”中巩固学习效果。除了课堂及时进行估算练习,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生活,挖掘教育资源,科学整合估算素材,在解答应用题时穿插估算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巩固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估算高效完成计算,将估算渗透到计算的全过程,并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估算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估算技巧、掌握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何金花.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2):12-14.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