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段”的教学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为什么要重视“段”的教学
  
  课改以来,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阅读教学时只关注学生在读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忽视了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训练,尤其是“段”的教学在教学视野中消失,压根儿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段”的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重要任务。新中国建国后半个多世纪先后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尽管修订过多次,但都把分段和归纳(编写)段落大意的训练放在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如1956年颁布的及以后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均指出:“编段落大意的目的在于使儿童深入理解课文,抓住全课的思想内容,使全课的思想内容在头脑里构成一个提纲。”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独立阅读书报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连贯地有条理地作文的能力,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有极大的意义。”
  这些阐述指明了“段”的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小学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词句段落的能力,分析概括、整体把握提取信息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等。培养阅读能力离不开“段”的教学。大家知道。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诉诸于语言文字有一条思路,这条思路外显为一个个既有内在意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段落。段是组成文章的中心环节。一头联句成段,一头缀段成篇。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不仅指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包括文章思路、结构,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而且后者的理解更为重要。不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因为脱离表达形式的“理解”存在两大问题:1 这只是对段落内容孤立的理解,不知内容的来龙去脉,不知前后逻辑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 这是一种课文信息意义未被分析归纳、加工处理的理解,是肤浅模糊的。不经过段的教学的“理解”,不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理解。段的教学有机结合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是不可缺失或不能被忽视的。
  
  二、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段的教学教什么?我认为。段的教学包括理解段的内容、按照内容划分段落和认识段的表达形式等几个方面。
  读懂一段话,要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学生读课文,老师常常问:“你读懂了什么?”一段话怎样才算真正读懂呢?一段话中如果有生字新词,有内涵丰富的词句,自然要下一番细读涵咏的功夫才能真正读懂;一段话如果文字通俗易懂,字词句理解上没有难点,读了数遍“其义自见”了。意会了,不也就读懂了吗?从一般阅读者的角度看,这样确实是读懂了。(很多情况下,“读懂”体现在朗读声中,体现在读者的情感体验中,并非都要言传,因此不必每旬都回答“读懂了什么”。)但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角度看,这种“读懂”离真正“读懂”尚有一定距离。真正读懂还要读出“属于你的理解来”,文本意义是学生阅读中赋予的。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果一段话内容丰富(高年级课文中的意义段),还要求“把书读薄”。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写出)主要内容。这样读书才是深层阅读,古人称之为“提其要,勾其玄”。
  读懂一段话,要理解一段话袁达的层次。这是历来比较忽视的问题。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取文字的信息意义。至于这段话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是怎样一句一句连起来的,很多教师却疏忽了。“深层阅读”不仅要细读语言文字,还要分析文本的内容结构。一段话中有句群,有句群的各种关系,从作者写作的角度看,一段话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比如语文社版三上,《赵州桥》写桥的“美观”那一段话,重点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再用三个“有的”写出了上面雕刻的龙的种种姿态。
  读懂一段话,要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理念,如果把殷(特别是重点段)看成是学生阅读中要摘取的“瓜”,那作者的思路则是连接“瓜”的“藤”,瓜连着藤那瓜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理清文章思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大体有以下要求:1 指导学生分段。分段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要明白每一段写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搞清楚段落的起止。讲出分段的依据。这样有助于从课文整体上进一步理解内容。2 懂得课文是怎么写的。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为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接和过渡的?如教学《赵州桥》,就不能忽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是揣摩、梳理作者思路的过程,也是领悟作者布局谋篇的过程。3 在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练习概括段意,或列小标题、列提纲。
  
  三、段的教学重点与策略
  
  笔者认为段的教学必须把握三个方面:教学要求基本有序,分段重在指导方法揭示规律,教学重点是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要求做到基本有序。段的教学内容因年级而异,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辨段落。第一学段学生重在形式上认识段落,即认识“低格另起”为标志的自然段。逐步认识一段话是由一句句话连起来的,每一段表达一个意思。如《荷叶圆圆》(人教版一下)一共有五段,第一段总的说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接着四段写小水珠把荷叶比作摇篮、小蜻蜒把荷叶比作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比作歌台和小鱼儿把荷叶比作凉伞。二年级开始则要有从内容上认识段的要求。《雷雨》(人教版二下)要求认识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的。第二学段开始,逐渐从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上去辨认段落,使学生懂得文章是由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段落组成的,有的详尽有的简略。这就是划分“意义段”。三年级是段的教学重点阶段。从阅读的角度看。这一时期要求能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能分辨重点段并初步了解一段话的内容结构。如人教版三下《荷花》写“我”到公园去观赏荷花的过程,重点是写静态和动态的荷花,一段话是有结构的句子组合。又如《翠鸟》(人教版三下)重点段写翠鸟的外形,重点句总写翠鸟的颜色“鲜艳”,接着具体写如何“鲜艳”,分别写“头上”“背上”“腹部”羽毛的颜色。从习作角度看。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注意表达的内容结构。从四年级应开始练习划分意义段,如《观潮》有五个自然段,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其中重点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分别为远望和近看两个自然段。第三学段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段落大意,或练习列小标题。如《将相和》(人教版六下)要求按事件分别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做小标题,侧重训练分段的逻辑思维。
  分段重在指导方法揭示规律。分段有基本规律可循,要使学生逐渐找到分段的门径,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二学段初学分段,着眼点放在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上,淡化分段意识。如教学《秋天的雨》(人教版三上),读熟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认识一段话中有一个中心句,说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从形式标志转向内容理解辨认段落。以后逐渐学会根据文章思路和表达方式分段。有的课文时间顺序明显,如《鸟的天堂》(人教版六上)、《火烧云》(人教版四上);有的是按事情经过写的,开头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如《夜莺的歌声》;有的是按空间变换写的,这主要是一些参观文章、游记,如《颐和园》、《记金华双龙洞》等。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则可采用将故事情节与地点变换结合起来分段。还有的可把内容类别、叙述方式等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分段。
  分段要注意的是:1 安排在什么时间?这要讲时机看需要,要以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为原则。有的可在初读课文时,有的可在读熟课文以后,有的可边细读边分段。2 是否要课课进行?分段是阅读教学时一种培养阅读能力的形式与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只需选择部分课文加以训练。不必逢课必分段搞形式,还要注意不要选用难以分段的课文。3 有没有客观标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分段可以有不同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
  教学重点是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段的教学难点是概括段意,这是一项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训练。根据课文语言特点,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让学生发现一段话中的中心句。中心句大多在段首,即一段话内容的总起,段的内容结构表现为总分形式;有的在段尾,表现为先分叙后总结形式;也有的在段中,表现为承上启下形式。中心句有的就是一段话内容的概括,有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稍加修改。一种是压缩一段话的内容,自己组织语言概括地表达。再一种是一个意义段中有几个自然段,先概括自然段段意,然后再把自然段段意归纳起来。这有点难,适宜于第三学段进行训练,还可以安排加小标题、编列提纲的练习。
  归纳段意要注意这样几点:1 各年段选择部分课文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有的只分段不概括段落大意。2 重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要展开训练过程,不要先有“框框”,再引学生思维就范,要鼓励学生不同表达,习得方法:相似(同)内容可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3 学生要有充裕的思考、讨论和书写时间,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其他文献
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曾问我:你认为名师是否应该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我回答“是应该有”。所谓风格,是指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体现出的独特部分。每一个教师——不仅是名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上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甚至认为,一个在教学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极其鲜明的。  这里说的是教学风格,但教学向来不能与教育工作相分离,用
期刊
写过的信,大概大学时给父母的最无情,因为那时写信就是向父母要钱:初恋的信最动情,但是别人却不动心,可见那些话都是对自己说的;给朋友的信最油嘴,一个朋友接到我的信,居然迫不及待,抓起电话就对另一个读了起来:给老师的信最诚惶诚恐,学不如师,行不如师,真的没脸写啊!  别人的信,有两封我感受最深。  一封是一个外国朋友的。七年前还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老外,叫Daniel,是个美国教授,花头发,
期刊
“红灯停,绿灯行;守交规,保安全。”10月21日上午,厦门市新店中学某班开了一次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班会采取“德”牌扑克中的三字经、闽南“答嘴鼓”等有趣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班会首先让每组学生代表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由于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在回答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接下来
期刊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等诸多要素互相制约,相互作用;文与道、情与理、知与能、教与学等众多矛盾纵横交错,对立统一。因此,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个肩负多元功能的有机体能否优化组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发挥它最大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是我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追求,我力图把这种“和谐”与“发展”融入文本,贯穿于学生语言实践的全过程。    一、文道统一,和谐
期刊
孩子的世界有时是成人难以理喻的。太过现实的成人标准对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许。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短文会带给我们启示。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
期刊
第一声 无心插柳    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我正在批阅作业,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一个遥远城市的信。我很纳闷,那地方没有亲友呀,会是谁呢?我拆开一看署名,一个已经生疏了多年的名字又逐渐清晰起来。啊,是他,小刘!他已经大学毕业了!  小刘是我十年前在一所村小教过的学生。只记得他当时成绩不是很好,寡言少语,似乎不喜欢与人交流。  “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您还记得我这个被您一声怒吼改变了人生的结巴学生吗?要
期刊
也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段的教学并没有提及,仅仅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你为什么还要说“段的教学不应断”?岂不是开课改的倒车?  且慢下结论。众所周知。段是文章的一个意义单位,有自然段和逻辑段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段的教学”是指自然段的教学,这已经
期刊
不大看电视的我。偶然看了“梦想剧场”。如果要谈对此栏目的印象。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嘲为“梦想的主持人”毕福剑,可谓多才多艺,那些模仿者也着实让人佩服。惟妙惟肖,确也难得呀。  娱乐节目鸣锣后。四个参赛选手开始了第一关“露他一小脸儿”。模仿起关牧村、腾格尔了。模仿者先是唱一首歌,而后主持人、嘉宾、观众开始互动:长相像不像?声音像不像?神态像不像?诸如此类。像了,观众就会重复赵本山的“你太有才
期刊
[名师名片]陈敬文,网名撼城,福建省平潭县人,出生于1959年8月,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就读于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中国函授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班。曾任共青团福建省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平潭县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平潭县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副校长、党支部书记。现任平潭县实验小学校长、县政协委员,福州市特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常务
期刊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第2自然段重点语句,进一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读雾气变化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1 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