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不同,它与社会有紧密的联系,公益广告是语言学研究社会变迁的绝佳语料。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进行研究。从公益广告入手,通过阐述公益广告语言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联系、分析公益广告的受众心理,说明公益广告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加深人们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公益广告;社会变迁;语言规范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17-01
一、引言
广告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充斥了着我们的生活,广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社会文明的走向。公益广告与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公益广告语言,社会语言学家可以把握一个时期内社会的发展状况。
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公益广告对社会有能动的反映。每一条公益广告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时期内社会的侧面反映,通过对公益广告进行历时分析,我们就能了解社会变迁的历程,从中看出语言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二、社会对公益广告的影响
社会总是在发展,社会的变迁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变迁包括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变迁,二是文化模式的变迁。但是无论哪一种变迁都与语言息息相关。社会变迁引起社会事物的改变,这些变化都会体现在语言的变化上。而公益广告语言作为密切关注社会的一种语言形式,对社会变迁的反应往往是最敏感的。
就社会组织变迁而言,它一般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改变。显而易见的,这种政治上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语言。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公益广告的内容,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这种社会组织变迁在公益广告中的体现。我国早期的公益广告一般是有国家宣传部门制定的,用以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所以这一时期的公益广告内容基本都是涉及国家政策方针的。例如在建国初期,我国提倡计划生育,在这一时期公益广告的体现的就是提倡少要孩子,例如“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组织的变迁,方针政策随时代发展,根据国家政策不同,公益广告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公益广告的内容都涉及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传递绿色奥运点燃奥运激情”等。从这些公益广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公益广告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社会变迁的另一方面是文化模式的变迁,文化模式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特有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模式变迁也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公益广告的语言风格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前文提到过,公益广告在诞生之初是作为国家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使用的,出于建立政府的权威和作为官方的严肃性,整个国家的文化氛围是严肃的。强制性、严肃性、权威性是这一时期语言风格的特点。修辞手段单一,句式单调。例如“严禁乱砍滥伐,违者罚款”“严禁吸烟”“严禁毒品,违者坐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德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重视人的情感,社会文化氛围逐渐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诉求,这种文化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公益广上就是语言风格相较之前活泼许多。在公益广告中加入了拟人、夸张、等带有情感色彩的修辞手段,在表达的句式上也更加多样化,整个语言风格充满了人性化。在这种文化模式变迁的影响下,公益广告往往带有浓烈的人文色彩。例如:“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你的香烟,我的石油,注定我们不能相爱——吸烟者禁入”等等。
三、公益广告对社会的反映
社会之所以能井然有序地运行,就是有一套社会规范也即社会制度在制约规范人们。语言的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要想和谐地想出,遵守规范是必须的,语言规范在这之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行为的规范是语言规范中的主要部分。语言行为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语言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社会对语言影响深远,语言对社会也有真实的反映。语言行为的规范也体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讲语言行为规范,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文明化,另外一层是规范化。随着社会变迁,对于语言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文明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就代表了语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这就是社会现代话在语言层面的反映。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公益广告,可以看出社会的现代化轨迹。请看以下两组对比:
“节约水资源,严禁浪费/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
前面半句属于早期的公益广告,而后面的属于社会发展后期出现的公益广告。前面的公益广告在遣词造句上体现出生硬地劝诫,“严禁”“禁止”等字眼让人在理解上得不到情感的共鸣,而后面的公益广告在表达上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加形象有人情味。观察不同时期的公益广告后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在表达上更加文明充满人情味,这是语言行为规范的具体形式。规范化和文明化则是语言社会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公益广告语言的发展中我们看到语言行为不断地朝规范化和文明化发展,而这正是社会生活现代化在语言领域的反映。
四、公益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公益广告自诞生之初,其定位就是受众的广告。它存在变化的基础都是社会。它的功能是对受众产生影响并对社会产生引导作用。公益广告以受众为基础。公益广告的制定必然是有对受众心理的预测。受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对于信息的接受并不是一股脑地摄入,他对信息有自己的选择。公益搞的目的在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说服别人接受观点,所以必须从受众的心理出发来设计广告。公益广告再设计时要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使得表达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语言表达上委婉但是又要让人清楚地明白意思,避免流于说教的形式。这种对于受众的心理分析,侧面也反映了公益广告与社会的广义,它以社会存在为基础,依据社会实际而不断调整。公益广告对于受众的心理分析,也反映了语言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
五、结语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切且复杂,社会的变迁为语言形式带来新的变化,与此同时,语言又通过自身时时刻刻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并对其加以影响。以公益广告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公益广告,人们也可以加深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广告语言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4]林乐腾.广告语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潘文祥(1991-),男,汉,湖北武汉,全日制在读硕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公益广告;社会变迁;语言规范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17-01
一、引言
广告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充斥了着我们的生活,广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社会文明的走向。公益广告与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公益广告语言,社会语言学家可以把握一个时期内社会的发展状况。
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公益广告对社会有能动的反映。每一条公益广告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时期内社会的侧面反映,通过对公益广告进行历时分析,我们就能了解社会变迁的历程,从中看出语言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二、社会对公益广告的影响
社会总是在发展,社会的变迁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变迁包括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变迁,二是文化模式的变迁。但是无论哪一种变迁都与语言息息相关。社会变迁引起社会事物的改变,这些变化都会体现在语言的变化上。而公益广告语言作为密切关注社会的一种语言形式,对社会变迁的反应往往是最敏感的。
就社会组织变迁而言,它一般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改变。显而易见的,这种政治上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语言。通过研究建国以来公益广告的内容,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这种社会组织变迁在公益广告中的体现。我国早期的公益广告一般是有国家宣传部门制定的,用以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方针,所以这一时期的公益广告内容基本都是涉及国家政策方针的。例如在建国初期,我国提倡计划生育,在这一时期公益广告的体现的就是提倡少要孩子,例如“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组织的变迁,方针政策随时代发展,根据国家政策不同,公益广告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公益广告的内容都涉及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传递绿色奥运点燃奥运激情”等。从这些公益广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公益广告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社会变迁的另一方面是文化模式的变迁,文化模式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特有的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模式变迁也对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公益广告的语言风格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前文提到过,公益广告在诞生之初是作为国家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使用的,出于建立政府的权威和作为官方的严肃性,整个国家的文化氛围是严肃的。强制性、严肃性、权威性是这一时期语言风格的特点。修辞手段单一,句式单调。例如“严禁乱砍滥伐,违者罚款”“严禁吸烟”“严禁毒品,违者坐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德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重视人的情感,社会文化氛围逐渐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诉求,这种文化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公益广上就是语言风格相较之前活泼许多。在公益广告中加入了拟人、夸张、等带有情感色彩的修辞手段,在表达的句式上也更加多样化,整个语言风格充满了人性化。在这种文化模式变迁的影响下,公益广告往往带有浓烈的人文色彩。例如:“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你的香烟,我的石油,注定我们不能相爱——吸烟者禁入”等等。
三、公益广告对社会的反映
社会之所以能井然有序地运行,就是有一套社会规范也即社会制度在制约规范人们。语言的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要想和谐地想出,遵守规范是必须的,语言规范在这之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行为的规范是语言规范中的主要部分。语言行为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语言行为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存活下去。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社会对语言影响深远,语言对社会也有真实的反映。语言行为的规范也体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讲语言行为规范,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文明化,另外一层是规范化。随着社会变迁,对于语言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文明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就代表了语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这就是社会现代话在语言层面的反映。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公益广告,可以看出社会的现代化轨迹。请看以下两组对比:
“节约水资源,严禁浪费/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
前面半句属于早期的公益广告,而后面的属于社会发展后期出现的公益广告。前面的公益广告在遣词造句上体现出生硬地劝诫,“严禁”“禁止”等字眼让人在理解上得不到情感的共鸣,而后面的公益广告在表达上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加形象有人情味。观察不同时期的公益广告后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在表达上更加文明充满人情味,这是语言行为规范的具体形式。规范化和文明化则是语言社会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公益广告语言的发展中我们看到语言行为不断地朝规范化和文明化发展,而这正是社会生活现代化在语言领域的反映。
四、公益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公益广告自诞生之初,其定位就是受众的广告。它存在变化的基础都是社会。它的功能是对受众产生影响并对社会产生引导作用。公益广告以受众为基础。公益广告的制定必然是有对受众心理的预测。受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对于信息的接受并不是一股脑地摄入,他对信息有自己的选择。公益搞的目的在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说服别人接受观点,所以必须从受众的心理出发来设计广告。公益广告再设计时要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使得表达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语言表达上委婉但是又要让人清楚地明白意思,避免流于说教的形式。这种对于受众的心理分析,侧面也反映了公益广告与社会的广义,它以社会存在为基础,依据社会实际而不断调整。公益广告对于受众的心理分析,也反映了语言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
五、结语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切且复杂,社会的变迁为语言形式带来新的变化,与此同时,语言又通过自身时时刻刻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并对其加以影响。以公益广告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公益广告,人们也可以加深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广告语言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4]林乐腾.广告语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潘文祥(1991-),男,汉,湖北武汉,全日制在读硕士,湖北大学文学院,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