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模具制造的高速发展,模具制造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模具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对口就业。究其原因模具制造高校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模具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现状出发,探索出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高职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案,以此来适应现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具制造专业;高职教学模式
一、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方向模糊
不能清晰界定培养的模具制造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忽视中国企业目前对模具制造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欠佳
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将现有的技术和模具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
2.对于模具方面的课程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高职工学结合的概况
1、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其中专心核心课多是操作性、实务性较强的技能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来认识、体验与提升。但目前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体系不完整;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墨守陈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3、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没能“无缝对接”
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培养标准、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样,就很难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
注:本文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2020年度校级立项课题“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教学模块研究(锡机电研2019-JD02)”阶段性成果。
4、没能充分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三、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
(一)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课程要做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各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加大实践内容。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均等,也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讲究需要与可行,要能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懂得理论学习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否则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也会失去兴趣。
2.注重模具制造教材的更新
模具制造是一个新兴专业,模具制造更新快,学校里面的教材早已经过时了。不过教材里面一些原则性的知识还是没有变,现在需要加大进度去更新,让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适应这个社会。
(二)师资力量
模具制造专业很多课程实战性极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实战技能,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过程中,企业安排的指导教师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师都很关键。
加强校内模具制造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安排模具制造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使教师亲自参与到企业模具制造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聘请模具制造行业企业内的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校外专家教学队伍,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有关实践项目的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那里实现有关知识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
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双方,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评价标准,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以工学结合作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平台,从工作纪律、安全规范、技能水平和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的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关系
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见习及顶岗实习,甚至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都需要模具制造相关企业配合与参与,因而,在模具制造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见习及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五)實训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室是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只有实训室具备实战功能才能保证很多核心课程的实训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积极联络相关企业,主动上门沟通,从合作办学、互惠互利的角度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尽快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要真正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而且,校企合作办学不仅要解决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还要探索深层次合作问题,争取和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办企业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
总之,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要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利益,这是校企合作关系长久发展的保证。高校努力提高在模具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尽量提供企业与高职校建立长期合作,这是我们长期开展模具制造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实现校企互利合作,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贵德.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2010,(s1).
[2] 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 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具制造专业;高职教学模式
一、模具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方向模糊
不能清晰界定培养的模具制造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忽视中国企业目前对模具制造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欠佳
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将现有的技术和模具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
2.对于模具方面的课程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高职工学结合的概况
1、高职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其中专心核心课多是操作性、实务性较强的技能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来认识、体验与提升。但目前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模式单一、体系不完整;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墨守陈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3、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没能“无缝对接”
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培养标准、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样,就很难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
注:本文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2020年度校级立项课题“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工学结合”教学模块研究(锡机电研2019-JD02)”阶段性成果。
4、没能充分建设专业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停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三、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
(一)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课程要做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各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加大实践内容。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均等,也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讲究需要与可行,要能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会懂得理论学习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否则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也会失去兴趣。
2.注重模具制造教材的更新
模具制造是一个新兴专业,模具制造更新快,学校里面的教材早已经过时了。不过教材里面一些原则性的知识还是没有变,现在需要加大进度去更新,让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适应这个社会。
(二)师资力量
模具制造专业很多课程实战性极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实战技能,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过程中,企业安排的指导教师和学校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师都很关键。
加强校内模具制造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安排模具制造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践锻炼,使教师亲自参与到企业模具制造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通过聘请模具制造行业企业内的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校外专家教学队伍,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有关实践项目的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那里实现有关知识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效果考核体系
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双方,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评价标准,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以工学结合作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平台,从工作纪律、安全规范、技能水平和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的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关系
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见习及顶岗实习,甚至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都需要模具制造相关企业配合与参与,因而,在模具制造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保证见习及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五)實训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室是很多专业核心课程培养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只有实训室具备实战功能才能保证很多核心课程的实训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积极联络相关企业,主动上门沟通,从合作办学、互惠互利的角度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尽快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要真正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而且,校企合作办学不仅要解决解决学生实习、就业问题,还要探索深层次合作问题,争取和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办企业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
总之,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要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利益,这是校企合作关系长久发展的保证。高校努力提高在模具制造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尽量提供企业与高职校建立长期合作,这是我们长期开展模具制造校企合作的关键。另外,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实现校企互利合作,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贵德.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2010,(s1).
[2] 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 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