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许留意,些许提升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进行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事实上,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高效,不在于老师讲得是否到位、是否明白、是否透彻、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参与、有没有学会、能不能运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体验。
  一、情境驱动,参与活动增激情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激情,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快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则需要从学生的直接兴趣入手。激发他们的探究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二、加强指导,自主探索有支撑
  “自主探索”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和机械学习而言的。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探索并非是放任自流,教师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由于儿童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他们的自主探索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在活动
  学习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去,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学习“化简比”时,活动单上直接呈现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概念,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我发觉学生并没能很好理解时,适时提出:“就刚才的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我们来一次小组互相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活跃开了,互相之间问题层出不穷:“请问XX同学,8和6互质吗?并说说什么是互质?”“请问XX同学,5/8和1/5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学生的问题不仅抓住了重点,而且还具有开放性,出乎意料。
  三、动思结合,思维训练有提高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动手操作活动既是他们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在数学活动中却经常看到“做”与“思”脱节的现象,学生的活动完全成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活动目的是单一的、机械的,对思维不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不应为了操作而组织学生操作,学生的动手操作应成为探索问题的辅助手段,应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行为,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如何促进学生在“做”中主动去“思”。
  四、评价导向,学习活动目的强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活动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如我们经常会听到频繁的“你真棒”的赞许声,或者集体掌声。但其实我们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又要注重评价导向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在评价学生时,要指出他们“棒”在哪里,或问题出在哪里,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朝有益的方向发展。在数学活动学习中,我倡导学生互相评价,勇于指出对方汇报时的缺陷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汇报,我们也要表示肯定和奖励。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评价时不失为一种好习惯的介绍或一种缺点的公开指正。避免了互相单一评价时的麻木与敷衍。
  五、“放”“收”有序,教学组织自然流畅
  开放的教学组织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动”但不能“乱”,如果教师把握不好“放”的度,将会出现学生无拘无束、放任自流的现象,当教师仅靠大声吆喝或敲击黑板的办法组织教学的时候,学习活动肯定是无效的。因此,开放的教学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放出去也要收得回来,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学生的思维活动自然流畅。
  要做到“放”“收”有序,关键在于要在“放”的同时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回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后,我设置一个学生互相提问的环节,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散了,比如:比较活动一和活动二里的两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除了运用到了替换的策略,还用到了什么策略?……由于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大家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应巧妙的进行限制,善于总结,让学生自觉地回到活动中来。
  总之,在活动学习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留意、发现、重组,在不断生成和体验中长远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离教育的真谛靠得近一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孙窑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习活动中,反思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我国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其教育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提出了加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方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反思培养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思路  针对问题,学生们通常都会抱着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对其进行形象的思考和总结,而这种表现就是学生们对事物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因此其作为
期刊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呈现出来,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情感。所以,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人们的真实心理状态。我们各种情绪的体现也就是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映。本文结合着大学生的现状,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首先是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使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的方法来说明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浅谈;大学生;心理状态 
期刊
摘 要:5·12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对灾害教育的现状开始反思,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灾害教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灾区之一的绵阳,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幼儿教师灾害教育意识薄弱,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幼儿园开展灾害教育活动的频次低,内容覆盖面窄,方式单一,效果较差。因此,幼儿园灾害教育应另辟蹊径。  关键词:幼儿园;灾害教育;活动  近几十年来,全球灾害频发,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提高防灾抗灾水平已成为世界各
期刊
摘 要:网络舆情中的从众行为是指在信息化的网络世界中,个人由于受到外部网络信息的影响,失去自我的认知判断,服从于主流思想对事物评价,人云亦云,众所皆云,而最终形成对网络环境具有影响压力的思想行为趋势。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出发,解读网络舆情中从众行为的模式,分析网民从众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基于从众行为的网络舆情机制的构建引导之道。  关键词:网络舆情;从众行为;舆情引导  随着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实施,在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直流调速电机技术应用为例,详细分析了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要点,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若干高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建议与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技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电专业;直流调速;一体化教学;教学探索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双证书”的获取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课证融通为思路,探讨了从模式上把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资格考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期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资格证书  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  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
期刊
在小学教学和管理中,现下的中国“小公主”“小皇帝”太多,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发现有时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演出服和演出道具都困难,一到汇演,教师和服务人员都手忙脚乱,学生好像也无所适从。  面对这种状况,我曾迁怒于家庭的溺爱教育,也曾靠个人的“拼命三郎”精神去为学生服务过,但干得越多,发现学生依赖越重,教师抱怨越多,领导反感越大,细细反思:其实主要不是学生问题,学生还是很乐于表现自己,也乐于行动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出台,可持续观念的树立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对各要素之间的综合性与联系性能力,联系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本文便以当前教学条件下,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基点,并以湘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迁移能力;地理教学;联系  所谓的迁移能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科领
期刊
摘 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三所高校,在校生有3.8万,生源主要是州内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当地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除受传统的性别歧视、人才培养模式等外因影响外,也受其自身的能力、认知、情感、自我价值等内因的影响。本文就此开展讨论。  关键词:黔东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据统计,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已有高等学校92所,在校学生20多万,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有21万多。一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整合信息教学手段、创新阅读教学过程、开展个性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使学生深刻领悟到课文的内涵,受到课文内容的情感熏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整合信息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