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其特征
1、墙体中间竖向裂缝
2、沿外墙框架柱竖向裂缝
3、纵横墙交角处阶梯型裂缝
4、墙顶处竖向裂缝
5、预埋管线方向裂缝
6、门洞部位裂缝。
其中前三种占全部裂缝的80%以上。因此,如何控制前三种裂缝的产生,是解决裂缝问题的关键。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1、小砌块自身的因素。首先,小型空心砌块是由浮石或炉渣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土,它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砌块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60天自然养护后,其干缩约完成60%左右,因而这样的小型空心砌块用在墙体中就难免发生裂缝;其次,用于小型空心砌块和砌筑砂浆中的水泥、石灰、砂石等材料来源很广,其性能不够稳定,因此也会影响砌块和砌筑砂浆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差也会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在夏季尤其明显。屋面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则屋面的变形也比墙体的变形大,屋面的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导致在屋面和墙体的结合处产生剪拉力。在剪拉力和屋面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墙体产生相应的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势必会产生多种形状的裂缝。
3、设计方面存在的因素。砌块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设计中如果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估计不足,易在墙体中产生阶梯形裂缝及底层窗台墙体的竖向裂缝。此外,目前大部分屋面在檐口处没有隔热措施,导致顶层横墙产生阶梯性裂缝。对屋面保温材料的随意选择而不考虑减少温差的作用,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柱和小型空心砌块的相结处,缺乏相应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4、施工中存在的因素。砌筑工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别造成砌筑质量不稳定,是造成墙体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所用砂浆强度低、砌块表面浮灰等污物未处理干净、砌筑时铺灰过大,均会发生砂浆与砌块间粘结力差,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砌块出厂存放期不够,在砌块体积收缩尚未完成就上墙砌筑,产生收缩裂缝。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二皮砌块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或150mm的,没有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加拉结筋或钢筋网片,导致裂缝的产生。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墙相交处无可靠连接。施工现场对小型空心砌块的堆放场
地、遮雨措施等未能按规范要求实施,上述这些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的产生。
三、砌块墙体裂缝控制的措施
l、控制顶层墙体裂缝的关键是降低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必须同时采用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檐口处的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同时,隔热层应满铺,不得在檐口处出现空档。在屋盖适当部位应设置分隔。
2、墙体所使用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准用证。砌筑前,应将砌块表面的污物清除,不得使用60天龄期未到或潮湿的小砌块进行砌筑。
3、砌塊进场后要注意用苫布盖好,防止雨淋,一旦被雨淋后且未经充分干燥的砌块不得使用。
4、断裂的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缝的小砌块不得在承重墙上砌筑。
5、砌筑水平灰缝时用座浆法铺浆,砌筑竖缝时先将小砌块端面朝上铺满砂浆,然后上墙挤紧,并用泥刀在竖缝中插捣密实,做到随砌随勒缝,用以保证墙体有足够的抗拉、抗剪强度。若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控制砌块周围裂缝的产生。
6、框架梁下即板下的墙体在砌筑时,不得一次砌筑到顶,要分二次砌完。第一次要砌到距梁底或板底200mm处。第二次是在墙顶与梁底或板底之间用粘土砖,斜向补砌,二次砌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少于两周。
7、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砂浆稠度宜控制在50—70mm,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8、提高顶层墙体的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7.5级,并在外纵墙、内横墙沿高度每600mm设置?准4钢筋点焊网片,用来增强顶层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9、在各层窗台处均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以减少由于压力差引起的裂缝。同时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若在不均匀地基的情况下,增加地圈梁的刚度,并在底层窗台墙体的第二与第四皮灰缝中各设置?准4钢筋点焊网片,用以控制竖向裂缝的产生。
10、砌筑工人应持证上岗,无上岗证者不得上岗。上岗前应做好技术交底,要求每一层的同部位墙体应由同一人施工。
11、内墙抹灰前,可采用在砌体基层上满涂一道掺107胶的水泥素浆(107胶的掺量为拌合水的10%)做结合层。
12、外墙抹灰采用在墙面上满挂一道Φ2.5 50×50的钢丝网进行抹灰,钢丝网片与墙面基层的联接可采用砌筑时预埋钢筋铁件的办法,联结点的间距不大于500×500,并呈梅花式布置。
13、顶层的内墙粉刷应在屋面保温层、隔热层施工完毕后进行,以降低温差的影响。外墙的粉刷宜在结构封顶后,并在墙体干缩基本稳定后施工,防止以后粉刷开裂。
综上所述,多层住宅的砼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应设计到位,并且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所出现的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并解决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北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1、墙体中间竖向裂缝
2、沿外墙框架柱竖向裂缝
3、纵横墙交角处阶梯型裂缝
4、墙顶处竖向裂缝
5、预埋管线方向裂缝
6、门洞部位裂缝。
其中前三种占全部裂缝的80%以上。因此,如何控制前三种裂缝的产生,是解决裂缝问题的关键。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1、小砌块自身的因素。首先,小型空心砌块是由浮石或炉渣为粗骨料制作的混凝土,它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砌块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60天自然养护后,其干缩约完成60%左右,因而这样的小型空心砌块用在墙体中就难免发生裂缝;其次,用于小型空心砌块和砌筑砂浆中的水泥、石灰、砂石等材料来源很广,其性能不够稳定,因此也会影响砌块和砌筑砂浆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差也会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在夏季尤其明显。屋面的温度比墙体的温度高,则屋面的变形也比墙体的变形大,屋面的变形受到墙体的约束,导致在屋面和墙体的结合处产生剪拉力。在剪拉力和屋面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墙体产生相应的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自身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势必会产生多种形状的裂缝。
3、设计方面存在的因素。砌块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设计中如果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估计不足,易在墙体中产生阶梯形裂缝及底层窗台墙体的竖向裂缝。此外,目前大部分屋面在檐口处没有隔热措施,导致顶层横墙产生阶梯性裂缝。对屋面保温材料的随意选择而不考虑减少温差的作用,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柱和小型空心砌块的相结处,缺乏相应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4、施工中存在的因素。砌筑工人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别造成砌筑质量不稳定,是造成墙体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所用砂浆强度低、砌块表面浮灰等污物未处理干净、砌筑时铺灰过大,均会发生砂浆与砌块间粘结力差,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砌块出厂存放期不够,在砌块体积收缩尚未完成就上墙砌筑,产生收缩裂缝。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二皮砌块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或150mm的,没有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加拉结筋或钢筋网片,导致裂缝的产生。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墙相交处无可靠连接。施工现场对小型空心砌块的堆放场
地、遮雨措施等未能按规范要求实施,上述这些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的产生。
三、砌块墙体裂缝控制的措施
l、控制顶层墙体裂缝的关键是降低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必须同时采用保温层和隔热层,在檐口处的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同时,隔热层应满铺,不得在檐口处出现空档。在屋盖适当部位应设置分隔。
2、墙体所使用小型空心砌块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准用证。砌筑前,应将砌块表面的污物清除,不得使用60天龄期未到或潮湿的小砌块进行砌筑。
3、砌塊进场后要注意用苫布盖好,防止雨淋,一旦被雨淋后且未经充分干燥的砌块不得使用。
4、断裂的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缝的小砌块不得在承重墙上砌筑。
5、砌筑水平灰缝时用座浆法铺浆,砌筑竖缝时先将小砌块端面朝上铺满砂浆,然后上墙挤紧,并用泥刀在竖缝中插捣密实,做到随砌随勒缝,用以保证墙体有足够的抗拉、抗剪强度。若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控制砌块周围裂缝的产生。
6、框架梁下即板下的墙体在砌筑时,不得一次砌筑到顶,要分二次砌完。第一次要砌到距梁底或板底200mm处。第二次是在墙顶与梁底或板底之间用粘土砖,斜向补砌,二次砌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少于两周。
7、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砂浆稠度宜控制在50—70mm,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8、提高顶层墙体的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7.5级,并在外纵墙、内横墙沿高度每600mm设置?准4钢筋点焊网片,用来增强顶层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9、在各层窗台处均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以减少由于压力差引起的裂缝。同时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若在不均匀地基的情况下,增加地圈梁的刚度,并在底层窗台墙体的第二与第四皮灰缝中各设置?准4钢筋点焊网片,用以控制竖向裂缝的产生。
10、砌筑工人应持证上岗,无上岗证者不得上岗。上岗前应做好技术交底,要求每一层的同部位墙体应由同一人施工。
11、内墙抹灰前,可采用在砌体基层上满涂一道掺107胶的水泥素浆(107胶的掺量为拌合水的10%)做结合层。
12、外墙抹灰采用在墙面上满挂一道Φ2.5 50×50的钢丝网进行抹灰,钢丝网片与墙面基层的联接可采用砌筑时预埋钢筋铁件的办法,联结点的间距不大于500×500,并呈梅花式布置。
13、顶层的内墙粉刷应在屋面保温层、隔热层施工完毕后进行,以降低温差的影响。外墙的粉刷宜在结构封顶后,并在墙体干缩基本稳定后施工,防止以后粉刷开裂。
综上所述,多层住宅的砼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应设计到位,并且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所出现的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并解决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北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