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采用手术进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份到2014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Ⅰ组和Ⅱ组以及Ⅲ组,其中Ⅰ组14例患者进行单纯的椎管减压手术,Ⅱ组12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 Ⅲ组14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手术后,Ⅰ组患者症状改善者11例,改善率78.57;Ⅱ组患者症状改善者9例,改善率75.00%;Ⅲ组患者症状改善者12例,改善率85.71%。结论:正确的根据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进行的手术治疗的成功关键。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弯 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手术治疗一般分为:单纯椎管减压,椎管减压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1],研究选择2008年1月份到2014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探讨采用手术进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疾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份到2014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岁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1岁到74岁之间)。其中男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18例,女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22例,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具坐位以及站立或行走时下腰背痛,站立加重,患者平卧的时候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的临床症状。
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占所有患者的97. 50%)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跋行,有17例(占所有患者的42. 50%)患者进行前屈动作时上述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所选患者中出现感觉减退者33例(82.50% ),出现下肢根性疼痛者2例(5. 00%),40例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如下,其中有25例(占所有患者的62 .50%)患者腰椎出现右侧弯,有21例患者同时出现上腰段以及下腰段弯曲(占总数的52.50%),下腰段为代偿弯,結构性弯位于L2-3,移性部位在L3-4;所选患者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17.4度(负40度到正23度之间),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36度(21度到55度之间),所选患者中有30例患者(占总体的75.00%)同时出现两个以上锥体的侧方移位,患者平均的移位量为7 (4-16)mm。
分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以及Ⅲ组,Ⅰ组14例患者进行单纯的椎管减压手术,患者的的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负的23.4度(范围为负20度到负37度之间), Cobb角度平均为28度(范围为负20度到35度之间),半脱位小于5毫米,患者锥体有骨赘、椎管局部狭窄;Ⅱ组12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的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负的12.6度(范围为0度到负17度之间),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38度(范围为36度到45度之间),,半脱位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X线片检结果显示部分矫正,患者椎管较严重狭窄;Ⅲ组14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大于0度,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47度(范围为35度到56度之间),半脱位大于5毫米,X显片不能矫正,伴严重的椎管狭窄。
1.2 方法以及观察标准
研究选择的40例患者均进行患者背部中央进行常规切口,暴漏患者关节突以及椎板等附件。
Ⅰ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其中,对于表现为中央型椎管狭窄且范围较长的患者,使用一侧半椎板进行减压,手术时要求尽可能保留患者侧方的关节突。
Ⅱ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术前对患者进行 X线检查,根据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打入,之后对患者的狭窄段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手术,后进行横突间植骨术。
Ⅲ组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螺钉及减压同Ⅱ组患者所进行的手术,而后根据患者脊柱的畸形状况来选择融合器,在患者相应的部位植入融合器。最后进行横突间植骨术。
术后所有患者常规卧床2个月到3个月,后进行指导功能锻炼(配戴腰骸支具),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范围为6个月到48个月之间),参照MJOA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按照改善率=[(治疗前分值一治疗后分值)/始疗前分值]×100%分级标准,优:改善率大于70%,良:改善率在50%到70%之间,可:改善率在30%到50%之间,差:改善率小于30%。
2 结果
对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手术后,Ⅰ组患者仅进行椎管减压术,未进行任何的脊柱侧弯矫正,症状改善者11例,改善率78.57%,随访期内患者为出现侧弯加重,矢状位畸形或者半脱位加重现象;Ⅱ组患者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Cobb的平均角度由术前的38度娇正到20.5度,平均矫正率达到46.05%,症状改善者9例,改善率75.00%;Ⅲ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症状改善者12例,患者Cobb的平均角度由术前的47度矫正24. 5度,平均矫正率为47. 87%改善率85.71%。
3 讨论
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根据管着实际的情况分组进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三组患者的改善率分别为78.57%和75.00%以及85.71%。
术式的选择一般根据X线片检查患者的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以及患者的椎体半脱位的侧移距离和节段性椎管狭窄程度[2],此外,在进行手术之前还需要详细了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的疼痛来源、确定手术治疗所采用的减压和融合技术(包括患者的结缔组织状态、患者的脊柱融合位置以及长度)、手术中的前后路联合手术适应证、此外还需要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考虑[3]。
综上所述,正确的根据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进行的手术治疗的成功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务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5(28):112-113.
[2]王钰,王利民,瞿福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12(5):12-14.
[3]吴华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9(20):1344-1345.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弯 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手术治疗一般分为:单纯椎管减压,椎管减压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1],研究选择2008年1月份到2014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探讨采用手术进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疾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份到2014年6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岁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1岁到74岁之间)。其中男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18例,女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22例,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具坐位以及站立或行走时下腰背痛,站立加重,患者平卧的时候下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的临床症状。
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占所有患者的97. 50%)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跋行,有17例(占所有患者的42. 50%)患者进行前屈动作时上述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所选患者中出现感觉减退者33例(82.50% ),出现下肢根性疼痛者2例(5. 00%),40例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如下,其中有25例(占所有患者的62 .50%)患者腰椎出现右侧弯,有21例患者同时出现上腰段以及下腰段弯曲(占总数的52.50%),下腰段为代偿弯,結构性弯位于L2-3,移性部位在L3-4;所选患者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17.4度(负40度到正23度之间),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36度(21度到55度之间),所选患者中有30例患者(占总体的75.00%)同时出现两个以上锥体的侧方移位,患者平均的移位量为7 (4-16)mm。
分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以及Ⅲ组,Ⅰ组14例患者进行单纯的椎管减压手术,患者的的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负的23.4度(范围为负20度到负37度之间), Cobb角度平均为28度(范围为负20度到35度之间),半脱位小于5毫米,患者锥体有骨赘、椎管局部狭窄;Ⅱ组12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的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为负的12.6度(范围为0度到负17度之间),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38度(范围为36度到45度之间),,半脱位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间,X线片检结果显示部分矫正,患者椎管较严重狭窄;Ⅲ组14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矢状面上,L1- L5的前凸平均大于0度,患者的Cobb角度平均为47度(范围为35度到56度之间),半脱位大于5毫米,X显片不能矫正,伴严重的椎管狭窄。
1.2 方法以及观察标准
研究选择的40例患者均进行患者背部中央进行常规切口,暴漏患者关节突以及椎板等附件。
Ⅰ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其中,对于表现为中央型椎管狭窄且范围较长的患者,使用一侧半椎板进行减压,手术时要求尽可能保留患者侧方的关节突。
Ⅱ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术前对患者进行 X线检查,根据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打入,之后对患者的狭窄段椎管和神经根管进行减压手术,后进行横突间植骨术。
Ⅲ组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螺钉及减压同Ⅱ组患者所进行的手术,而后根据患者脊柱的畸形状况来选择融合器,在患者相应的部位植入融合器。最后进行横突间植骨术。
术后所有患者常规卧床2个月到3个月,后进行指导功能锻炼(配戴腰骸支具),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范围为6个月到48个月之间),参照MJOA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按照改善率=[(治疗前分值一治疗后分值)/始疗前分值]×100%分级标准,优:改善率大于70%,良:改善率在50%到70%之间,可:改善率在30%到50%之间,差:改善率小于30%。
2 结果
对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手术后,Ⅰ组患者仅进行椎管减压术,未进行任何的脊柱侧弯矫正,症状改善者11例,改善率78.57%,随访期内患者为出现侧弯加重,矢状位畸形或者半脱位加重现象;Ⅱ组患者患者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患者的Cobb的平均角度由术前的38度娇正到20.5度,平均矫正率达到46.05%,症状改善者9例,改善率75.00%;Ⅲ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症状改善者12例,患者Cobb的平均角度由术前的47度矫正24. 5度,平均矫正率为47. 87%改善率85.71%。
3 讨论
研究所选的40例患者根据管着实际的情况分组进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椎管减压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椎管减压术和椎间融合以及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三组患者的改善率分别为78.57%和75.00%以及85.71%。
术式的选择一般根据X线片检查患者的冠状位和矢状位畸形以及患者的椎体半脱位的侧移距离和节段性椎管狭窄程度[2],此外,在进行手术之前还需要详细了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40例患者的疼痛来源、确定手术治疗所采用的减压和融合技术(包括患者的结缔组织状态、患者的脊柱融合位置以及长度)、手术中的前后路联合手术适应证、此外还需要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考虑[3]。
综上所述,正确的根据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进行的手术治疗的成功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务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5(28):112-113.
[2]王钰,王利民,瞿福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2,12(5):12-14.
[3]吴华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9(20):134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