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政治学习的题材或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的生活化包括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及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 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几乎在各个部分对其进行了论述,这说明其对“生活化”理念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提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课程向学生生活的回归,与学生需要接轨,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开始面向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反思审视权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建构意义,寻求超越。可见“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学生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政治课学习的题材或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新知,以生活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是教学的生活化、教师语言的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而教师语言的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的生活化都可以融合在教学的生活化中,通过教学的生活化来体现。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教学目标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以知识为本,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此,贯彻生活化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应该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新世纪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示范性高中的教师要更好地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层面去把握。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针对同样的生活材料提出不同的问题与要求,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从而亲自体会。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我们教育学生的所有内容最终都将被学生带入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或者运用,或者展现,或者对照。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这一要求首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而不是一味地陷于理论分析和学习上。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配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的历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因此,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激活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我在进行高三《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就是县人大代表),由学生去收集教学素材、发现问题,再在课堂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体会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义务,体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课后让学生扮演人大代表,分别对我校存在的问题写一份议案,并上交给学校。后来一些可操作性、可行性很强的议案如“关于提高我校课间操质量的建议”“关于文明宿舍评比的几点改进意见”等被学校采纳。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体会到了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的特点,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政治课本的密切联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例如,笔者在讲《劳动合同制度》时多媒体显示某地人才交流市场的现场,让学生模拟劳动者招聘、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劳动纠纷的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在讲《价值规律作用》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出漫画“跟不上趟”,这是一幅由三组画面组合而成的漫画,形象幽默诙谐,格调轻松欢快。漫画的正上方是鸡蛋市场的变化曲线,下方是相对应的养鸡老汉的表情及反应。妙趣横生的画面,学生兴趣大增,议论纷纷,迫切要求了解漫画所包含的经济道理。通过极富情感色彩的漫画素材,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税收、银行等问题时,课前安排学生请在税务、银行等部门工作的家长来校与学生交流或者让学生直接去采访这些家长,积累素材。这样由学生自己提供来自生活的教学素材,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教学起来使教师省时省力,同时也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更要在社会中、生活中学习。
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不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关系的中介物,而是作为类主体与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其次,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也不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客体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新知。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式生活化。例如,我们平时可用扮演法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用实话实说讨论法让学生去评价认识,用新闻播报演讲法让学生去分析问题。除运用生活话题组织教学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当代工人”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五、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生活化的评价是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达到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和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个性情感、创新意识、交流合作、课堂表现、发言情况、学习作业、课前预习、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社会实践、专题探究、小论文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种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将有助于促进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时事政治教育的结合。而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表现,如思想发展状况、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收集筛选材料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并写出建议性评语,使学生获得肯定的同时看到改进的方向,有利于达到促进发展的评价目的。当然,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不只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因此要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现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的方式已成为教学评价的又一方向。在学生评价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小组评价的作用,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世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走进高中新课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余文森. 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 史璟.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M]. 2009(1).
【关键词】政治课 教学 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几乎在各个部分对其进行了论述,这说明其对“生活化”理念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提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课程向学生生活的回归,与学生需要接轨,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开始面向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反思审视权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建构意义,寻求超越。可见“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把学生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政治课学习的题材或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新知,以生活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是教学的生活化、教师语言的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的生活化。而教师语言的生活化和学生学习的生活化都可以融合在教学的生活化中,通过教学的生活化来体现。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教学目标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以知识为本,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此,贯彻生活化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一维转向多维,应该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新世纪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示范性高中的教师要更好地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层面去把握。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针对同样的生活材料提出不同的问题与要求,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从而亲自体会。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我们教育学生的所有内容最终都将被学生带入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或者运用,或者展现,或者对照。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这一要求首先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而不是一味地陷于理论分析和学习上。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配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的历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因此,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激活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如我在进行高三《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大代表(我校校长就是县人大代表),由学生去收集教学素材、发现问题,再在课堂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体会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义务,体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课后让学生扮演人大代表,分别对我校存在的问题写一份议案,并上交给学校。后来一些可操作性、可行性很强的议案如“关于提高我校课间操质量的建议”“关于文明宿舍评比的几点改进意见”等被学校采纳。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体会到了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政治学科的特点,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政治课本的密切联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例如,笔者在讲《劳动合同制度》时多媒体显示某地人才交流市场的现场,让学生模拟劳动者招聘、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劳动纠纷的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在讲《价值规律作用》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出漫画“跟不上趟”,这是一幅由三组画面组合而成的漫画,形象幽默诙谐,格调轻松欢快。漫画的正上方是鸡蛋市场的变化曲线,下方是相对应的养鸡老汉的表情及反应。妙趣横生的画面,学生兴趣大增,议论纷纷,迫切要求了解漫画所包含的经济道理。通过极富情感色彩的漫画素材,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讲税收、银行等问题时,课前安排学生请在税务、银行等部门工作的家长来校与学生交流或者让学生直接去采访这些家长,积累素材。这样由学生自己提供来自生活的教学素材,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教学起来使教师省时省力,同时也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更要在社会中、生活中学习。
四、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不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关系的中介物,而是作为类主体与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其次,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也不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客体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新知。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式生活化。例如,我们平时可用扮演法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用实话实说讨论法让学生去评价认识,用新闻播报演讲法让学生去分析问题。除运用生活话题组织教学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当代工人”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五、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生活化的评价是强调课堂生活以外的“真实生活”,把“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建构评定的基础,强调学生真实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应,达到教学评价生活化,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和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个性情感、创新意识、交流合作、课堂表现、发言情况、学习作业、课前预习、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社会实践、专题探究、小论文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种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将有助于促进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时事政治教育的结合。而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表现,如思想发展状况、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收集筛选材料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并写出建议性评语,使学生获得肯定的同时看到改进的方向,有利于达到促进发展的评价目的。当然,教学评价的生活化不只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包括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因此要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现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的方式已成为教学评价的又一方向。在学生评价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小组评价的作用,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世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走进高中新课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余文森. 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 史璟.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M].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