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符合我国的战略发展要求,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虽然具备了经济规模、政治实力和贸易支撑等条件,但也存在着金融市场不发达、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自身的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借鉴 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在地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俨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早已被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成为“热点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时代性与迫切性
(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
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贸易顺差达到1551.4亿美元。然而,与这些不相匹配的却是,目前国际上以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结算手段或者官方储备的比例却很低,这就要求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离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来推动汇率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保持适度外汇储备的要求
目前人民币在诸多影响因子的作用下面临着升值预期和趋势,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有利于从根本上规避我国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保证外部需求的平稳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总量控制和国内流动性的管理,进而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如此大量的外汇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对我国国内经济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有利于我国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损失。
(三)金融深化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从2006年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被取消。同时,中国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促进了中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然而,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兑换,而且回流机制不够完善,这阻碍了中资、外资银行的合作与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对外贸易均以美元、欧元计价和结算,企业自身承担着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如果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还能促进国内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二、当今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与经验借鉴
(一)美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与借鉴意义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美国内战的结束和之后的工业革命促使美国建立了具有垄断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从此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美国提供的商品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凭着这些优势美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生产大国,这为美元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发展阶段:一战后,美国由于本土远离战场并且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占有了全世界黄金储备的48.5%。此时美国扩大海外投资,开展金元外交,希望建立金本位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美元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势力却空前膨胀。
(3)确立阶段:由于英国在二战中遭到巨大的损失和破坏,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确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依赖其具有的存量优势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使其在国际货币中继续充当领跑者。
2、借鉴意义
(1)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根本保证。美国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实力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取代英国,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虽有所下降,但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的,所以美元仍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2)政府应在本国货币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海外投资、推行金元外交以及恢复金本位制,这些措施在美元的国际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政府更是通过“马歇尔计划”,直接向其他国家输入大量的美元。
(3)成熟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广泛的投资渠道和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与借鉴意义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浮动汇率制成为主要汇率制度,日元持续大幅升值。日本政府开始关注日元的国际地位,日元国际化提上议程。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地位仍不稳定,金融市场封闭,外汇管制较严以及对日元国际化持明显的消极态度,日元国际化水平较低。
(2)实施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美国政府为摆脱经济衰退困境,同时消除来自日本的威胁,提出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改革方案。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经历了一个被动到主动接受的过程,开启日元国际化进程,包括:创设离岸金融市场,取消外资流出的限制及放宽外资流入限额,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融资,支持提供日元进口信贷,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等。日元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美元、日元和马克三足鼎立的局面。 (3)推动阶段:欧元诞生以后,日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日本政府对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本意识到要想摆脱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就必须加强日元的国际地位,提高日元的国际流动性,大力推动日元国际化。由过去的注重发挥日元国际化的功能性转向区域发展,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同时加强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基础,完善日元国际化条件。
2、经验与教训
(1)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事务。日元起初忽视与区域内经济货币的合作,试图走一条直接的货币国际化道路。在当今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日本企图通过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必然遭致失败,国际化的进程也陷入窘境。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货币想要实现国际化都离不开与区域经济货币的合作。
(2)积极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最初日本国内的金融体系是不完善的,倾向于保护国内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银行体系也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日元国际化的要求。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对日元的国际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3)保持国内金融秩序和币值的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高,严重破坏了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直接导致日本经济衰退和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
(三)欧元国际化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点。这两个条约标志着德法两国的联合,组成欧洲各国加强合作的坚实核心。
(2)深化阶段:1980年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其国际化进程大大提升。
(3)正式启动:1991年欧共体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欧元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7年6月,欧盟签署《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新的汇率机制》三个协定,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逐步建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2、借鉴意义
欧元国际化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货币联盟,采用趋同的财政政策,形成区域共同体,最终走向国际化。欧元的诞生是货币国际化的一种创新,由于它是区域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三、启示与对策建议
从2009年开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加速,随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与困境。如:经济实力能否稳步提高,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深化;人民币不能完全可自由兑换,面临着新的金融风险和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区域货币合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
(一)基本策略
采取地域职能和货币职能同时“三步走”的渐进战略:在地域扩张上,首先,加快实现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及越南、老挝、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的流通;其次,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扩大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人民币区域交流,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首先,成为通用国际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其次,成为通用国际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货币;最后,成为通用国际储备货币。
(二)对策建议
1、稳固并不断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纵观美元、日元和欧元,它们的国际化都是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实现的。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并不断完善国内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国内金融业发展的需求,必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展金融市场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管理体系与人民币形成机制,建立以市场配置资金为主,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金融体系。重点发展货币市场业务,规范证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统一的外汇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灵活规范外资流出与流入,扩大境外投融资,逐步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等。在金融机构方面,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深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机制,稳步发展中小金融企业;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并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规范和完善民间信用;防范金融发展中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行为的发生。
3、强化金融监管稳定金融秩序
当前,我们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新监管政策,调整监管方法。要根据金融创新情况,及时改进金融监管标准,建立与金融市场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体系,积极参与和履行相关的国际性金融监管协议,完善国内金融法律法规制度,为金融机制正常运行提供规则和制度保障。要注重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定期会晤,互通信息,增强应对危机的时效性。
4、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货币合作
人民币的区域化应当实行局部推进与系统整合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借助与东盟,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密切经贸往来关系,积极推进与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区域经济货币合作,扩大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并在区域货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区域内推动货币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以人民币作为区域内认同的共同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其次,“金砖五国”经济实力强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且都有着加快发展的共同诉求。我们可开展在金砖国家内部进行本币互换,尝试推动“金砖银行”的建立。总之,要积极利用区域合作机会,逐步提高人民币的主导地位,为人民币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有效路径。
5、审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人民币要最终走向国际化,实现可自由兑换是必要的。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我们要在日益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在将影响尽可能减少的前提下逐步有序的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推动汇率制度机制改革。
总而言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积极加以利用,同时仔细分析他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引以为鉴,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①孙海霞.欧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J].货币时论,2011(11)
②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1(2)
③周正怡.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1(33)
④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⑤张继军,孙伯银,刘晓兵.日元的国际化历程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09(10)
(吴爱民,1973年生,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借鉴 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在地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俨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早已被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成为“热点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时代性与迫切性
(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
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贸易顺差达到1551.4亿美元。然而,与这些不相匹配的却是,目前国际上以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结算手段或者官方储备的比例却很低,这就要求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离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来推动汇率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保持适度外汇储备的要求
目前人民币在诸多影响因子的作用下面临着升值预期和趋势,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有利于从根本上规避我国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保证外部需求的平稳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总量控制和国内流动性的管理,进而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持有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如此大量的外汇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对我国国内经济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有利于我国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损失。
(三)金融深化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从2006年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被取消。同时,中国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促进了中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然而,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兑换,而且回流机制不够完善,这阻碍了中资、外资银行的合作与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对外贸易均以美元、欧元计价和结算,企业自身承担着巨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如果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主要结算货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还能促进国内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二、当今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历程与经验借鉴
(一)美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与借鉴意义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美国内战的结束和之后的工业革命促使美国建立了具有垄断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从此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到了20世纪,美国提供的商品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凭着这些优势美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生产大国,这为美元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发展阶段:一战后,美国由于本土远离战场并且大发战争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占有了全世界黄金储备的48.5%。此时美国扩大海外投资,开展金元外交,希望建立金本位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美元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势力却空前膨胀。
(3)确立阶段:由于英国在二战中遭到巨大的损失和破坏,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确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依赖其具有的存量优势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优势,使其在国际货币中继续充当领跑者。
2、借鉴意义
(1)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根本保证。美国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实力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取代英国,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虽有所下降,但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的,所以美元仍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2)政府应在本国货币国际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海外投资、推行金元外交以及恢复金本位制,这些措施在美元的国际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政府更是通过“马歇尔计划”,直接向其他国家输入大量的美元。
(3)成熟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广泛的投资渠道和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与借鉴意义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浮动汇率制成为主要汇率制度,日元持续大幅升值。日本政府开始关注日元的国际地位,日元国际化提上议程。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地位仍不稳定,金融市场封闭,外汇管制较严以及对日元国际化持明显的消极态度,日元国际化水平较低。
(2)实施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美国政府为摆脱经济衰退困境,同时消除来自日本的威胁,提出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改革方案。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经历了一个被动到主动接受的过程,开启日元国际化进程,包括:创设离岸金融市场,取消外资流出的限制及放宽外资流入限额,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融资,支持提供日元进口信贷,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等。日元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美元、日元和马克三足鼎立的局面。 (3)推动阶段:欧元诞生以后,日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日本政府对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本意识到要想摆脱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就必须加强日元的国际地位,提高日元的国际流动性,大力推动日元国际化。由过去的注重发挥日元国际化的功能性转向区域发展,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同时加强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基础,完善日元国际化条件。
2、经验与教训
(1)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事务。日元起初忽视与区域内经济货币的合作,试图走一条直接的货币国际化道路。在当今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日本企图通过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必然遭致失败,国际化的进程也陷入窘境。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货币想要实现国际化都离不开与区域经济货币的合作。
(2)积极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最初日本国内的金融体系是不完善的,倾向于保护国内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银行体系也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日元国际化的要求。之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对日元的国际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3)保持国内金融秩序和币值的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升高,严重破坏了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直接导致日本经济衰退和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
(三)欧元国际化
1、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巴黎条约》和《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点。这两个条约标志着德法两国的联合,组成欧洲各国加强合作的坚实核心。
(2)深化阶段:1980年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其国际化进程大大提升。
(3)正式启动:1991年欧共体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欧元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7年6月,欧盟签署《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新的汇率机制》三个协定,由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逐步建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2、借鉴意义
欧元国际化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货币联盟,采用趋同的财政政策,形成区域共同体,最终走向国际化。欧元的诞生是货币国际化的一种创新,由于它是区域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三、启示与对策建议
从2009年开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加速,随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障碍与困境。如:经济实力能否稳步提高,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深化;人民币不能完全可自由兑换,面临着新的金融风险和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区域货币合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
(一)基本策略
采取地域职能和货币职能同时“三步走”的渐进战略:在地域扩张上,首先,加快实现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及越南、老挝、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的流通;其次,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扩大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人民币区域交流,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地位,使之逐步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最后,在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首先,成为通用国际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其次,成为通用国际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货币;最后,成为通用国际储备货币。
(二)对策建议
1、稳固并不断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纵观美元、日元和欧元,它们的国际化都是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实现的。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并不断完善国内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国内金融业发展的需求,必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展金融市场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管理体系与人民币形成机制,建立以市场配置资金为主,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金融体系。重点发展货币市场业务,规范证券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统一的外汇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灵活规范外资流出与流入,扩大境外投融资,逐步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等。在金融机构方面,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深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机制,稳步发展中小金融企业;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并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规范和完善民间信用;防范金融发展中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行为的发生。
3、强化金融监管稳定金融秩序
当前,我们在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新监管政策,调整监管方法。要根据金融创新情况,及时改进金融监管标准,建立与金融市场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体系,积极参与和履行相关的国际性金融监管协议,完善国内金融法律法规制度,为金融机制正常运行提供规则和制度保障。要注重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定期会晤,互通信息,增强应对危机的时效性。
4、加快实现区域经济货币合作
人民币的区域化应当实行局部推进与系统整合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借助与东盟,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密切经贸往来关系,积极推进与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区域经济货币合作,扩大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并在区域货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区域内推动货币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以人民币作为区域内认同的共同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其次,“金砖五国”经济实力强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且都有着加快发展的共同诉求。我们可开展在金砖国家内部进行本币互换,尝试推动“金砖银行”的建立。总之,要积极利用区域合作机会,逐步提高人民币的主导地位,为人民币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有效路径。
5、审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人民币要最终走向国际化,实现可自由兑换是必要的。目前人民币已经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我们要在日益完善的金融体系下,在将影响尽可能减少的前提下逐步有序的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推动汇率制度机制改革。
总而言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并积极加以利用,同时仔细分析他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引以为鉴,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①孙海霞.欧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J].货币时论,2011(11)
②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理论与实践,2011(2)
③周正怡.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1(33)
④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⑤张继军,孙伯银,刘晓兵.日元的国际化历程与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09(10)
(吴爱民,1973年生,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