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学,尤其是歌唱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寓教于乐、陶冶性情。音乐教师在歌唱课中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热情。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个要义,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前,在教学中使用不恰当的指导方法教学生唱歌,致使学生超音量,超声高、超音域发声,其结果不是损坏学生的嗓音,就是演唱效果不佳,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歌唱 训练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1 指导学生正确的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2 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为避免学生的喊唱,应该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3 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是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流动。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
4 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5 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小孩子学唱歌,要注意它的年龄段。4-6岁的孩子属于幼儿时期,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训练班之类的学习。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十分薄弱,而娇嫩的声带又处于发育时期,稍有不慎,就会使孩子的声带受到破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让其自然发展。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一定的乐感。这与学钢琴是大不一样的,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7-9岁的孩子,仍然以节奏、音准、对歌曲的理解等诸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影响。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小声唱歌。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声带。学唱的歌曲,要以儿童歌曲为主。切忌让孩子唱难度较大的成人歌曲。更不要让孩子模仿大人的声音去唱一些通俗歌曲。
10-15岁的孩子,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男孩大约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声音产生变化。这个期间的声带经常充血,水肿。这是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唱歌的话,绝对应该小心。避免出现意外。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注重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发展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关键词歌唱 训练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1 指导学生正确的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2 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为避免学生的喊唱,应该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3 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是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性、流动。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
4 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5 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小孩子学唱歌,要注意它的年龄段。4-6岁的孩子属于幼儿时期,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训练班之类的学习。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十分薄弱,而娇嫩的声带又处于发育时期,稍有不慎,就会使孩子的声带受到破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让其自然发展。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一定的乐感。这与学钢琴是大不一样的,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7-9岁的孩子,仍然以节奏、音准、对歌曲的理解等诸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影响。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小声唱歌。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声带。学唱的歌曲,要以儿童歌曲为主。切忌让孩子唱难度较大的成人歌曲。更不要让孩子模仿大人的声音去唱一些通俗歌曲。
10-15岁的孩子,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男孩大约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声音产生变化。这个期间的声带经常充血,水肿。这是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唱歌的话,绝对应该小心。避免出现意外。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注重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防止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要注意调动、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发展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