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剑,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主,1960年9月生,江西广丰人。师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央视书画频道篆刻教学主讲嘉宾。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国内外重大展览五十余次。曾应泰國政府邀请,在曼谷市成功举办个人书法篆刻艺术展览。
金石拓片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凡甲骨、钟鼎、诏版、权量、砖文、瓦当、画像石、造像、墓志、镜铭、钱币等等,不一而足,从中可探寻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战争纷乱、冶金铸造、器物特点、人文风情、地理环境、艺术特色等等。关乎题跋,宜考虑内容撰写、书体变化、位置经营、书写旨趣等,方方面面,颇费神思。因此,题跋宜反复斟酌推敲,内容切题,现就拓片及题跋,谈点粗浅的理解和心得。
一、金石拓片之源起
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故《周礼·秋官·职金》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而拓印则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拓制出来的一种技法,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拓印所成即为拓片。通过拓片这种载体将金石文字永久保存,供世人欣赏研究。宋黄庭坚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就是有感于前朝名碑拓片千金难求,道出了金石拓片的重大价值。拓片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向人们娓娓地讲述着悠久中华文明史,研究金石拓片成为研究历史的另一独特途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金石拓片之种类
古代器物丰富,有龟甲、钟鼎、砖瓦、碑碣、墓志、画像砖石、造像题记等,之所以吸引人,不仅是其古老的韵味,还有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空间。就材质而言,有龟甲兽骨、金属铸造、泥土烧制、石材雕琢等等,种类繁多;就用途而言,内容大都为祭祀、田猎、求雨、占卜、记事、纪念、祝福等,功用不一;就外形表象而言,因用途多种,造型亦变化万千,代代不同,每件器物皆有其鲜明之时代烙印。是故,拓片因拓制人的要求不同,拓制材料不同,颜料选择不同,拓制手段不同,使得拓片呈现百花齐放之局面。
三、题跋者素养之重要
所谓“题跋”,即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或后面的文字,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抒情等。题跋大概滥觞于魏晋到隋唐之际,至两宋,书画题跋进入鼎盛时期。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云:‘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元明以降已成风气,成为文人墨客又一重要创作载体。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仪徵相国既得《华山碑》四明本,又见长垣、华阴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题跋,编次成帙。”直至清代,金石考据之风大兴,题跋内容更为丰富。古代、近代很多的题跋,本身就可以当作美文来阅读,题跋者无一例外皆为文人雅士、名士贤达,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像清代的陈介祺、张廷济、吴大澂、吴昌硕、黄牧甫、罗振玉、王国维等等,既有名闻遐迩的国学大师、收藏家、古文字学家,又有划时代的书画家、篆刻家,所作题跋学养与书法珠联璧合,堪称传世之作。所书内容少则寥寥数语,多则而洋洋数百言,如关乎解读、考证、品评,则重在表述的严肃性;如发感慨议论,则重在文辞的趣味性,或可天马行空,视通万里,或可悠游自在,低唱浅吟。于读者而言,这些题跋既是可赏的,又是可读的。
四、题跋书法之美学意义
金石拓片艺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融合了文学、美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众多跨学科知识,因此金石拓片题跋的审美也应该是多元的。在古器物的拓片上题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人们可以通过书法来描述、解读古代金石器物拓片,使其焕发别样的风采。时至当代,金石拓片题跋已蔚然成风,各家各式,各式各范,尽显独特风采,结集出版,举办专题展览,亦热闹非凡。或品评鉴赏,或考据事由,或畅论艺术,或记载事件,或记录思想,或借题发挥,不一而足。窃以为只要内容题写得体,合乎所题拓片章法,能拓展欣赏空间,使之更具文化性,便皆为不失题,皆为有可观。切忌为题而题,无病呻吟,如小脚女人的裹脚布,满满当当,又长又臭,则是多此一举了。
至于题跋之书体,窃以为宜用所擅长者,切不可面面俱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创作者应根据自所擅长,或篆或隶,或楷或行,诸体结合,灵活运用,随势赋形,生动活泼,与金石拓片相得益彰,既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又能给欣赏者带去多重审美享受,这样的作品方不失为一幅成功的金石拓片题跋作品。
因了数年间的金石拓片题跋,有些思考,有些感悟,拉拉杂杂,便有了如上冗长烦言。奈学识浅薄,腹中空空,所发题跋议论定多舛误,贻笑大方。借此机会,亦就教于方家同道,祈赐教于我,不胜感激!
金石拓片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凡甲骨、钟鼎、诏版、权量、砖文、瓦当、画像石、造像、墓志、镜铭、钱币等等,不一而足,从中可探寻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战争纷乱、冶金铸造、器物特点、人文风情、地理环境、艺术特色等等。关乎题跋,宜考虑内容撰写、书体变化、位置经营、书写旨趣等,方方面面,颇费神思。因此,题跋宜反复斟酌推敲,内容切题,现就拓片及题跋,谈点粗浅的理解和心得。
一、金石拓片之源起
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故《周礼·秋官·职金》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而拓印则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拓制出来的一种技法,为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拓印所成即为拓片。通过拓片这种载体将金石文字永久保存,供世人欣赏研究。宋黄庭坚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就是有感于前朝名碑拓片千金难求,道出了金石拓片的重大价值。拓片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向人们娓娓地讲述着悠久中华文明史,研究金石拓片成为研究历史的另一独特途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金石拓片之种类
古代器物丰富,有龟甲、钟鼎、砖瓦、碑碣、墓志、画像砖石、造像题记等,之所以吸引人,不仅是其古老的韵味,还有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空间。就材质而言,有龟甲兽骨、金属铸造、泥土烧制、石材雕琢等等,种类繁多;就用途而言,内容大都为祭祀、田猎、求雨、占卜、记事、纪念、祝福等,功用不一;就外形表象而言,因用途多种,造型亦变化万千,代代不同,每件器物皆有其鲜明之时代烙印。是故,拓片因拓制人的要求不同,拓制材料不同,颜料选择不同,拓制手段不同,使得拓片呈现百花齐放之局面。
三、题跋者素养之重要
所谓“题跋”,即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或后面的文字,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抒情等。题跋大概滥觞于魏晋到隋唐之际,至两宋,书画题跋进入鼎盛时期。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云:‘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元明以降已成风气,成为文人墨客又一重要创作载体。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仪徵相国既得《华山碑》四明本,又见长垣、华阴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题跋,编次成帙。”直至清代,金石考据之风大兴,题跋内容更为丰富。古代、近代很多的题跋,本身就可以当作美文来阅读,题跋者无一例外皆为文人雅士、名士贤达,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像清代的陈介祺、张廷济、吴大澂、吴昌硕、黄牧甫、罗振玉、王国维等等,既有名闻遐迩的国学大师、收藏家、古文字学家,又有划时代的书画家、篆刻家,所作题跋学养与书法珠联璧合,堪称传世之作。所书内容少则寥寥数语,多则而洋洋数百言,如关乎解读、考证、品评,则重在表述的严肃性;如发感慨议论,则重在文辞的趣味性,或可天马行空,视通万里,或可悠游自在,低唱浅吟。于读者而言,这些题跋既是可赏的,又是可读的。
四、题跋书法之美学意义
金石拓片艺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融合了文学、美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等众多跨学科知识,因此金石拓片题跋的审美也应该是多元的。在古器物的拓片上题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人们可以通过书法来描述、解读古代金石器物拓片,使其焕发别样的风采。时至当代,金石拓片题跋已蔚然成风,各家各式,各式各范,尽显独特风采,结集出版,举办专题展览,亦热闹非凡。或品评鉴赏,或考据事由,或畅论艺术,或记载事件,或记录思想,或借题发挥,不一而足。窃以为只要内容题写得体,合乎所题拓片章法,能拓展欣赏空间,使之更具文化性,便皆为不失题,皆为有可观。切忌为题而题,无病呻吟,如小脚女人的裹脚布,满满当当,又长又臭,则是多此一举了。
至于题跋之书体,窃以为宜用所擅长者,切不可面面俱到,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创作者应根据自所擅长,或篆或隶,或楷或行,诸体结合,灵活运用,随势赋形,生动活泼,与金石拓片相得益彰,既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又能给欣赏者带去多重审美享受,这样的作品方不失为一幅成功的金石拓片题跋作品。
因了数年间的金石拓片题跋,有些思考,有些感悟,拉拉杂杂,便有了如上冗长烦言。奈学识浅薄,腹中空空,所发题跋议论定多舛误,贻笑大方。借此机会,亦就教于方家同道,祈赐教于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