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专业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而不仅仅是音乐演奏方面的技艺。考虑去英国读书的同学,除了要学好英语、考过雅思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选择申请的学校和导师。
提到音乐家,我们脑海里往往浮现出的是浪漫、激情、情感充沛这些字眼;而谈起学者,浮现眼前的是严谨、理性、学识渊博等词句。这看似完全相反的两类人群却在一个身份中完美融合,那就是音乐学者。
音乐学,是一门对于音乐的学术性研究。而音乐学者,顾名思义是从事这类研究工作的人。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一位有着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音乐学者—贾抒冰。
在鲍家街43号附近的一家私人咖啡馆里,我们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贾抒冰。与其说是咖啡馆,倒不如说更像是艺术沙龙馆和音乐会客厅:复古的吊灯,环绕四壁的紫色落地帷幕和散落放置的黑胶唱片、书籍,以及屋内一侧像是刚刚有人弹奏过黑色的三角钢琴。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位音乐学者的生活,抛却世俗烟火,与音乐、书籍为伴,沉浸在艺术与学术中,游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
爱音乐也爱写作
在“音乐学”专业找到了结合点
“我是家中的‘学术富一代’。”谈到自己的家庭培养和儿时经历,贾抒冰笑称。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大多成长于音乐世家,从小在音乐学院附中日复一日的学习、练琴、上课、演奏不同,贾抒冰的父母并非音乐人。贾抒冰,在普通小学、中学学习,从小学习钢琴,完全出于爱好。童年的贾抒冰除了音乐外,另一个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这一点受到了学习文学的父亲的影响。
家中书柜里中外文学、历史书籍的经典版本被他一遍遍阅读,其中包括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泰戈尔,也有陶渊明、李白,等等。
“父亲常常会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写作技巧,培养我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贾抒冰向《留学》记者说。也许从那时起,父亲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就让他的治学兴趣开始悄然萌发。
中学时,由于文采斐然,贾抒冰的散文作品发表在当地的报纸和期刊中。高中时,他从启蒙老师那里了解到,“音乐学”这门专业可以将自己的特长爱好融合起来,便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选择了西方音乐史专业。
自此,贾抒冰开启了自己的音乐学术人生。
留学之路
“不是我选择英国,而是英国选择了我”
贾抒冰的留学之路,没有任何纠结或困惑,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命运使然。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后,贾抒冰认识了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访问教授Peter Allsop。他是国际知名的巴洛克音乐专家,当时在中国进行十七八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课题,并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早期音乐等课程。Allsop教授是贾抒冰所在专业的授课老师,他邀请音乐学专业本就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加入到中西音乐交流的课题研究中。
十七八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也将西方音乐带入中国,从宫廷到民间,一部分受到西方影响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西方音乐,并不断审视异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贾抒冰和教授的合作研究也就从这里开始,这是大学二年级的贾抒冰开始的第一个国际课题,也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学术方向和志趣。
本科快要毕业的时候,贾抒冰开始准备去英国的留学事宜。因为大学几年一直和Allsop教授合作研究,与其他准留学生一遍遍刷题、刷分不同,贾抒冰并不为自己的英文水平担忧。他顺利地通过了雅思考试,除此之外,Allsop教授也为贾抒冰写了推荐信,这让他的申请之路更加顺利。
申请英国留学,只要研究计划获得导师认可,某些专业是可以直接申请博士的。2008年,本科毕业的贾抒冰就申請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等大学的博士,并接连收到多所大学的Offer,其中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给了他全额奖学金,这也是历史上英国最后一年的ORS(英国政府海外研究学生)奖学 金。
回想起这段经历,贾抒冰依然满颜喜悦。“我拿了英国政府教育经费的最后一笔钱来读这个博士,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英国政府能够给我这个毛头小子资助,凭借我对学问还有一些热情,和我之前做过一些工作,他们觉得我比较适合来读这个博士。布里斯托大学是英国老牌的红砖大学,它的音乐系当年排名英国前四,我非常幸运能到这里读书。”
从灌输式到启发式
即使已经跟随Allsop教授研究了多年,初来英国学习,贾抒冰还是有些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来自于语言,也来自于生活。
在布里斯托大学,贾抒冰跟随当时的音乐系主任Stephen Banfield教授学习音乐史,同时跟随历史系Robert Bickers教授学习人文历史,是双导师制。他是当时音乐系唯一的一名中国博士研究生。
“那时候在英国留学的学生相对较少,研讨、上课,满座都是英国人,我是唯一的中国面孔。”贾抒冰对《留学》说道。其实英语交流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但是毕竟不是母语,每天用英文学习、交流甚至论文写作,还是需要适应和学习的。
在学校的教学方式上,中国和英国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的中心通常是教师,教师教授内容,学生学习背诵,然后通过考试检测是否合格。而英国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他们的考试并不是特别注重这些客观的知识,反而比较看重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思辨能力。
“例如他们会列出一个读书单,然后让你去比较、去谈自己的想法。在研究方式上,国内通常是老师提前准备好需要的资料,手把手地带着学生完成,或者让学生背诵或者记忆。而在英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并进行对比、归纳整理。教档授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给出一些寻找资料的提示,比如可以在哪个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去搜集,但是具体的问题和细节还要学生自己把控。所以往往中国的学生来到英国会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常常超过同龄的英国同学,但是研究能力却稍显逊色。”贾抒冰向《留学》记者介绍道。 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贾抒冰从来没有丝毫懈怠,当时的他会尽可能多地去听系里的课程和讲座,参加研讨,适应和学习国外的研究模式和思路。同时,他也会常常坐车去伦敦欣赏音乐会,购买唱片。那时,音乐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学业和工作,更是生活的养分和乐趣。贾抒冰2012年的毕业论文研究十七八世纪的中西音乐交流的课题,博士论文的答辩委员是剑桥大学音乐学科主任Nicholas Cook教授—在那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
贾抒冰喜欢英国雨后像水洗过一般澄澈的天空,也逐渐了解并习惯英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像他对《留学》记者所述:“去英国学习音乐学,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体验和人生经历。”
何谓“音乐学”?
“音乐学这个专业适合既有一定音乐学习基础,又喜欢读书、写作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贾抒冰表示,如果学生喜欢研究西方音乐,那么出国学习会是很好的选择。
“由于国内外学制不同,音乐学专业在国外一般设在综合类大学,所以国内很多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申请国外硕士和博士反而更加顺利。”
音乐学专业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而不仅仅是音乐演奏方面的技艺。考虑去英国读书的同学,除了要学好英语、考过雅思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选择申请的学校和导师。贾抒冰向广大音乐学生建议,有英国音乐学申请意向的同学可以即时关注和阅读英国当下音乐学者的书籍和文章,从中找到和自己的研究兴趣较为接近的老师,然后在其所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老师的邮箱地址进行联络。
“国外越有名望的教授越会第一时间回复邮件,这表明他们对你很感兴趣,同时也说明他们的涵养。”由于英国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是一年,在学校要学习很多课程、修满学分、写好论文才可以拿到学位。而英国博士往往是没有必修课程的,更多是研究和讨论,所以在申请环节,学校更关注的学生的兴趣和研究能力,不仅仅是一些客观学习成绩和指标。
2012年7月,贾抒冰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哲学(音乐学)博士毕业,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求学归来的贾抒冰除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音乐史等课程,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和论文写作外,也常常在各大音乐论坛、讲座沙龙为乐迷和听众讲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和文化。他用自己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來诠释音乐艺术,担任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使者和推介人,也用自己的博学善思和勤勉睿智,让西方艺术界和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贾抒冰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哲学(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师。2012年至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学,开设“国外音乐学术前沿与研究课题选择”“1750年之前的西方早期音乐”等课程。“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执行总监,2018年清华大学国际艺术管理博士项目课程导师。近年来,举办大型讲座、音乐演讲、音乐公开课数十场,社会反响热烈。
提到音乐家,我们脑海里往往浮现出的是浪漫、激情、情感充沛这些字眼;而谈起学者,浮现眼前的是严谨、理性、学识渊博等词句。这看似完全相反的两类人群却在一个身份中完美融合,那就是音乐学者。
音乐学,是一门对于音乐的学术性研究。而音乐学者,顾名思义是从事这类研究工作的人。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一位有着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音乐学者—贾抒冰。
在鲍家街43号附近的一家私人咖啡馆里,我们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贾抒冰。与其说是咖啡馆,倒不如说更像是艺术沙龙馆和音乐会客厅:复古的吊灯,环绕四壁的紫色落地帷幕和散落放置的黑胶唱片、书籍,以及屋内一侧像是刚刚有人弹奏过黑色的三角钢琴。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位音乐学者的生活,抛却世俗烟火,与音乐、书籍为伴,沉浸在艺术与学术中,游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
爱音乐也爱写作
在“音乐学”专业找到了结合点
“我是家中的‘学术富一代’。”谈到自己的家庭培养和儿时经历,贾抒冰笑称。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大多成长于音乐世家,从小在音乐学院附中日复一日的学习、练琴、上课、演奏不同,贾抒冰的父母并非音乐人。贾抒冰,在普通小学、中学学习,从小学习钢琴,完全出于爱好。童年的贾抒冰除了音乐外,另一个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这一点受到了学习文学的父亲的影响。
家中书柜里中外文学、历史书籍的经典版本被他一遍遍阅读,其中包括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泰戈尔,也有陶渊明、李白,等等。
“父亲常常会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写作技巧,培养我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贾抒冰向《留学》记者说。也许从那时起,父亲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就让他的治学兴趣开始悄然萌发。
中学时,由于文采斐然,贾抒冰的散文作品发表在当地的报纸和期刊中。高中时,他从启蒙老师那里了解到,“音乐学”这门专业可以将自己的特长爱好融合起来,便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选择了西方音乐史专业。
自此,贾抒冰开启了自己的音乐学术人生。
留学之路
“不是我选择英国,而是英国选择了我”
贾抒冰的留学之路,没有任何纠结或困惑,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命运使然。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后,贾抒冰认识了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访问教授Peter Allsop。他是国际知名的巴洛克音乐专家,当时在中国进行十七八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课题,并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早期音乐等课程。Allsop教授是贾抒冰所在专业的授课老师,他邀请音乐学专业本就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加入到中西音乐交流的课题研究中。
十七八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也将西方音乐带入中国,从宫廷到民间,一部分受到西方影响的中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西方音乐,并不断审视异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贾抒冰和教授的合作研究也就从这里开始,这是大学二年级的贾抒冰开始的第一个国际课题,也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学术方向和志趣。
本科快要毕业的时候,贾抒冰开始准备去英国的留学事宜。因为大学几年一直和Allsop教授合作研究,与其他准留学生一遍遍刷题、刷分不同,贾抒冰并不为自己的英文水平担忧。他顺利地通过了雅思考试,除此之外,Allsop教授也为贾抒冰写了推荐信,这让他的申请之路更加顺利。
申请英国留学,只要研究计划获得导师认可,某些专业是可以直接申请博士的。2008年,本科毕业的贾抒冰就申請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等大学的博士,并接连收到多所大学的Offer,其中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给了他全额奖学金,这也是历史上英国最后一年的ORS(英国政府海外研究学生)奖学 金。
回想起这段经历,贾抒冰依然满颜喜悦。“我拿了英国政府教育经费的最后一笔钱来读这个博士,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英国政府能够给我这个毛头小子资助,凭借我对学问还有一些热情,和我之前做过一些工作,他们觉得我比较适合来读这个博士。布里斯托大学是英国老牌的红砖大学,它的音乐系当年排名英国前四,我非常幸运能到这里读书。”
从灌输式到启发式
即使已经跟随Allsop教授研究了多年,初来英国学习,贾抒冰还是有些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既来自于语言,也来自于生活。
在布里斯托大学,贾抒冰跟随当时的音乐系主任Stephen Banfield教授学习音乐史,同时跟随历史系Robert Bickers教授学习人文历史,是双导师制。他是当时音乐系唯一的一名中国博士研究生。
“那时候在英国留学的学生相对较少,研讨、上课,满座都是英国人,我是唯一的中国面孔。”贾抒冰对《留学》说道。其实英语交流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但是毕竟不是母语,每天用英文学习、交流甚至论文写作,还是需要适应和学习的。
在学校的教学方式上,中国和英国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内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的中心通常是教师,教师教授内容,学生学习背诵,然后通过考试检测是否合格。而英国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他们的考试并不是特别注重这些客观的知识,反而比较看重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思辨能力。
“例如他们会列出一个读书单,然后让你去比较、去谈自己的想法。在研究方式上,国内通常是老师提前准备好需要的资料,手把手地带着学生完成,或者让学生背诵或者记忆。而在英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并进行对比、归纳整理。教档授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给出一些寻找资料的提示,比如可以在哪个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去搜集,但是具体的问题和细节还要学生自己把控。所以往往中国的学生来到英国会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常常超过同龄的英国同学,但是研究能力却稍显逊色。”贾抒冰向《留学》记者介绍道。 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贾抒冰从来没有丝毫懈怠,当时的他会尽可能多地去听系里的课程和讲座,参加研讨,适应和学习国外的研究模式和思路。同时,他也会常常坐车去伦敦欣赏音乐会,购买唱片。那时,音乐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学业和工作,更是生活的养分和乐趣。贾抒冰2012年的毕业论文研究十七八世纪的中西音乐交流的课题,博士论文的答辩委员是剑桥大学音乐学科主任Nicholas Cook教授—在那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
贾抒冰喜欢英国雨后像水洗过一般澄澈的天空,也逐渐了解并习惯英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就像他对《留学》记者所述:“去英国学习音乐学,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体验和人生经历。”
何谓“音乐学”?
“音乐学这个专业适合既有一定音乐学习基础,又喜欢读书、写作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贾抒冰表示,如果学生喜欢研究西方音乐,那么出国学习会是很好的选择。
“由于国内外学制不同,音乐学专业在国外一般设在综合类大学,所以国内很多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申请国外硕士和博士反而更加顺利。”
音乐学专业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研究能力,而不仅仅是音乐演奏方面的技艺。考虑去英国读书的同学,除了要学好英语、考过雅思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选择申请的学校和导师。贾抒冰向广大音乐学生建议,有英国音乐学申请意向的同学可以即时关注和阅读英国当下音乐学者的书籍和文章,从中找到和自己的研究兴趣较为接近的老师,然后在其所在学校的网站上找到老师的邮箱地址进行联络。
“国外越有名望的教授越会第一时间回复邮件,这表明他们对你很感兴趣,同时也说明他们的涵养。”由于英国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是一年,在学校要学习很多课程、修满学分、写好论文才可以拿到学位。而英国博士往往是没有必修课程的,更多是研究和讨论,所以在申请环节,学校更关注的学生的兴趣和研究能力,不仅仅是一些客观学习成绩和指标。
2012年7月,贾抒冰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哲学(音乐学)博士毕业,回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求学归来的贾抒冰除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西方音乐史等课程,指导学生的专业研究和论文写作外,也常常在各大音乐论坛、讲座沙龙为乐迷和听众讲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和文化。他用自己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來诠释音乐艺术,担任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使者和推介人,也用自己的博学善思和勤勉睿智,让西方艺术界和学界听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
贾抒冰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哲学(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师。2012年至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学,开设“国外音乐学术前沿与研究课题选择”“1750年之前的西方早期音乐”等课程。“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执行总监,2018年清华大学国际艺术管理博士项目课程导师。近年来,举办大型讲座、音乐演讲、音乐公开课数十场,社会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