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筝乐演奏左手技法“以韵补声”至“以音表现”之流变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古筝左手演奏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传统的“以韵补声”发展到“以音表现”。通过文献归纳、对比论证、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证明:左手技法的过度发展已经使古筝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韵味。
  [关键词]古筝;左手技法;以韵补声;以音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75-03
  [收稿日期]2021-01-13
  [作者简介]陆媛媛(1978— ),女,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器乐与舞蹈教研室主任;王安喆(1997— ),女,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南通 226001)
  一、左手技法“以韵补声”及“以音表现”概述
  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古筝始终以“右手职弹、左手司按”的演奏形式为核心。左手“以韻补声”的技法既弥补了古筝传统五声音阶没有偏音的缺点,又赋予了古筝别样的音韵美,使其声韵并重,发出“奋逸响,妙入神”的天籁之音。“以音表现”的技法借鉴了钢琴双手演奏技术,使左手技术右手化,丰富了乐器演奏的音响,拓宽了古筝的表演形式。
  (一)左手技法中的“以韵补声”
  “以韵补声”中的“韵”是中国筝乐的特色音响,“以韵补声”中的“韵”主要通过“按、吟、颤、滑”这四种技法产生。
  按弦,是左手在右手弹奏完一个音后,通过对筝码左侧琴弦施加压力,使弦发出高于本身的音,又称按音。
  颤音与吟弦,是演奏者将左手放在琴弦上,上下反复颤动琴弦,使弦发出的声音如微波荡漾一般。
  滑音,包括上、下滑音,上滑音与下滑音的不同在于,一个在右手发音后作用于弦;另一个在右手发音前作用于弦,两个技法都是按弦与滑弦同时进行。点滑、按滑在此技法基础上产生,两者通过按弦速度、时值等不同方面来区分。
  传统古筝左手技法的多样发展与运用,不仅解决了五声音阶没有偏音的问题,其特有韵律的产生也奠定了筝乐中不同流派的形成。为分辨各流派的音韵特色,左手技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筝曲经过时间的漫长洗礼以及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筝派,不同的筝派正是通过左手做韵技巧的差异来区分。笔者选取了潮州筝派与山东筝派,来比较左手做韵技法上的不同。
  1.潮州筝派中的“以韵补声”
  潮州筝派音乐清丽婉转、韵味浓郁,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和闽南等地,具有鲜明的潮汕音韵特点,其音乐结构特殊,旋律独具匠心,演奏风格以当地特有的曲调和左手的“以韵补声”为重点,左手按音技法的不同运用,衍变出了“轻、重三六调”“活三五调”“轻三重六调”等一系列的潮州特有调式。在按弦的技术发展上,使用了“八度同按”的特色手法,给演奏者在其演奏过程中带来便利,又能使音响色彩多样化。
  2.山东筝派中的“以韵补声”
  山东筝派音乐热情奔放、活泼跳跃,在鲁西南菏泽和鲁西聊城地区一带流行,被称为齐鲁筝派。山东筝曲质朴动人、极具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融合了当地传统吕剧和琴书,旋律中的大跳较多,需要左手大幅度按弦,这也奠定了左手“以韵补声”重颤的特点。
  潮州筝派与山东筝派相比,左手技法在“按”与“颤”上有很大的不同,潮州筝派用“按”的技法改变了传统音阶形成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曲调多缠绵细腻;而山东筝派多用重颤,按音多为上滑音,曲调豪迈洒脱。
  (二)左手技法中的“以音表现”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演奏家开始学习西方创作技法并对古筝演奏手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尤其在左手演奏中,颠覆了人们印象中对传统技法的认知,即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为辅,以修饰右手技法则以弹弦为主,活动于琴码的右侧,其基本任务是取音。[1]无名指在演奏中的地位大大提升,由伊始的弃用到现在成为演奏不可或缺的手指。通过借鉴西方音乐的演奏织体,手指之间的组合形式也变得丰富,每个手指在演奏中处于同等地位。具体有如下技法:
  1.和弦写作方法在左手新技法中的表现
  和弦弹奏是指用左手的三个手指,即中指、食指、大指一同发力,同时发出三个音,这一技法是由右手的大、小撮发展而来,与大撮、小撮相比,和弦弹奏多了一个八度的低音,增添了音响效果的厚度。
  分解和弦也是和弦写作方法在左手新技法上的运用,该技法学习了钢琴的演奏方法,多用来表现音线起伏大的场景。演奏时左右手声部要互相配合,右手不能受左手分解和弦的影响,要保证主旋律发展的流畅;左手声部要做好衬托作用,保持音色协调。
  2.快速指序技法在左手新技法中的表现
  快速指序即弹奏速度和指法排列顺序,该技法的出现提高了传统弹奏速度,打破了传统音乐中八度对称的指法排列顺序,增强音乐的颗粒性。该技法的发展提高了无名指的演奏地位,每个手指在演奏中有各自独到的作用,根据旋律所需来排列指法顺序,增强乐曲的炫技性。
  3.琶音写作方法在左手新技法中的表现
  琶音是左右手同时取音,要求音响效果流畅连贯,音色平均。在演奏时要注意各音之间的连接,大指、中指的连接要自然,才能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琶音的出现丰富了乐曲的发展,让乐曲增添了许多色彩性。在筝曲《春到湘江》,作者在慢板的地方采用左手分解和弦和琶音的乐音技法使音乐更具流动性,音响色彩更加丰富,填补了“以韵补声”留下的空白,使之塑造的音乐形象更有立体感。
  4.“非乐音”在左手新技法中的表现
  在“以音表现”的众多新技法中,左手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主要演奏技法外,还有移动筝码使乐曲转调,在琴码左侧演奏“非乐音”等技法。左手技法从一开始的依靠右手延长余音或作韵,到独立完成许多新的弹奏技巧,如刮奏、泛音、轮指、摇指、音型化伴奏等。“非乐音”技法的产生满足了对变化演奏力度的需求,也突破了左手发展的局限性,开拓了技法发展的新视野,使之得到质的飞跃。如《西域随想》,乐曲采用新疆民族地区特有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在慢板部分采用了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切分节奏,用古筝来模仿打击乐器,左手分别在琴盖、琴弦、琴身等不同位置上有节奏地拍击,增加乐曲的表现力,丰富舞台效果,不仅增加了观众对古筝音乐艺术的吸引力和新奇感,而且使听者的视觉效果焕然一新。   现代发展的古筝左手技术,本质上是将左手技术右手化,丰富乐曲感官体验。从技术角度上看,左手的演奏技术更趋于多样全面和复杂。在实践方面,左手新技法的出现为作曲家开拓了新的创作风格,提高了对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这种新技术在现代筝曲演奏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左手新型技法的问世,既代表了现代古筝艺术发展的成就,又是近年来古筝艺术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以韵补声”和“以音表现”都是左手技法,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表现利弊,传统筝曲中左手以做韵为中心;现代筝曲中左手以音响效果的表达为中心,不同的技法及运用的不同,产生了丰富的筝乐风格。
  二、“以韵补声”至“以音表现”之流变
  在筝乐艺术的发展中,人们首先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筝乐特色,而后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一些作曲家开始创新,将原本单调的左手做韵技法改变,使左右手在乐曲演奏中的地位趋于平等,大力发展左手“以音表现”的新技法。这段时期的筝曲创作中,既有古筝演奏家也有专业作曲家的参与,筝乐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在技术上,演奏家对古筝的技法十分了解,可以开发出很多新技法,以此來提高演奏速度和技术难度。在创作上,作曲家对作曲技巧的运用有优势,可以从旋律本体出发,开发乐器潜在的新表现力。
  (一)“以韵补声”到“以音表现”萌芽
  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我国古筝艺术受古代黄河流域与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其发展格局出现了风格多样、流派纷呈、互相争奇斗艳的趋势。我国筝乐艺术在传统筝派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使筝乐演奏艺术走向成熟。
  古筝艺术到20世纪40—5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受西方钢琴演奏手法的影响,作曲家开始大胆创新,将左手从单调的按弦做韵中解放出来,左手技法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筝曲《闹元宵》,是曹东扶先生以河南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创作的。作曲家在当地筝派演奏技巧的充分发挥下,又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法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生动鲜活地勾勒出一幅欢庆元宵的热闹场面。特别是将右手勾、抹、托、提的技法配合左手击弦的新技法,模拟锣鼓声来渲染节日气氛。在尾声处使用和弦、左手扫弦、右手划弦、右手和左手下滑大颤等技法相配合,采用了当地“鼓子头”中的节奏,使乐曲具有推动性,左手技巧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王昌元先生创作的筝曲《战台风》问世,曲中左右手同时在琴码右侧完成旋律演奏,真正解放了左手。点弦、刮奏、琶音等左手技巧在乐曲中多次运用。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在暴风雨下,码头工人与大自然英勇搏击的场面。给人们以往印象中筝乐的缠绵委婉增添了一份强烈,为后期发展气势宏大、激烈高昂的音乐场景奠定了基础。
  (二)“以韵补声”到“以音表现”的发展
  演奏技法的不断改变与创新让筝乐作品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后,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新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使音乐领域有了新变化。这一时期与以往相比,创作出的筝曲在风格、内容、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筝乐创作开始不拘泥于演奏家,许多作曲家也纷纷加入,他们立足于新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筝乐创作,因此在调式音阶、旋法、演奏技法等方面会不同于传统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筝曲创作风格趋于多元化,筝乐作品在乐曲内容的深、广度及题材的选择、发展上,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这种新技法将左手由单一伴奏形式转化为和右手一样弹奏旋律,音乐思维由单声型转化为多声型,和声音响效果较之以前更为饱满,丰富了音乐表现力,使音乐的进行更加恢弘,富有西方音乐的逻辑力量和色彩。左右手技法在发展过程中已基本趋向平衡,左手还要兼顾移码、按弦、在琴码左侧演奏装饰音等功能。左手这一时期的筝乐演奏发展中,大胆尝试了右手的一些高难度演奏方法,借鉴了打击乐的演奏形式,使古筝音色丰富起来,并拓宽了古筝左手技法的发展领域,对现代筝曲的技法难度和乐曲表现力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
  王中山先生创作的《云岭音画》中,大量运用了“双手摇”“双手轮指”这两种新兴技术,作者在作品中部段落“恋歌”中,使用两种新技术进行大段的长时间演奏,提高了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大段的左右手双摇推动了古筝双声部长线条旋律的发展,突破了原本一架筝所不能表现的音乐效果。
  三、左手技法的西方化倾向
  中国民族音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发展,逐渐走出国门,各类对外音乐交流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筝乐艺术开始融入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之中。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也丰富了筝乐的表演形式,拓宽了发展视野,为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注入了新活力。
  现代创作的大部分筝曲,其演奏重点是琴码右侧的演奏,左手“以音表现”技术的出现,是现代筝曲风格的基本支撑。加强左手的取音技术会增加演奏的炫技性,丰富视听效果,可以更好地适应筝曲演奏风格的多样化,但是“以韵补声”的特点就会随之减弱。双手技术同化发展的趋势,打破了传统筝乐中音韵平衡的发展原则,尽管“以音表现”技术的发展得到许多青睐,许多新的技术与可能性随之产生,但其发展核心是加强右手技术,“取音”成为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演奏时,左手是难以兼顾两种技法的运用,那么左手“以韵补声”的韵腔就会减少,润饰技术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那么几千年来古筝特有的“以韵补声”中的韵就不复存在。
  左手技法的创新发展不仅在音响效果的表达上高于传统筝曲,在表演形式上也更为丰富。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加入到筝乐艺术的发展中来。筝乐艺术的蓬勃发展让我们为之自豪,但大力发展新技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巩固新技法,要处理好两者的发展关系,不能只侧重一方。
  结 语
  古筝左手技法经过漫长的发展,由“以韵补声”到“以音表现”,两者的发展本质不同,一个注重写意,一个注重写实。不同的做韵手法形成了不同筝派,各筝派艺术的蓬勃发展巩固了中国传统筝乐的根基。“以音表现”与前者相比将“以韵补声”的虚音实化,借鉴西方演奏织体,丰富了音响效果。
  “以音表现”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填补了“以韵补声”留下的空白,学习西方的写作手法,提升音响效果,使原本单一线性的旋律变得多样立体。左手技法的新发展使筝乐发展上升到一个新境界;第一,重视了古筝演奏中左手的职能;第二,丰富了古筝音乐的音响色彩;第三,创新了表演形式,打破了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古筝演奏。
  古筝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然而,这一优势又使古筝的技法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而左手技法的过度发展已经使古筝这件中国传统乐器变得“西化”,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新技法的产生,怎样兼顾好两者间的关系才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注释:
  [1]
  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2001(12):34.
  [2]李 晗.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04):59.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摘 要]钢琴艺术,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通过音符表达内心的情感。在钢琴艺术欣赏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够更好地感受、体验钢琴艺术的魅力。本文对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培养审美意识的具体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琴;艺术欣赏;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
未成年人阅读相关经典书籍,不仅能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也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书籍的海洋中获取知识的力量,能使未成年人的大脑得到充分开发。而本文将分析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并讲述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现状,最后阐述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思路,希望可以引导更多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摘 要]音乐作品的微观结构是我们观察音乐结构时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与作品的宏观结构相互对应。微观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清作品的细节部分,并感受到作曲家充满智慧的独特处理。丁善德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绪,在作品的整体框架内运用了极为丰富的音乐语言陈述结构,这与他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素养和底蕴有着密切关联。  [关键词]丁善德;钢琴作品;微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J6
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做好阅读推广活动的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文中以阅读推广活动精细化管理概念与优势为着手点,接着从机构设置、选题策划、管理职责、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给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启蒙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当代幼儿教师正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幼师人才的重要园地,为了顺应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学前教育改革背景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对当前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改革策略,以期促进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改革策略  [
[摘 要]文化复兴是时代的大课题。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肩负着精进传统文化、延续文化价值与生命的责任,可谓意义重大。艺术教育既是繁荣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但也有诸多问题,如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和提倡多元文化等,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做出新的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文化多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我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器乐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以综合类大学民族器乐表演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的优质毕业生。  [关键词]民族器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随着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步入更加高效的信息新时代。为此,普通高校图书馆书库的建设也要摆正目标,确保图书馆书库的建设能够得到改善。作为高校中关键的基础性建设,图书馆中的书库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浅析普通高校图书馆书库建设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民间曲子《小放牛》曲调优美、旋律欢快,深受大多数民众的喜爱。著名演奏家陆春龄和刘森将其改编成两种不同版本的笛曲。因此文章分别从两首笛曲《小放牛》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上探析笛曲《小放牛》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笛曲《小放牛》;陆春龄;刘森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88
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阅读推广工作效率,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发挥自身职能过程中的重要追求。为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对阅读推广效率提升路径做出持续探索。本文在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效率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得以持续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