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课堂与探究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peip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探究自由落本运动》为例,提出了一些争取高效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兼顾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1)7(S)-0009-2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因而,新课堂要求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尽量避免过去的“满堂灌”和“被动接受”。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上,一线的教师却一直都为此苦恼。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时间上花费较大;另一方面,高考任务的重压时刻提醒每一位学生和教师,课堂必须高效,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在能够解决的情况下,越省时越好。高效、省时和探究活动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冲突,但并非完全不可兼顾,广大教师应当努力为争取高效课堂与探究式教学的兼顾而做出努力。下边笔者以公开课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教学体会为基础,谈谈争取高效课堂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兼顾的一些做法,跟广大教师同仁交流探讨。
  1 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改进实验,提高实验的实效
  “实验与探究”中纸片与硬币的实验目的在于引出对“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重力的关系”的讨论,实验分三个部分:(a)硬币与纸片下落过程的对比,(b)等面积的纸片与纸团下落过程的对比,(c)硬币和贴有纸片的硬币下落过程的对比。从探究的角度来看,实验的对比很鲜明,但从实验本身所要引导学生去讨论的问题来看,对比还可以更强烈一些,探究的过程还可以更加的高效一些。笔者把实验作如下的改进:保留(a)(b)两部分不变,(c)部分换成较小的纸片捏成的纸团和较大的纸片下落过程的对比。这样,三个实验分别展现了这样三个现象:a.重的物体下落得快;b.一样重的两个物体,快慢不同;c.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走得更顺利一些,当然,这种有意的安排下的探索并不是最原始的探究过程,但基于课堂的有限时间,在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的情况下,学生能高效地完成探究过程,也是教学自身应当追求的目标。
  2 实验内容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习应当始终与实践不分离,这是基本的原则。有些现象,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得出结果,就可以考虑不安排课堂实验。我们做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自然规律,因而实验一般有以下三方面:
  (1)展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或不明显的现象。
  (2)展现生活经验认为理所当然的而又存在错误认识的现象。
  (3)把多个生活中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总结出规律。
  上述提到的关于硬币与纸片的实验,(a)(b)(c)三部分其实都可以凭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结论,所以课堂上可以不用花时间去做这个实验,而应当花时间去思考三个结论放在一起对比,说明什么样的问题(也正是实验本身的目的),属于上述的第三种情况。这样一来,课堂所用时间差不多,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就被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3 高效不等于课堂节奏快,充分的思考是高效的保障
  “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以后,教师的引导一般是,“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时,学生有很多话要说,很多问题要思考,不防就给学生多一些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时间。虽然是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实验——牛顿管实验亮出来,就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需非常简短的讲述,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满堂灌”的课堂往往节奏很快,内容很多,但实际效果不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反而是低效的表现。花时间充分思考与高效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矛盾的。
  4 课堂以外的时间也应当成为探究的阵地之一
  本节最后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以一个课时的时间,要讲解前面的内容,还要学生动手做实验并讨论规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个人认为,课堂以外的时间,也应当成为探究的阵地之一,相对于课堂的探究活动,课余时间的探究活动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在时间上却有比较大的优势。因此,这个实验笔者是这么处理的,课堂上完成实验的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即纸带),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探究实验所反映的问题。
  5 开放性问题与适当的限制条件并不冲突
  “开放性问题”常常被认为是“探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过分强调开放性,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性和高效性。任何探究都不可能缺少引导和限制,这也正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的教师所应当完成的事情,只是限制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课本上提供的“思考问题”正好体现了这一点。笔者把它做了一些修改以后,问题如下:
  (1)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如何从实验结果中判断出来?
  (2)从实验的结果中,你能否找到s与t的变化关系,你的结论是什么?
  (3)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以上第2点中,去掉了“s∝t2 还是s∝t”的提示,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同学很难达到自主探究并得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的水平,把问题改得开放性更强一些,只要学生做过思考就行了,不要求一定有所作为,等到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通过理论的学习,就可以更进一步验证和改正自己的一些想法。(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做出s与t的数学函数关系,就更有说服力。)
  自主探究是时代的要求,是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加强的要素。但是,教学任务、课堂时间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层次不同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给自主探究增加了难度,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自主探究与教学任务等实际问题的结合。事实告诉我们,高效的课堂与探究并不冲突,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栏目编辑赵保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黄国雄,湖南省株洲市二中特级教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组组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国家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国家高中物理教材(司南版)副主编。已在美国、日本等国外刊物及国内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多次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名师”,曾获“徐特立教育奖”。    一
作者简介:林明华,男,福州教育研究院院长,福建省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物理学会理事,福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国培专家”,福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赶进度、快节奏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学科功能丧失。教师应当意识到违背规律的教学所带来的危害,避免做教育的人自己却在反教育!文章倡导回归物理教学常态,适当放慢教学脚步;
在“追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由来”一文(刊于今年第三期)中,笔者曾写道“包括拉普拉斯、茹可夫斯基……等众多力学家在内,都花了许多时间来争论:‘这个法则究竟是一个数学定理,还是一个勿需证明的经验法则或常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黎曼几何创立的过程中就已经得到了解决。由于涉及到空间的几何性质,且囿于学科壁垒,当年的大家们无由解惑,抱憾绵绵。本文在回顾伽俐略用几何法对运动
摘 要:实验探究是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伪探究”“粗探究”并不鲜见。老师可以从导入实验、课堂实验组织形式、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前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实验后的交流讨论等方面优化实验教学,防止探究的“虚化”,实现“真探究”“精探究”。  关键词:实验;探究;探究式教学;感应电流;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
摘 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采用,这个看似简单却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导学案是学生“先学”的抓手,为此本文从实践层面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先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导学案和“先学”的措施。  关键词:先学;优化;微课;导学案;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为《光的粒子性》一节中“光电效应实验规律”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力学、电磁学知识探索和解决新问题,学会测量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能利用现有知识推理、预测实验现象,并理解实验结果的微观含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光电效应;实验设计;科学思维;探究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STEM教育理论下的项目化学习有利于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文章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准备、探究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实施流程,并探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学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STEM;项目化学习;风力发电;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进行到“电磁复合场”部分时,笔者以“磁流体发电机”为背景,将电磁场常见知识点、电路及能量转化、宏观微观联系等相关问题串联起来,完成了一堂综合性的电磁学复习课。学生通过对熟悉情境的积极思考,对所掌握知识的多方位运用,可以纵横贯通,加深对物理规律本质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介绍该堂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电磁复合场;磁流体发电机;宏观微观结合;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概念关联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核心概念。本文以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关联为例,给出了一条基本路径:1.从分析基本概念的主题划分;2.分析概念引入时的类比关联;3.概念定义式的数学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关联建构的意识。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概念关联;磁感应强度;电场强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7-0012-2 
摘 要: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37题力学综合计算题以斜面为载体,融合了功、功率、速度、效率等多个知识点,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是否到位,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本文分析了此题的两种正确解法和几种错误解法,并总结出试题对今后学习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考;力学计算;功;机械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