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虽然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增幅较前几年明显放慢:首先是产销增速由快转慢,特别是去年三季度同比增幅急剧回落;其次是汽车出口超高增长势头已经终结,去年8月份甚至出现近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年增速将同比跌落一半;再次是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作用下,汽车行业利润增速明显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多。
2008年3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向下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一是连续多年攀升的宏观经济增速掉头向下;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三是油价高企,能源约束作用增强;四是交通约束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等。
从汽车主要品种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表现均不如去年上半年,其中商用车增幅回落较上半年更为明显。截至去年9月底,乘用车产销518.80万辆和510.32万辆,同比增长12.29%和11.36%,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68个百分点和5.71个百分点。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31.2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43.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01%;出口总额38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
第一部分:2008年1~8月汽车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17.38亿元,同比增长25.9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7815.38亿元,同比增长17.2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977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04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269.6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82万人。(见图表1)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57.5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3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66.0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82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5869.69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88.23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8219.86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2.80万元/单位。(见图表2)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5551.84亿元,同比增长21.5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13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5309.87亿元,同比增长22.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20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226.44亿元,同比增长20.7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5个百分点。(见图表3)
2008年1~8月,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其余各月均出现环比下降,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同比下降。9月市场销售虽然环比出现近20%的回升迹象,但主要是受到奥运结束后市场补量影响,而且同比仍呈负增长,市场并未真正回暖。从“十一”假期看,市场表现仍较为平淡,按照往年经验,在没有大的政策出台条件下,四季度市场预计难改低迷走势,全年汽车销售增幅还要进一步下滑,同比增长约8%,销售950万辆左右。(见图表4)
2004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05年开始增速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2007年全年汽车总销量达到880万辆,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初市场普遍预测销量增长将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迈进1000万辆大关。但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2008年1~9月,全国汽车总销量722.92万辆,同比增长11.94%,增速比2007年同期下降近1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增幅分别下降达到12.64个和12.56个百分点,降幅超过一半。(见图表5)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447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72.70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3239.14亿元,同比增长27.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1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1.49%,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6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86.14 亿元,同比增长23.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6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3.36%,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680.11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4.70%,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52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64.70亿元,同比增长20.2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7.38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45%,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3个百分点。(见图表6、7)
五、盈利情况
近年来,汽车价格不断下跌,但依靠快速增长的销售增量,汽车行业效益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水平。2006年、2007年汽车行业利润分别为752亿元、12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4%和57%。2008年,受钢铁等原材料订购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销售增幅明显放缓的双重挤压,汽车行业利润增速明显下降,亏损企业亏损增多。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99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93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59.63亿元,同比增长17.8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5.04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亏损面为18.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82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6.0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79个百分点。
2008年后几个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影响,预计汽车行业产销形势短期内难以出现好转,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虽然下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难以抵御汽车市场变冷对行业盈利的冲击,加之激烈的价格竞争趋势依然不改,因此,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效益指标增幅还将有所回落。2008年全年汽车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将回落至20%左右,全行业利润预计大约为1500亿元左右。(见图表8)
六、行业运营绩效
(一)成长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5.9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7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27.95%,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6.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7.2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5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7个百分点。(见图表9)
(二)盈利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毛利率为14.6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6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6.4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5.5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1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3.0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5百分点。(见图表10)
(三)偿债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7.2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4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16.35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0倍;产权比为1.3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1。(见图表11)
(四)经营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为87.1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4次;产成品周转率为10.79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5次。(见图表12)
七、影响去年三季度汽车行业运行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需求放缓、特大自然灾害等,2008年汽车行业增长显著放缓。但从影响程度来看,由于出口只占我国汽车整体销量非常小的比例,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年初南方的冰冻灾害和5月份四川的震灾,从事后月度的销售数据看,影响主要在局部市场,冻灾甚至部分促进了当地的销售,因此对全国的影响同样比较有限。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经历的几次周期性波动及其规律特征,并结合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中影响汽车总需求波动的主要周期性因素发现,2008年3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向下作用的结果。
(一)连续多年攀升的宏观经济增速掉头向下
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为重要的周期性调整因素。1978~1996 年,我国汽车市场经历过四次比较典型的周期性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规律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1)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波动呈同期、同向、同步变化的特点,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75;
(2)汽车市场增长波动幅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相对于GDP的上升或下降,汽车产销扩张或收缩系数更明显。即在GDP环比上升时,汽车产量成倍增长;而在GDP 环比下降时,汽车产量成倍下降,汽车市场增幅呈大涨大落之势,计算显示,1978~1996年,上述系数波幅基本在8左右;
(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即在波动周期的波谷,市场仍呈正增长。(见图表13)
由于1996年以前,我国汽车市场主要以客货商用车发展为主,轿车市场还停留在少量的公务车和出租车市场阶段,因此,市场周期波动所体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已不完全适用于1996年后以轿车发展为主导的汽车市场。2000年前后,国内轿车、客车、载货车的比例达到1:1:1,此后轿车市场发展进入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客货商用车发展进入从属地位。通过对2000年后新的市场格局下汽车市场增幅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变动关系的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提高,二者波动方向和同步性仍一致,但汽车市场增长波动幅度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系数由原来的8下降到5,表明汽车市场增幅大涨大落有所缓和,另外,增长型波动特征仍不变。(见图表14)
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放缓,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相对应,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特征。2002~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从9.1% 逐年加快,2007 年达到最高的11.9%,国民经济的上升周期,带动国内汽车市场同期平均以超过GDP增长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长。而2008年宏观经济掉头向下,前3季度经济增长9.9%,全年预计在10%,比2007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按此计算,影响汽车市场销量增长下滑8~10个百分点,与全年汽车市场增幅下滑的幅度很接近。
(二)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
汽车消费信心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占比大、权重高,因此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消费欲望的强弱。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当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时,往往预示着汽车总需求将进入上升周期,汽车产销增长加快,反之则预示总需求将减缓,产销增长会减慢。计算显示,1997~2004年间美国汽车产量(折合成年率)与本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5829,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我国已进入轿车时代,且汽车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在稳步提高,因此作为欧美成熟市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越来越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周期波动。2008 年,受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和股市大幅下跌影响,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07年大幅下滑,持续低迷,去年第三季度指数为93.8,比上季度和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3和3.2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作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深度下滑,一方面直接导致了2008年汽车市场增长的显著放缓,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汽车市场的周期性下调趋势。(见图表15)
(三)油价高企,能源约束作用增强
欧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能源约束对导致汽车市场周期性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持续的油价上涨往往最终导致行业周期性的大调整,世界汽车业有史以来的两次衰退,主导因素都是石油危机。以美国为例,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5倍,最高近34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按年折合)1974、1975年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1979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最高近37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按年折合)1979~1981 年连续三年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2%、30%、0.01%。经测算,1973年10月~2004年6月间,美国汽车销售与原油价格负相关,其值达到-0.42。就中国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高,能源约束下的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总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前两年国际油价高涨期间较为平稳,但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上涨非常快,从6月份成品油价大幅上调后的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很明显油价高企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见图表16)
(四)交通约束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
当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交通约束对总需求产生很强的抑制效应,这在新加坡、香港等人口密集国家和地区表现非常明显。尽管人均GDP高企,但其人均汽车保有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非常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约束对汽车市场发展的影响。新加坡对汽车购买、使用采取严格的限制政策,征收最贵的上牌费,并在使用阶段给予重重限制。这些措施均旨在缓解交通压力,但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汽车消费,使得其汽车市场长期保持在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水平。
中国目前在汽车发展最快的一线城市和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都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道路发展严重滞后于汽车增长速度,交通拥堵严重,2008年北京、济南和上海等地采取的限行措施已对居民购车积极性带来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潜在需求的释放。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和城市汽车交通约束压力上升,必将拖累汽车市场总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
第二部分:行业主要产品产销状况分析
从汽车主要品种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表现均不如上半年,其中商用车增幅回落较去年上半年更为明显。截至去年9月底,乘用车产销518.80万辆和510.32万辆,同比增长12.29%和11.36%;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68个百分点和5.7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9.20个百分点和12.48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212.51万辆和212.60万辆,同比增长12.48%和13.35%;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6.00个百分点和8.6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3.56个百分点和12.66个百分点。
一、乘用车产销情况
(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需求平稳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5.57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6L及以下品种继续占据最大比重,共销售230.6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0.87%。其中1升<排量≤1.6升系列销售212.28万辆,同比增长17.43%;排量≤1升系列需求降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减缓,共销售18.36 万辆,同比下降0.91%。值得一提的是,2.0升以上各系列轿车品种市场表现均不如上年同期,尤其是上年迅猛增长的3.0 升以上大排量品种共销售9137辆,同比下降9.17%。
(二)客车市场需求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市场需求增速明显回落,共销售19.55万辆,同比增长11.09%;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6.92个百分点。客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底盘)需求与去年上半年和上年同期相比,结束了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共销售6.66万辆,同比下降13.90%。在客车主要品种中,大型客车与上年同期相比需求增速大致相当,轻型客车有所回落,中型客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见图表18)
三、重点企业(集团)产销情况
2008年1~9月,上汽、一汽、东风三大集团继续成为行业领先者。截止去年9月底,上述三家企业销量均超过百万辆,分别达到131.30万辆、120.04万辆和101.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7%、13.92%和21.74%。其中,三大集团累计销售乘用车286.4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13%;商用车销售66.07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31.08%。
2008年1~9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江淮。与上年同期相比,奇瑞、华晨和哈飞依旧下降,东风继上汽和一汽后累计销量也超过百万,表现较为出色。去年1~9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604.5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63%。(见图表19)
第三部分:行业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31.2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43.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01%;出口总额38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
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进口31.09万辆,同比增长40.24%,与上年全年大致相当;累计进口金额1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8.07%,比上年全年净增9.43亿美元。从各季度进口情况来看,上半年表现较好,进入7月后,进口势头有所放缓;与往年有所不同,去年三季度表现不如一、二季度。
从去年前三季度汽车主要进口品种来看,越野车表现仍旧突出,进口量超过上年全年,共进口16.15万辆,比上年全年净增1.93万辆,同比增长62.44%,增幅高于行业22.20个百分点;轿车进口11.65万辆,同比增长17.16%,增幅低于行业23.08个百分点;小型客车表现也较为出色,共进口1.96万辆,同比增长46.28%。去年前三季度,上述三个品种共进口29.76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6%。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油价持续提升,但大排量越野车和轿车品种仍然占据进口最大比重。据统计,3升以上汽油轿车品种共进口4.63万辆,同比增长35.90%,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0%;汽油越野车进口8.49万辆,同比增长80.30%,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53%。
汽车相关商品进口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前三季度,在汽车整车进口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发动机、零部件等商品进口也延续了上年增长势头,其中发动机进口金额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汽车零件、附件和车身累计进口金额10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6%。相比较而言,轮胎和汽车相关商品增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进口金额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升23.85个百分点;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进口金额6.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46%,而上年同期为负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四大类汽车商品共进口126.75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52%。主要进口国仍集中在日、德、韩、英。前三季度,在统计的113个进口国家和地区中,进口金额位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瑞典和西班牙,进口金额分别达到84.71亿美元、71.10亿美元、19.72亿美元、19.68亿美元、9.68亿美元、6.38亿美元、5.03亿美元、4.38亿美元、3.44亿美元和2.1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法国有所下降,其他国家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英国增幅最为显著。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十个国家共进口226.27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93%。(见图表20)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
去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总体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去年8月和9月连续两个月单月同比呈下降态势。
截至去年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在汽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表现依然出色,共出口19.69万辆,同比增长57.69%,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5.32%,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重提升5.14个百分点;与2006年同期相比,所占比重提升8.65个百分点。轿车成为继载货车之后带动汽车出口增长的又一支主要力量,其中2月、3月以及7月和8月当月出口均超过载货车。载货车出口继续稳居第一,达到21.16万辆,同比增长25.71%,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7.96%。客车出口位居第三,接近6万辆,同比增长2.9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较大。
去年前三季度,在统计的220个出口国家(含地区)中,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含地区)共有5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累计出口金额355.52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91.60%。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含地区)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和越南。与上年同期相比,美、日、俄、韩、德五国出口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分别达到73.51亿美元、34.01亿美元、18.72亿美元、14.83亿美元和10.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2%、33.08%、72.18%、24.72%和21.75%;上述五国累计出口金额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39%。汽车企业出口增幅较上半年有所回落奇瑞、长城和吉利稳居三甲。
根据汽车生产企业上报的出口数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受7月和8月国内需求下降的影响,汽车生产企业出口增势较上半年也呈一定回落,共出口50.80万辆,同比增长33.65%,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28.3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出口28.53万辆,同比增长46.11%,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7.26个百分点;商用车出口22.27万辆,同比增长20.48%,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20.56个百分点。从汽车主要出口企业来看,奇瑞、长城和吉利出口量稳居前三名,分别出口11.55万辆、4.76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57%、43.44%和92.11%。排名4~10位的企业依次是:东风、广汽、北汽、长安、哈飞、一汽和江淮。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增幅最为显著,共出口3.2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倍。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汽车38.93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77%。(见图表21)
第四部分: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一、东风商用车公司
去年1~9月,东风商用车公司生产汽车163552辆,同比增长13.44%,销售汽车160151辆,同比增长14.38%。其中重型车销售88368辆,同比增长39.8%,东风商用车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前三季度,东风天龙系列重卡继续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1~9月累计销售35406辆,其中出口6083辆。
进入下半年,随着市场环境改变,国内商用车市场普遍下滑,东风商用车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销量和利润目标。在国Ⅲ产品的导入上,这个公司继续完善国Ⅲ产品的开发和投放,重点推进主销产品的上市推广,选择有效区域投放,强化售后服务机制;在市况风险应对上,强化商务和技术降成本,努力抑制市况,强化国Ⅲ车型的收益管理,推进整车价值提升,在低产低销的状态下继续实施低成本运营,保持了企业的稳健经营。
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是一家发动机全系列产品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发电设备等。由于从2001年起,国内15吨以上的重卡市场增长率年年居高不下,作为惟一一家全套引进斯太尔重卡发动机技术的企业,潍柴生产的大功率发动机一直供不应求,车用动力占公司产品的比重直线上升。
2007年,10~12升商用车发动机占到销量的87%。去年1~6月,潍柴动力销售收入总和达280亿元,发动机销售台数比上年同期增长58%左右。到去年底,潍柴发动机的保有量将突破120万台,凭借在全国已建的2000家维修站,公司去年的配件和专用油销售额可达10亿元。
去年1~9月,份潍柴动力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增长53.11%;实现每股收益3.88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57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69元。
作为国内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 潍柴动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其产业链整合协同效应也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公司在大功率发动机、多档位变速箱、大吨位车桥匹配的集成竞争优势明显。信息显示,公司囊括了中国第一品牌发动机、第一品牌变速箱、第一品牌重型车桥,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这为其销售业绩的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还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出口市场现已成为公司另一大重要的收入增长点。根据公司公告,去年1~9月份,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2亿元,同比增长30.91%,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长16.85%。
三、陕汽集团
2008年,陕汽重卡市场增长十分迅猛,上半年就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去年1~9月份产销量近6万辆,相当于2007 年全年的总和。陕汽重卡一直保持牵引车市场保有量第一、自卸车市场增长率第一等优势,去年前三季度,陕汽在19吨以上载货车销量骤增,再次创造了重型载货车市场的“陕汽速度”。
2008年,陕汽在19T以上载货车产品、服务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在产品方面,陕汽实现6大升级,驾驶室、可靠性、节油性、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均得到了全面升级,获得市场良好的口碑。在服务方面,陕汽积极推进“大S服务”工程,在服务政策、配件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目标把陕汽贴心服务品牌打造成中国重卡服务第一品牌。在客户关怀方面,陕汽在2007年推出《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的基础上,又为1300万中国卡车司机成功征集歌曲《中国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让歌声伴随客户左右,把对客户关怀进行到底。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收益,陕汽联合黄金产业链体系,对国三重卡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在全面继承第一代国三重卡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整车匹配、燃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升级打造的超级省油重卡--陕汽第二代国三节油重卡。去年9月1日成功上市以来,突出的节油技术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油料成本。
四、吉利汽车
受原材料上涨以及成品油价格攀升等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寒流”,整个车市持续低迷。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竞争更为残酷。自主品牌的标杆企业吉利汽车在销售上保持稳定态势,2008年1~8月一直位居行业销量第九位,旗下的自由舰、吉利金刚则占据自主品牌汽车单品牌销售前十。吉利的出色表现,给弱势的自主品牌车企增加了很大的竞争信心。
五、一汽丰田
去年9月1日,在成立5周年之际,一汽丰田迎来了销量100万辆的佳绩,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百万俱乐部”成员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去年9月,一汽丰田共计销售轿车25526 辆,在国内轿车企业销量排名中名列第六;而1~9月份,一汽丰田累计轿车销量排名居全国轿车生产企业第四位。一汽丰田的优秀表现,首先得益于卡罗拉系列(全新卡罗拉和花冠EX)的热销。卡罗拉9月销售量为12299辆;去年1~9月份累计销售122749辆,同比增长467%。花冠的表现也可圈可点,9月花冠销售4577辆;1~9月份累计销售41778辆,同比增长251%。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卡罗拉系列已经成为国内单一品牌轿车销量冠军。
在主打车型旺销的同时,其他车型表现也非常出色,高端小车威驰逐步成为了“80 后”消费群体的首选车型之一,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1~9月份,威驰累计销售31146辆,同比增长101%;而主打运动性和操控性风格的锐志以及注重动力性能的皇冠,也一直都有非常稳定而均衡的市场表现。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锐志累计销售36258辆,同比增长105%,销量一直处于同级别车型的前列。
六、大众汽车
去年前九个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九个品牌(包括斯堪尼亚品牌)的全球总销量达到480万辆,比2007年同期增长3.9%。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增长了0.5个百分点,达到10.1%。虽然目前全球汽车产业陷入了困境,但是去年9月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销量仍达到了55万辆,同比增长0.7%。
2008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旗下两家整车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及澳门地区)累计销售汽车772783辆,同比增长13.1%(2007 年同期销量为683012辆)。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37857辆(包含8155辆进口车),同比增长7.5%;奥迪品牌销售89715辆(包含9899辆进口车), 同比增长19.2%;斯柯达品牌销售44829辆,同比增长218.1%;宾利和兰博基尼品牌销量分别为309辆和73辆,较上年同期增长94.3%和108.6%。在最后一个季度,大众汽车将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完成1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在销售实现较高增长的同时,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盈利情况也在不断改善,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范安德介绍,去年第三季度盈利情况甚至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还要好。
七、福特汽车中国公司
2008年前三季,福特汽车中国公司旗下各品牌的销量累计达240879台,较上年同期224849台的销量同比增长7%。福特汽车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销量同比上升6%,达159833台。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前三季度的销量为75496辆,其中福特全顺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1%,达到21083台。福特汽车将持续完善服务,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旗下产品领先的品质、安全性能和性价比。福特汽车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销量为159833台,在上年同期150521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在商用车领域,福特汽车公司的投资企业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销量为75496辆,其中福特全顺销量同比增长11%,达21083辆。
去年第三季度,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新车型,包括全新的福特S-MAX五座型号,以及福特蒙迪欧致胜安全升级版和福特S-MAX七座型号安全升级版。9月底,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上市了全新的2009款福特福克斯。这款深受市场欢迎的车型自2003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已经累计售出了超过30万台。为了进一步拓展经销商网络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福特汽车已将国内的客户服务网点扩展至300 家。通过持续改善经销商的服务品质与基础设施,福特汽车将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总体客户体验。
第五部分:行业热点或焦点问题
一、新消费税效果凸显,大排量车进口量锐减
据广州海关统计,去年1~9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6.7万辆,同比增长46%,价值26.3亿美元,增长68.3%,增速分别提高30.1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而9月份,广东排量在3升以上的汽油型小汽车进口2396 辆,下降0.6%,环比上月下降26.5%。
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2008年以来,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增长幅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富裕的高消费群体增加,对进口的豪华小汽车的需求也相应膨胀;另一方面,国内小汽车生产基本上以中小排量型号为主,大排量豪华小汽车仍需要依赖进口。此外,国家对大排量汽车调高消费税的政策实施前,大排量汽车消费者纷纷提前订货,抢闸进口,拉动了大排量汽车进口量大幅增长。” 大排量汽车的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宝贵的石油能源消耗,加重了环境污染,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虽然汽车消费税调整政策实施后,去年9月份,大排量汽车进口应声而落,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收效显著。但应该注意到,对于部分高消费人群,调高消费税仍不足以影响其对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兴趣,提前抢闸进口部分消费完后,进口增长仍然有可能继续抬头。
二、沃尔沃轿车公司宣布裁员3300人以应对亏损
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去年宣布全球裁员3300人,以应对持续低迷的销售和亏损带来的负面影响。沃尔沃轿车公司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本次裁员将涉及瑞典本土2000名工人和700 名职员,其中,位于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公司总部将辞退1650名工人和580名职员。此外,公司计划海外裁员600人,其中工人和职员各300人。
据沃尔沃统计,去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6亿瑞典克朗(1 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销量从去年夏季以来急剧下降,去年1月至8月销售量减少了12%。去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一——美国的销量骤降51%。 沃尔沃轿车公司从去年年初开始实施紧缩计划,以应对不断下降的市场需求给公司带来的财政困难。该公司不仅对生产部门有所压缩,而且在采购和后勤保障部门也进行整合,以提高效益。
三、国内车企大幅度调低出口目标
受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去年年初都定下了增长20%~30%乃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车企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
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介绍,长城原定去年出口目标是7万辆,但能达到6万辆就已经不错。本来汇率变动、原材料涨价等已经给汽车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消费能力下降,国外消费信贷大幅缩减甚至取消贷款买车,由此带来的打击更为沉重。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也表示,完成全年目标比较困难。造成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与预期相差甚远。另外,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利润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合资企业的产品线和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轿车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奇瑞、长城、华晨、吉利等自主品牌轿车企业都对海外市场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弥补国内的损失。与客车企业相比,卡车企业出口下滑的问题更为严重。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闫峰表示,去年的出口目标难以完成。一方面重卡产品一直未能获得出口主力市场俄罗斯的新认证,出口业绩大受影响;另一方面,美国次信贷危机以来的经济动荡也造成其他地区出口业绩受到影响。东风、中国重汽等另外几家重卡企业同样未能获得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通行证。东风商用车海外事业部的陈经理预计,国内重卡出口俄罗斯的数量至少会下降50%左右。考虑到俄方对中国重卡设置的技术壁垒,以及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即便2009年,国内重卡出口俄罗斯也难有较快增长。
四、北京市将不实行控制机动车总量措施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去年11月19日表示,北京市政府已做出决定,不会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居民购买机动车、限发车牌等措施,来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
据介绍,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市民也从中受益。有北京市民提出“继续实行单双号限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等建议解决北京交通问题。
王海平说,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国家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从顺应和满足市民生活富裕起来之后想要提高生活质量的意愿出发,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购买、限发车牌的办法是“不合适的”。王海平表示,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将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和可通达性。继续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舒适度。继续实行有利于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经济政策,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对人们的吸引力等。
据悉,从现在起到2010年,北京市将累计投资90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使全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到300公里,其中新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00公里。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将以每两年建成100公里、每年至少通车一条线路的进度,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提供)
2008年3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向下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一是连续多年攀升的宏观经济增速掉头向下;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三是油价高企,能源约束作用增强;四是交通约束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等。
从汽车主要品种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表现均不如去年上半年,其中商用车增幅回落较上半年更为明显。截至去年9月底,乘用车产销518.80万辆和510.32万辆,同比增长12.29%和11.36%,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68个百分点和5.71个百分点。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31.2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43.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01%;出口总额38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
第一部分:2008年1~8月汽车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17.38亿元,同比增长25.9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7815.38亿元,同比增长17.2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83个百分点;企业数为977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04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269.6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82万人。(见图表1)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57.56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73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66.0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82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15869.69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88.23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8219.86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2.80万元/单位。(见图表2)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5551.84亿元,同比增长21.5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13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5309.87亿元,同比增长22.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20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1226.44亿元,同比增长20.7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5个百分点。(见图表3)
2008年1~8月,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其余各月均出现环比下降,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同比下降。9月市场销售虽然环比出现近20%的回升迹象,但主要是受到奥运结束后市场补量影响,而且同比仍呈负增长,市场并未真正回暖。从“十一”假期看,市场表现仍较为平淡,按照往年经验,在没有大的政策出台条件下,四季度市场预计难改低迷走势,全年汽车销售增幅还要进一步下滑,同比增长约8%,销售950万辆左右。(见图表4)
2004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05年开始增速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2007年全年汽车总销量达到880万辆,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汽车市场,2008年初市场普遍预测销量增长将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迈进1000万辆大关。但从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2008年1~9月,全国汽车总销量722.92万辆,同比增长11.94%,增速比2007年同期下降近1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增幅分别下降达到12.64个和12.56个百分点,降幅超过一半。(见图表5)
四、成本费用结构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成本费用总额为1447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872.70亿元。其中,累计产品销售成本为13239.14亿元,同比增长27.3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1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91.49%,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了0.63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为486.14 亿元,同比增长23.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6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3.36%,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为680.11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8个百分点,累计管理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4.70%,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52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为64.70亿元,同比增长20.2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7.38个百分点,累计财务费用占成本费用总额的比重为0.45%,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03个百分点。(见图表6、7)
五、盈利情况
近年来,汽车价格不断下跌,但依靠快速增长的销售增量,汽车行业效益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水平。2006年、2007年汽车行业利润分别为752亿元、12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4%和57%。2008年,受钢铁等原材料订购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市场销售增幅明显放缓的双重挤压,汽车行业利润增速明显下降,亏损企业亏损增多。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99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6.93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59.63亿元,同比增长17.8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5.04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汽车制造业亏损面为18.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82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6.0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79个百分点。
2008年后几个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影响,预计汽车行业产销形势短期内难以出现好转,而钢铁等原材料价格虽然下半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难以抵御汽车市场变冷对行业盈利的冲击,加之激烈的价格竞争趋势依然不改,因此,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效益指标增幅还将有所回落。2008年全年汽车行业利润增长速度将回落至20%左右,全行业利润预计大约为1500亿元左右。(见图表8)
六、行业运营绩效
(一)成长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5.9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7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为27.95%,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6.2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率为17.2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5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7个百分点。(见图表9)
(二)盈利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毛利率为14.6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61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6.4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86%,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5.5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51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13.0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5百分点。(见图表10)
(三)偿债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7.20%,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14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16.35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0倍;产权比为1.3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01。(见图表11)
(四)经营能力
2008年1~8月,我国汽车制造业总资产周转率为87.10%,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8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4次;产成品周转率为10.79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45次。(见图表12)
七、影响去年三季度汽车行业运行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需求放缓、特大自然灾害等,2008年汽车行业增长显著放缓。但从影响程度来看,由于出口只占我国汽车整体销量非常小的比例,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年初南方的冰冻灾害和5月份四川的震灾,从事后月度的销售数据看,影响主要在局部市场,冻灾甚至部分促进了当地的销售,因此对全国的影响同样比较有限。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经历的几次周期性波动及其规律特征,并结合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中影响汽车总需求波动的主要周期性因素发现,2008年3季度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快速下滑,主要是受行业周期性调整因素向下作用的结果。
(一)连续多年攀升的宏观经济增速掉头向下
经验表明,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是中国汽车市场最为重要的周期性调整因素。1978~1996 年,我国汽车市场经历过四次比较典型的周期性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规律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1)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波动呈同期、同向、同步变化的特点,二者相关系数达到0.75;
(2)汽车市场增长波动幅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相对于GDP的上升或下降,汽车产销扩张或收缩系数更明显。即在GDP环比上升时,汽车产量成倍增长;而在GDP 环比下降时,汽车产量成倍下降,汽车市场增幅呈大涨大落之势,计算显示,1978~1996年,上述系数波幅基本在8左右;
(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汽车市场增长率波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即在波动周期的波谷,市场仍呈正增长。(见图表13)
由于1996年以前,我国汽车市场主要以客货商用车发展为主,轿车市场还停留在少量的公务车和出租车市场阶段,因此,市场周期波动所体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已不完全适用于1996年后以轿车发展为主导的汽车市场。2000年前后,国内轿车、客车、载货车的比例达到1:1:1,此后轿车市场发展进入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客货商用车发展进入从属地位。通过对2000年后新的市场格局下汽车市场增幅变动与宏观经济增长率变动关系的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进一步提高,二者波动方向和同步性仍一致,但汽车市场增长波动幅度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系数由原来的8下降到5,表明汽车市场增幅大涨大落有所缓和,另外,增长型波动特征仍不变。(见图表14)
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速的大幅放缓,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相对应,具有非常强的周期性特征。2002~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从9.1% 逐年加快,2007 年达到最高的11.9%,国民经济的上升周期,带动国内汽车市场同期平均以超过GDP增长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长。而2008年宏观经济掉头向下,前3季度经济增长9.9%,全年预计在10%,比2007年下降近两个百分点,按此计算,影响汽车市场销量增长下滑8~10个百分点,与全年汽车市场增幅下滑的幅度很接近。
(二)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
汽车消费信心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占比大、权重高,因此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汽车消费欲望的强弱。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当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升时,往往预示着汽车总需求将进入上升周期,汽车产销增长加快,反之则预示总需求将减缓,产销增长会减慢。计算显示,1997~2004年间美国汽车产量(折合成年率)与本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5829,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我国已进入轿车时代,且汽车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在稳步提高,因此作为欧美成熟市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越来越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周期波动。2008 年,受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和股市大幅下跌影响,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2007年大幅下滑,持续低迷,去年第三季度指数为93.8,比上季度和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了0.3和3.2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作为重要的周期性指标之一,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深度下滑,一方面直接导致了2008年汽车市场增长的显著放缓,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汽车市场的周期性下调趋势。(见图表15)
(三)油价高企,能源约束作用增强
欧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能源约束对导致汽车市场周期性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持续的油价上涨往往最终导致行业周期性的大调整,世界汽车业有史以来的两次衰退,主导因素都是石油危机。以美国为例,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5倍,最高近34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按年折合)1974、1975年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9%、9%。1979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最高近37美元/桶,美国汽车产量(按年折合)1979~1981 年连续三年低迷,同比分别下降12%、30%、0.01%。经测算,1973年10月~2004年6月间,美国汽车销售与原油价格负相关,其值达到-0.42。就中国而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高,能源约束下的油价上涨对汽车市场总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由于价格管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前两年国际油价高涨期间较为平稳,但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明显加大,上涨非常快,从6月份成品油价大幅上调后的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很明显油价高企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见图表16)
(四)交通约束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
当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交通约束对总需求产生很强的抑制效应,这在新加坡、香港等人口密集国家和地区表现非常明显。尽管人均GDP高企,但其人均汽车保有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非常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约束对汽车市场发展的影响。新加坡对汽车购买、使用采取严格的限制政策,征收最贵的上牌费,并在使用阶段给予重重限制。这些措施均旨在缓解交通压力,但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汽车消费,使得其汽车市场长期保持在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水平。
中国目前在汽车发展最快的一线城市和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都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道路发展严重滞后于汽车增长速度,交通拥堵严重,2008年北京、济南和上海等地采取的限行措施已对居民购车积极性带来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潜在需求的释放。随着越来越多地区和城市汽车交通约束压力上升,必将拖累汽车市场总体需求进入周期性调整。
第二部分:行业主要产品产销状况分析
从汽车主要品种来看,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表现均不如上半年,其中商用车增幅回落较去年上半年更为明显。截至去年9月底,乘用车产销518.80万辆和510.32万辆,同比增长12.29%和11.36%;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68个百分点和5.7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9.20个百分点和12.48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212.51万辆和212.60万辆,同比增长12.48%和13.35%;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6.00个百分点和8.6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3.56个百分点和12.66个百分点。
一、乘用车产销情况
(一)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需求平稳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5.57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6L及以下品种继续占据最大比重,共销售230.6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0.87%。其中1升<排量≤1.6升系列销售212.28万辆,同比增长17.43%;排量≤1升系列需求降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减缓,共销售18.36 万辆,同比下降0.91%。值得一提的是,2.0升以上各系列轿车品种市场表现均不如上年同期,尤其是上年迅猛增长的3.0 升以上大排量品种共销售9137辆,同比下降9.17%。
(二)客车市场需求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市场需求增速明显回落,共销售19.55万辆,同比增长11.09%;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6.92个百分点。客车非完整车辆(客车底盘)需求与去年上半年和上年同期相比,结束了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共销售6.66万辆,同比下降13.90%。在客车主要品种中,大型客车与上年同期相比需求增速大致相当,轻型客车有所回落,中型客车结束增长,呈一定下降。(见图表18)
三、重点企业(集团)产销情况
2008年1~9月,上汽、一汽、东风三大集团继续成为行业领先者。截止去年9月底,上述三家企业销量均超过百万辆,分别达到131.30万辆、120.04万辆和101.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7%、13.92%和21.74%。其中,三大集团累计销售乘用车286.4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13%;商用车销售66.07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31.08%。
2008年1~9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江淮。与上年同期相比,奇瑞、华晨和哈飞依旧下降,东风继上汽和一汽后累计销量也超过百万,表现较为出色。去年1~9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604.5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63%。(见图表19)
第三部分:行业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31.21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43.10亿美元,同比增长31.01%;出口总额38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8%。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
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进口31.09万辆,同比增长40.24%,与上年全年大致相当;累计进口金额1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8.07%,比上年全年净增9.43亿美元。从各季度进口情况来看,上半年表现较好,进入7月后,进口势头有所放缓;与往年有所不同,去年三季度表现不如一、二季度。
从去年前三季度汽车主要进口品种来看,越野车表现仍旧突出,进口量超过上年全年,共进口16.15万辆,比上年全年净增1.93万辆,同比增长62.44%,增幅高于行业22.20个百分点;轿车进口11.65万辆,同比增长17.16%,增幅低于行业23.08个百分点;小型客车表现也较为出色,共进口1.96万辆,同比增长46.28%。去年前三季度,上述三个品种共进口29.76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6%。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内油价持续提升,但大排量越野车和轿车品种仍然占据进口最大比重。据统计,3升以上汽油轿车品种共进口4.63万辆,同比增长35.90%,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0%;汽油越野车进口8.49万辆,同比增长80.30%,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53%。
汽车相关商品进口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前三季度,在汽车整车进口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发动机、零部件等商品进口也延续了上年增长势头,其中发动机进口金额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08%;汽车零件、附件和车身累计进口金额10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6%。相比较而言,轮胎和汽车相关商品增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进口金额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升23.85个百分点;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进口金额6.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46%,而上年同期为负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四大类汽车商品共进口126.75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52%。主要进口国仍集中在日、德、韩、英。前三季度,在统计的113个进口国家和地区中,进口金额位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瑞典和西班牙,进口金额分别达到84.71亿美元、71.10亿美元、19.72亿美元、19.68亿美元、9.68亿美元、6.38亿美元、5.03亿美元、4.38亿美元、3.44亿美元和2.1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法国有所下降,其他国家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英国增幅最为显著。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十个国家共进口226.27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93%。(见图表20)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
去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总体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去年8月和9月连续两个月单月同比呈下降态势。
截至去年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在汽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表现依然出色,共出口19.69万辆,同比增长57.69%,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5.32%,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重提升5.14个百分点;与2006年同期相比,所占比重提升8.65个百分点。轿车成为继载货车之后带动汽车出口增长的又一支主要力量,其中2月、3月以及7月和8月当月出口均超过载货车。载货车出口继续稳居第一,达到21.16万辆,同比增长25.71%,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7.96%。客车出口位居第三,接近6万辆,同比增长2.99%,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较大。
去年前三季度,在统计的220个出口国家(含地区)中,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含地区)共有5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累计出口金额355.52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91.60%。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含地区)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和越南。与上年同期相比,美、日、俄、韩、德五国出口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分别达到73.51亿美元、34.01亿美元、18.72亿美元、14.83亿美元和10.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2%、33.08%、72.18%、24.72%和21.75%;上述五国累计出口金额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39%。汽车企业出口增幅较上半年有所回落奇瑞、长城和吉利稳居三甲。
根据汽车生产企业上报的出口数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受7月和8月国内需求下降的影响,汽车生产企业出口增势较上半年也呈一定回落,共出口50.80万辆,同比增长33.65%,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28.35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出口28.53万辆,同比增长46.11%,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37.26个百分点;商用车出口22.27万辆,同比增长20.48%,与上半年相比,增幅回落20.56个百分点。从汽车主要出口企业来看,奇瑞、长城和吉利出口量稳居前三名,分别出口11.55万辆、4.76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57%、43.44%和92.11%。排名4~10位的企业依次是:东风、广汽、北汽、长安、哈飞、一汽和江淮。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风增幅最为显著,共出口3.2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倍。去年前三季度,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汽车38.93万辆,占汽车企业出口总量的77%。(见图表21)
第四部分:行业内主要企业经营情况
一、东风商用车公司
去年1~9月,东风商用车公司生产汽车163552辆,同比增长13.44%,销售汽车160151辆,同比增长14.38%。其中重型车销售88368辆,同比增长39.8%,东风商用车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年前三季度,东风天龙系列重卡继续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1~9月累计销售35406辆,其中出口6083辆。
进入下半年,随着市场环境改变,国内商用车市场普遍下滑,东风商用车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销量和利润目标。在国Ⅲ产品的导入上,这个公司继续完善国Ⅲ产品的开发和投放,重点推进主销产品的上市推广,选择有效区域投放,强化售后服务机制;在市况风险应对上,强化商务和技术降成本,努力抑制市况,强化国Ⅲ车型的收益管理,推进整车价值提升,在低产低销的状态下继续实施低成本运营,保持了企业的稳健经营。
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是一家发动机全系列产品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发电设备等。由于从2001年起,国内15吨以上的重卡市场增长率年年居高不下,作为惟一一家全套引进斯太尔重卡发动机技术的企业,潍柴生产的大功率发动机一直供不应求,车用动力占公司产品的比重直线上升。
2007年,10~12升商用车发动机占到销量的87%。去年1~6月,潍柴动力销售收入总和达280亿元,发动机销售台数比上年同期增长58%左右。到去年底,潍柴发动机的保有量将突破120万台,凭借在全国已建的2000家维修站,公司去年的配件和专用油销售额可达10亿元。
去年1~9月,份潍柴动力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18亿元,同比增长53.11%;实现每股收益3.88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57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69元。
作为国内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 潍柴动力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其产业链整合协同效应也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公司在大功率发动机、多档位变速箱、大吨位车桥匹配的集成竞争优势明显。信息显示,公司囊括了中国第一品牌发动机、第一品牌变速箱、第一品牌重型车桥,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这为其销售业绩的增长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还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出口市场现已成为公司另一大重要的收入增长点。根据公司公告,去年1~9月份,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2亿元,同比增长30.91%,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长16.85%。
三、陕汽集团
2008年,陕汽重卡市场增长十分迅猛,上半年就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去年1~9月份产销量近6万辆,相当于2007 年全年的总和。陕汽重卡一直保持牵引车市场保有量第一、自卸车市场增长率第一等优势,去年前三季度,陕汽在19吨以上载货车销量骤增,再次创造了重型载货车市场的“陕汽速度”。
2008年,陕汽在19T以上载货车产品、服务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在产品方面,陕汽实现6大升级,驾驶室、可靠性、节油性、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均得到了全面升级,获得市场良好的口碑。在服务方面,陕汽积极推进“大S服务”工程,在服务政策、配件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就的工作,目标把陕汽贴心服务品牌打造成中国重卡服务第一品牌。在客户关怀方面,陕汽在2007年推出《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蓝皮书》的基础上,又为1300万中国卡车司机成功征集歌曲《中国卡车司机之歌——海阔天空》,让歌声伴随客户左右,把对客户关怀进行到底。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收益,陕汽联合黄金产业链体系,对国三重卡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在全面继承第一代国三重卡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整车匹配、燃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升级打造的超级省油重卡--陕汽第二代国三节油重卡。去年9月1日成功上市以来,突出的节油技术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油料成本。
四、吉利汽车
受原材料上涨以及成品油价格攀升等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寒流”,整个车市持续低迷。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竞争更为残酷。自主品牌的标杆企业吉利汽车在销售上保持稳定态势,2008年1~8月一直位居行业销量第九位,旗下的自由舰、吉利金刚则占据自主品牌汽车单品牌销售前十。吉利的出色表现,给弱势的自主品牌车企增加了很大的竞争信心。
五、一汽丰田
去年9月1日,在成立5周年之际,一汽丰田迎来了销量100万辆的佳绩,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百万俱乐部”成员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显示,去年9月,一汽丰田共计销售轿车25526 辆,在国内轿车企业销量排名中名列第六;而1~9月份,一汽丰田累计轿车销量排名居全国轿车生产企业第四位。一汽丰田的优秀表现,首先得益于卡罗拉系列(全新卡罗拉和花冠EX)的热销。卡罗拉9月销售量为12299辆;去年1~9月份累计销售122749辆,同比增长467%。花冠的表现也可圈可点,9月花冠销售4577辆;1~9月份累计销售41778辆,同比增长251%。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卡罗拉系列已经成为国内单一品牌轿车销量冠军。
在主打车型旺销的同时,其他车型表现也非常出色,高端小车威驰逐步成为了“80 后”消费群体的首选车型之一,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1~9月份,威驰累计销售31146辆,同比增长101%;而主打运动性和操控性风格的锐志以及注重动力性能的皇冠,也一直都有非常稳定而均衡的市场表现。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锐志累计销售36258辆,同比增长105%,销量一直处于同级别车型的前列。
六、大众汽车
去年前九个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九个品牌(包括斯堪尼亚品牌)的全球总销量达到480万辆,比2007年同期增长3.9%。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增长了0.5个百分点,达到10.1%。虽然目前全球汽车产业陷入了困境,但是去年9月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销量仍达到了55万辆,同比增长0.7%。
2008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旗下两家整车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及澳门地区)累计销售汽车772783辆,同比增长13.1%(2007 年同期销量为683012辆)。其中大众品牌销售637857辆(包含8155辆进口车),同比增长7.5%;奥迪品牌销售89715辆(包含9899辆进口车), 同比增长19.2%;斯柯达品牌销售44829辆,同比增长218.1%;宾利和兰博基尼品牌销量分别为309辆和73辆,较上年同期增长94.3%和108.6%。在最后一个季度,大众汽车将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完成1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在销售实现较高增长的同时,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盈利情况也在不断改善,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范安德介绍,去年第三季度盈利情况甚至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还要好。
七、福特汽车中国公司
2008年前三季,福特汽车中国公司旗下各品牌的销量累计达240879台,较上年同期224849台的销量同比增长7%。福特汽车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销量同比上升6%,达159833台。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前三季度的销量为75496辆,其中福特全顺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1%,达到21083台。福特汽车将持续完善服务,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旗下产品领先的品质、安全性能和性价比。福特汽车在华乘用车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销量为159833台,在上年同期150521台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在商用车领域,福特汽车公司的投资企业江铃汽车有限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销量为75496辆,其中福特全顺销量同比增长11%,达21083辆。
去年第三季度,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新车型,包括全新的福特S-MAX五座型号,以及福特蒙迪欧致胜安全升级版和福特S-MAX七座型号安全升级版。9月底,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上市了全新的2009款福特福克斯。这款深受市场欢迎的车型自2003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已经累计售出了超过30万台。为了进一步拓展经销商网络及提升客户满意度,福特汽车已将国内的客户服务网点扩展至300 家。通过持续改善经销商的服务品质与基础设施,福特汽车将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总体客户体验。
第五部分:行业热点或焦点问题
一、新消费税效果凸显,大排量车进口量锐减
据广州海关统计,去年1~9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6.7万辆,同比增长46%,价值26.3亿美元,增长68.3%,增速分别提高30.1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而9月份,广东排量在3升以上的汽油型小汽车进口2396 辆,下降0.6%,环比上月下降26.5%。
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2008年以来,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增长幅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富裕的高消费群体增加,对进口的豪华小汽车的需求也相应膨胀;另一方面,国内小汽车生产基本上以中小排量型号为主,大排量豪华小汽车仍需要依赖进口。此外,国家对大排量汽车调高消费税的政策实施前,大排量汽车消费者纷纷提前订货,抢闸进口,拉动了大排量汽车进口量大幅增长。” 大排量汽车的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宝贵的石油能源消耗,加重了环境污染,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虽然汽车消费税调整政策实施后,去年9月份,大排量汽车进口应声而落,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收效显著。但应该注意到,对于部分高消费人群,调高消费税仍不足以影响其对大排量汽车的消费兴趣,提前抢闸进口部分消费完后,进口增长仍然有可能继续抬头。
二、沃尔沃轿车公司宣布裁员3300人以应对亏损
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去年宣布全球裁员3300人,以应对持续低迷的销售和亏损带来的负面影响。沃尔沃轿车公司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本次裁员将涉及瑞典本土2000名工人和700 名职员,其中,位于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公司总部将辞退1650名工人和580名职员。此外,公司计划海外裁员600人,其中工人和职员各300人。
据沃尔沃统计,去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6亿瑞典克朗(1 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销量从去年夏季以来急剧下降,去年1月至8月销售量减少了12%。去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一——美国的销量骤降51%。 沃尔沃轿车公司从去年年初开始实施紧缩计划,以应对不断下降的市场需求给公司带来的财政困难。该公司不仅对生产部门有所压缩,而且在采购和后勤保障部门也进行整合,以提高效益。
三、国内车企大幅度调低出口目标
受前几年汽车出口红火的鼓舞,不少汽车企业在去年年初都定下了增长20%~30%乃至更高的出口目标。目前看来,这些高增长目标注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内车企已大幅调低出口目标。
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介绍,长城原定去年出口目标是7万辆,但能达到6万辆就已经不错。本来汇率变动、原材料涨价等已经给汽车出口带来很大压力,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消费能力下降,国外消费信贷大幅缩减甚至取消贷款买车,由此带来的打击更为沉重。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也表示,完成全年目标比较困难。造成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与预期相差甚远。另外,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利润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合资企业的产品线和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轿车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奇瑞、长城、华晨、吉利等自主品牌轿车企业都对海外市场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弥补国内的损失。与客车企业相比,卡车企业出口下滑的问题更为严重。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闫峰表示,去年的出口目标难以完成。一方面重卡产品一直未能获得出口主力市场俄罗斯的新认证,出口业绩大受影响;另一方面,美国次信贷危机以来的经济动荡也造成其他地区出口业绩受到影响。东风、中国重汽等另外几家重卡企业同样未能获得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通行证。东风商用车海外事业部的陈经理预计,国内重卡出口俄罗斯的数量至少会下降50%左右。考虑到俄方对中国重卡设置的技术壁垒,以及受美国经济危机影响,即便2009年,国内重卡出口俄罗斯也难有较快增长。
四、北京市将不实行控制机动车总量措施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去年11月19日表示,北京市政府已做出决定,不会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居民购买机动车、限发车牌等措施,来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
据介绍,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市民也从中受益。有北京市民提出“继续实行单双号限行”“机动车总量控制”等建议解决北京交通问题。
王海平说,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国家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从顺应和满足市民生活富裕起来之后想要提高生活质量的意愿出发,采取控制机动车总量,限制购买、限发车牌的办法是“不合适的”。王海平表示,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将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和可通达性。继续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舒适度。继续实行有利于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经济政策,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对人们的吸引力等。
据悉,从现在起到2010年,北京市将累计投资90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使全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到300公里,其中新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00公里。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京将以每两年建成100公里、每年至少通车一条线路的进度,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