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典型”的发掘应用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员工思想活跃,面临多媒介、多渠道、多方面的正负影响和灌输。在“信息爆炸”常给人们带来“感知疲劳”的年代,要想在员工头脑中留下企业教益的痕迹,不得不研究如何提高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运用多层次的典型教育”,即 “情境典型”开展教育。
  
  “情境典型”的独到之处
  
  “情境典型”就是“在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典型”。它具体表现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案例、故事、寓言、场景、情形等。
  “情境典型”是在我们传统运用的“个人典型”、“集体典型”等概念基础上,增加的一个更为广泛的典型新层次,其内涵有五个特征:
  以事为主,即以客体为主。人这个主体,依附于典型事件的客体、事件变化,则人物随之变更,而不是传统典型那样总是固定去反映某个人或群体。
  讲求具体。它突出形象思维,所创立的典型往往是情景交融、生动活泼,比传统典型更加注重形象性和直观性。
  较为分散。它可涉及各种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范围广,且经常只需反映某个片段,推广教育面宽,实用性强。它不必像传统典型那样需有综合性展示和集中体现,不易产生“曲高和寡”、或缺少“可复制性”、“普及性”等矛盾。
  更具时效性。容易适时发掘,及时推广,不像树立传统典型那样,有“选拔”、“培养”、“考验”等较长周期。
  标准较低。只要是某一件事、某一方面、某一点有推广价值,即可运用,比传统典型更容易创立,推广成本低。
  近年来,企业界倡导“情境管理”,就是指“应该随情况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管理方式”;又相应倡导一种“情境领导”,就是指“应该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适应部属不同的类型和变化情况”。国内近年出版了一本译著:《情境管理:全球新视角》,书中提出:“只有当行动与现行情境相一致时,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高效地达成目标。”在推广上述新潮的“情境管理”、“情境领导”、“情境教育”理论过程中,我们不妨穿插推广“情境典型”,那么就一定会大大优化现行的员工素质教育方式。
  
  “情境典型”的应用价值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榜样的力量无穷”,要“手中有典型”,要“典型引路”等,但在实践中,典型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发掘,突出表现在典型的类别单一,难以起到更为普遍和具体的“引路”作用。一提“典型”,一般只会联想到先进个人、模范标兵、英雄集体这类“个人典型”、“集体典型”上,又会感到“树典型不易”,“当典型也难”,随之“敬而远之”,于是往往就把“典型”这一十分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束之高阁。
  我们必须承认,树立传统的“个人典型”和“集体典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有更大的示范性、影响力和持久作用。我们的时代、社会需要像董存瑞、雷锋、郑培民、许振超、好八连等这样的英雄个人和群体。即使在企业,也会有不少先进集体和个人,能够发挥这类典型的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考虑更为广泛的典型层面。尤其是在企业这个小环境,要普遍提高员工素质,就需要一类更具体、更形象的典型来给员工进行日常性的各式各类的导向;就需要把企业精神、价值观、新理念、企业生产经营各项要求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象,随时展示在广大员工面前。因此,企业客观需要的,应该是一个有“个人典型”、“集体典型”、加之更广泛的“情境典型”所构成的一套“典型导向体系”。
  过去由于典型层次高,覆盖面窄,就淡化了“典型”的实用价值,还时常因“典型观”的片面而产生种种负效应,致使人们更不愿主动去运用“典型”这一重要工具。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由于典型体系的不科学所产生的负效应和缺欠,至少有以下七类:
  一是言之无物,缺少典型。二是典型标高,望不可及。三是典型老化,牵强附会。四是典型单一,影响面窄。五是重人物典型,轻事件典型。六是重正面典型,轻负面典型。七是推广不力,价值削减。
  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矛盾,唯有下功夫构建包括“情境典型”在内的科学的典型导向体系,才能标本兼治。
  
  “情境典型”的发掘途经
  
  从闪亮点上发掘
  管理者只要留心,就会在生产经营中发现员工言行的种种亮点。把有代表性的亮点适时树为“情境典型”,继而推广普及,就能生动地表达出企业的诉求和导向,引起大家效仿。“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从兴奋点上发掘
  企业经常会出一些振奋人心的事件或时刻,如:签订了某重要合同、某新产品开发成功等。如果把其中有代表性的事件或时刻形象化地创立为“情境典型”,趁热打铁,大做快做文章,就能使这些积极的兴奋点“强化”和“定格化”,持续地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起到深刻教育效果。
  从共鸣点上发掘
  企业在某个时期都会有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考虑多的问题、反响大的问题。管理者如果触及到这些点上,创立起相应导向的“情境典型”,就会“轰鸣”起“共振效应”。对有益的共鸣点,管理者应该推波助澜,使之升温;对无益的共鸣点,管理者也可发掘能够转移热点的“情境典型”,使之淡化。
  从问题点上发掘
  企业生产经营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问题,关键是防微杜渐,引起警觉。管理者应主动将一些带苗头性、隐患性、趋向性的问题创立为“情境典型”,从而将问题挑明,敲响警钟。对一些已经出现的重大恶性事件,应创立为负面的“情境典型”,可编成故事、寓言等,让大家持续受教育。“超前警示”、“末日管理”,就更需要多运用“情境典型”,才会有感染力。
  
  “情境典型”的推广形式
  
  活跃会议式
  会议如果适时贯穿几个“情境典型”,马上会使与会者“提神”;上层领导发言,挑选几个基层领导,围绕会议主题介绍些“情境典型”,也能令与会者耳目一新;为克服中层领导有时难以将上层会议精神准确、全面下传,精心准备一次全员大会也是好方法。面对全体员工,老总讲话用较多的“情景典型”,哪怕是全员站立半个多小时,也会收到振奋人心的效果。还可以在分厂大会、骨干会、班前会、表彰会、培训会等会上,恰如其分地穿插“情境典型”,都会增加趣味性、感染力。
  行为动作式
  就是“用行为和动作向员工展示”,或“让员工直接参与”某种场景所形成的“情境典型”。
  海尔人含泪挥锤砸冰箱,震撼了员工的心,由此创立了一个国内外闻名的“情境典型”。
  美国通用公司安排新来的大学生扫地,使其首先亲身感触到“不可好高骛远,一切要从具体小事做起”。
  深圳某酒店一群员工冒着寒风,班前列队,高呼企业理念,振奋了自己,也吸引了顾客。
  一些企业经常举办升旗仪式、颁奖仪式、庆典仪式等,一定不能把它简化为似乎迫于无奈的形式,而是真的要隆重地去创立一个能够给员工留下强烈印象的“情境典型”。天兴公司就是以此为指导,隆重组织了“四十年厂庆活动”,包括进行“十件历史大事评选”,召开“全员纪念大会”、编印《纪念手册》、举办“趣味运动会”、“老同志座谈会”、“老照片展览会”、自编节目汇演等,收到了预期效果。
  “情境典型”的创立不仅来自管理者,还要发动员工参与,“发掘自己身边的事,教育自己身边的人”。在演讲会上,员工发自内心的言语激励着众人。在技术操作观摩中,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示范效应也不乏其例。
  文化集成式
  就是将突出的典型,包括个人、集体和情境典型进一步提炼升华,融入企业文化,载入企业史册,使其持久发挥效能。
  《圣经》千百年来在西方广泛流传,深入人心,一是因它精选了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二是因它被升华成了书本的东西。
  海尔开始提出“人人是才”口号时,员工反应平淡,后来他们把一工人的革新成果升华到“以这名工人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文化的集成有效地唤起了海尔员工参与技革的情绪。
  天兴公司编印的《企业文化手册》,不仅集成了企业精神和10个方面理念,还在每一类理念的后面精选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典型”——小故事,并配上卡通画,令员工喜闻乐见。
  对“情境典型”的文化集成是一种情理交融的再创作,它可以形成企业的名言、故事、传奇、轶事、寓言等,它是对事实的一种演变,有联想和虚构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些形象的甚至神话的故事和理念里包含了催人奋进的哲理。例如,王铁人的“有条件上,没条件也要上”的理念和故事、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和“一抓准”故事、张瑞敏的“推上坡球”哲理故事等,都是这样一种文化的集成。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7日,21世纪的第七个年头的第七天,北京这座国际性大都市,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在这场接连几天的大雪之后,天气变得格外的寒冷,传统的中国人似乎依然记得那句“瑞雪兆丰年”谚语,也许每个人都在内心默默地为自己祈祷过,来年会有一个好兆头。 当天下午4时,我应邀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图书城的第三极书局8楼多功能厅。说实话,如果不是活动主办方的再三邀请,在那样一个室外气温在
我喜欢机器人。  机器人是众多科幻小说、电影的主题,我也从小在各种作品里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角色:他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然而真正的机器人到底有多神奇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呵呵,我也说不清。但是我可以把脑海里想象的机器人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我用剪纸的镂空方法,制作出了链条、螺丝、钳子、锯齿、弹簧……看看我的“机器人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