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来源 :中国机械·装备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鲸1号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C919大型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首飞成功,北斗三号正式开始全球组网……2017年,我国的高端装备创新成果显著,一批光芒四射的大国重器集中涌现,可谓精彩纷呈。借用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话说,“制造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纵然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但通过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7年我国不但高端装备取得了关键突破、网络强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也在向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成效明显,工业整体上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的势头。
  在2017年12月25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苗圩披露,预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6.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约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4%,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9%,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40%。
  高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的成績是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的集中体现。”苗圩指出,这五年,我国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推动了许多重大工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并解决了一批深层次难题,办成了一批大事。“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网络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创新已步入了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一批企业也进入了国际市场第一方阵。”
  比如“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配套政策措施陆续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启动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批复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新成效等。在制造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同时,网络强国建设也迈出了重大步伐。
  据介绍,通过创新驱动,2017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工业强基工程实施取得了新的突破。比如,大飞机专项取得重大进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全面启动,还新增中央财政资金概算39.9亿元,支持我国的大型数控龙门机床、立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38类重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一大批高端装备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了上文提到的“蓝鲸1号”、C919大型客机等,“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了全球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骨科手术机器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应用等。
  2017年,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节能环保、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表现也极其抢眼,我国新认定了7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7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24家部重点实验室。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发布了全球首创的新能源汽车双积分制度,全年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预计超过70万辆,保有量超过170万辆,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改革创新管理,也为制造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据悉,2017年,各种减税降费新措施为企业减负超过17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振兴:随着《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发布实施,2017年产融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发放了超过2万亿元的贷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据悉,2017年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4.6%。
  此外,随着《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开始向纵深推进。2017年我国有202个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完成立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在逐步加快。据悉,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双创”平台普及率接近了70%,各种融合技术协同创新非常活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Pv6研发应用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多关键性的突破,但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苗圩提醒说,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低端过剩与高端不足并序,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增长动力仍然不足: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今后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解决。”
  预期2018工业增加值约增长6%
  2018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但仍波动徘徊,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外部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进程加快的双重挤压;内有生产成本上升,产业增速放缓,投资持续低迷等挑战。
  在当天的工作会议上,苗圩指出,预期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50%、30%和13%左右。
  对此,他强调,2018年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据介绍,2018年工信部将遴选3家左右条件成熟的省级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中心,并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解决动力电池系统等50项左右的关键瓶颈:同时开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关键系统部件的示范应用,稳步推进C919大型客机研制;推动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高标准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同时,还将继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据介绍,2018年工信部还将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性文件,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
  为了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未来还将发挥消费和投资的有效作用,实施新一轮的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据透露,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大型邮轮、智能船舶、清洁能源船舶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办法的实施,同时推动建立“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内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此外,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被列为了工作重点之一。据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落实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健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和信息共享机制,编制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技术产品目录:同时推动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北斗产业化,高标准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经济业态已变化,主导产业是新型媒体业,中国近年来新媒体产业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移动媒体、娱乐媒体已形成巨大产业规模。媒体能力成为新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媒体教育对催生新的知识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知识经济;新媒体;数字能力;媒体素养  在纷纭复杂的技术发展和新媒体形成的数字虚拟世界中,文化产业的业态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非常活跃,产生巨大的生产力,甚
期刊
未来所有可量化、可衡量、可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替代。  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传统的管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数字化生存时代,赋能将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只有关注人的成长,成为价值型组织,才能在变化中生存下去。  1 从三个链条到三个角色管控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传统的管理中,最重要的链条有三个:命令链、信息链和人际关系链。  大部分情况下在组织系统中,都靠这三个链条来打通。我们通过命令链,让上
期刊
2003年11月,伊卡璐草本精华新一代系列产品全新上市。这标志着自2002年被宝洁公司成功收购以后,这个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品牌又回来了!    美发护发行业的的翘楚    对于世界各地数百万的女性来说, “伊卡璐”就是美丽发色和健康秀发的代名词。以斯坦福科研中心为首的伊卡璐产品研究中心, 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 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让伊卡璐在染发和洗护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被推崇为业界的佼佼者。作
期刊
从2015年的《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第一篇文章开始,到2018年8月,他已经围绕该话题推出了若干篇文章,无一不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经过对近百家制造企业的调研,沈部长指出,实体层即设备层的互联互通是智能制造最基础的工作。  实体层的互联互通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作  首先,按业务流程分,一般智能制造分:管理层、执行层、控制层及实体层(设备层),有的企
期刊
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7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253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比上年增加8家,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再次迎来增加。在稍早时候,中国工商联也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中,制造业入围数量达288家。本文拟通过两个重要榜单中制造业企业的分析探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
期刊
厚积薄发 中国进入创新收获期  过去五年,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方面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据《自然》杂志统计,2016年中国作者发表的SCI科学论文总数升至世界第二,超越欧洲,直追美国。在很多科技领域,中国都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新型铁基超导材料、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战略高技术领域,深空、深海、深地、网络等也取得
期刊
企业如何去库存是个重要课题。为提升产品销售量,很多企业采取赊销手段让利于客户,使得应收账款增多、坏账增加,现金的回流速度降低,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D公司是一家规模化的制造型企业,致力于数控机床领域,至今已稳步发展了十几年。在行业激烈的竞争角逐中,D公司不断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销售记录不断被打破,应收账款增速也大幅度上涨,长账龄的应收账款比重加大,回收速度减慢。种种迹象表明D公司
期刊
大国崛起,重器先行。2017年,中国制造实现海陆空全面突破,集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它们不但关乎国家长远发展,更是中国发挥大国影响力的底气支撑。  “蓝鲸1号”成功试采可燃冰  2017年年初,我国建成全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5月18日,在南海海域,“蓝鲸1号”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工作。  天
期刊
进入新时代,机床工具行业的新目标、新征程,面对着体制机制、人员结构、技术储备、发展模式等更多的困难。  建国后30年行业发展史  建国后三十年中,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以“十八罗汉”骨干机床企业为主的金属加工机床体系;以哈量、哈一工、成量、上工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主的量刃具企业体系;以一、二、三、四砂轮厂等为骨干的磨料磨具行业体系;以青岛铸造、保定铸造等为骨干的铸造机械体系;以及以北京机床研究
期刊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一个机遇无限同时也是危机重重的重大历史转折新时期。中国工业在经历被忽视、被冷落与自我迷失的怅惘后,重返国家战略重心,并被决策层寄予厚望。  悲喜交加的2008,仿佛预示了新时期的局面将更为复杂。国外,美国雷曼兄弟倒闭,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海啸袭击全球金融市场;国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的汶川地震先后降临,给这一年留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