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温州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于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该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新时期,温州大学积极融合地方元素,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懂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2001年开始,温州大学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扶持在校生创新、创业,并于2009年成立了处级建制、实体运作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为深入了解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以及如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和保障创业教育质量,我刊对该校党委书记陈福生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陈书记指出,温州的传统文化和创业精神、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对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任何岗位都需要创业意识和精神;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层次、教育资源、区域文化、周围环境等开展创业教育,设计不同的创业途径;创业教育要和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社会责任感
  一、开创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河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学校是如何整合校园资源,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
  陈福生: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各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地方高校,首先要考虑如何办学,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有所作为。
  其实,温州大学从2001年就开始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扶持在校生创新、创业,开创了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河。2009年,处级建制、实体运作的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成立。当时,这项工作主要由我推动。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温州是中国的创业先行地区,在国内颇具影响力,对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三是结合温州大学的办学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四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与其他学院一样,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是温州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之初,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设有一位院长、三位副院长,副院长由团委、教务处和就业工作处的副处长担任,分别负责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解决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平台问题。
  目前,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实践与创业研究等工作,具体负责国家级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案的制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构建,全校创业教育模块课程的开设,以及创业管理双专业双学位班、创业先锋班(辅修专业)、经理成长班(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接班人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创业班、奥康电子商务创业班等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二、全方位保障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敢为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学校是如何扶植创业教育,加强创业人才培养的?
  陈福生:首先,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温州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体由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管理和运营。其次,在通识教育方面,除了教务处规定的课程以外,学校还开设了一些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再次,积极探索创业企业所需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最后,在一定范围之内,加强对社会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2014年,在浙江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会议上,我介绍了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取得的成果。温州大学的党团工作、社会责任感教育颇具特色和影响力。因此,温州大学获得2014年浙江省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名。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一谈温州大学创业教育的特色和发展阶段。
  陈福生: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颇具特色。
  第一个阶段,2001-2009年,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当时,我们在校内形成了三个环节:一是鼓励学生在校内创业、实践,学生可以设立创业工作室;二是在学院层面设立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中心;三是在学校层面创办了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即大学生创业园,共有50多支创业团队加盟,水费和电费由学校解决。
  第二个阶段,融合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成立以后,开办了各种不同的班级,当时选择了5个专业,采用“3 1”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学校对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思考,探索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在两年前提出来的,即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前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四年可转入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进行创业学习,获得专业课程导师和企业创业导师的双重指导。第四年的教育管理、毕业论文指导、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部由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负责,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不再是论文,而是商业计划书和一年来的创业成果。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在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获得的学分可以替代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学分,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替代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时,学生既可获得原专业的毕业证书,也可以获得创业人才培养学院颁发的证书。经过相关人员的调研,“3 1”创业精英班已于上个学期开始正式招收学生。
  第三个阶段,鼓励或者培养大学生敢为创业的意识和精神。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对创业教育有误解,认为进行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一些“小老板”。实际上并非如此,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温州大学特色的人才。具体而言,温州大学的毕业生无论在哪个就业岗位,其适应性都是非常强的。敢为创业的精神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教师、企业职员还是公务员,都需要有这种创业精神。当然,结合温州的地域特点,也应该培养一批“小老板”。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任何岗位都需要创业意识和精神。根据温州大学的规定,全校学生都要完成1个学分的创业基础公共课程和2个学分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以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   三、积极利用各方资源,
  为创业教育和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能在全国较早地开展创业教育?
  陈福生: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还是很有优势的。第一,深受温州传统文化和温州人创业精神的影响。温州是历史上的“东瓯名镇”,是中国重商经济学派——永嘉学派的发源地,被誉为创业热土。
  第二,受温州当前的创业活动的影响。温州是创业的沃土,是创业特色鲜明的区域。温州现有912万人口,在海外创业的有60万左右,美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家基本上都出现了“温州街”。法国、意大利的温州人至少有10多万。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温州人必须出去创业。改革开放之前,温州人从事的多是比较低层次的工作,如弹棉花、理发、补鞋等。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抓住了历史机遇,纷纷下海经商,走上创业之路。当然,一开始推销的部分物品(如鞋子)存在着假冒伪劣的现象,但是,温州人的第二次创业提出了“质量优先”的口号。现在,温州的皮鞋无论设计或质量,都非常值得信赖。
  第三,温州有丰富的企业家资源。与大城市或其他地区不一样,温州的企业家数量众多,创业成功的人士也很多。2008年,我担任温州大学校长的时候就提出实行“双百人才联动计划”,即百名教授和博士为社区、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加强基层锻炼;与此同时,温州的企业家走上学校的讲台,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资源支持。此外,我们建立了校友制度,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温州大学有很多企业家校友。按照学校的规定,我们要实现校内百名教师、校外百名导师的目标。今后,我们还要扩大专职人员队伍。总之,温州的创业环境、区域文化非常有利于温州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早在2006年,温州大学就结合温州的创业环境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并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第四,学校给予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众多扶持政策和措施,具体包括无偿提供师资团队、5000平方米的免费场地,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并创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最初,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启动资金是由校友捐助的100万元。经过评选,共有10位学生获得我校的“创业之星”荣誉称号。特别是傅智建,2015年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之一,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接见。傅智建于2009年毕业,离开学校后在贵州与校友合作创业。可以说,他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培养。当年,他在学校里创办了工作室。现在,他已经走在科技前沿。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温州大学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精英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目前,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浙江省、教育部,甚至是国家的肯定。这主要源于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而且颇具特色。此外,温州的对外影响力对于温州大学知名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2009年,温州大学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级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3年,被科技部确立为“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大分园”。2009年,学校提交的《依托区域优势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探索与实践》荣获2014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我校作为应邀的四所高校之一,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上介绍经验。在教育部2010年第三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教育部2011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专家论证会、团中央2008-2014年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年会等会议上,我校应邀作了创业教育的经验介绍和专题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较大反响。
  这些年来,来自国内,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高校来我校考察达300多次。但是,我校的创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创业教育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温州大学应该思考如何在比较好的基础上有所作为,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适应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区,我希望温州大学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的试验区。因此,我们要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为全国的创业教育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
  四、不断拓展学院功能,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关于贵校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考虑?
  陈福生:第一,办好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同时拓展其功能。创业人才培养学院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在办学方面做出了新探索,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院的人才培养功能。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学校人才培养任务为主,拓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例如,除了要加强对校内学生的教育以外,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要拓展对社会青年创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现在,我们很有必要去研究二代企业家、三代企业家的培养方式。2015年9月,温州大学首个新生代青年创业者联盟——温州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揭牌,开展对温州新生代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第二,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首届“3 1”创业精英班已经开班。今后,我们可能会探索“3 1 2”模式,或者“4 2”模式,也就是本科生和硕士生联合培养教育。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三,在政策的允许下适度推出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创业教育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本科生,为其提供学历教育。创业教育需要创业实践者,也需要创业教师,“4 2”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业教师。
  第四,更加注重实践、实务培训,丰富实践经验。现在,学校正在酝酿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包括总体纲要、7个专项规划,再加一个专题,也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要融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特色建设中,形成“7 1”的模式,这个“1”就是创业教育。目前,学校的50支创业团队的规模还太小,场地也太小。今后,我们将为全国的青年创业人才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目前,一座3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大楼正在建设中,估计2年以后完工。如果可能的话,里面可能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
  第五,加强教育研究,包括创业教育政策研究。我们希望跟国家的有关部门合作,成立创业教育政策研究院,为国家推动创业教育,特别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作出贡献。
  五、各高校要结合地域优势和学校特色
  开展创业教育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很多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开展创业教育。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陈福生:首先,各所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层次、教育资源、区域文化、周围环境等开展创业教育,设计不同的创业途径。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适合地方性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比较适合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地方高校的孵化园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联合设计鞋子或衣服。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不管哪一所学校或哪种类型的学校,都要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在通识课程中贯彻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
  其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基于专业开展创业教育。虽然创业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要紧扣专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再次,通过创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把创业教育作为改善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手段。国家经济、社会在转型,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要适应社会发展,有所作为,要有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另外,温州大学的责任教育比较有特色,有很多成功的举措:重视校史馆建设;学校领导带头践行责任和担当;学校每年召开感恩责任教育主题大会,对残障、贫困人士进行励志教育;每届新生入校后都要学唱校歌等。
  编辑 朱婷婷
其他文献
据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官方网站2018年1月31日报道,职业教育与技能部卡伦安德鲁斯宣布,将选定24个组织来实施新的澳大利亚“行业专家指导学徒”项目(Industry Specialist Mentoring for Australian Apprentices,ISMAA)。  该项目旨在提高学徒出师率,并为正在进行结构转型的行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该项目邀请了具有高技能的行业专家作为导师,为面临
据美国教育理事会官网2020年2月15日消息,国际化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ization Collaborative)已成立20周年。国际化合作组织由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和国际教育管理者协会(AIEA)共同主办,由高级领导、教职员工组成学习社区,旨在分享经验、共同应对挑战和贯彻实施全面性的可持续国际化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化组织汇集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全球网络社区,这些社区专注于
2012年3月8日-10日,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中英校际连线”项目首期中英联合教育国际项目负责人高级研修班在福建厦门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杨孟、英国资深课程领导力及国际文化交流专家彼得·霍尔·琼斯(Peter Hall Jones)、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英敏担任本次研修班的主讲嘉宾。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40余名教育外事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修
编者按:2015年12月10日,奥巴马总统签署《每个学生成功法》,正式取代2002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是对1965年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每个学生成功法》加强了联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介入力度。美国《教育周刊》记者艾莉森·克莱因(Alyson Klein)在2019年4月2日出版的《教育周刊》杂志(总第38卷第27期)上发表题为《各州和学区应对使<每个学生成功法>成为现实这一棘手
“今晚能看到星星吗?”小蜥蜴问妈妈,“我太想看到了。”  蜥蜴妈妈看看小蜥蜴,又抬头看了看天,不确定地说:“现在我还不能保证,等我去看一下吧。”  彩溪阿姨拦住了妈妈:“我去吧,稍等,我马上回来。”  彩溪阿姨“嗖”的一下不见了,小蜥蜴不抬头也知道,她已经顺着大树爬上去了,不,应该说是蹿到上面去了。  “她在那么高的地方真的不会害怕吗?”小蜥蜴问。  蜥蜴妈妈看了看小蜥蜴:“不害怕的,你可以试试看
摘要: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例如微课的诞生与应用,这给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主要课程,需要重点关注历史情感的教育,而微课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是根据当下学科的教学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课程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就微课的诞生意义及其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微课在历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美国《教育周刊》网站2019年5月30日刊发的消息称,根据两项研究,在十多年后,全美22个州的数千个学区尚未从由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若是近期再次发生经济衰退的话,那么美国的许多学区极易受到伤害。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一家名叫预算和政策优先事项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CBPP)的美国智库在5月底表示
据新西兰教育部网站2016年2月16日报道,经合组织调查显示新西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名列前茅。教与学国际研究(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tudy,TALIS)对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校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西兰教师质量排名第四,仅次于俄罗斯、爱沙尼亚和新加坡。  TALIS针对新西兰七至十年级的教师和校长进行了调查,涉及来自163所初级中学的约
摘 要:当前,美國各州都面临严峻的教师短缺问题,各地区和学校都在努力采取措施促进合格教师数量的增加。华盛顿州围绕美国提出的六个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采取综合方法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美国 教师短缺 政策 华盛顿州  当前,美国各州都面临着严峻的教师短缺问题,各地区及中小学校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提升教师的素养,以促进合格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但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摘 要:在2019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管理论坛上,专家分析了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运动员招生与管理、运动队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同时指出高水平运动队在目标规划、整体水平、学校管理、运动员参赛训练和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此次论坛为今后上海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指明了方向,对于促进高校体育科学发展、发挥“体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