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走进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教给学生由传统“学会”向“会学”转变。當今教育大环境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良好和谐地沟通。而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对待学生正确的态度是师生深入沟通的前提。而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明确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努力将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相结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变成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课堂,这便是我理解的新课程理念之精髓。
关键词:师生关系;导与学;严师益友;信息技术
一、“导”与“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对于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的任务是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传授活的、有启示、有思维、有新理念的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学会学习,自己会学,懂得怎样学习。至于“学会”“会学”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把学会理解成学生重在接受知识和积累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方式;而会学是学生重在掌握方法,在掌握方法基础上能够主动去探求知识,学习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堆积,而在于发展新知识、新信息并且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方式。确实,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在社会应用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他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师处理好学生“学会”变为“会学”,主要是“导”与“学”的关系,首先是教师“导”的问题,导即引导、指导、辅导;以走进新课程为导向,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是引导,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怎样学。其次是学生“学”的问题,“学”在于让学生会学习,怎样学习,掌握怎样的方法学习。
曾经有人说过,“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就看教师的表演了”。的确是这样,教师的角色本就是多重的,而音乐课上更是如此,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本身就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也一度成为成功的音乐教师的衡量标准。因为教师只有通过绘声绘色的表现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功底,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也才能充分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显然成了忠实的观众和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出现了以教师的表演为中心,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新课程指引下,音乐教师更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注意师生关系的转换,如何将课堂的主体转换成学生,如何将教师“表演”为主的课堂转换成学生“表演”为主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将学生学会欣赏教师的学习形式转化成学生会学并且敢于表现的学习模式。
我们作为教师,要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以及当代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然条件的熏陶加以结合,制定出新的方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在初中时便缺乏自信心,因为长期缺乏关注,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当得到教师的表扬时会像小孩子一样特别开心,可当面对教师的批评指责时又很容易出现逆反和任性情绪。当教师的问题指向于全体学生时,他们敢于大胆回应,可当问题指向于某一个学生时,他们常常紧张胆怯不敢发声。所以,音乐教师更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敢于表现自己。对于他们的胆怯和畏难情绪,教师要多多鼓励和不吝惜自己点赞的话语。对于个别孩子的任性行为,教师可能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宽容才能见成效。采取师生互动、生生活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需要制定细化的课堂考核标准,让学生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下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课堂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但小组应具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是很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相结合
音乐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多是民歌和一些古典音乐,在学生中流传度并不高,这些音乐诞生的年代和音乐中所体现出的内涵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适宜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补充形式的教学内容,将其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但是流行音乐教学毕竟有些不足之处,传统文化也不能够丢失。此外我们也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收集传统文化素材。总之,教师要有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能力,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既要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素材,也要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的心理。这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在备课时我们要对教学音乐内容的选择反复进行推敲,认真思考怎样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流行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流行音乐太多而杂,所以教师在歌词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有一定启迪和欣赏价值的曲目,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切忌为了唱歌而唱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很强烈地表现出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有耐心和毅力去坚持下来,所以教师要切合学生的心理诉求进行音乐的选择。
总之,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流行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充分的备课:首先要备好学生,抓住高中生的兴趣,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动态,深知高中生的音乐基础。备好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各种音乐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教师自己首先应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知识,备课时,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我校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选择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可取之处,融会贯通地处理应用,在教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变严师为益友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代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也要学会转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来自成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新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教师是一个权威的高高在上的个体,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的个体。尤其音乐教学中,更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所以,教师在严师的前提下,还应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学效果方可事半功倍。
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注重音乐情感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比如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器乐教学,教师都应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严师益友,而在音乐课堂上,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尽量隐藏我们严师的一面。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隐藏严师的一面,如果教师没有严厉的一面而一味露出所谓的慈母形象,像家长一样纵容和隐忍,只能让学生会失去行为的底线,不重视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基础上,还应该在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的时候拿出严厉的态度。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能带给人美的体验,音乐教师在平时要多与学生做朋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一边讲解音乐知识,一边一起歌唱和一同聆听美妙的音乐,音乐教学活动的课堂便如同一曲演奏动人的乐章,师生一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倡导“朋友式”的师生教学关系。试想:一位严肃的教师面无表情地坐在琴边教学生唱新歌,会是怎样一种情境?即使这位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唱出歌曲的美感和意境,更不可能激起学生热爱歌唱的兴趣。而当一位热情随和的教师坐在学生中,热情洋溢地和学生一起歌唱,美就自然流露着,我相信每位同学也会更加认真,音乐的美育效果便也自然实现了。总之,音乐教师更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用爱、真诚、尊重和欣赏作为沟通的基础,掌握师生沟通的技巧,理智表达情绪,对事不对人地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批评的艺术,渗透给学生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四、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活动中更多体现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学生们也更喜欢多媒体的出现,我们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孩子们真的喜欢什么,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体现声形并茂的特点。多媒体课件的音樂渲染力让学生们有了更好的体验,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传统文化、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乐感渲染力变得更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融入度更高,先进的信息技术显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网络技术也可以被我们音乐教师应用,比如各种APP软件:K歌软件、抖音短视频软件、视唱练耳软件等等。这些流行软件,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在生活中去体验音乐知识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师生关系应是和谐和融恰的,在平等交流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音乐课更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力,音乐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馨愉悦;而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导、演式”的,音乐课堂也将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趣味和精彩。音乐教师们,我们不妨都来尝试换换“面孔”,我相信我们的新角色会让音乐课堂教学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责编
关键词:师生关系;导与学;严师益友;信息技术
一、“导”与“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对于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的任务是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传授活的、有启示、有思维、有新理念的知识,学生的任务是学会学习,自己会学,懂得怎样学习。至于“学会”“会学”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把学会理解成学生重在接受知识和积累知识,在此基础上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方式;而会学是学生重在掌握方法,在掌握方法基础上能够主动去探求知识,学习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堆积,而在于发展新知识、新信息并且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方式。确实,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在社会应用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他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师处理好学生“学会”变为“会学”,主要是“导”与“学”的关系,首先是教师“导”的问题,导即引导、指导、辅导;以走进新课程为导向,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是引导,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怎样学。其次是学生“学”的问题,“学”在于让学生会学习,怎样学习,掌握怎样的方法学习。
曾经有人说过,“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就看教师的表演了”。的确是这样,教师的角色本就是多重的,而音乐课上更是如此,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本身就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也一度成为成功的音乐教师的衡量标准。因为教师只有通过绘声绘色的表现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功底,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也才能充分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显然成了忠实的观众和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出现了以教师的表演为中心,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新课程指引下,音乐教师更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注意师生关系的转换,如何将课堂的主体转换成学生,如何将教师“表演”为主的课堂转换成学生“表演”为主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将学生学会欣赏教师的学习形式转化成学生会学并且敢于表现的学习模式。
我们作为教师,要根据国家教育政策以及当代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然条件的熏陶加以结合,制定出新的方案,我们要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在初中时便缺乏自信心,因为长期缺乏关注,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但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当得到教师的表扬时会像小孩子一样特别开心,可当面对教师的批评指责时又很容易出现逆反和任性情绪。当教师的问题指向于全体学生时,他们敢于大胆回应,可当问题指向于某一个学生时,他们常常紧张胆怯不敢发声。所以,音乐教师更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敢于表现自己。对于他们的胆怯和畏难情绪,教师要多多鼓励和不吝惜自己点赞的话语。对于个别孩子的任性行为,教师可能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宽容才能见成效。采取师生互动、生生活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需要制定细化的课堂考核标准,让学生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下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课堂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但小组应具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我校高中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是很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相结合
音乐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多是民歌和一些古典音乐,在学生中流传度并不高,这些音乐诞生的年代和音乐中所体现出的内涵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适宜的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补充形式的教学内容,将其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但是流行音乐教学毕竟有些不足之处,传统文化也不能够丢失。此外我们也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收集传统文化素材。总之,教师要有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能力,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既要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素材,也要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的心理。这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在备课时我们要对教学音乐内容的选择反复进行推敲,认真思考怎样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流行音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流行音乐太多而杂,所以教师在歌词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有一定启迪和欣赏价值的曲目,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切忌为了唱歌而唱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很强烈地表现出来,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有耐心和毅力去坚持下来,所以教师要切合学生的心理诉求进行音乐的选择。
总之,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流行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充分的备课:首先要备好学生,抓住高中生的兴趣,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动态,深知高中生的音乐基础。备好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各种音乐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教师自己首先应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知识,备课时,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我校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选择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可取之处,融会贯通地处理应用,在教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变严师为益友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当代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也要学会转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尊师重道”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来自成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新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教师是一个权威的高高在上的个体,而是一个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的个体。尤其音乐教学中,更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所以,教师在严师的前提下,还应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学效果方可事半功倍。
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注重音乐情感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比如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和器乐教学,教师都应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严师益友,而在音乐课堂上,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尽量隐藏我们严师的一面。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隐藏严师的一面,如果教师没有严厉的一面而一味露出所谓的慈母形象,像家长一样纵容和隐忍,只能让学生会失去行为的底线,不重视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在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基础上,还应该在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的时候拿出严厉的态度。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能带给人美的体验,音乐教师在平时要多与学生做朋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一边讲解音乐知识,一边一起歌唱和一同聆听美妙的音乐,音乐教学活动的课堂便如同一曲演奏动人的乐章,师生一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倡导“朋友式”的师生教学关系。试想:一位严肃的教师面无表情地坐在琴边教学生唱新歌,会是怎样一种情境?即使这位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唱出歌曲的美感和意境,更不可能激起学生热爱歌唱的兴趣。而当一位热情随和的教师坐在学生中,热情洋溢地和学生一起歌唱,美就自然流露着,我相信每位同学也会更加认真,音乐的美育效果便也自然实现了。总之,音乐教师更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用爱、真诚、尊重和欣赏作为沟通的基础,掌握师生沟通的技巧,理智表达情绪,对事不对人地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批评的艺术,渗透给学生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四、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活动中更多体现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学生们也更喜欢多媒体的出现,我们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孩子们真的喜欢什么,教师与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体现声形并茂的特点。多媒体课件的音樂渲染力让学生们有了更好的体验,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传统文化、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乐感渲染力变得更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融入度更高,先进的信息技术显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网络技术也可以被我们音乐教师应用,比如各种APP软件:K歌软件、抖音短视频软件、视唱练耳软件等等。这些流行软件,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在生活中去体验音乐知识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师生关系应是和谐和融恰的,在平等交流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音乐课更注重的是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能力,音乐课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馨愉悦;而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导、演式”的,音乐课堂也将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趣味和精彩。音乐教师们,我们不妨都来尝试换换“面孔”,我相信我们的新角色会让音乐课堂教学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