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本文试图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传导机制,从而有利于我国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导机制 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是由美国发行的次级债券引发的危机。次级债券指面向那些信用低,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客户发放贷款的一种凭证。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NEWC)因投资次级债券宣布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开始,随后在1年多的时间内,次贷危机急剧恶化。很多投资次贷的银行从2007年3季度开始出现巨额亏损,各国政府也紧急向市场注资。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倒闭,9月两房被国有化,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至此,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有三家倒闭或被并购,次贷危机迅速向各国传播,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使得美联储和各国的央行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为什么次贷危机有如此大的破坏性?这必须弄清它的传导机制,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投资者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是整个次贷危机的导火索。进入21世纪,美国政府采取宽松的金融环境刺激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伊战又促使美国的消费空前扩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物资产的价格被迅速推高。这样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显现,其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加,导致其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比贷款所付出的成本增加的快,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而求诸于贷款机构。而资质评级比较低贷款机构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主动降低贷款门槛,发放大量的次级贷款。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放贷机构将贷款债权证券化,形成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并向资本市场出售以实现风险转移和回收流动性。
这些债券被美国的投资银行所购买。美国的投资银行介入后,按照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概率进行分级,开发出了三种级别债务抵押凭证CDO,并将其出售给大型投资机构。由于中级CDO和股权级CDO流动性有限,投行手中也会保留CDO。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投行创造了信用违约掉期( CDS)。在房价上扬的市场里,投资基金可以不动用其资金而得到高回报财富,因此成了投资基金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于是就形成了房价上涨→放贷机构→投资银行→大型投资机构这一次贷利益链,大量的机构通过购买投资银行发行的CDO成为这个链条的最后一环。然而由于次贷的利益链不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上,因此当房价实际增长的情况不如预期,甚至处于衰退的时候,这个赚钱的链条就会变成赔钱的链条,从放贷机构机构开始逐步传导到投资银行再到大型投资机构,从而形成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巨大的金融危机。
二、解读次贷传导的中枢——美国投资银行
从上面的次贷危机传导机制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投资银行在这个链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表明美国的金融体制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金融市场制度规定未达评级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是不能被美国的大型投资机构如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政府基金购买的,这本来是这个制度的优势所在,为的是有效化解风险,然而却并没有规定不能将这些产品卖给美国的投资银行。因为美国的投资银行也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故法律的漏洞使得次贷债券顺利的进入了高评级的金融机构。而投资银行将其打包后再出售给大型投资机构,利用财务杠杆将风险放大了几十倍、上百倍,为这个链条的巨赚和巨亏埋下祸根。其次,美国的投资银行即国内的证券公司实行混业经营,利用其广泛的金融关系,大力开发金融衍生品,可谓是金融创新有余,风险评估不足。按规定,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业务,对于其每项业务应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控体系,且这些业务在应该占公司全部营业额的多少应该有控制。表面看是投资银行缺乏风险监控的机制,其实质是作为投资银行本身,它的业务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因此在风险来临之时有可能产生大的危害。因此,没有将这些业务拨离出来,让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去做,是美国金融体制的第二个严重漏洞。
参考文献:
[1]舒 适 李 佳:美国次债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金融,2008(1)
[2]郑庆寰: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J].南方金融,2008(3)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导机制 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是由美国发行的次级债券引发的危机。次级债券指面向那些信用低,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客户发放贷款的一种凭证。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NEWC)因投资次级债券宣布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开始,随后在1年多的时间内,次贷危机急剧恶化。很多投资次贷的银行从2007年3季度开始出现巨额亏损,各国政府也紧急向市场注资。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倒闭,9月两房被国有化,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至此,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有三家倒闭或被并购,次贷危机迅速向各国传播,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使得美联储和各国的央行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为什么次贷危机有如此大的破坏性?这必须弄清它的传导机制,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分析
投资者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是整个次贷危机的导火索。进入21世纪,美国政府采取宽松的金融环境刺激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伊战又促使美国的消费空前扩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物资产的价格被迅速推高。这样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显现,其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加,导致其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比贷款所付出的成本增加的快,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形成了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而求诸于贷款机构。而资质评级比较低贷款机构为了追求较高的收益,主动降低贷款门槛,发放大量的次级贷款。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放贷机构将贷款债权证券化,形成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并向资本市场出售以实现风险转移和回收流动性。
这些债券被美国的投资银行所购买。美国的投资银行介入后,按照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概率进行分级,开发出了三种级别债务抵押凭证CDO,并将其出售给大型投资机构。由于中级CDO和股权级CDO流动性有限,投行手中也会保留CDO。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投行创造了信用违约掉期( CDS)。在房价上扬的市场里,投资基金可以不动用其资金而得到高回报财富,因此成了投资基金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于是就形成了房价上涨→放贷机构→投资银行→大型投资机构这一次贷利益链,大量的机构通过购买投资银行发行的CDO成为这个链条的最后一环。然而由于次贷的利益链不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上,因此当房价实际增长的情况不如预期,甚至处于衰退的时候,这个赚钱的链条就会变成赔钱的链条,从放贷机构机构开始逐步传导到投资银行再到大型投资机构,从而形成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巨大的金融危机。
二、解读次贷传导的中枢——美国投资银行
从上面的次贷危机传导机制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投资银行在这个链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表明美国的金融体制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金融市场制度规定未达评级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是不能被美国的大型投资机构如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政府基金购买的,这本来是这个制度的优势所在,为的是有效化解风险,然而却并没有规定不能将这些产品卖给美国的投资银行。因为美国的投资银行也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故法律的漏洞使得次贷债券顺利的进入了高评级的金融机构。而投资银行将其打包后再出售给大型投资机构,利用财务杠杆将风险放大了几十倍、上百倍,为这个链条的巨赚和巨亏埋下祸根。其次,美国的投资银行即国内的证券公司实行混业经营,利用其广泛的金融关系,大力开发金融衍生品,可谓是金融创新有余,风险评估不足。按规定,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业务,对于其每项业务应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监控体系,且这些业务在应该占公司全部营业额的多少应该有控制。表面看是投资银行缺乏风险监控的机制,其实质是作为投资银行本身,它的业务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因此在风险来临之时有可能产生大的危害。因此,没有将这些业务拨离出来,让专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去做,是美国金融体制的第二个严重漏洞。
参考文献:
[1]舒 适 李 佳:美国次债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金融,2008(1)
[2]郑庆寰:跨市场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研究——基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分析[J].南方金融,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