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做出思考。
一、学习风格的涵义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的不同偏好,在思维阶段和巩固记忆阶段的表现尤为明显,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可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持续一贯性。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的特点
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属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独特性。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二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具有持久稳定性,但形成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对于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在进一步养成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关注其学习风格差异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三是具有多维性。学习风格不反映水平的高低,而只反映方式的不同,这是它和智力、能力等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区别,学习风格与其他个体差异不同点在于它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而智力、能力等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它们都要通过学习风格这一中介才能对学习过程发生作用。
三、几种典型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在学习中首先体现在认知方式上。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是最典型的几种。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此外,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性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与讲解。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总之,冲动与沉思涉及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解答问题的有效性的思考程度,对其判别标准题的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在学习方面,沉思与冲动这两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沉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及推理测验成绩也好于冲动型学生,而且在创造性设计中成绩优秀。相比之下,冲动型学生往往阅读困难,较多表现出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常不及格。不过,在某些涉及多角度的任务中,冲动型学生则表现较好。
四、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正是学习风格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并调控学习活动,而其他个体差异都要通过学习风格来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它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源于实现一种只要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就能够学好的理念。有学者认为,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学好。因为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它仅仅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特征,无所谓好坏之分,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条件,无论哪种学习风格类型的智力正常学习者都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而其他个体差异却有优劣之分,关注这些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有效地实现这种理念。
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任何正确有效的行为都必须要有相应正确有效的观念作指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了解并正确看待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树立正确的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理念,是提高教学实效最基本的一步。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学习风格的涵义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的不同偏好,在思维阶段和巩固记忆阶段的表现尤为明显,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可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持续一贯性。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二、学习风格的特点
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属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独特性。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二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具有持久稳定性,但形成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对于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在进一步养成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关注其学习风格差异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三是具有多维性。学习风格不反映水平的高低,而只反映方式的不同,这是它和智力、能力等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区别,学习风格与其他个体差异不同点在于它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而智力、能力等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都是间接的,它们都要通过学习风格这一中介才能对学习过程发生作用。
三、几种典型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在学习中首先体现在认知方式上。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是最典型的几种。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此外,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性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与讲解。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而冲动型学习者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总之,冲动与沉思涉及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解答问题的有效性的思考程度,对其判别标准题的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在学习方面,沉思与冲动这两种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沉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及推理测验成绩也好于冲动型学生,而且在创造性设计中成绩优秀。相比之下,冲动型学生往往阅读困难,较多表现出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常不及格。不过,在某些涉及多角度的任务中,冲动型学生则表现较好。
四、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正是学习风格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并调控学习活动,而其他个体差异都要通过学习风格来对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它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源于实现一种只要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就能够学好的理念。有学者认为,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学好。因为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它仅仅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学习特征,无所谓好坏之分,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条件,无论哪种学习风格类型的智力正常学习者都能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而其他个体差异却有优劣之分,关注这些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有效地实现这种理念。
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任何正确有效的行为都必须要有相应正确有效的观念作指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了解并正确看待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树立正确的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理念,是提高教学实效最基本的一步。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