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极大挑战。本文提出“空气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能有效的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教育 空气式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21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所谓“空气式”的安全教育是指安全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让人感觉不到,既达到了效果,又不会让人感觉厌烦。笔者总结了一年来“空气式”的安全教育的方法如下。
  
  1 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的安全教育
  从新生接待员的培训开始入手新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的宣传教育,让大学新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对如何防范自己的校园安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好的帮助。相比于以往仅仅在开学当天发放校园安全须知,这种一对一的言传身教的宣传效果要好的多,开学后新生中的不良安全事件也基本得到预防,使全体新生顺利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口口相传”的安全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以后的校园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校园安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确保广大师生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笔者一直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力争创建一个环境优雅、文明整洁、平安和谐的大学校园,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安全教育活动。
  
  2 专题讲座系统化的安全教育
  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知之甚少,以致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成为了少数社会不法分子的作案对象,这些因素都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本次活动以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以组织班级和宿舍为单位开展自学相关法律知识为基础,以安全教育讲座为载体,以相关法律知识和校纪校规为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我校自身特点,结合往年学生安全事故、考试作弊、盗窃案件和火灾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从分析反面材料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通过安全教育主题讲座系统化的对大学生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可能涉及到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更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老师我不小心丢了钱包,幸好我没有将我的所有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面,因为老师上次刚讲了要把银行卡和身份證分开放,谢谢老师哦。”当笔者看到安全教育讲座上面讲到的内容能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效果时,更加坚定了笔者要为了更多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不断努力的决心。
  
  3 凭借现代化通讯传媒的案例安全教育
  随着现代化通讯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教育的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电子邮件、QQ群、飞信、手机短信等各种快捷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不法分子所乘之虚,通过温馨提醒的方式告诉同学们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现代化通讯传媒的应用使得安全教育可以更加及时和有效化,不需要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和大学空间资源,仅仅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能随时随地的看到各种案例,随时给人警醒。在人们高节奏生活的今天,网络化的安全教育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快餐,适应于人们生活需要,也更加节省安全教育的成本。
  
  4 逃生演练,提高防范技能
  长期以来,安全逃生演练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的机遇很少,因此忽视了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操作,导致了安全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笔者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预防演练,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灾难发生时的状态,在这种情景下引导大学生如何自救,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样既增强了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范技能,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教育效果[2]。
  5 大学生活动增长安全知识
  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3·15食品安全宣传、森林防火宣传、青春与安全同行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安全的重要性。其中3·15食品安全活动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保护食品安全,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近来频发的毒奶粉、地沟油事件都是对人们生命的亵渎,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捍卫人类饮食的安全。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行动,相信食品安全的那一天就离我们不远了。同时,在世界森林日又组织学生去森林防火宣传,保护森林,远离森林火灾。
  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交友不慎,有些造成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生命。如:宿舍没有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夏季开门休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或将存折密码告诉他人,存折与身份证放在一起等等,这是导致校内失窃发生的重要原因。于是,针对此类案件组织防火、防盗、防骗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以小品等形式给疏忽的同学敲响安全警钟。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笔者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像无处不在的空气似的融入到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学生们适时的温馨提醒,例如:有段时间,保卫处频频发布有不法分子进入没关的宿舍盗窃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笔者通过走访各学生宿舍,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留下小纸条提醒。有同学回来看到纸条才如梦惊醒,原来安全事故都是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的。通过一年的努力,笔者所带学生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创文明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付宏东.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微—— “金字塔”模型建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45~46.
  [2] 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65~67.
其他文献
<正> 低音提琴和小、中、大提琴一样,是外来乐器。五十年代初期,我国的低音提琴演奏水平是比较低的。今天,无论在教学、演奏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并已开始接近国际水平。一九八四年,美国低音提琴博士谢尔巴(Dr.A.Scelba)先生听了我院三名学生的演奏后称:“……你们的演奏水平很高,假如你们到美国的任何一所音乐院去攻读研究生,他们会乐意录取你们的……”同时对一位学生称赞道:“你的演奏水平是世界音乐院学生中第一流的”;国际低音提琴协会前任主席大卫·华尔特教授(David walter)也称他是
<正>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王人艺,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凌晨二时十五分与世长逝,享年73岁。
对海底底质探测是未来海道测量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分析了海底底质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手段。指出了海底底质探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对于提高海道测量底质探测技术,完善海
摘 要:笔者从一期关于“血型思维方式论”的电视节目,引发了将血型思维方式论应用于英语教法改革和尝试的思考。本文通过“了解言语与思维”、“了解记忆与学习”、“教学实践应用”三方面论述,探讨了这一启示的可行性。  关键词:血型思维方式论 英语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a)-0041-01  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血型思维方式论”进行教学方
<正> ~~
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独具特色的时期,高中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从心理上也表现出积极上进的趋势。然而高中生偏执,难以走近,学子们也自诩:我们是“九零后”,师长们是“老落后”,无法沟通。就这一问题,笔者试图作以探讨。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坚持灌输 讲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35-01
<正> 居于“丝绸之路”中段的新疆,这里杂居着许多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他们都酷爱音乐,对于鼓乐艺术更是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千百年来,富有高度文化和艺术才智的民族鼓乐手广泛地从其它音乐形式中吸取精华,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一整套鼓乐演奏艺术,以丰富多变的节奏与曲调、精湛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如何让初中美术鉴赏课"活"起来?笔者认为:把教材变活;把教学方法搞活;把学生带活,从而提高美术鉴赏效果。
教学中积极渗透创遣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要求。而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应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
<正> 《教授的女儿》一书,是侨居在美国的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写的一个反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生活风貌的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哈佛大学教授亨利·拉特利奇的女儿路易莎的经历,着重描写了美国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的迷惘,以及在曲折道路上的探索。作者在引子中,写了路易莎自杀。但这样一个不幸事件,在路易莎家里引起的反应并不强烈,甚至还十分冷涉:母亲不以为然,连去医院探视一下受伤的女儿都不愿意;妹妹也漠不关心,只用局外人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