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业务管理部门和一线单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则是第三道防线。“在复杂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借助科学的工具与手段,风险管控能让企业商业结果可预见。”远光软件GRC事业部总经理兼咨询总监杨健说,“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将成为每个人的职业意识。”
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
2006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被称为“中国萨班斯”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在上市公司施行。风险管控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的重点。风控信息化也一度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热点。
杨健指出,事实上我国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很多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只是止步于咨询报告,未真正落地。他认为,这两年我国企业管控信息化市场才真正起步,“一些供应商虽然进入风险管控市场的时间早,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其发展”。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远光软件趁机推出集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正式进军风控市场。
作为一个长期服务于大型电力央企的管理软件提供商,远光软件依托现有资源,在风险管理领域快速形成了竞争优势,成为风险管控市场的佼佼者。
“过去‘有事故才知道有漏洞’,危机有时就是转机。现在,很多央企已从被动防范风险变成主动防范,这促使企业风险管理由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为远光软件帮助客户长远发展提供了契机。”杨健坦言。
2014年,国资委发布《关于2014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提升风险研判能力,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凭借远光软件对内部业务管理的深刻洞察,远光软件不仅成为华能、国网等多家电力集团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合作伙伴,更敲开了行业外央企市场的大门,先后参与了中盐集团、中冶集团、中农发等央企集团的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同时,远光软件成为由财政部主导的《电力行业风控指南》的主要起草者。
将风险管控植入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与业务管控两张皮是当前企业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弊端。”杨健表示,风险管理体系不能是空中楼阁,要落地,必须解决风控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问题。
远光软件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在建立健全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构建以风险评估与对策管理、内控管理、风险监控为核心,以风险文化管理、风险监督与评价为支撑的体系,让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帮助客户全面掌控风险的分布和状态,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
杨健指出,“将风险管控通过信息系统植入日常业务流程,成为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个人的职业意识”,这将有助于形成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集团企业核心资源的集中共享和高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分配的优化调控、经营绩效的分层细化落实、风险管理全业务的在线监控、实现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与具体业务融合落地,最终实现集团企业价值管理最优化。
比如,山东省电力公司借助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的应用,将风险识别与评估变成常态化工作;通过建立针对电力行业的风险测算模型,实现了风险评估的量化;通过从财务业务系统自动采集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风险监控预警,实现了风险监控自动化。
竞争优势持续养成中
谈到当前的风险管控市场拓展难点,杨健指出,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各有特点,却也各有短板。
当前由一些国内厂商提供的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一些功能细节设计上较有特点,但是大都为单体企业设计,无法充分满足大型集团企业的需求。而国外集团风险管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拥有技术优势,但是在本土化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在架构上具有优势,但是较难满足中国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比如说,在一个集团企业,同一个风险的管控力度可能在不同下属公司要求不一样,这是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很难满足的。”杨健说。
能够满足集团企业的架构需求,又能满足具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关键。在风险管控产品研发中,远光软件专门引入了风险管理、IT治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多位优秀专家帮助分析企业风险管控业务,形成专业的风险管理诊断。”杨健脸露自豪。
自2013年以来,远光软件持续收获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工程,经验的积累让其在风险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预计在央企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高潮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将成为远光软件业务拓展的新引擎。
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
2006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发布,被称为“中国萨班斯”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在上市公司施行。风险管控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内控管理的重点。风控信息化也一度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热点。
杨健指出,事实上我国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很多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只是止步于咨询报告,未真正落地。他认为,这两年我国企业管控信息化市场才真正起步,“一些供应商虽然进入风险管控市场的时间早,但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其发展”。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远光软件趁机推出集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正式进军风控市场。
作为一个长期服务于大型电力央企的管理软件提供商,远光软件依托现有资源,在风险管理领域快速形成了竞争优势,成为风险管控市场的佼佼者。
“过去‘有事故才知道有漏洞’,危机有时就是转机。现在,很多央企已从被动防范风险变成主动防范,这促使企业风险管理由风险揭示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为远光软件帮助客户长远发展提供了契机。”杨健坦言。
2014年,国资委发布《关于2014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提升风险研判能力,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凭借远光软件对内部业务管理的深刻洞察,远光软件不仅成为华能、国网等多家电力集团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合作伙伴,更敲开了行业外央企市场的大门,先后参与了中盐集团、中冶集团、中农发等央企集团的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同时,远光软件成为由财政部主导的《电力行业风控指南》的主要起草者。
将风险管控植入工作流程
“风险管理与业务管控两张皮是当前企业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弊端。”杨健表示,风险管理体系不能是空中楼阁,要落地,必须解决风控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问题。
远光软件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在建立健全集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构建以风险评估与对策管理、内控管理、风险监控为核心,以风险文化管理、风险监督与评价为支撑的体系,让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帮助客户全面掌控风险的分布和状态,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
杨健指出,“将风险管控通过信息系统植入日常业务流程,成为团队成员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个人的职业意识”,这将有助于形成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集团企业核心资源的集中共享和高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分配的优化调控、经营绩效的分层细化落实、风险管理全业务的在线监控、实现集团企业风险管理与具体业务融合落地,最终实现集团企业价值管理最优化。
比如,山东省电力公司借助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的应用,将风险识别与评估变成常态化工作;通过建立针对电力行业的风险测算模型,实现了风险评估的量化;通过从财务业务系统自动采集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风险监控预警,实现了风险监控自动化。
竞争优势持续养成中
谈到当前的风险管控市场拓展难点,杨健指出,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各有特点,却也各有短板。
当前由一些国内厂商提供的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一些功能细节设计上较有特点,但是大都为单体企业设计,无法充分满足大型集团企业的需求。而国外集团风险管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拥有技术优势,但是在本土化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在架构上具有优势,但是较难满足中国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比如说,在一个集团企业,同一个风险的管控力度可能在不同下属公司要求不一样,这是有些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很难满足的。”杨健说。
能够满足集团企业的架构需求,又能满足具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远光风险管控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关键。在风险管控产品研发中,远光软件专门引入了风险管理、IT治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多位优秀专家帮助分析企业风险管控业务,形成专业的风险管理诊断。”杨健脸露自豪。
自2013年以来,远光软件持续收获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样板工程,经验的积累让其在风险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愈加明显。预计在央企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高潮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将成为远光软件业务拓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