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以各种类型的知识竞技和比拼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益智类节目数量相对较多,以传统文化、技艺的展示和竞技为主要内容的励志竞技类节目创新量也较大。此外,家庭孝道类节目、语言谈话类节目、公益帮扶类节目、历史文化类节目也占据重要位置。
关键词:原创节目 发展特点 传统文化 人文
一、引言
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节目创新中逐渐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在数量上表现为综艺类节目创新量稳居榜首,在制作上也表现出娱乐化手法在各类节目中的广泛应用。尽管娱乐节目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放松身心的需求,但是在放声大笑之后,观众内心更需要有内容、有品位、有深度的内容来填充。所幸近两年来很多电视台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从节目的深度和厚度上做文章,推出不少制作精良的传统文化类、益智竞技类和人文类新节目,在重建电视的人文价值、加强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上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展现了电视媒体对人文理想的坚守。
二、原创人文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特点
人文电视节目是指有着鲜明的人文定位、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富有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梳理2015年以来上星频道播出的原創人文类新节目,共四十余档,涵盖专题、综艺、财经、新闻、法制等节目类型。
将其按内容做大致分类,主要有文化益智、励志竞技、家庭孝道、语言谈话、公益帮扶、历史文化、喜剧幽默、情感故事、校园文化、姓氏文化、纪实人文十一类。
可以看出,以各种类型的知识竞技和比拼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益智类节目数量相对较多,以传统文化、技艺的展示和竞技为主要内容的励志竞技类节目创新量也较大,以家风、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家庭孝道类节目、饱含人文情怀的语言谈话类节目、以帮扶和圆梦为主旨的公益帮扶类节目、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还原历史的历史文化类节目也在原创人文类新节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电视人文类节目的创新维度相对是比较丰富的。
与早期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传播模式更侧重于说教的人文类电视节目相比,近年来各级电视频道创新的人文节目从定位、内容、参与主体到节目模式均有较大的突破,呈现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不仅在电视媒体上具有较高的收视热度,在社交媒体上也不断引发讨论和热议,在当前内容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近年来,娱乐综艺类电视节目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这类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助长了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节目错误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正当此时,文化类电视节目大量出现,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也净化了荧屏生态。比如,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华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利用竞赛的方式,普及传统文化,试图解开国学密码。
此外,还有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感受传统诗词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字词类节目同样融入了夺冠元素,让知识类节目变得好听好看,更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目前,文化类节目尚处在“有没有”的1.0阶段,下一步要向“好不好”的2.0阶段迈进。而“好”的标准必然是既有优质的内容,又有较高的收视率。这就需要创作者从内容、形式、渠道、受众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正如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所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播出将进入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出现,同时也会有更多文化类节目因质量不高被观众的选择淘汰。
因此,下一步文化类节目应该从“铺摊子”向“上层次”转变——不能只解决有无的问题,还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让观众喜看、爱看。唯有如此,文化类节目才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类电视节目从少有人问津到今天的集中推出蓬勃发展,给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新风。大量原创人文类节目的兴起,不仅为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传播的渠道,借助这种有态度、有温度的电视表达,喧嚣之下的电视荧屏也得到了净化。当然,尽管各类原创人文节目大量涌现,但从收视的角度看,能跻身收视排名前列的节目少之又少,多数节目被淹没在海量的娱乐类节目中,面临收视过低的尴尬。面对未来的发展,人文类节目应立足原创、深入挖掘、开阔思路,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走进观众的休闲生活,让人文类节目真正成为能引领社会潮流、具有强大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周欣欣:挖掘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J].收视中国,2016(07):20-23.
[2]赵晖:文化类节目的成功逆袭[J].收视中国,2016(07):15-19.
关键词:原创节目 发展特点 传统文化 人文
一、引言
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节目创新中逐渐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在数量上表现为综艺类节目创新量稳居榜首,在制作上也表现出娱乐化手法在各类节目中的广泛应用。尽管娱乐节目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放松身心的需求,但是在放声大笑之后,观众内心更需要有内容、有品位、有深度的内容来填充。所幸近两年来很多电视台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从节目的深度和厚度上做文章,推出不少制作精良的传统文化类、益智竞技类和人文类新节目,在重建电视的人文价值、加强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上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展现了电视媒体对人文理想的坚守。
二、原创人文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特点
人文电视节目是指有着鲜明的人文定位、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富有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梳理2015年以来上星频道播出的原創人文类新节目,共四十余档,涵盖专题、综艺、财经、新闻、法制等节目类型。
将其按内容做大致分类,主要有文化益智、励志竞技、家庭孝道、语言谈话、公益帮扶、历史文化、喜剧幽默、情感故事、校园文化、姓氏文化、纪实人文十一类。
可以看出,以各种类型的知识竞技和比拼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益智类节目数量相对较多,以传统文化、技艺的展示和竞技为主要内容的励志竞技类节目创新量也较大,以家风、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家庭孝道类节目、饱含人文情怀的语言谈话类节目、以帮扶和圆梦为主旨的公益帮扶类节目、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还原历史的历史文化类节目也在原创人文类新节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电视人文类节目的创新维度相对是比较丰富的。
与早期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传播模式更侧重于说教的人文类电视节目相比,近年来各级电视频道创新的人文节目从定位、内容、参与主体到节目模式均有较大的突破,呈现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不仅在电视媒体上具有较高的收视热度,在社交媒体上也不断引发讨论和热议,在当前内容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近年来,娱乐综艺类电视节目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这类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助长了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节目错误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正当此时,文化类电视节目大量出现,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也净化了荧屏生态。比如,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华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利用竞赛的方式,普及传统文化,试图解开国学密码。
此外,还有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感受传统诗词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字词类节目同样融入了夺冠元素,让知识类节目变得好听好看,更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目前,文化类节目尚处在“有没有”的1.0阶段,下一步要向“好不好”的2.0阶段迈进。而“好”的标准必然是既有优质的内容,又有较高的收视率。这就需要创作者从内容、形式、渠道、受众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正如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所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播出将进入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出现,同时也会有更多文化类节目因质量不高被观众的选择淘汰。
因此,下一步文化类节目应该从“铺摊子”向“上层次”转变——不能只解决有无的问题,还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让观众喜看、爱看。唯有如此,文化类节目才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类电视节目从少有人问津到今天的集中推出蓬勃发展,给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新风。大量原创人文类节目的兴起,不仅为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传播的渠道,借助这种有态度、有温度的电视表达,喧嚣之下的电视荧屏也得到了净化。当然,尽管各类原创人文节目大量涌现,但从收视的角度看,能跻身收视排名前列的节目少之又少,多数节目被淹没在海量的娱乐类节目中,面临收视过低的尴尬。面对未来的发展,人文类节目应立足原创、深入挖掘、开阔思路,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走进观众的休闲生活,让人文类节目真正成为能引领社会潮流、具有强大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周欣欣:挖掘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J].收视中国,2016(07):20-23.
[2]赵晖:文化类节目的成功逆袭[J].收视中国,2016(07):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