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恩利希望通过对每一幅小的作品中的相互关联的内在含义来表达出主题。
对于越来越八卦的当下美术圈来说,张恩利这一名字的出现频率一直比较低,低得让新闻记者不好意思。但他本人希望享受这种隐士般的状态,因为他愿意在被人遗忘的状态中创作。日前,他的画展在民生美术馆开幕,这一次,他没能逃过新闻界,记者用重量级的词汇向他表示敬意。
这是一个安静得让人出奇的展厅,不仅展出的作品安静,看的人更安静。一张床、一只桶、一张放置电脑的桌子、一间污渍斑斑的淋浴间、一只皮鞋、一幢未完成的空建筑、一个工具柜……画面上都是实实在在的物,静谧中却似乎透出种种暗示和启发。这就是时隔四年之久,张恩利呈现给我们的一次个展。
这次画展上,张恩利最让人难忘的是被树叶包围的一孔天空,那是绝望者的视角。于是这些绿叶,变得可怕起来。色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空再往上升,你可能看到什么。据说许多观众在这一孔孔天空下面感到震撼,并觉得自己的渺小与软弱。
张恩利出生在动乱前夜的60年代中期,在那个东北的吉林省。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在上海生活、画画。从90年代起,张恩利更多地思考起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转变,那种不安和令人窒息的压力,危险而错位的处境,使他对中国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看得更深。他喜欢用粗放的笔触和浓烈的颜色描绘事物与人物的粗粝动作和状态,画面锁定的“存在问题”成为观察和叙事的主要线索,话题论及社会公共领域,以检验社会定义对存在状况的潜在力量。
从1998年到新世纪,张恩利转而创作了一批小尺寸的静物作品,画面松弛的情绪很明显,后来他将此方法用于人物描写,将原来画中的厚重的方法变得稀薄和留下大量空白。他对友人说:“隐藏在普通物中的非常态因素使我着迷。”
此次民生美术馆展出的是张恩利的近期作品,通过新作,我们可以发现他选择现实中简单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对象,并在不同的画幅中对同一物体进行反复描写,如树、盒子、床、工具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描绘,在其中,他有意地削弱绘画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上的限定,显示出绘画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
还是说说令人震撼的“树”系列吧,这些我们熟稔的对象似乎有一种持久力量,它们反对盲目崇拜创造性,消除个人对于描绘的欲望,但每片叶子都似乎在争取生命的权利。如此次展出的《冬天的树》,依旧是画树,但是新作中的树却展现了冬天树叶凋零,树枝干枯的惨败画面,这种突破日常感官和想法的樊篱,给了丑陋的、不起眼的事物一种特殊的美感。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油画创作中,画面形象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写生获得。张恩利虽然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照片詳细地记录周遭环境,再把照片那种详尽的方式用在实际中以深化他对周围的观察,并且将之更为直观地表达在画布上。但他的这种间接的方式是典型的基于回忆经验的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所表达的事件或物体作出独特的反应。那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日常器物系列的创作,那些人们非常熟悉的但是却不太注意甚至是不起眼的东西,如马桶、水槽、烟灰缸、一张便笺、一把椅子、大树、公共厕所、一块墙壁、一个柱子等等的物品,因为张恩利希望通过对每一幅小的作品中的相互关联的内在含义来表达出主题。
“人对未来是一种抽象虚拟的把握,所以人最大的力量就是穿透现实。”张恩利的艺术观,通过作品向人们提交了充实而自信的答案。
对于越来越八卦的当下美术圈来说,张恩利这一名字的出现频率一直比较低,低得让新闻记者不好意思。但他本人希望享受这种隐士般的状态,因为他愿意在被人遗忘的状态中创作。日前,他的画展在民生美术馆开幕,这一次,他没能逃过新闻界,记者用重量级的词汇向他表示敬意。
这是一个安静得让人出奇的展厅,不仅展出的作品安静,看的人更安静。一张床、一只桶、一张放置电脑的桌子、一间污渍斑斑的淋浴间、一只皮鞋、一幢未完成的空建筑、一个工具柜……画面上都是实实在在的物,静谧中却似乎透出种种暗示和启发。这就是时隔四年之久,张恩利呈现给我们的一次个展。
这次画展上,张恩利最让人难忘的是被树叶包围的一孔天空,那是绝望者的视角。于是这些绿叶,变得可怕起来。色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空再往上升,你可能看到什么。据说许多观众在这一孔孔天空下面感到震撼,并觉得自己的渺小与软弱。
张恩利出生在动乱前夜的60年代中期,在那个东北的吉林省。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在上海生活、画画。从90年代起,张恩利更多地思考起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转变,那种不安和令人窒息的压力,危险而错位的处境,使他对中国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看得更深。他喜欢用粗放的笔触和浓烈的颜色描绘事物与人物的粗粝动作和状态,画面锁定的“存在问题”成为观察和叙事的主要线索,话题论及社会公共领域,以检验社会定义对存在状况的潜在力量。
从1998年到新世纪,张恩利转而创作了一批小尺寸的静物作品,画面松弛的情绪很明显,后来他将此方法用于人物描写,将原来画中的厚重的方法变得稀薄和留下大量空白。他对友人说:“隐藏在普通物中的非常态因素使我着迷。”
此次民生美术馆展出的是张恩利的近期作品,通过新作,我们可以发现他选择现实中简单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对象,并在不同的画幅中对同一物体进行反复描写,如树、盒子、床、工具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描绘,在其中,他有意地削弱绘画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上的限定,显示出绘画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
还是说说令人震撼的“树”系列吧,这些我们熟稔的对象似乎有一种持久力量,它们反对盲目崇拜创造性,消除个人对于描绘的欲望,但每片叶子都似乎在争取生命的权利。如此次展出的《冬天的树》,依旧是画树,但是新作中的树却展现了冬天树叶凋零,树枝干枯的惨败画面,这种突破日常感官和想法的樊篱,给了丑陋的、不起眼的事物一种特殊的美感。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油画创作中,画面形象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写生获得。张恩利虽然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照片詳细地记录周遭环境,再把照片那种详尽的方式用在实际中以深化他对周围的观察,并且将之更为直观地表达在画布上。但他的这种间接的方式是典型的基于回忆经验的方法论,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所表达的事件或物体作出独特的反应。那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日常器物系列的创作,那些人们非常熟悉的但是却不太注意甚至是不起眼的东西,如马桶、水槽、烟灰缸、一张便笺、一把椅子、大树、公共厕所、一块墙壁、一个柱子等等的物品,因为张恩利希望通过对每一幅小的作品中的相互关联的内在含义来表达出主题。
“人对未来是一种抽象虚拟的把握,所以人最大的力量就是穿透现实。”张恩利的艺术观,通过作品向人们提交了充实而自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