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成长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465330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制度引领
  在“实践”与“研修”两个承载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实践是研修的基础,研修是优化实践策略、创新实践措施、提升实践能力的载体,而驱动力强劲的校本研修引领制度,则是促进教师研修、推进实践创新、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保障。学校应着力构建和不断创新校本研修制度,用制度督导教师钻研业务,用激励措施引领教师在实践中研修,在研修中前行。
  构建基于实践的发展性校本研修引领机制,应以“立足于校本实际、立足于工作实践,立足于发展需求”为基础。学校只有把“立足于校本实际、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立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作为构建校本研修引领制度的基础,并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制度的内涵才会基于校本现实、着眼于教师和学校发展、承载其驱动和引领功能。
  学校应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理解校本研修内涵意义,凝聚其主动研修的内动力,让研修成为广大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常态和提升实践能力的自觉行为。因为,校本研修是在学校的组织和引领下,在基于实践和发展的需求、产生于理解和认同的状态下,从实践、反思、学习、吸纳到创新和生成的发展过程;其中,组织引领是督导其研修的外动力,而个体的岗位实践与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对研修任务的理解和认同则是驱动其研修的内动力;只有外部的推动力和内在的驱动力达成方向一致,才能激发出克难攻坚、奋发前行的研修合力。因此,学校要把“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和研修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学校发展”作为校本研修引领机制的构建和实施的着力点,既要采用统一的硬性任务驱动,以及引领性制度和激励性的措施督导,又要结合其个体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岗位职能及发展需求,提岀符合实际的研修任务,指导其制定基于岗位需求、基于能力基础的个性化研修方案,并为其提供及时的指导、帮助和服务保障工作。
  二、用任务驱动
  校本研修是教师基于实践,为了更好地实践,在实践中钻研业务、创新措施,在学习与探究中提升实践能力的专业研修过程。在这个研修过程中,任务是驱动力,充分挖掘任务的驱动效能,是组织和引导教师做实校本研修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履行岗位职责是每个教师从业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也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而教师的岗位职责是学校依据岗位的常规工作任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制定的,其职责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极大的弹性;另一方面,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面对的是思维活跃、个性和兴趣各异、学科基础各不相同的学生群体,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效果明显滞后。因此,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深度理解“职责”的内涵意义和外延实质的基础上,制定突岀实践性和学习性、体现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履行岗位职责的个性化工作方案;并把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环节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及具体的教育或者教学活动规划与设计、学情调研、备课、活动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考与预设、案例分析、问题反思和经验总结等,都作为研修的任务性课题去做;力求使方案的制定过程,实践过程,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反思和总结等过程,都成为承载其岗位研修的任务载体。
  三、用课题推进
  首先,要做好选题和立题工作。选题和立题既是做实、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前提,又是一个融反思实践、提炼问题、预设方向、创设方案的思考、学习、策划的综合研修过程。校本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是岗位实践,重点是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要突破的是实践环节中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和障碍,追求是优化实践措施、创新实践策略、提高实践效能。因此,要引领实践者在实践与反思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求解期盼和专业发展愿望的碰撞中产生思维共鸣,在共鸣中筛选确定课题;并把课题研究的规划,研究的策略与方法设计,成果的预设等立题过程与校本研修有机融合;让选题和课题研究的规划与设计过程,既成为教师实践反思、问题梳理、策略创设的研修过程,又成为促进思路生成与认知内化的发展过程。
  其次,要组织和引领教师做实研究与实践工作。既要从强化组织、协调、引领和督导方面着力,在方向和方法上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在组织过程上加强督导,使课题研究工作沿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行;又要组织骨干教师为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与实践中出现各种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在他们遇到依靠个人力量难以突破的障碍或者困难时,应组织团队力量协同攻关,凝聚群体智慧,形成研修合力,协力突破问题瓶颈;同时,还要从研究时间的保证、研究环境的营造、研究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要帮助教师做好成果的提炼与推广工作。科学总结和提炼成果是课题研究从实践感知到认知内化的必要途径,也是专业研修实现“突破”和“生成”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课题研究过程是引领教师实践理念、探索措施和积淀智慧的专业研修历程;那么科学归纳、总结、应用和推介成果,则是开启创新智慧、理念转化为常規、成果转化为行动的新起点。只有以发展的思维总结成果,成果才能成为创新的生长点,研修才能成为发展的推动力。以发展的思维激励研究者总结和发展成果,不仅要引领教师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成果梳理和分析过程,提炼并形成可供推广的成果报告,还应通过组织开展融成果汇报、评价、推介为一体的同课异构、说课、评课展示活动,举办成果点评、教育论坛,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等活动,引领教师从活动体验与反观对比中吸纳精华、开启潜能、生成创新智慧。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进行,对声乐、音乐等艺术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美声教学,相比于其他音乐艺术类教学技术性要高很多,更是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提升美声教学效率也成为当前声乐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感教学  前言  传统的美声教学方法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使得教学过于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美声的教学,因此,在现代化发展中
基坑的加固要采取支撑加固、监控监测等综合技术与手段,确保整个基坑开挖体系的稳定与施工安全。本文主要结合某地铁车站的建设工程,对地铁车站的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技术做了探
地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科学。其知识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从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到深邃莫测的地球内部,从坚硬的岩石、地壳,到瞬息万变的大气及汹涌澎湃的江河湖海,从联系紧密的无机世界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有机环境,地理学科的这一特点增强了地理学知识的复杂性,学生学习时思维的跳跃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亚里士多德曾
[摘要]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以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工学结合”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采用流水教学法可以避免或减少教师间的重复工作,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学习、参加培训、教学研究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流水教学 专业模块 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李西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
根据惠斯通电桥工作原理,采用回路法可以简便快捷地确定电视地下电缆接地、短路故障点的位置.电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查开路的检测方法.这样维修人员可以迅速排除故障,保证电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我国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
介绍了县级有线电视网络互动娱乐点播的特点及功能.
IEEE1394数据传输的开放式技术标准广泛应用于视音频领域,不仅支持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及数字录像机等设备,而且还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互连和硬盘等方面.通过IEEE 1394创建高速
基于采动支承压力对煤层底板作用的相似模拟实验,分析采空区底板裂隙的动态分布及瓦斯动力参数的变化,旨在探讨顶分层开采对下分层的解放作用,从而找到合理的抽排瓦斯方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