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帘洞”引发的探索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种不同的屋面排水方式
  屋面排水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重力式排水和虹吸流排水。平常,我们看到一些老式住宅楼屋檐下悬挂着排水槽(檐沟)和落水管,采用的就是重力式排水;而体育场和空港、火车站等现代大型建筑采用的则是虹吸流排水——这就是我研究的重点。重力式排水所遵循的原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水往低处流”;而虹吸流排水则利用的是虹吸现象,使雨水管内形成负压,将屋面雨水抽吸排尽。虹吸流排水达到满负荷时,管内空间理论上100%被水流占据,流速达到最大,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排水方式。相比之下,重力式排水的效率要低很多,因为管内水流下行,为了保证压力平衡,需要有空气上行。所以,雨水理论上是贴着管壁流下,只占据30%左右的管内空间。
  一套虹吸流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可以由设计重现期量化,即将该系统的最大排水能力换算成所能应对的最大降雨强度,再将此降雨强度换算成重现期。所谓重现期,不太严格地讲,就是这么大的雨多少年一遇。设计重现期越大,证明系统排水能力越强。但是,因为设计重现期是由虹吸流排水满负荷状态下计算得来,所以如果实际降雨重现期超出了设计值,多余的雨水就会形成溢流。而虹吸流排水受制于其本身的特点,对这部分多余的雨水没有调节能力,这也就是许多大型建筑物变成“水帘洞”的原因。尝试解决屋面排水溢流问题
  面对大型建筑屋面排水溢流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扩大虹吸流排水系统的规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虹吸流排水系统需要当地多年统计累积的气象数据和精确的水力计算。所以,对于某一建筑,需要寻找最为合适的虹吸流排水系统,不能主观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另外,如果一味地扩大规模,会使虹吸流排水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达到满管流的状态,降低其工作效率,再加上造价高昂,就算能防止极端天气下的屋面雨水溢流,也得不偿失。
  于是,关于如何解决溢流问题,我查阅了许多文献。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到,“虹吸流排水系统需要设置溢流设施,即在虹吸流排水系统无法应对超设计重现期降雨的时候开启,从而防止雨水溢流的设施”。但分析现有的几种溢流设施之后,我发现它们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对虹吸流排水有干扰等缺陷。因此,我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如何设计出一种高效的溢流设施?
  高效的溢流设施设计成功
  后来,我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即某一系统根据输入条件的不同,相应地发生变化。就好比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控制植物的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受反馈调节。当植物体内的水分多时,气孔处的保卫细胞内的高渗细胞液会使水分渗透进入细胞,从而使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开启,加快蒸腾作用的速率;而当植物缺水时,保卫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收缩,使气孔变小或者关闭,减慢蒸腾作用的速率。我想,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受雨水量(屋顶天沟中的积水深度)反馈调节的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开启,而在虹吸流排水满负荷之后,若雨水积水深度达到一个临界值,便自动开启呢?后来我发现,植物气孔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水的渗透作用实现,而我的溢流装置的反馈调节机制可以通过重力反向平衡原理实现。
  该原理和杠杆原理有些相似,在雨水管的入口(雨水斗)处设置一个密封芯,其中有一个配重与一个密封垫通过齿轮和传动杆相连,需要与配重平衡的则是水施加在密封垫上的压力。当水的压力超过配重的重力时,密封垫就会开启,排出雨水;当天沟水位降低,水的压力减小时,密封垫又会自动关闭,从而保证虹吸流排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率。虹吸流排水系统的设计决定了当天沟水位达到什么高度时,溢流雨水斗应当开启,参与排水。而通过调整配重的大小,可以将溢流雨水斗调整到对应高度再开启。
  为了验证这一设计的可行性,我利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对溢流雨水斗全程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数学模拟,并且设计出了实物模型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这一设计是完全可行的。
  伦敦科学之旅受益匪浅
  后来,我很幸运地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派参加2015年第57届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并顺利地在论坛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伦敦,给我触动最大的便是这个论坛提供的宽广视野。一位来自赫瑞·瓦特大学的教授作了关于碳捕捉和储存的讲座,介绍了一种未来可能实现的捕捉碳排放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储存在地下,循环另作他用,如作为建筑材料,从而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另一位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基因在导致肥胖中的作用,更正了我们一直认为的“肥胖人士好吃懒做,越吃越胖”的错误观点。
  最有趣的要属来自肯特大学的教授作的关于肥皂泡的讲座。他向我们介绍了肥皂泡为什么是圆的——最稳定的状态,一定是表面积最小的时候。同时,许多最小值的问题也被他借助肥皂泡的这个性质,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实验法”轻松解决(实验法在奥数解题中基本上不会用到)。许多时候,灵感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有没有智慧去发现。
  通过我的研究课题和伦敦论坛这个平台,我聆听了来自各学科的精英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参观了英国的前沿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结识了世界各地许多同样热爱科学的同龄人,也获得了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学习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陆艳 责任校对:白玉磊)
其他文献
随着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疫情的进展,网友们对该病高度关注,提出了很多实际的、细节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解答。在此,我们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1个问题,请北京地坛医院的蔡晧东主任医师为您解答。  1.为什么这次H7N2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比以往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难控制?  一种传染病的控制,首先是要消灭传染源。例如: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H1N1流感,传染源是人,隔离
看动作片更易导致肥胖  不少人都喜欢边看电影或电视边吃东西。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看动作片更易导致肥胖。  研究安排94名大学生分批观看20分钟科幻电影《谎岛叛变》、此片的无声版及访谈节目《查理罗斯访谈录》,并提供零食,让他们边看边吃。结果3组学生分别进食了207、142及104克零食,摄取了354、315及215卡路里,看动作片及无声版的学生,比看访谈节目的分别多吃了98%及36%。  研究人员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了地球文明为抵抗三体文明的殖民,与其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激烈斗争。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人和三体人是如何发现对方的存在并交流信息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仪器就是射电天文望远镜。正是在位于大兴安岭红岸基地雷达峰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帮助下,人类第一次获得了三体文明的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了回复,这才导致后面—系列故事的发生。  天文学是人类社会最早发展起来的一
2月11日,农历除夕。  这天下午,阳光穿过树枝,洒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居民院坝里。  “因为疫情,今年留在社区过年的人多了。今晚的巡逻,除了要关注有没有放烟花爆竹的,还要继续重点观察就地过年的空巢老人家灯亮起没得,确保大家都过个幸福年,好不好?”留着一头干练短发的杨春敏,正在给团结坝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队伍——“特钢能人坊”的队员们作动员。今年58岁的她,是社区党委书记兼
长鼻猴是最容易引发话题的动物,不仅是它那大大的红鼻子,还有无论雌雄都挺着的大肚子和让人忍俊不禁的“白色三角小内裤”。婆罗洲沿海地区的红树林是它们的家。通过研究它们的骨骼,动物学家们认为长鼻猴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在红树林里生活的。在那遥远的过去,原本在陆地上活动的它们可能会不时下到退潮的红树林中觅食,但由于栖息地气候发生了变化,海水上升阻隔了陆地,长鼻猴就被困在岛上,这才真的开始与红树林相依为命。  
步入婚姻殿堂后的我与妻巧用笔记来维护爱情婚姻家庭的幸福。  “夫妻相处,难免有争执,如果丈夫发火,妻子也跟着吼叫,那么,夫妻之战不可避免。假若妻子避其锋芒,退一步不理睬,做丈夫的自觉无趣,自然降火歇菜,自动收场。反过来,妻子火冒三丈,如河东狮吼,丈夫不应战,把耳朵一闭,装着什么也没有听见,好男不跟女斗,做妻子的大多会泄气,蹦跳不起来。当然,这需相互尊重,互相包容为前提。”这是妻白天阅读一本生活杂志
高温环境下,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尊严、体面、不伤害身体的劳动保护与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是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当劳动者遭遇“高温待遇”纠纷时,法律、法规会为你送上一份清凉!  高温补贴,企业可发可不发?  小林是一家小私企物流公司的搬运工。苦累不说,最难熬是流火的夏季顶着高温干活,却没有一分高温补贴。当得知在同城打工的同乡每年夏季都有700多元的高温补助费时,小林找到老板提
青葱岁月,青涩中漾着一抹纯白,纯洁中蕴着一靥轻愁。有着天马行空的纵横张扬,却又掺杂了许多现实不可辩驳的无奈心殇。当理想主义遇到现实主义,当感性主义遇到理性主义,当年轻主义遇到成熟主义,在这样的岁月里,是不是常常会心生烦恼,又会有些困惑与迷茫?当你想找人倾诉的时候,写信给我们吧,让我们为你排解成长中的点点忧愁。电子邮箱:603719400@qq.com,或者写信至南京市鼓楼区湖北路85号《科学大众》
邻家的孩子在背完《愚公移山》后,问妈妈:“愚公为什么要搬山呀?”妈妈回答:“大山挡在他家的门口,走路得绕很大的弯,搬走了大山,子子孙孙就可以走直路了。”孩子奇怪地问:“那他为什么不搬家呀?”妈妈赶紧说:“可别到外面瞎说去,‘愚公移山’是伟人号召的。”  有个孩子问妈妈:“西红柿越长越大,怎么没有樱桃那么小的西红柿?”  妈妈说:“净胡说,西红柿长那么小能卖钱吗?”孩子吓得不敢再说了,可是过了两年,
能控制睡眠的化学物质    瑞士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帮助白天昏昏欲睡但夜间无法入睡的人摆脱痛苦。他们新发现的这种化学物质代号为“ACT—078573”,可以阻止大脑激素神经肽的活动。  神经肽被认为与睡眠有关。这种激素在有嗜睡症的人体内含量较低,所以他们白天总是会习惯性地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工作时或驾车时入睡。  研究人员发现,给狗、老鼠和人服用“ACT—078573”后,其入睡时间都会